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被韓國人罵後,韓國畫家盜用王羲之《蘭亭集序》,文化淺薄導致...

2020-11-22 騰訊網

前不久於正被罵上韓國熱搜一事,想必不少網友都有所耳聞。韓國人對自己國家文化的高度自信實在令人咋舌,甚至已經到了盲目且是非不分的地步。無視歷史多次「掠奪」中國文化,韓國網友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了中國人的底線,引起熱議。

起初是一位中國畫手曬了一組原創混搭漢服漫畫,漫畫裡美男子穿著漢服姿態妖嬈。

然而韓國網友見此卻表示漫畫中有些服飾是韓國的,還陰陽怪氣詢問漫畫作者是從哪裡借鑑的。

就在中韓網友僵持不下之時,一直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服飾的於正坐不住了,親自下場為漢服正名。表示韓國人所謂的「韓服」其實是我國明朝時期的漢服,只不過被當時的附屬國高麗沿用了,卻被一些沒有文化的韓國人說成了「韓服」。

於正還曬出了一張歷史服飾圖來證明自己所述,而韓國網友們卻還是掩耳盜鈴不聽不管,堅持著這種高度的文化自信。

除了搶漢服外,在BLACKPINK違規接觸熊貓幼崽事件發酵時,韓國網友還稱熊貓是韓國的,無腦言論實在是令人無語。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恐怕只有韓國網友才認為熊貓是韓國的。

韓國網友的「厚臉皮」行為可不止於此,早前還指控鞠婧禕主演的《如意芳霏》中放河燈的片段是抄襲了韓劇,韓國網友還「特地」放出了兩個電視劇的對比。

韓國網友所謂的放河燈習俗是抄襲韓劇算得上是文盲式發言,熟悉中國電視劇的網友應該都清楚,放河燈在國產劇中是再普通不過的片段,出現頻率相當高。

張曼玉、王祖賢領銜主演的經典電影《青蛇》中就有放河燈的畫面,同時這也是我國中元節的傳統習俗,在韓國網友口中卻變成了抄襲韓劇。實在讓人無話可說,只能勸韓國網友多讀書。

諸如此類的搶奪文化事件時有發生,11月21日,有網友發帖表示韓國人又在「偷」我國文化,甚至還將手伸到了我國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代表作《蘭亭集序》的頭上,再次引起眾怒。

原來是韓國一位畫家在沒有標註是中國作品的情況下,擅自將《蘭亭集序》畫進了自己的作品中,發帖網友怒斥此行為簡直就是文化挪用,是不是又要將中國的文物強行變成亞洲共有?

在該畫家的作品中,有一扇屏風上明顯寫的都是漢字,也不知道作者是否能看懂。

屏風上還出現了一句「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句話就是《蘭亭集序》裡的經典語句。

而這幅畫的作者此前也在搶奪漢服事件上陰陽怪氣過,顯然是對中國抱有著較大敵意。

從漢服到熊貓,甚至連《蘭亭集序》也要被韓國人「偷」去,足以見得「文化的淺薄導致了文化的掠奪」,著實令人無語。我們尊重韓國文化,同時也希望韓國人能夠尊重我國文化,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友善共處共同發展,而不是一味爭搶。

相關焦點

  • 於正懟韓國人後,韓畫家盜用《蘭亭集序》,文化淺薄導致文化掠奪
    前不久於正被罵上韓國熱搜一事,想必不少網友都有所耳聞。韓國人對自己國家文化的高度自信實在令人咋舌,甚至已經到了盲目且是非不分的地步。無視歷史多次「掠奪」中國文化,韓國網友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了中國人的底線,引起熱議。
  • 蘭亭與《蘭亭集序》
    蘭亭 ◎ 鄭光福 文化人特別是書畫界人士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因為在國內任何城市逛書店、文物店,甚至文友家中牆壁上都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起草的文字,行書書法公認天下第一。唐太宗描摹過,影響甚遠;康熙帝、乾隆帝也學寫過,至今難覓其王羲之真跡;民間名人書法家多臨摹過其字體,不是王羲之真跡墨寶也竟價值不菲。 蘭亭在浙江紹興市西南12.5公裡的蘭渚山下。我們從杭州住地上車,一個多小時便來到這裡。
  • 《西遊記》裡的一個情節盜用了《蘭亭集序》的故事
    一會兒《西遊記》,一會兒《圓明園》,一會兒《蘭亭集序》,一會兒又《李白》。突然發現《西遊記》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和《蘭亭集序》「蕭翼賺蘭亭」特別像,仔細一想還真有可能是吳承恩盜用了也未可知。《西遊記》相信大家都看過1000多遍了,金池長老見唐僧的錦襴袈裟起貪念的故事也能倒背如流,我就不再多說了。「蕭翼賺蘭亭」的故事我簡單說一下。
  • 王羲之《蘭亭集序》鑑賞
    歷史上最具影響的文化之謎,莫過於王羲之的書法真品《蘭亭集序》的下落。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從此失傳
    第二天酒醒後,王羲之並不滿意,重寫數十遍,終究寫不出無雜念之下的無邪。王羲之五子王徽之其實也是書法大家,王徽之六代孫叫智永禪師,書法造詣也非常高超,後世的所謂「永字八法」就是指智永的書法。(蘭亭集序)傳到了智永手上,智永有個叫辯才的徒弟,智永之後把(蘭亭集序)交給了辯才。以下故事有點真假難辯了。說的是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鐵桿粉絲,時常憧憬(蘭亭集序)。有一夜,夢到了(蘭亭集序)。
  • 王羲之與他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公元(321一379)年,字逸少,東晉琅邪臨沂人,做過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他出生於東晉門第最高的王氏家族,具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他的書法,集漢魏以來書法之大成,隸,楷,行,草無不擅常,並創造出新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尊為&34;。
  •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哪裡?
    距今1667年前,農曆三月份的普通一天,時任東晉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故事,與天皇文化關係
    日本的第一本古典詩歌總集《萬葉集》,經相關鑑定成書年代相當於中國晚唐時期甚至更後,所以,我們就可以確定唐朝以前的中國詩文,可能對日本詩歌文化影響比較大!我們就往唐朝以前詩文去找吧!還有,《梅花歌卅二首並序》裡面的文採風格,跟中國什麼文化相似呢?結果查考到跟中國晉朝大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很相似!一是它的章節結構跟《蘭亭序集》很相似;二是文採風格意境跟《蘭亭序集》很相似,再來查考年代,東晉時代的王羲之,歷史年代離唐朝也不遠,時間跨度小,所以日本留學生學習到王羲之書法和文學可能性是很大的!
  • 王羲之遊蘭渚,書蘭亭集序
    繪眼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裡,王羲之心曠神怡,簡景,直有點陶醉了。平時鬱積在心頭的愁悶,來會稽後的 點一切煩惱,都被這賞心悅目的美麗風光蕩滌得乾乾淨淨。他不由地對謝安說:「安石,真是樂在其中,遲早我也要擺脫俗務,追隨你們,流連山水的。」「恐怕你還不能忘懷國家大事!」謝安笑著說。快到中午時,他們都坐在支細流旁邊, 作「曲水流觴」的傳統遊戲。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由來
    有這些標誌的人成為美人,當時王羲之就是被世人追捧的紅人,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風尚。王羲之在朝中做官,後來看清楚了東晉的時候整個朝廷慢慢的變得非常的暗弱了,包括政治糾紛,政敵之間的爭鬥越來越劇烈。王羲之就想他要思考一種策略怎麼能夠離開,這樣激烈的官場和政治的漩渦。
  • 多幅不同名家蘭亭修禊圖同臺—看看王羲之是如何寫就《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又名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書聖王羲之寫就。書法成就巔峰之作。書聖王羲之生平八字咱就略過了。反正地球人都知道了。《蘭亭集序》。這個蘭亭就是歡慶和娛樂,開春了嘛,大家去遊玩當然要盡興,酒事自然不能少。而且《蘭亭集序》之所以稱為集序,就是酒順著水流下來,停誰面前誰就要唱詩吟賦的,然後還要喝掉酒,然後對上來詩賦就集到一起了,就成蘭亭集序了。
  • 王羲之的真跡《蘭亭集序》究竟在哪?
    中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它問世以後,受到文人和統治階層的推崇。繼唐太宗之後,清代的乾隆皇帝也對《蘭亭集序》鍾愛有加。他不僅終生摹寫《蘭亭集序》,還把自己最喜愛的八卷蘭亭摹本刻在八根石柱上,留下了著名的蘭亭八柱,但據說《蘭亭集序》的真跡魏晉後不久就不存在了,現在的所有蘭亭序碑帖都是附碑的仿品,或者是直接臨摹,那真正的《蘭亭集序》真跡究竟在哪呢?
  •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人生巔峰
    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創作的的時候,王羲之喝酒喝得二麻二麻想重新抄謄寫一遍,卻再也超越不了那個水平了,索性把草稿當作正文,我們知道的《蘭亭集序》其實是草稿。說到《蘭亭集序》,人們會想到王羲之。他與兒子稱為"二王"書法家。《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書"。現在市面上存在的是摹本,還被當做真跡對待。真品,已經陪葬在昭陵。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集王聖教序》比《蘭亭序》更得王羲之真傳
    《蘭亭序》的下落唐太宗太崇拜王羲之了,特別是聽聞《蘭亭序》在智永和尚手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於是派一個機智的大臣蕭翼從智永手裡騙得了《蘭亭序》。唐太宗愛不釋手,讓當時諸多書法大師臨摹,去世後還陪了葬。
  • 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一些體會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
  • 蘭亭集序背後,王羲之與紹興的不解之緣
    歷史以來,紹興是一處充滿文明和文化渲染的地方。書聖王羲之則是其中最讓人難忘的一位。一紙蘭亭天下知,道出了他的榮耀,但背後的心酸又有幾人知。及16歲起,王羲之經歷了結婚,生子,做官,升官,辭官等,人生歷程不盡順遂,迷茫和悵惘不時浮上心頭,王羲之沒有忘記習字。他的書法造詣在漸漸地登上峰頂,而在公元353年,他在紹興蘭亭寫出了《蘭亭序》,這年王羲之50歲。
  • 王羲之的《蘭亭序》以找到
    《蘭亭集序》、《臨河序》、《禊序》、《禊貼》。虞世南得智永真傳,直接魏晉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   3最能體現蘭亭魂魄的摹本——褚遂良摹《蘭亭序》
  • 王羲之蘭亭集序全文
    王羲之蘭亭序書法賞析:蘭亭集序全文單字高清放大行書字帖《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的盛遊之事
  • 於正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國大學教授聲稱漢字是韓國人創造的
    前不久中韓網友為了漢服所屬權爭執不下,韓國網友堅持認為「漢服」的起源地是他們國家,中國網友則態度堅定,明確表示這就是中國的漢服,是後來被韓國人沿用了才有了後來的韓服。深愛中國文化的於正此時也坐不住了,放出自己的新劇造型,態度十分強硬,怒懟韓國網友:「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此外,於正還放出了一張歷史服飾的演變圖以作證明,從官帽到服裝,全方位展現了明朝服飾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