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凡爾賽文學」帶紅「炫富產業鏈」?花式「炫秀」引發網友熱議——
衝上熱搜的「凡學」,如此浮誇尷尬了誰
最近衝上熱搜的「凡學」,讓不少網友直呼「上頭」。某博主持續曬出看似優渥恩愛生活的文字,360度「壕無死角」的炫富內容,成了網上廣為流傳的段子,引發群嘲式圍觀,被網友們總結為「凡爾賽文學」,簡稱「凡學」——在社交平臺用看似平和的反向描述,不經意間流露出優越感,完成一場雲淡風輕的炫耀。
有虛榮心,正常。但「凡學」往往在虛偽的「低調」和故意的「炫耀」之間,編織出懸浮與浮誇感十足的「海市蜃樓」圖景,生活的追求維繫在名牌堆砌、吃穿用度的高消費上,傳遞出扭曲的觀念。更令人警醒的是,「凡學」滲透在不少流行「爽文」和付費網文裡,蔓延出一條條加工製作「凡學」的「文字炫富產業鏈」。
「這種新型寫作手法的風行,引發大量二度創作,模仿文層出不窮。『凡學』類文字販賣的多半是對富貴奢靡生活的想像式崇拜,遠離現實生活,也缺少精神價值引領,對受眾是有一定誤導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湯擁華認為,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錯,有時自黑式炫耀下也無妨,但若一味沉溺於社交網絡的「虛擬繁榮」,甚至依賴「爽文」空中樓閣式「人設假象」,難免會因對浮華的攀附和渴慕,而喪失對多元幸福的想像,背離了分享表達的初衷。
花式「炫秀」遭群嘲,被諷超出「正常成年人生活範疇」
不妨看幾條「凡爾賽文學」的經典例句:「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輛粉紅色的蘭博基尼,這顏色選得也太直男了吧。」「真心吃不慣法國這邊的東西,好羨慕可以隨時吃煎餅果子的你們呀。」……
假裝憂傷、遺憾、無奈,一通負面情緒排列組合後,「凡學」的欲蓋彌彰呼之欲出。有網友總結出「凡學」三要素: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假借他人之口誇自己。
放眼社交平臺,秀名牌包、秀恩愛、發旅遊定位、打卡網紅餐廳、曬跟行業大咖合影,很難說不帶些 「凡學」腔調。據考證, 「凡爾賽文學」的出處是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講述路易十六妻子的上流生活,由此,某微博博主用「凡爾賽」來指代貴族,相應的文字充斥了「他者」對 「另一世界裡貴族生活」的想像。
網友們對該作家曬富帖的嘲諷,一方面是大眾心理對一味「炫富」的反感,另一方面也在於「凡學」文本太過矯情、油膩,且不合常理,甚至違背自然規律,帶有一種浮誇、病態的金錢觀、價值觀以及感情觀,幾乎不在正常成年人的生活範疇。在評論家韓浩月看來,「凡學」式文本引爆網絡,也凸顯了不少網友的複雜矛盾心理——一方面看不慣「凡學達人」虛榮心爆棚的自我欺騙,對其一味的攀附鄙薄不屑;另一方面自己內心也湧動著分享生活光鮮一面的潛在欲望,「凡學」文本某種程度上已成為網友釋放壓力的宣洩出口。
重度「濾鏡」下的虛擬人生,不代表真正的富足
「凡學」雖新,並非個案,伴隨而生的一系列「爽文」 「甜寵文」等在閱讀網站上有著不低的點擊率。有的網文裡描寫到:有錢男主給女主「充了1個億的公交卡」——虛假到魔幻的情節和文字卻讓不少青少年網友欲罷不能,甚至任憑這種粗劣文字佔據大量的日常閱讀時間。
比低俗網文的橫行更可怕的是,幾時起,人們分享幸福感和富足感的時候,一定要加上厚厚的虛幻「濾鏡」?
有學者認為,炫富或者說虛榮心,確實是人性中難以消滅的一部分,但在價值評判上,哪怕 「凡爾賽文學」已被解構,生活裡時時刻刻的比較也從未停歇。正如一位網友的犀利點評:在朋友圈發喝咖啡的美圖,重點不是咖啡或咖啡杯,也不是精心保養的手,而是精心掩蓋又沒有完全掩蓋的手腕上的名表——這無疑是一種走火入魔。
必須看到,「有錢任性」的段子橫行,似乎炫富才能佔據鄙視鏈的頂端,這無疑是值得警醒的——如果年輕人陷入「臆想症」,明明過得一地雞毛,卻要沉浸在「凡學」的假想和濾鏡中,把自己供成偶像劇「瑪麗蘇」,只會離真正的生活愈行愈遠。
恰如書評人與歸所說,所謂的凡爾賽炫富學遭受群嘲,其實正彰顯了主流的價值評判。這套評判體系沒有歪樓,「凡學」就掀不起大風大浪;相反,「凡爾賽文學」的存在,倒是可以作為一種對比告誡我們:真正的富足,是精神世界的遼闊豐盈。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