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時代,用戶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熱點內容榜單?

2020-12-10 驅動中國
  • 來源: 驅動號 作者: 龔進輝   2019-07-25/19:47
  • 作者:龔進輝

    信息爆炸時代,高效獲取信息成為用戶剛需,個性化推薦+熱點內容榜單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前者最大化滿足用戶個人閱讀興趣,後者精選熱議話題讓用戶一榜知天下。

    當然,無論是個性化推薦還是熱點內容榜單,想要都做好並不容易。前者賽道極其擁擠,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趣頭條等玩家上演激烈廝殺;後者無法以獨立應用的形式呈現,必須依附於一個用戶基數大、活躍度高的社交媒體或內容社區,可見準入門檻很高。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市面上的熱點內容榜單產品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其中微博熱搜被大眾廣為熟知,微信熱點次之。除了兩大產品,用戶多了個看熱鬧的新選擇——知乎熱榜,既看熱鬧又看門道,或將成為今後用戶吃瓜的首選。 

    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橫評

    儘管熱點內容榜單產品屈指可數,但並不意味著競爭不激烈,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都在卯足勁爭取用戶有限的注意力,簡單梳理下各自的特點:

    一、大V主導微博熱搜

    微博熱搜是微博核心功能之一,顧名思義,主要根據用戶搜索熱度來決定話題排名,榜單長度為50條,其有兩個特點:一是用戶參與門檻低,最大好處是足夠多用戶參與,只要對特定話題感興趣的用戶都能發言,無非是正常發微博帶個話題關鍵詞前綴,有效保障了話題熱度,使熱搜榜更具含金量;

    二是通常由大V主導,這與微博生態有關,擁有眾多粉絲、掌握話語權的大V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輿論風向,為自己登上熱搜榜創造有利條件。因此,你會看到,明星上榜概率更高,而素人上熱搜的概率則低很多,更多是靠爭議性、調動群體情緒的事件才被廣泛關注。

    二、媒體熱度決定微信熱點

    對於功能眾多的超級App微信而言,微信熱點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功能,如果你對微信了解不透徹,估計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微信熱點屬於「搜一搜」一欄下的子功能,一次性只展示5個熱門話題,作為榜單的話信息承載力略顯不足。

    點開一個熱門話題,以「熱議話題」形式呈現,內容主要來源於「看一看」,其整合了包括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企鵝號等平臺內容。據我觀察,微信熱點幾乎找不到用戶可參與的空間,更多是從媒體角度來判定一則新聞是否為熱門話題。另外,微信獨有的社交關係鏈優勢並未體現在微信熱點上。

    三、知乎熱榜專業吃瓜

    知乎熱榜聚合了當前熱議內容,排序依據是該內容在站內的討論熱度,更像是為優質問答提供了一個中心化的展示窗口,其延續了知乎一貫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多元化。作為一個匯聚眾多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內容社區,知乎內容豐富度沒得說,做到了新鮮、有趣、專業、多元,而這一優勢無縫嫁接到知乎熱榜上,其榜單長度多達50條,不僅涵蓋社會熱點、行業知識、校園職場、腦洞冷知識等多維度,還增加了科學、數碼、影視等5個領域子榜單,應有盡有,你總能pick到可以吃瓜的話題。

    二是高質量。知乎對內容創作者是有門檻限制的,以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或資深從業者居多,也正是因為有門檻限制,才保證了高質量內容的產出。因此,你會看到,知乎熱榜每個話題下都有眾多優質回答,不僅充分滿足你的吃瓜需求,吃瓜往往是淺顯的信息獲取,通常表現為「朕已閱」,還讓你吃瓜吃出專業感和營養來,漲姿勢、收穫滿滿,通常表現為「原來是這麼回事」。

    用戶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熱點內容榜單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無意在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三大熱點內容榜單產品中分出高下,而是希望從用戶需求出發,深入探討用戶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熱點內容榜單,我認為出色的熱點內容榜單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真實。熱點內容榜單之所以受到用戶青睞,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當代社會的信息焦慮,不少用戶每天刷一下榜單,背後是生怕自己漏了什麼、與世界脫軌的心態作祟,他們傾向於認為「熱點內容榜單給你看到的,也是大多數人在看的」。因此,榜單上的關鍵詞,是用戶關注天下事的重要渠道,他們通過榜單來了解世界。

    換言之,熱點內容榜單起到輿論引導的重要作用,用戶所接受的價值觀導向和新聞內容,都深受其影響,這就要求這份榜單必須做到真實、權威,嚴厲打擊謠言。因為一旦謠言上榜,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在這個人人皆為自媒體,容易被帶節奏的年代,確保信息的真實性並不容易,這就要求平臺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過濾機制。

    以「如何看待杭州小夥單車逆行被抓,接電話後崩潰爆哭?」這一問題為例,在知乎熱榜上的瀏覽量接近3億。這件事情被媒體報導後,引起了廣泛討論,並在全網持續發酵,也造成了各種負面評論甚囂塵上,包括對其女友的指責等。當事人在知乎熱榜上看到這個問題後,「親自答」還原事件本身並做了澄清,而這條刷爆全網的回答收穫13萬贊,知乎用戶的討論也從最初圍觀到重新審視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境遇。

    二、全面。每天,不同國家地區、各行各業、名人庶民都發生很多大事小情,熱點內容榜單想要做到讓用戶「一榜知天下」,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承載力,即儘可能涵蓋當下熱點和趣聞,最好能面面俱到,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信息獲取需求。我個人認為榜單長度30-50條比較合理,像微信熱點只有5條,實在是太少。

    三、有價值。信息爆炸時代,不僅倡導高效獲取信息,還應追求價值閱讀、深度閱讀。熱點內容榜單的核心功能是滿足用戶吃瓜需求不假,但不能局限於此,還要想方設法為用戶創造更多的信息增量,使其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樹立差異化賣點、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通過對比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我認為只有知乎熱榜滿足上述三個條件,最有可能成為符合用戶胃口的理想榜單產品,反觀微博熱搜只做到全面、微信熱點只做到真實。其實,知乎熱榜技高一籌的原因並不神秘,對照上述三個條件逐一分析即可:

    一、不知你發現了沒,大事小情往往在微博、朋友圈中率先曝光,知乎並非第一消息來源,而是輿論發酵後熱門話題討論的重要陣地,即信息第二落腳點。這意味著,知乎無法成為滋生謠言的溫床,而平臺上討論的話題都經過過濾、核實,確保信息的真實性,知乎熱榜也跟著沾光。

    二、知乎通過對內容系統性地梳理,將之沉澱並轉化成有價值、高質量、可利用的優質內容綜合體——知乎熱榜。2019年至今,知乎熱榜共展示3.2萬條問題,已成為知乎核心功能之一。無論是榜單長度、內容維度還是子榜單,知乎熱榜都沒有讓用戶失望,做到了內容多元、全面,不愧是社區內容及全網話題「溫度計」。

    三、熱點內容榜單滿足用戶看熱鬧的需求不算什麼,能讓用戶專業看熱鬧才是真本事,作為熱門內容聚集新陣地的知乎熱榜做到了,不僅仰仗各路大神貢獻的優質內容,還離不開平臺的合理引導和完善的用戶自律機制,讓用戶在知乎熱榜看到熱點事件的深度解讀、獲取知識。

    以「巴黎聖母院火災」為例,各種角度的討論在熱榜共計約1500萬次,累積熱度超過1億,在榜時長達到144小時。用戶討論從巴黎聖母院見聞到建築的三維模型,從失火原因到災後修復,從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到對我國古建築保護的啟示等,顯示出知乎獨有的內容優勢。

    結語

    信息爆炸時代,不僅追求高效獲取信息,還應注重價值閱讀。作為價值閱讀的堅定信奉者,我認為當下的熱點內容榜單應從單純吃瓜上升到更高層次,即讓用戶更專業、更有深度地吃瓜,而不是從一個熱點到另一個熱點的泛泛關注,你說呢?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爆炸,我們必須考慮,怎樣消除信息過載的負面影響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人接收到的信息不僅遠遠大於人能夠處理的信息,也遠遠大於人實際需要的信息。大量碎片化信息不僅幹擾了你的判斷和選擇,有時候一不留神,還可能被虛假信息誤導。在網際網路時代,你一個月接觸的信息量要比沒有網絡時候一年的還要多。之前的人們求書若渴,一本好書可能要翻來覆去讀好幾遍才肯罷休,而現在人們普遍遇到的情況是:書太多了,讀不過來。
    • 一點資訊2020年度熱點榜單出爐,從嫦娥五號洞悉中國驕傲
      12月30日,一點資訊2020年度熱點榜單正式出爐,榜單圍繞過去一年一點資訊用戶閱讀大數據,從年度大事榜、年度驕傲榜、年度人物榜等9個榜單,多維度反應2020全民閱讀熱點。與其餘平臺榜單不同的是,一點資訊特別設置了奇葩榜、反轉榜等頗有趣味的年度熱點榜單,皆在用新穎的維度去洞察新奇的熱點事件,真實反應當代國民在生活中所關心的方方面面。
    • 信息爆炸時代,天眼查助力快速挖掘熱點新聞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快速看清事情真相,挖掘新聞熱點背後的事實,保持對市場信息敏銳嗅覺,應該新聞資訊從業者必備技能!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聞大事件,天眼查助你快速搶佔線索縣級,輕鬆釐清背後投資脈絡關係。監控提醒,第一時間把握變更線索!
    •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選擇?
      二資訊時代,流量成為了資本家們爭奪的尤物,每一個app都在費盡心思的讓每位用戶在自家門前停留更多的時間,以獲取在同行業內的競爭,進而獲取更大的話語權,從而獲更多的廣告資源。於用戶而言,一天的時間總歸是有限的,花費更多的時間在信息的攝取上就意味著會失去其他一些提升自我的機會。
    • 47%的女性用戶,不追熱點,從美國來的它想要打造一個怎樣的閱讀APP?
      47%的女性用戶,不追熱點,從美國來的它想要打造一個怎樣的閱讀APP?從緊抓熱點到做有特質的內容Flipboard於2012年來華,初次試水新聞客戶端,那時候僅有1、2個人做媒體和內容的對接。2014年中期的時候,Flipboard發現中國用戶增長迅猛。
    • 馬化騰:數字時代的信息爆炸和「萬物皆媒」重塑著信息內容生態
      來源:DoNews原標題:馬化騰:數字時代的信息爆炸和「萬物皆媒」重塑著信息內容生態並帶來新的治理需求DoNews9月27日消息(記者 程夢玲)據澎湃新聞報導,9月27日上午,在由中央網信辦、上海市委網信委
    • 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如洪流般的信息你該怎樣做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面對普通大眾來說已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每天充斥著手機、電腦APP端的似洪流般的信息。上述的事情想必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經常發生的,機器算法已經一定程度的掌握了我們的興趣愛好,所以才會顯得如此被動。以前由於信息獲取、交流的困難,限制了人們的思想;而如今,各大平臺的信息如江河決堤一樣兇猛的衝擊著人們的思想,這時,稍不注意,你的思想將會被這些龐大的信息所固化。
    • 全民種草時代,「榜單經濟」的新故事
      這個時代,已經成為全民種草的時代。不過,面對全民種草,人們也陷入了迷茫——商品品類爆炸式增長,種草類信息各式各樣,但什麼才是權威的、值得信賴的參考系? 這個的問題在3C數碼領域尤為明顯。目前,京東金榜每個月會生成100篇榜單,覆蓋全品類,提供具有時效性和普適性的權威參考,為消費者在海量的同質化信息中,提供信息篩選和決策依據,打造連結商品和用戶的高效連接器。
    • 信息爆炸的時代裡,旅遊營銷的變革
      【品橙旅遊】如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裡,新奇的、有趣的、好玩的內容總是層出不窮。近日,網紅城市西安因為不倒翁皮卡晨小姐姐又火了,且迅速地火遍了全國,將古城西安的網紅氣質再一次展現的淋漓盡致。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5.01億人,預計未來中國短視頻行業用戶規模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9年市場規模超過230億元。短視頻也成為旅遊市場的「種草機」。短視頻的真實性、瀏覽門檻低以及體驗感更強的特點,天然適合旅遊、美食等領域,可以為用戶提供傳統長短圖文所不具備的增量信息。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企業如何才能讓別人記住呢?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丨月月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了智能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所有人都被各種數據包圍著。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讓我們目不暇接,無論是進入購物平臺,或是打開社交軟體,洶湧而爆炸式的廣告信息都會撲面而來。
    • 信息爆炸時代,閱讀卻越來越淺?你需要《深閱讀》
      我#$%~#@聽說先來一個段子有助於集中精力閱讀……我試試這本書名叫《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作者齋藤孝,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開篇就講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喜愛讀書文化日漸消亡,年輕人變得很膚淺,大家都沒有時間讀書。
    • 如何理解並應對「信息爆炸」?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麼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 深度思考 | 用戶到底需要怎樣的體驗?
      因為這個場景讓我思考一個問題:用戶到底需要的是怎樣的體驗?作為一個網際網路的從業人員,「用戶為王」的理念可以說是聽到耳朵都要起繭子,從業良久,無論是自家產品,還是別家競品,對用戶心理、用戶場景、用戶流程等等的研究實踐也數不勝數,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在無所不用其極的去迎合用戶。
    • 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該怎樣和你相處?
      事實上是心靈居無定所,不知道如何與這個信息世界相處。我們心靈很躁動,尤其是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我們太容易去相信什麼?而又會去否定什麼?我們該怎麼安撫心靈,怎麼與這個世界相處?不一樣的是,這個信息世界更新淘汰的速度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快得多,有的人適應不了,做出了像電影裡的圖書管理員布魯克一樣的選擇。有的人活了下來,卻留下來的唯有長長的嘆息和消解不了的無奈。另一方面我們沒有經歷過經商下海的高潮,卻又錯失網際網路發展的風口,但氣人的是我們還離不開這體制裡的生活。或許這就我們這代人的無奈。但這卻不能成為我們逃避生活的藉口。
    • 信息爆炸的時代,還是頭腦爆炸的時代?
      也正如我的題目一樣,這樣的一個話題已經是千篇一律的。一個過時的詞彙,現在很多人談論到信息爆炸。感覺也就這樣!資訊時代是什麼,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去理解這個時代的。我也不用去很大的描述這個時代的特徵是個怎麼樣的。就我個人來說的話,我以前看書在圖書館,圖書館沒有書的話,就去上網找txt的電子書看。那麼現在呢,我基本上是在網絡上看書,做筆記用pdf格式的電子書。
    • 信息大爆炸時代,如何拯救你的「知識焦慮」?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卻多半無用的世界,清晰的見解將成為一種力量。你平均幾分鐘,就要看一次手機?刷一次朋友圈或微博?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晚上刷著手機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一兩點,而早上醒來的頭一件事,就是摸出手機再刷?
    • 在這個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妙筆2.0系統帶給了我們積極的啟發
      ,迅速追熱點儼然已成為常態,如果不能及時跟進,即使再契合的文案也如同一句廢話。,將內容生產實時更新迭代。在這個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次成功的內容傳播要根據不同渠道的特性,寫出不同的文案,針對不同的渠道,寫出最合適的文案,還要知道每個渠道的文案應該達到什麼效果。不同的展現渠道,對應的場景不同,文案的目的也不同,需要根據廣告出現的場景,確定在這個渠道做廣告的目的,你需要根據目的,找到合適的渠道,而這一切,"妙筆"帶給了我們積極的啟發!
    • 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生成內容」的網絡話語重構過程
      其次,從經濟上來看,由於出現了更多免費的信息,傳播者傳播信息的目的轉變為實現自我滿足的需要(成為輿論領袖、獲得公信力、信息共享),通過付費獲取信息的必要性減弱(報紙、雜誌等傳統傳播渠道正面臨危機)。 此外,由於信源激增、信息泛化,下層民眾可以廣泛利用網際網路獲取大量信息,加速新聞民主化。
    • 信息爆炸和傳播邏輯變遷
      然而,在任何一個年代,信息爆炸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實際上,信息爆炸這個詞在1961年就出現過了,在彼時《紐約時報》IBM的廣告裡。顯然沒有人在買月餅或者買下午茶的時候窮盡所有的數千種選擇,列出一個資料庫來綜合評估。絕大數人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99%的策決,都不是在我們的專業領域,而我們又不得不隨時作出決策。在這個時候,我們經常接觸的一個形象,往往最能潛意識的影響我們。網紅的商業化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一天看這某張臉2個小時,她周邊的東西– 不需要直接推薦– 都能進入我的腦海,在我需要決策的時候跳出來。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將何去何從?
      你有沒有因為時代「信息爆炸」產生困擾?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類情況,車的保險快到期了,無數保險公司得電話接踵而來。這就要感謝這個「信息數據爆炸」的時代了。數據爆炸到目前為止,這種信息共享對我們是利大於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