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疫情 臺灣藝術家李真雕塑及繪畫作品《青煙》北京個展難續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3月23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藝術家李真在北京亞洲藝術中心的《青煙》個展,於農曆年後就因為場館未能正常開館而未能開放展出,也因此原定本月底就要結束的展出將延至4月5日,但據館方表示,開館日仍未訂,而北京798藝術區至今也幾乎無畫廊開門。

李真《青煙》系列最大規模展,近來受疫情影響遲遲未能開展。(亞洲藝術中心提供)

李真90年代以《水月觀音》而廣受歡迎,既符合當代藝術的審美,又獲宗教界的認可,作品在歐美及亞洲都有可觀的個展。2001年,他開始褪去高古造像的影響,追求純然的創作自由之精神,如《大氣神遊》系列作品,以東方傳統水墨的墨色為主體形式,以金、銀、墨黑為主要呈現方式,以返璞歸真的手法,譏諷人性的陋習,隱喻人性慾望的根氣。

《青煙》系列的創作始於2011年,之後發展出現各種詭譎多變如枯木、人獸、狂草之形。此次展出是其《青煙》系列作品最大規模的展出,共計有雕塑及繪畫作品60餘件,其中新作40多件。

此次亦有李真首次正式發表的繪畫作品《銀黑》、《棉麻》與《水墨》等系列,並梳理李真自80至90年代的早期水墨及雕塑手稿、雲形圖騰作品等,從中亦可見他早期創作脈絡,畫面中的紋理及造型的表現,彷若雕塑般的山水,在其後的後雕塑及繪畫作品中都可窺見運用相近元素。

李真此次個展於去年底便於北京開展並受到好評,不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日遲遲未能開展,工作人員雖能進場但整個798藝術區門可羅雀,至今仍未有明確復工日期。(高楊)

相關焦點

  • 李真新作展「青煙」 再造「新東方精神」的抽象藝術語彙
    此次展覽是李真「青煙」 系列作品首次最大規模的展出。為求探究「青煙」,本次特別展出李真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精選相關的早期水墨及雕塑手稿和雲形圖騰作品。在此次展覽中,不僅呈現了這批有關「青煙」系列緣起的最初創作手稿,也呈現了藝術家最新的「青煙」系列成形的雕塑及繪畫作品。
  • 臺灣著名雕塑家李真新作亮相北京
    海峽之聲網 北京消息 仇秀莉報導:近日,臺灣著名雕塑家李真《神魄》系列新作在北京「亞洲藝術中心」展出,在開幕現場,來自中外的一些藝術家對該系列作品大為讚賞。  《神魄》系列為李真2008年最新創作,繼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虛空中的能量》及中國美術館《尋找精神的空間》在大規模個展後,首次發表全新大型雕塑裝置及平面作品。《神魄》系列經過十年的醞釀,李真有感於近年來世界的不安定,天災人禍頻繁,於是創作理論以「靈識窮體,人禍天險」為出發點,探討「神」存在對人的意義,創造的是傳統精神與現代藝術的對話。
  • 中國臺灣雕塑家李真作品展亮相巴黎
    新華網巴黎9月3日電(記者尚栩)3日傍晚在巴黎市中心旺多姆廣場上,不少行人停下匆匆腳步,被廣場上的12件大型雕塑所吸引。以「既重又輕——新東方精神」為主題,中國臺灣雕塑家李真大型雕塑展當天正式開展。
  • 古往今來 —— 李真箇展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
    展覽海報震旦博物館攜手藝術家李真,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古往今來—李真箇展」,這是李真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也是第一次嘗試與古代佛教造像對話,回溯李真一路以來,從早期傳統佛像到最新雕塑作品的創作歷程,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
  • 世界前10名當代雕塑藝術家拍賣排名
    繼2009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大型個展後,卡普爾不久前在印度新德裡和孟買第一次展出他的作品,也是他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個展。蘇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蘇伯德·古普塔生於印度Khagaul,生活和工作在新德裡。1997年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裝置作品在德裡、孟買、阿姆斯特丹和紐約分別舉辦了個展。他的作品很好的詮釋了印度當代藝術在當前的價格大爆炸現象。
  • Collect+畫廊路演丨亞洲藝術中心邱少特:「新東方精神」·40年歷史畫廊告訴你如何以最低預算收藏到博物館級別作品
    首先推薦藝術家李真,僅22萬元就能收藏到其最新「青煙」系列的雕塑作品。另外線上首發的繪畫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一相四觀」,提供多種不同角度的觀看方式。2. 推薦藝術家杭春暉,他是位「有趣的」藝術家,小心陷入他作品中營造的「視覺迷宮」。
  • 2019藝術北京最貴作品、畫廊、藝術家TOP10
    藝術家名單方面,本屆藝術北京畫廊在選擇時主推的為成名藝術家,銷售主力為50後和60後,80後藝術家佔2位,在作品媒介方面,繪畫毋庸置疑具有絕對優勢。值得一提的是,水墨、雕塑作品也在高單價作品榜單上有體現。
  • 臺灣藝術家許東榮在廣州舉行「生命 雕·畫」個展
    臺灣藝術家許東榮在廣州舉行「生命 雕·畫」個展 2017-09-3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碩     臺灣當代藝術家許東榮的個展
  • 藝術家張洹個展在佩斯北京開幕
    張洹個展《放虎歸山》部分展覽作品 (18圖)【專題】張洹個展 2010年5月20日,佩斯北京舉辦了藝術家張洹第三次佩斯個展,名為《放虎歸山這是繼年初成功地舉辦上海「創世紀」個展及臺北「阿彌陀佛」個展後,藝術家首次在北京舉辦個人展覽。作為最具活力與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張洹因其多方位的藝術創作手法被世界所熟悉。90年代初期張洹以行為藝術開始了他的早期創作,很快引起了國際的關注。2006年創建上海工作室後,他的藝術創作開始傾向繪畫、雕塑及大型裝置。此次《放虎歸山》將展出多幅近期香灰畫作品及牛皮雕塑並發表同名畫冊。
  • 臺灣藝術家吳季璁個展「憬」 香港世界畫廊首展
    吳季璁 《水晶城市007》 裝置 2015年臺灣藝術家吳季璁的首次香港個展《憬》,自2017年2月16日至3月14日在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展出。吳季璁熱衷於對影像的解讀與創作,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如攝影、錄像與裝置,挑戰觀者對真實及自然世界的固有概念。本次個展「憬」以豐富的創作系列全面介紹藝術家十年中的藝術發展脈絡。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首次呈獻吳季璁從未公開展出過的全新作品系列《布紋習作》(2014-2017年)、近期錄像作品以及專為此次展覽而創作的大型雕塑。
  • 一周藝術人物|記錄疫情的海外藝術家,重開個展的中國藝術家
    上周,洶湧的疫情除了逼停全球各大藝術展館、展會,也帶走了知名建築師、城市學家麥可·索金,71歲的他因感染新冠病毒在美國辭世。勇敢的藝術家,如攝影師布萊登·安瑟倫選擇「全副武裝」走上紐約街頭,捕捉疫情下的城市;而其他部分藝術家則在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館長阿圖羅·加蘭西諾的倡議下,在網上平臺以展示作品和發布視頻等方式持續「相連」。
  • 著名雕塑藝術家韋冬作品隆重亮相2019年ART北京和世界園藝博覽會
    2019年藝術北京,由寶甄藝術推薦,藝術家韋冬的《逆風飛翔》與《曙光》兩件作品,與油畫前輩、徐悲鴻教育學派代表人戴澤先生等幾位藝術家一起入選藝術北京--經典館,能與諸多藝術前輩與國外名家大師一起陳列於經典館展出,也是因為韋冬的作品裡不但有年輕藝術家的新銳視野,也兼具了古典浪漫的風格和紮實的基本功。
  • 2019畫廊調查報告·藝術家之一:中國藝術家與畫廊合作現狀(50-60後)
    包括作品:《寒武紀No.4》、《寒武紀No.22》 裝置 由美術館收藏 )首屆ART CHENGDU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長徵空間,2018年 (售出3件繪畫作品 售價:30-85萬)香港巴塞爾,長徵空間,2017年 (銷售作品:《接近遠No.2》 繪畫 2016 售價:68.8萬;《更多No.17》繪畫 2016 售價:63萬;《另一個No.8》 繪畫 售價:8.8萬美元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人間系列」作品北京開展
    (中國臺灣網 董潔 攝)中國臺灣網7月19日北京消息 臺灣雕塑家朱銘大型個展「人間系列」18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木材、陶土、不鏽鋼、海綿、繩子……在朱銘的巧手創意之下,幻化成件件生動的作品,似乎人間無事不可入創作、無物不可成作品。
  • 傳奇臺灣藝術家陳嘉仁個展《天柱》「登陸」
    傳奇臺灣藝術家陳嘉仁個展《天柱》「登陸」 >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一位用水墨方式表現臺灣社會現象的農村少年、一位在上世紀70年代的臺灣畫壇崛起的青年藝術家與藝術教育機構經營者、一位身患兩個癌症卻仍每天到工作室的鬥士——他就是臺灣傳奇藝術家陳嘉仁。
  • 輕觸的巨人――訪雕塑家李真
    巴黎戶外展覽提高了李真作品的知名度(圖/中國日報)12個巨大的噴漆銅製雕塑在巴黎市中心的旺多姆廣場展出,得到了公眾熱情的讚賞。觀眾似乎可以感覺到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不朽的輕盈」,他們都是中國藝術家李真在1998年到2010年這個期間創作的。與創作材料的笨重相比,他們從視覺上展現出輕盈之態。輕盈、靜美、安適這些都是與其作品緊密相關的詞語。巴黎展覽提高了李真作品的知名度。
  • [雕塑]臺灣雕塑家楊英風記事年表
    1968受邀為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臺灣代表。「石雕系列作品」在東京保羅畫廊舉辦個展。受邀成為日本建築美術工業協會會員。1980 太極藝廊舉辦「大漢雷射景觀展」,為島內藝術家首次發青之雷射鵰塑作品展。於華明藝廊舉辦「從景觀雕塑到雷射景觀」展覽。擔任臺灣空間藝術協會常務理事。
  • 北京公社推出「透納獎」獲獎藝術家理察·迪肯個展:新雕塑
    2018年3月17日,北京公社推出最新代理藝術家:理察·迪肯(Richard Deacon)個展:「理察·迪肯: 新雕塑」(Richard Deacon: New Sculpture),為觀眾呈現藝術家為此次項目創作的來自「Custom」和「Alphabet
  • 袁加 Met 楊永生雙個展——楊永生作品
    宋代的繪畫,畫面可能只有一隻小鳥,不看籤名我們很難認出這是出自哪位畫家之手。但小鳥表現的生動的勁,讓你忘記關於這幅畫本身之外的其它一切東西,忘記了風格,甚至忘記這是一幅藝術品,能感受到的就是畫家專注的精神。當達到這種專注度的時候,就無關形式和內容了,眼前一切皆可以來表現,這時,我認為繪畫超越了表面的風格,這就是一個畫家對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