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藝術網已經走進第四個年頭,
感謝不離不棄、棄而走之的新老朋友們,
愛也好,嫌也好,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信仰、教育和奉獻,
是人生的一種責任,
是人生的一門功課,
是人生的精神世界,
是人生的共同財富。
當物質的飢餓得不到滿足時,
那藝術就什麼都不是,
當你不想打開自家的門戶時,
那世界就什麼都不是。
當你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那他人就什麼都不是。
放眼世界,人類就是一個家庭,
不分你我,共同創造,共同分享。
世上有一群人造福著人類的精神世界,
讓我們不寂寞、不平庸、不飢餓。
大眾藝術網盡藝術的天職,
胸懷世界,為您開啟世界之窗,
為藝術執著而奮鬥的藝術家們點個讚!
感謝一路有您,
大眾藝術網不會孤單,才有動力!
—— 大眾藝術網 / 應為平(旅美油畫家、瓷畫家)
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年11月28日至1827年8月12日)是英國詩人、畫家和版畫家。布萊克在他的一生中基本未被承認,現在被認為是浪漫主義時代詩歌和視覺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所說的預言作品是由二十世紀評論家諾思洛普·弗萊所說的,「形成與它的優點成正比的,是英語中最不受歡迎的詩歌體」。他的視覺藝術導致二十一世紀評論家 J·周恩斯宣布他 「遙遠的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家」。2002年,布萊克在英國廣播公司100大英國人的民意調查中名列第38位。雖然他一生都在倫敦生活(除了在費爾法姆呆了三年),但他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象徵性豐富的UVRE,它把想像力想像為「上帝的身體」或「人的存在本身」。
儘管布萊克因其獨特的觀點而被當代人視為瘋子,但後來他受到了評論家們的高度重視,因為他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以及他作品中的哲學和神秘的暗流。他的繪畫和詩歌被認為是浪漫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並被稱為 「前浪漫主義」。布萊克崇敬聖經,但對英國教會懷有敵意(實際上,幾乎所有形式的有組織的宗教)都受到法國和美國革命的理想和野心的影響。雖然後來他拒絕了許多政治信仰,但他與政治活動家託馬斯·潘恩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他也受到諸如伊曼紐·斯威登堡這樣的思想家的影響。儘管有這些已知的影響,布萊克作品的奇特性使他難以分類。19世紀的學者 William Rossetti把他描繪成一個「光輝的光輝」,「一個不被前人所預謀的人,也不應該被同時代的人所取代,也不能被已知的或容易被允許的接班人所取代」。
威廉·布萊克於1757年11月28日出生於倫敦 SoHo區28街(BuldWigSt)。他是七個孩子中的第三個,其中兩個在嬰兒期死亡。布萊克的父親傑姆斯是個搶劫犯。他上學只有很長的時間來學習閱讀和寫作,離開了十歲,在家裡接受了他的母親Catherine Blake(Nee W賴特)的教育。儘管布萊克是英國的異議者,威廉於12月11日在倫敦皮卡迪利的聖傑姆斯教堂接受了洗禮。《聖經》對布萊克有著深刻而深遠的影響,是他一生的靈感源泉。
布萊克開始雕刻他父親為他購買的希臘古物的圖樣,這是一個比實際繪畫更為理想的做法。在這些圖畫中,布萊克通過拉斐爾、米切朗基羅、Maarten van Heemskerck和阿爾布雷希特·D·R的作品,第一次接觸到古典形式。傑姆斯和凱薩琳為年輕的威廉購買的印刷品和裝訂書籍的數量表明,至少有一段時間,布萊克夫婦享受著一種舒適的財富。當威廉十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知道他任性的性情,他沒有被送到學校,而是參加了斯特拉斯帕爾斯繪畫學校的繪畫課。他貪婪地閱讀自己選擇的主題。在這一時期,布萊克對詩歌進行了探索,他的早期作品表現了本·瓊森、埃德蒙·斯賓塞和詩篇的知識。
(註:轉載自藝術家原文,由網絡自行翻譯為中文)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圖文資訊,來自藝術家原文介紹,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為作者所有)
大藝網(大眾藝術網)
www.greatarts.net
長按識別二維碼 / 關注大眾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