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莫奈如何一步步打造了屬於自己的花園
莫奈1900年作品《橋·睡蓮》
1915年,一位攝影師為克勞德·莫奈錄製了一條短片。在短片中,74歲的莫奈站在自家花園的池塘邊,他身穿白色尼龍套裝、頭戴巴拿馬草帽、嘴裡還叼著一根香菸。這位老藝術家面 前擺放著一個畫架,畫架上是一塊大帆布。在灼眼的午後陽光下,莫奈在認真作畫,畫面中的他穿著優雅、動作伶俐。短片最後,莫奈面對帆布後退了幾步,隨後便 以閒散的步伐順著小道走回屋裡。這座位於法國小鎮吉維尼的花園在當時便世界聞名,這部短片更是讓千千萬萬的觀眾得以一睹它完美無瑕、宛如夢中天堂般的風 採。
這時距離莫奈初次見到這棟名為拉普雷斯瓦爾(Le Pressoir)的農舍已經過去了32年。當初選屋子時,莫奈也曾考慮過租賃其它更加「體面」的房子,但是這棟擁有鮮綠色百葉窗的粉紅農舍最終俘獲了他 的心。農舍四周的花園面積巨大,放眼望去,塞納河河谷的宏偉景象盡收眼底,這是莫奈最無法抗拒的因素。在租賃期開始的那年春天和初夏,因為經濟拮据,莫奈 開始在花園裡種植蔬菜供家人食用。在他未來的妻子愛麗絲和他們的孩子的幫助下,莫奈還種植鮮花。搬進這棟農舍前,莫奈曾在河流上遊靠近巴黎的地方租賃過幾 套房子,他在那些地方都有種植鮮花的習慣,按照他的說法就是:「這樣一來下雨天的時候我就有畫畫的題材了。」之後隨著經濟條件好轉,莫奈把農舍面前的果 園、小廚房庭院和以低矮籬笆圍著的苗床都改換成他喜歡的東西。
1926年莫奈在自家花園中,這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年。
19世紀80年代,由於經濟能力有限,莫奈的作畫也是時斷時續。在夏日不用忙活的時間裡,這位畫家喜歡到農舍周邊走走,熟悉四周的風景。農舍位於塞納河支 流艾普特河邊上,在河邊的田地和水浸草地裡,莫奈認識了多種多樣的植物:大片鳶尾花和罌粟花交織似天然花毯,小巧雪白的睡蓮讓人過目難忘。這些植物後來出 現在這位畫家自家的花園裡,它們也成為他畫筆下的常客,其中最讓莫奈陶醉的莫過於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
19世紀80年代末,得益於在美國畫展的成功,莫奈終於積累了一定量的財富,於是他開始了改造花園的徵程。最初他僅僱用了一位園丁,後來園丁人數逐漸增加 至七八人,這位畫家以管弦樂隊指揮官般的技藝指導著這些僱員的工作。花園的中央大道兩旁遮擋住陽光的柏樹被迅速移除,而雲杉則在愛麗絲的強烈要求下得以幸 免。但是莫奈並不喜歡這些雲杉,於是在接下來幾年裡,他「勤快地」修剪雲杉的枝丫。在這位畫家數以千次的修剪下,這些雲杉最終被剝奪得僅剩光禿禿的樹幹。 莫奈在雲杉邊上栽種當時時興的藤本月季,讓它們爬滿樹幹。
《睡蓮(百子蓮)三聯畫》(1915-26年間),這幅畫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首次合體展出。
到那時,莫奈對園藝的精通程度已經絲毫不遜色於他對藝術的了解。他讀遍當時出版的所有園藝刊物,他購買的植物和種植工藝書籍足以打造一個初具規模的圖書 館,而且這個圖書館的藏書量還在不斷擴大。莫奈是一個注重美感的幻想家,如今有了必要的資金,他便迫不及待開始自己最宏大的計劃。這位畫家指揮僱員把果園 裡的果樹移開,在原有位置上建造一系列苗床,每一個苗床裡都種上單一顏色的鮮花。這些苗床被稱為莫奈的「顏料盒苗床」,他利用這些鮮花觀察大片飽和色在不 同光線條件下產生的效果,同時由於這些鮮花種植緊密,他也可以觀察在色系對比強烈的情況下,這些多樣的鮮明色彩能產生的變幻。這個實驗的技術在實驗前便得 到印象派畫家的擁護,該實驗的美學實用性很強,而且在園藝領域也屬首創。
莫奈選擇鮮花品種時會把季節性的視覺效果考慮在內,這份心思在中央大道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他對野生園藝的喜愛經過十年的發酵後,莫奈在中央大道兩旁栽種 了鬱金香、鳶尾花、大麗花和翠菊這四種花,前兩種在春天盛開,後兩種則在夏日尾聲豔麗綻放。上述四塊苗床周圍爬滿了藤本月季,由於先前提到的雲杉樹幹最終 免不了腐爛,因此這些藤本月季後來攀在綠色的金屬拱門上。夏季過後,拱門下的鮮黃和鮮橙色旱金蓮便會蔓延開來鋪滿整條大道。
1893年,在花園裡的工程如火如荼開展之際,莫奈再次買下一塊土地,這塊土地還包含一個池塘。原先的花園牆壁後面是一條泥路和一條火車軌道,而新買的土 地就在泥路和軌道的另一邊。在新買土地一頭有一條名為Ru的小溪,莫奈向當地長官申請將溪水引流至土地裡的池塘從而讓池水保持新鮮。但是由於當地農民擔心 莫奈計劃種植的睡蓮會毒害飲用小溪下遊水的牲畜,因此這一申請遭到拒絕。
莫奈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再三給農民作出保證,在二次申請獲得批准後,這位畫家開始指導實施他的計劃。莫奈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便痴迷於收集日本畫家葛飾北 齋和安藤廣重作品的印刷品,他命人在小溪上打造的拱橋便和這兩位畫家筆下的橋的形象極度相似。小溪兩旁則栽種了鳶尾花、百子蓮、蕨類植物、小草以及第一棵 垂柳。在接下來幾年裡,更多垂柳在此紮根壯大,它們為小溪投去富有神韻的樹蔭,也成為莫奈晚期作品中常出現的物像。1889年,莫奈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 會上看到一種兼具粉紅和大紅色的雜交睡蓮,這位畫家被這種新奇的色彩吸引,隨後他便從拉圖爾-馬爾利阿克(Latour-Marliac)的一處苗圃購入 了一批這樣的睡蓮。莫奈把這些睡蓮和池塘裡的當地白色睡蓮種植在一起。
《綠意睡蓮池》(1899年)
世紀之交,莫奈開始以自家花園為題材繪製作品,紫色的鳶尾花、中央大道兩旁洋溢著熱帶風情的各式鮮花接連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但是在這之前的十年,莫奈的繪 畫熱情主要還是圍繞農舍周圍的景物,包括麥穗堆、屹立的白楊樹和清晨霧氣瀰漫的河流景象等。莫奈運用印象派上色手法探索光線和氛圍的細微變化,這些作品中 的色彩和這位畫家親眼所見的絲毫不差。
1899年和1900年,莫奈的注意力轉向鮮花滿庭的花園。拱橋、池塘上大量漂浮的睡蓮成為他這個時期許多作品的題材。當時收入可觀的莫奈買下了池塘四周 更多的土地。由於深受日本園藝的影響,這位畫家在新買土地上設計了一個形狀不規則、顏色柔和的水景花園,這一設計和農舍四周的花園形成強烈對比。
莫奈的後期畫作或多或少都出現睡蓮的影子,1903年,他以新拓寬的池塘為題材創造了多幅畫作,在此之後,睡蓮便更加「肆無忌憚」出現在他的作品中。此 前,莫奈把他的作品描述為「水和倒影的景象」,但是在隨後五年裡,他作品中的物像從和自然分隔深化至和自然融合,營造出景物和自然合而為一的視覺感。到了 1906年,莫奈畫作中再也找不到河堤和周邊植物的身影,睡蓮成為唯一的有形物像。看到這些畫作的人無一例外會被這些睡蓮所吸引,而且它們也是唯一能證明 這些作品是依據現實景物創作的了。
這些突破性畫作於1909年展出,這次展覽是莫奈職業生涯至關重要的一次勝利,同時也為他帶來商業上的成功。然而莫奈享受讚譽的時間並不長。儘管在 1915年的影片裡這位畫家看起來不失往日風採,但是在此之前他遭受了巨大打擊,心理承受能力稍為弱一點的人可能都挺不過這些難關。1911年,愛麗絲去 世。悲痛不已的莫奈唯有在他的種植和繪畫實驗室——自家花園裡尋找心靈的慰藉。1912年,莫奈重拾畫筆,但是不久後他發現視線裡出現乳白色的陰影,隨後 莫奈被確診患有白內障。若要治好這一疾病,莫奈必須接受一個帶有風險的手術,在1923年前,這位畫家都拒絕接受這一手術。
莫奈位于吉維尼的花園如今的景象
然而偏偏禍不單行,在莫奈調整好心態接受視力將逐步變弱的事實的時候,1914年,他的長子突然逝世。幾個月後,法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如果這部1915年的影片有聲音的話,那麼觀眾肯定能聽到駐紮在吉維尼幾十英裡外的法國榴彈炮轟隆隆的爆炸聲。如果鏡頭對準莫奈兩座花園之間的馬路的話, 那麼觀眾肯定能看到或躺在擔架上、或自行一瘸一拐向鄰近村莊的軍事醫院走去的受傷士兵的身影。眼看著同胞受盡磨難,莫奈在戰爭年代創作的睡蓮作品充斥著黑 暗和不確定,這些作品的手法難掩狂亂,作品整體像是無數碎片縫補後的產物。如果說對美麗事物的匆匆一瞥已是戰爭年代的最大奢侈,那麼觀眾絕對可以在莫奈的 作品中找到一絲慰藉。即便是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這位畫家為給予同胞們希望而在這些作品中傾注的情感元素依舊讓人動容。
莫奈垂暮之年的工作場景
在創作一幅幅獨立畫作的同時,莫奈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宏大的項目。他計劃創作大量作品然後把它們連接著張貼在一個圓形的室內,從而打造「無盡整體的錯覺」。 直到這位畫家過世時,他已經完成了40多幅這個主題的畫作,其中最精美的要數《百子蓮三聯畫》(Agapanthus triptych),這幅畫作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覽會上首次合體展出。剩餘畫作中的22幅後來則歸納成為一個名為宏大裝飾物(Grandes Décora-tions)的項目,並且在巴黎橘園美術館展出。這一項目使得莫奈的兩大熱情所在——園藝和藝術合而為一,這位畫家思想中的宏大夢幻花園盡 現於觀眾眼前。
對於大多數藝術家而言,上述成就或許是對他們一生努力的最佳饋贈。但是在莫奈生命的晚期,他堅稱他的花園才是他真真實實的最佳之作。園藝愛好者或許會贊同 這一說法,但是對於藝術愛好者而言,莫奈在其花園中獲得的不斷深入的認知改變了他對藝術的看法。這一轉變促使他創作出史上最佳的部分自然畫作,這些畫作捕 捉了在這個人世浮沉的世界裡難得的絕佳、夢幻般的景象。
(責編:赫英海、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