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楚都「千裡江陵」的原出處——古九州之荊州

2020-12-18 騰訊網

千秋逐浪去,仁義尚留存。

江陵長風過,荊城忠氣升?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或「郢都」,湖北省地級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

內有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洪湖,有長達3000多年的建城史,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在這有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創者—屈原、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等眾多的文人墨客都曾在荊州吟詩作賦

在古時有「帝王之都」、「宰相之城」等稱號,

現代更是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名稱。

一、文化歷史

1. 荊州歷史文化:

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便在這裡創造了大溪文化等眾多的原始文化。

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並以此產生了青銅冶鑄、絲織刺繡、木竹子漆器、老莊哲學以及屈原的浪漫主義。

戰國時期,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國遷都於郢,史稱「郢都」共建立400餘年。

後秦、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時先後均以荊州為國都。

隋、唐、明、清時期曾多次易名但到了近代最終化為荊州

2. 姓名由來:

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禹貢》 :「荊及衡陽惟荊州。」,

這是歷史上最早出現荊州這兩個字。

3. 城市特色:

「三國楚文源頭全,關武仁義千古傳。」

荊州作為楚文化和三國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在經過千年歲月的統理、演進、發揚,同時吸收、融匯各種文化精髓,形成了以關羽的、楚文化為體的獨特荊州文化體系,內涵深厚、哲韻悠長、團結刻苦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奠定下良好的根基。

二、旅遊文化

荊州為中心的歷史遺產和風景明勝不勝枚舉,其中尤以始建於東漢時期的「荊州城牆」最為著名,

關公園、章華寺荊州博物館等,旅遊景點也是各具特色,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流連駐足、觀賞體驗。

1. 旅遊景點:

荊州古城牆:

荊州古城牆位於荊州市荊州區,是經過國務院審批的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城市,中國七大古城牆中排在第二名,現已經聯合中國七大古城牆城市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城牆始建於東漢,原為土城,後經歷許多朝代的洗禮,一度破損,直到清治三年再度重建,整座城牆東西長,南北短。

城牆、城門、敵臺、堞垛等一應俱全且均保存良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章華寺:

章華寺位於湖北省沙市太師淵,為荊楚名剎,同漢陽歸元寺當陽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隋唐年間即有隱修在戰國楚宮章華臺上結廬修行,曾在有淨月大師、心繼法師等眾多法師來此修行。

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華寺重修。殿宇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

寺院有中國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銀杏樹等古蹟,寺內藏有清代皇室御賜《藏經》,及許多宮廷珍品,還有緬甸國王敬贈的兩尊玉佛,等眾多佛教珍寶。

在建築上有山門、天王殿、財神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禪堂、淨月堂、齋堂、客堂、等主體建築,規模巨大,雄偉壯觀,深的眾佛教弟子的喜愛和歡迎。

關公義園:

荊州關公義園位於荊州古城東南側,為荊州著名的現代文化旅遊建築,在園中修建的復原關公建築為世界最大最重的關羽建築。

該建築是世界和平藝術家、當代藝術大師、「福娃之父」韓美林的收山之作,也是荊州旅遊文化的大手筆作品。

重約1200噸,手中大刀約70米,該園區以「」為主題,以多種方式生動展現關公「義薄雲天」的一生。

荊州博物館:

荊州博物館位於荊州城西門內側,始建於1958年,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擁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一級博物館等眾多榮譽稱號。

全館,建築面積達2.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1萬多平方米,在其中陳列展出的戰國文物浩如煙海、不勝枚舉

國家一級文物492件套。其中不乏出土有名的戰國精緻楚玉全國最大的漆木器「豬型酒具盒」、

保存完好的西漢女屍戰國絲綢吳王夫差矛等許多震驚中外的戰國出土文物;更有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

二、荊州美食:

荊州作為一個既時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優秀的旅遊城市,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地方,「美食文化」自然也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荊州特色八寶飯、荊州魚糕、梅菜扣肉等荊州特色菜餚家喻戶曉、遠近馳名,荊州的春卷、米粉等小吃憑藉其味道可口、配料獨特也是眾所周知、聲名遠揚。

荊州魚糕:

荊州魚糕又稱「荊州花糕」

主體原料是用白色魚肉、雞蛋、豬肉等材料加工製作而成的

吃起來綿柔爽口、鮮嫩酥滑成為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荊州名菜。

荊州春卷:

荊州春卷,是過年時期家家必備的食物。

其源於古代的"春盤"。"春日春盤細生菜"寓意春天播種順利,四季安康。

荊州地區的春卷,是將麵粉攤成薄皮,然後用臘肉、韭菜等作餡,捲成筒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

荊州八寶飯:

荊州八寶飯作為荊州的特色菜餚,享譽湖北,在全國八寶飯中更是獨樹一幟。

相傳荊州八寶飯,來源於清代的一位御廚,他在宮中看到了皇上用膳的菜譜,怕被皇帝責罰,便從宮廷中偷偷跑出來,到荊州城開設飯館。

因其香甜透味,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深受大家喜愛便一直流傳至今。

千張扣肉:

千張扣肉是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

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

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

相關焦點

  • 跟著東坡去旅行,江陵上岸,四百年古都被李冰父子引水淹沒
    現在的湖北省有一個江陵縣,但是這個江陵縣不是李白詩中的江陵,也不是蘇軾上岸的江陵。古代的江陵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州距離三峽中的著名景點白帝城大約是五百公裡,也就是李白詩中的「千裡」。現在的江陵縣面積只有北宋時期江陵的二分之一不到。現在的荊州也和古代的荊州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 記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之荊州
    《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裡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系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
  • 千裡江陵一日還!李白唱響了江陵千餘年,宰相之傑張居正是江陵人
    江陵不是荊州!千裡江陵一日還!李白唱響了江陵千餘年,宰相之傑張居正是江陵人中國行政區劃共分為省、縣、鄉三級。湖北省縣一級行政區劃圖江陵的前身為楚國國都「郢」,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先後有楚、東晉、齊、梁等國在此建都,有些是短暫移都至此
  • 現在的徐州、荊州等城市是古華夏九州嗎?
    九州,又名神州,是古代中國的代稱,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併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 荊州日記|3月4日,千裡江陵一日還
    荊州無新增病例,武漢確診數繼續縮減,跌入兩位數指日可待。晨9時,荊州市市長崔永輝來廣東醫療隊指揮部開會,兩地籤署捐贈協議,財物共計1.5億,又透露,荊州已有100餘鄉鎮連續14日無新增病例。崔市長用「繼續探底」形容當前荊州疫情,但仍言「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 李白」早發白帝城」的白帝城、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劉備當年夷陵之戰慘敗後,曾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 江陵:位於湖北荊州市,荊州歷史悠久,地處中國中心地區,是中原連結南方各地的戰略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東南重鎮」之稱。遠在春秋戰國時期,荊州就是楚國的都城「郢」。歷史上江陵共有十朝在此建都,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城市,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事件都與荊州有關。
  • 荊州:免門票!湖北喊你來旅遊:夢回楚地來這裡!
    這期,小編也坐不住了,趕緊帶你們來到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的中心——荊州,在這座充滿著歷史風韻的古城裡,享用豐盛的文化「大餐」!荊州,古時稱「江陵」,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公元前689年,楚國在此建都,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定都於此,創造了豐盛璀璨的楚文化。
  • 湖北古屬荊州,擁有八百年楚文化,為什麼不簡稱荊或楚?
    在人們的印象裡,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那麼問題來了:湖北省的簡稱為什麼不是荊或楚呢?01為什麼不簡稱荊《尚書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這是荊州之名的源頭,成為古九州之一。以荊州命名,有個說法:當地多產一種落葉灌木,枝條柔韌,可編筐籃,果實可入藥。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蜿蜒高聳的山脈,遍布這種灌木,因而被命名為荊山。
  • 江陵,又名荊州城,今為荊州市和荊州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江陵,又名荊州城,今為荊州市和荊州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七省通衢」。江陵的城市前身為楚國國都"郢",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先後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歷時515年。
  • 夢回千年大楚,荊州文旅邀你暢遊古城荊州!
    古稱江陵,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歷 20 個楚王,定都長達 411 年。這裡有歷史悠久的古城牆、「中國僅有,天下第一」的楚王車馬陣、首屈一指的地方級博物館、全球最大關公像,也有聞名遐邇的荊州鍋盔,極具特色的園豆泡糯米、還有寄託鄉土情懷的手工米粉、早堂面……
  • 古詩《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千裡江陵,在詩詞中卻是一氣呵成
    說起戰國七雄,想比大家都已耳熟能詳,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國爭霸,最終秦國一統天下。當時楚國雄踞一方,秦國的丞相張儀設計讓楚國和齊斷絕結盟,原本秦國所獻六百裡地給楚國借好,最後張儀只給了六裡地,這邊上歷史上著名的張儀欺楚。
  • 江陵戎氏史考
    九黎蚩尤原居住在黃河流域,後又統領東夷部落,被黃帝打敗後,南退至長江流域荊州一帶,建立三苗部落,所以後來又有楚蠻、荊蠻、南蠻之稱。《淮南子•修務訓》高誘注曰:「三苗,蓋謂帝鴻氏之裔子渾敦,少昊氏之裔子窮奇,縉雲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亦謂之三苗。」據呂思勉《中國大歷史:先秦史》記載:「三苗姜姓,姜為炎帝之族」。
  • 中國是九州之地,那么九州到底指的是哪些州?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尚書·禹貢》這篇文章,從標題來看,是「大禹時期的貢賦」的意思,實際上,該文所涉及到的地理範圍,早就超越了夏商時期的地理認知範圍,而是戰國時期後期的地理。傳說大禹在治水後,把中國化為九州,「茫茫禹跡,畫為九州」。而這個九州具體在什麼範圍並不為人所知,而後來的九州也是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大而變化。
  • 喜歡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去看看荊州,歷史名城古風猶存
    湖北荊州又名江陵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國家4A級景區,古城東西直徑3.75公裡,南北直徑1.2公裡,總面積約4.5平方公裡,尚存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城牆周長10.5公裡,高8.83米,古城牆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
  • 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址,疫情結束後遊湖北之荊州
    古城底蘊的深厚在於城牆,荊州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成形於三國時代,歷史上歷經數次摧毀、重建,現存的城牆大都為明清時期修建。古城牆周長十多公裡,結構完整。在城外沿城牆遊走,眼前一邊是斑駁的城牆,一邊是風景優美的護城河,一路上不時有情侶或遊人在騎單車經過,城牆下老人在悠閒自樂;從一個城門走向另一個城門,每一段路都有不同的景致。
  •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三、荊州的楚文化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之所以說是之一,是因為楚國最早是發源於丹陽,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浙川縣,這個地方在湖北省、河南省、陝西省三省交界處,首任楚王熊繹被周成王封在了丹陽之地,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1030年左右,楚國建國之初只有50裡地,而且當時這個地方是一片荒蠻之地,華夏的中心歷來在黃河一帶的中原,丹陽相對來說非常偏僻了。
  • 劉禹錫詠荊州
    荊州歌,又名「荊州樂」「江陵樂」。古題樂府雜曲歌辭之一。《樂府詩集》卷七十二列於《雜曲歌辭》。荊州是楚國的故都,也是三國的戰場。劉禹錫《荊州歌二首·其一》中所寫「渚宮」就是楚國的宮殿。而「麥城」則為東周時楚昭王所築重要城邑,在現今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曾經是三國時蜀將關羽丟失荊州後以身殉職的地方。
  • 中國古稱九州大地,具體是哪九州?名字熟悉,所轄地區不一定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與「九州」有關的詩句,比如:曹植的「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岑參的「萬裡江海通,九州天地寬」;李商隱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陸遊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黃遵憲的「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
  • 千裡江陵一日還,李白在說謊?為何又不坐馬車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這是出自李白《早發白帝城》的詩句,也就是說從白帝城到江陵李白坐船一日之內就抵達目的地,但是在那個沒有任何現代動力驅動的船上,李白真的能一日之內到達江陵嗎?難道李白在說謊?
  • 荊州博物館,中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看完這些鎮館之寶 你還覺得他...
    他們分別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 看看這些跟荊州齊名的城市,隨便拉出一個來,就是一部中國史啊!厲害吧。荊州在歷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等等,我看了半天,怎麼裡面沒有荊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