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信息爆炸時代,高效獲取信息成為用戶剛需,個性化推薦+熱點內容榜單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前者最大化滿足用戶個人閱讀興趣,後者精選熱議話題讓用戶一榜知天下。
當然,無論是個性化推薦還是熱點內容榜單,想要都做好並不容易。前者賽道極其擁擠,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趣頭條等玩家上演激烈廝殺;後者無法以獨立應用的形式呈現,必須依附於一個用戶基數大、活躍度高的社交媒體或內容社區,可見準入門檻很高。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市面上的熱點內容榜單產品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其中微博熱搜被大眾廣為熟知,微信熱點次之。除了兩大產品,用戶多了個看熱鬧的新選擇——知乎熱榜,既看熱鬧又看門道,或將成為今後用戶吃瓜的首選。
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橫評
儘管熱點內容榜單產品屈指可數,但並不意味著競爭不激烈,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都在卯足勁爭取用戶有限的注意力,簡單梳理下各自的特點:
一、大V主導微博熱搜
微博熱搜是微博核心功能之一,顧名思義,主要根據用戶搜索熱度來決定話題排名,榜單長度為50條,其有兩個特點:一是用戶參與門檻低,最大好處是足夠多用戶參與,只要對特定話題感興趣的用戶都能發言,無非是正常發微博帶個話題關鍵詞前綴,有效保障了話題熱度,使熱搜榜更具含金量;
二是通常由大V主導,這與微博生態有關,擁有眾多粉絲、掌握話語權的大V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輿論風向,為自己登上熱搜榜創造有利條件。因此,你會看到,明星上榜概率更高,而素人上熱搜的概率則低很多,更多是靠爭議性、調動群體情緒的事件才被廣泛關注。
二、媒體熱度決定微信熱點
對於功能眾多的超級App微信而言,微信熱點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功能,如果你對微信了解不透徹,估計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微信熱點屬於「搜一搜」一欄下的子功能,一次性只展示5個熱門話題,作為榜單的話信息承載力略顯不足。
點開一個熱門話題,以「熱議話題」形式呈現,內容主要來源於「看一看」,其整合了包括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企鵝號等平臺內容。據我觀察,微信熱點幾乎找不到用戶可參與的空間,更多是從媒體角度來判定一則新聞是否為熱門話題。另外,微信獨有的社交關係鏈優勢並未體現在微信熱點上。
三、知乎熱榜專業吃瓜
知乎熱榜聚合了當前熱議內容,排序依據是該內容在站內的討論熱度,更像是為優質問答提供了一個中心化的展示窗口,其延續了知乎一貫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多元化。作為一個匯聚眾多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內容社區,知乎內容豐富度沒得說,做到了新鮮、有趣、專業、多元,而這一優勢無縫嫁接到知乎熱榜上,其榜單長度多達50條,不僅涵蓋社會熱點、行業知識、校園職場、腦洞冷知識等多維度,還增加了科學、數碼、影視等5個領域子榜單,應有盡有,你總能pick到可以吃瓜的話題。
二是高質量。知乎對內容創作者是有門檻限制的,以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或資深從業者居多,也正是因為有門檻限制,才保證了高質量內容的產出。因此,你會看到,知乎熱榜每個話題下都有眾多優質回答,不僅充分滿足你的吃瓜需求,吃瓜往往是淺顯的信息獲取,通常表現為「朕已閱」,還讓你吃瓜吃出專業感和營養來,漲姿勢、收穫滿滿,通常表現為「原來是這麼回事」。
用戶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熱點內容榜單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無意在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三大熱點內容榜單產品中分出高下,而是希望從用戶需求出發,深入探討用戶到底需要一個怎樣的熱點內容榜單,我認為出色的熱點內容榜單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真實。熱點內容榜單之所以受到用戶青睞,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當代社會的信息焦慮,不少用戶每天刷一下榜單,背後是生怕自己漏了什麼、與世界脫軌的心態作祟,他們傾向於認為「熱點內容榜單給你看到的,也是大多數人在看的」。因此,榜單上的關鍵詞,是用戶關注天下事的重要渠道,他們通過榜單來了解世界。
換言之,熱點內容榜單起到輿論引導的重要作用,用戶所接受的價值觀導向和新聞內容,都深受其影響,這就要求這份榜單必須做到真實、權威,嚴厲打擊謠言。因為一旦謠言上榜,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在這個人人皆為自媒體,容易被帶節奏的年代,確保信息的真實性並不容易,這就要求平臺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過濾機制。
以「如何看待杭州小夥單車逆行被抓,接電話後崩潰爆哭?」這一問題為例,在知乎熱榜上的瀏覽量接近3億。這件事情被媒體報導後,引起了廣泛討論,並在全網持續發酵,也造成了各種負面評論甚囂塵上,包括對其女友的指責等。當事人在知乎熱榜上看到這個問題後,「親自答」還原事件本身並做了澄清,而這條刷爆全網的回答收穫13萬贊,知乎用戶的討論也從最初圍觀到重新審視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境遇。
二、全面。每天,不同國家地區、各行各業、名人庶民都發生很多大事小情,熱點內容榜單想要做到讓用戶「一榜知天下」,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承載力,即儘可能涵蓋當下熱點和趣聞,最好能面面俱到,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信息獲取需求。我個人認為榜單長度30-50條比較合理,像微信熱點只有5條,實在是太少。
三、有價值。信息爆炸時代,不僅倡導高效獲取信息,還應追求價值閱讀、深度閱讀。熱點內容榜單的核心功能是滿足用戶吃瓜需求不假,但不能局限於此,還要想方設法為用戶創造更多的信息增量,使其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樹立差異化賣點、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通過對比微博熱搜、微信熱點、知乎熱榜,我認為只有知乎熱榜滿足上述三個條件,最有可能成為符合用戶胃口的理想榜單產品,反觀微博熱搜只做到全面、微信熱點只做到真實。其實,知乎熱榜技高一籌的原因並不神秘,對照上述三個條件逐一分析即可:
一、不知你發現了沒,大事小情往往在微博、朋友圈中率先曝光,知乎並非第一消息來源,而是輿論發酵後熱門話題討論的重要陣地,即信息第二落腳點。這意味著,知乎無法成為滋生謠言的溫床,而平臺上討論的話題都經過過濾、核實,確保信息的真實性,知乎熱榜也跟著沾光。
二、知乎通過對內容系統性地梳理,將之沉澱並轉化成有價值、高質量、可利用的優質內容綜合體——知乎熱榜。2019年至今,知乎熱榜共展示3.2萬條問題,已成為知乎核心功能之一。無論是榜單長度、內容維度還是子榜單,知乎熱榜都沒有讓用戶失望,做到了內容多元、全面,不愧是社區內容及全網話題「溫度計」。
三、熱點內容榜單滿足用戶看熱鬧的需求不算什麼,能讓用戶專業看熱鬧才是真本事,作為熱門內容聚集新陣地的知乎熱榜做到了,不僅仰仗各路大神貢獻的優質內容,還離不開平臺的合理引導和完善的用戶自律機制,讓用戶在知乎熱榜看到熱點事件的深度解讀、獲取知識。
以「巴黎聖母院火災」為例,各種角度的討論在熱榜共計約1500萬次,累積熱度超過1億,在榜時長達到144小時。用戶討論從巴黎聖母院見聞到建築的三維模型,從失火原因到災後修復,從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到對我國古建築保護的啟示等,顯示出知乎獨有的內容優勢。
結語
信息爆炸時代,不僅追求高效獲取信息,還應注重價值閱讀。作為價值閱讀的堅定信奉者,我認為當下的熱點內容榜單應從單純吃瓜上升到更高層次,即讓用戶更專業、更有深度地吃瓜,而不是從一個熱點到另一個熱點的泛泛關注,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