學習園地丨全面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

2020-12-06 澎湃新聞

學習園地丨全面認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

2019-04-2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涵極其豐富、深刻,其核心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等5個方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人類歷史上戰亂頻仍,生靈塗炭,教訓慘痛而深刻。要和平、不要戰爭是各國人民樸素而真實的願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義在於國家之間要構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大國往往是決定戰爭與和平的關鍵因素,也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負有更大責任。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恃強凌弱的霸道。國家間出現矛盾和分歧,要通過平等協商處理,以最大誠意和耐心,堅持對話解決分歧。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

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當前,國際安全形勢動蕩複雜,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安全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都在進一步拓展,同時人類越來越利益交融、安危與共。在這種新形勢下,冷戰思維、軍事同盟、追求自身絕對安全那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各方應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以及歷史文化傳統、社會制度存在多大差異,都要尊重和照顧其合理安全關切。要恪守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統籌維護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也都有維護地區安全的責任,要以對話協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決安全難題。

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於各國,而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的是共同發展。要增強各國發展能力,發展歸根到底要靠本國自身努力,各國要根據自身稟賦特點,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要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各國要共同維護國際和平,以和平促進發展,以發展鞏固和平。要創造良好外部制度環境,加強全球經濟治理,健全發展協調機制,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要優化發展夥伴關係,最大限度解決南北之間和地區內部發展失衡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體人民,為世界經濟全面可持續增長提供新動力。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使文明交流互鑑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呵護自然,不能凌駕於自然之上。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等新挑戰,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全球生態體系。

(摘自人民日報文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丨崇川在線

作者丨崇川在線

編輯丨福桃

審核|楊陽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理論價值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理論價值 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的變化。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的資源重新配置,世界多極化使國際關係深刻調整,社會信息化把整個世界連為一體,文化多樣化又引發多種文化思潮交流交融。與此同時,國際恐怖主義肆虐、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等眾多難題困擾著人們,整個世界都在苦苦尋求治理之道。
  • 深刻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我們將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步向前,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長期而偉大的歷史任務,深刻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內涵,有利於更好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實踐。
  • 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
    他站在人類歷史和時代發展的高度,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高屋建瓴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組成之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契合人類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又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大同思想,還包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也是把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銜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贏得了人類道義的制高點。
  • 李傳兵:全球化視角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水資源合作走廊、國企改革、區域一體化發展  【李傳兵:全球化視角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李傳兵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創新。首先,經濟發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自提出以後,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合作理念與實踐而不斷豐富,逐漸為國際社會所認同,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國際新秩序的共同價值規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智慧。
  • 人民日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並在不同場合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重要闡述,形成了科學完整、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思想體系。
  • 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內容提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作為當代中國外交核心理念和新時代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十分豐富,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是重要的思想淵源。
  • 孟子「仁政王道」思想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意義
    孟子「仁政王道」思想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意義 2019年08月19日 10: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袁維傑 劉娟平 字號 內容摘要:孟子「仁政王道」思想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意義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時代背景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時代背景 核心閱讀 國際社會迫切呼喚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構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和秩序,開闢人類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汲取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又繼承並創造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時代是思想之母。
  • 時評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天下為公的光明大道
    自此之後,從中非合作論壇到博鰲亞洲論壇,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到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到日內瓦萬國宮,習近平主席先後一百多次在重要場合向世界闡釋這一重要思想創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成為中國外交的高頻詞彙,理論內涵、框架和外延也得到了逐步發展與完善。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莊嚴宣示:「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 青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生力量
    --接力跑:當代青年應全面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青年是未來社會的主幹,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青年人責無旁貸。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時更需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團結合作,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世界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 ...現場講⑩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世博會博物館
    紅色築夢·「四史」現場講⑩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世博會博物館 2020-07-24 20:1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三個基本問題辨析
    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內涵的理解,關涉能否進一步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實價值及其實現的根本路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諸問題展開的「元問題」,因此頗受學界重視。  總體來看,對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內涵,學者從多個維度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以三種觀點或傾向最具代表性。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7-3860-8定價:130元內容簡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部專題文集,以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講話的要點《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
  • 準確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內在邏輯
    【專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論述】面對當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世界亟須理論和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倡導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構建世界各國機會均等、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蘊含著「包容性發展」和「共享」理念的實質,為推動新型國際關係的構建與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時代意義與價值
    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42017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首次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初步贏得世界認同。
  •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2020-12-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與跨文化交流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深深植根於五千年中華文明智慧的土壤,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積極開展跨文化交流,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三、跨文化交流有利於拓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鑑,兼收並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基於中華文化精髓和馬克思的社會共同體思想,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做出貢獻的重要思想理念和制度方案。
  • 從人類語言的差異與共性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從傳統利益觀來看,國際社會的利益關係曾被認為是一種排他性的零和關係,然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問題,人們對共同命運和利益有了新的認識。在此背景下,人們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有了更深刻理解,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