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 —— 李真箇展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

2020-12-09 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震旦博物館攜手藝術家李真,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古往今來—李真箇展」,這是李真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也是第一次嘗試與古代佛教造像對話,回溯李真一路以來,從早期傳統佛像到最新雕塑作品的創作歷程,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

黃金雨 Golden Rain 142x141.5x256.5cm 銅雕 Bronze 2005

佛教造像隨佛教由古印度傳入中國,早期受印度犍陀羅、西域地區影響,此後逐漸與本土傳統融合,衍生出具有鮮明時代地域風格與中國文化藝術內涵的中國佛教造像,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的重要一環。

展覽現場

震旦博物館收藏的佛教造像,主要為佛教藝術初期的犍陀羅造像與北魏、隋唐等時期的本土化造像,清晰勾勒出中國佛教造像在本土化進程中所展現出的不同風格特徵與美學觀點。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藝術家李真生於1963年,創作生涯始於傳統佛像,在研究儒、道、佛等經典的基礎上,將當代感知融入其中,創造出兼融東方氣韻與西方雕塑語彙的獨特風格,同時關切當下社會百態與對人性的思考,作品細膩溫潤,舉重若輕又具磅薄氣勢。

藝術家李真 Artist Li Chen

本次展覽展出李真較早期的創作系列【空靈之美】、【虛空中的能量】,具代表性的【大氣神遊】以及最新作品《神之棄物》(【青煙】系列作品),從展出作品《水月觀音》(1992)到《神之棄物》(2018),清楚勾勒出李真由佛教造像走向當代藝術,猶如升華後的蛻變。

水月觀音 Water-Moon Avalokitesvara 75x36x128cm 銅雕 Bronze 1992

震旦博物館館藏佛教造像也成為解讀李真作品的重要線索,二者共生形成對話場域,這種「共生」體現在兩個層面:與佛教造像一脈相承而又自出新裁。

佛教造像開啟了李真走向藝術道路的大門,掌握佛教造像的儀軌之後,李真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思索。對比館藏佛教造像,我們可以看到李真對佛像進行了簡化造型,同時注入世俗生活的情感,使其作品在具有古典氣韻的同時兼有現代性。從早期《水月觀音》端莊秀美的宋之遺風,到《涅槃》、《無量壽》體態豐腴的唐代氣韻,直追六朝高古之風的《未來佛》、《接引》,李真在潛心研究傳統的同時,將傳統意象運用當代視覺語彙進行創造性表達,與震旦博物館長期推動「料、工、形、紋」的古器物學研究方法亦能相互輝映。

涅盤 Nirvana 63x21x37cm 銅雕 Bronze 1998

展覽以李真最具代表性的創作系列【大氣神遊】揭開序幕。進入博物館前,觀眾已被矗立於挑高連廊的大型作品《黃金雨》吸引,感受李真作品令人溫暖微笑的魅力;觀賞二樓漢唐陶俑展的觀眾,意外發現李真作品《煙花》在展廳的盡頭散發光芒,綻放歲月靜好;隨著《天闕輕舟》的指引登上博物館內的旋梯,在三樓歷代玉器展廳遇見李真2018年新作;在四樓青花瓷展廳邂逅《清風雲露》,於五樓咖啡廳與《飛行樂土》、《浮光》共覽黃浦江景風光無限,而後來到六樓的佛教造像展廳,體會李真與古為徒的創作之蛻。

天闕輕舟 Floating Heavenly Palace 107x82x224cm 銅雕 Bronze 2007

浮光 Flickering Moonlight 120x59x128cm 銅雕 Bronze 2009

飛行樂土 Float to Sukhavati 81x46x61cm 銅雕 Bronze 2002

倒敘般的展陳脈絡,以【大氣神遊】系列貫穿上下四方。李真自2001年開始創作、綿延至今的【大氣神遊】系列作品,是李真從傳統佛像另闢新局,在儒、釋、道哲學與詩詞滋養下的創作,分布在博物館二至六樓各層,串連三樓的李真2018年新作【青煙】系列《神之棄物》,與六樓主展區的早期系列【空靈之美】、【虛空中的能量】,對比之下,更能看出拉長時間軸之後,人生閱歷淬練出的李真藝術風格演變。

神之棄物・雲簪 Forsaken Relic.Hairpin 21x70.5x124.5cm 銅雕 Bronze 2018

入世 Entering the world 35.5 x82x80.5cm 銅雕 Bronze 2007

展覽現場 







【關於李真】

藝術家李真生於1963年,目前創作於臺中、上海兩地,以其兼融東方氣韻及西方美學的雕塑作品,獲得國際關注。

李真早期涉獵佛學道家等,在自由創作的精神中融入自我攝心之情感,吸收東方傳統與西方雕塑、及原始非洲大洋洲等藝術養分,更結合當代思維,作品不受單一傳統束縛,呈現既重又輕、渾然天成的效果。李真透過藝術進行個人的」精神療傷」,在俗世中尋找樂土,在作品中創造靈性空間,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暗喻世事,希望欣賞者能察覺其中的精神元素。

1999年於臺北舉辦首次個展,之後並作為首位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其作品相繼於北京中國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臺北中正紀念堂廣場、美國西雅圖弗萊伊美術館、巴黎旺多姆廣場、臺北當代藝術館進行展出,並在紐約、芝加哥、耶路撒冷、哥本哈根、邁阿密、巴黎、倫敦、北京、上海、日內瓦、新加坡、首爾等許多城市舉辦過個展與群展。

【關於徐天進】

徐天進,1958年4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5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大學考古系助教、講師、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博物院理事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田野考古、商周考古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參與並主持過山西天馬—曲村、晉侯墓地、北京房山琉璃河、陝西周原、周公廟等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參與並承擔科技部重大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課題的研究。

【關于震旦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自2013年10月對公眾正式開放以來,秉承「保護•傳承•奉獻」的理念,專注於傳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一系列當代藝術領域的嘗試,包括:「寶格麗-125年義大利經典設計藝術展」、「邱志傑:獨角獸與龍—威尼斯雙年展」、「蛻變的舞步——郭衷忠n+nCorsino新媒體藝術展」、2014年上海雙年展平行展「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2015年「畫影之間-張恩利×杜可風」、2016年「時間之光—胡介鳴.記憶的拼圖」等項目。

2018年,震旦博物館邁向第五周年,開展歷史文物更多維度的交會與對話。震旦博物館展出中的「玉見設計—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從現代的「設計思考」切入,剖析中國古代玉器工匠的智慧,從傳統提取文創設計的養分;剛於10月初結束的特展「仙人的樹林—鄔建安×汪天穩」,嘗試在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中,加入非遺傳承的元素,體現更豐富多元的對話與視野。新推出的「古往今來—李真箇展」,則通過當代雕塑創作與古代佛教造像的古今對話,開啟一項跨越。

相關焦點

  • 碰疫情 臺灣藝術家李真雕塑及繪畫作品《青煙》北京個展難續
    華夏經緯網3月23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藝術家李真在北京亞洲藝術中心的《青煙》個展,於農曆年後就因為場館未能正常開館而未能開放展出,也因此原定本月底就要結束的展出將延至4月5日,但據館方表示,開館日仍未訂,而北京798藝術區至今也幾乎無畫廊開門。
  • 臺灣著名雕塑家李真新作亮相北京
    海峽之聲網 北京消息 仇秀莉報導:近日,臺灣著名雕塑家李真《神魄》系列新作在北京「亞洲藝術中心」展出,在開幕現場,來自中外的一些藝術家對該系列作品大為讚賞。  《神魄》系列為李真2008年最新創作,繼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虛空中的能量》及中國美術館《尋找精神的空間》在大規模個展後,首次發表全新大型雕塑裝置及平面作品。《神魄》系列經過十年的醞釀,李真有感於近年來世界的不安定,天災人禍頻繁,於是創作理論以「靈識窮體,人禍天險」為出發點,探討「神」存在對人的意義,創造的是傳統精神與現代藝術的對話。
  • 中國臺灣雕塑家李真作品展亮相巴黎
    以「既重又輕——新東方精神」為主題,中國臺灣雕塑家李真大型雕塑展當天正式開展。李真說,此次展出的12件作品主要創作於1998年至2010年,屬於《虛空中的能量》《大氣神遊》《神魄》和《天燧》四個系列,其中尺寸最大的一件高9米、重兩噸。他的噴漆銅製雕塑表面細膩溫潤,看上去輕盈自在,有一種「既重又輕」的奇妙對比。
  • 漢服、交響樂、評彈……蘇州「博物館奇妙夜」感受時空跨越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蘇州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以及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三館聯動,共同推出「博物館奇妙夜」主題活動,帶大家「跨越時空」,觀賞傳統服飾秀,近距離接觸「江南仕女」,聆聽交響樂和蘇州評彈,感受「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文化。
  • 朱小地個展丨「無處不從容」,跨越時空維度的城市圖景
    Roca藝術廊獨家對話朱小地,為我們解讀「無處不從容」展覽背後的故事。在面臨著疫情的大背景下,每個人都有了停下來反思的機會,他希望將觀者引入跨越時空的城市圖景中,以全新的視角審視當下的生活。>▲ 參觀者創意互動拍照結合Roca藝術廊的獨特空間結構,此次展覽呈現出一個精妙的跨越多維空間和時間的城市圖景
  • 史泂文個展「時空流形」在日本「當代東京」藝術空間啟幕
    9月19日,史泂文個展「時空流形」在日本「當代東京」藝術空間啟幕,展出藝術家在2017-2020年期間創作的16件最新系列作品,呈現用筆墨紙構建的多維世界,帶領觀賞者進入一場穿越時空之旅。這場名為「時空流形」的展覽,展示了她自2017年以來反覆練習的無聲、精確和緊張的工作過程。10年前她的繪畫以中國傳統形式為中心,此後逐漸引入抽象。此次展出的這一系列架上作品包含了她對概念形式的解釋,以廣泛擴大即微觀的形式為重點,通過這些繪畫重建了宇宙的展示形狀。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裡,史泂文的創作時間大量增加。
  • 三位藝術家個展在成都同時開幕 周末別錯過
    12月19日,麓湖·A4美術館主辦的年末三場藝術家個展開幕儀式在麓湖·水上劇場成功舉辦。三場展覽分別是:楊冕個展「二百六十萬個點和西方藝術史」,顧雄個展「顧雄-河流」,以及廖明明個展「Tangpu-入蜀」。
  • 史泂文個展「時空流形」在日本「當代東京」藝術空間啟幕
    9月19日,史泂文個展「時空流形」在日本「當代東京」藝術空間啟幕,展出藝術家在2017-2020年期間創作的16件最新系列作品,呈現用筆墨紙構建的多維世界,帶領觀賞者進入一場穿越時空之旅。史泂文,2007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 問象線上展覽|被隔離的溫度:張立明個展
    展覽將帶來張立明的繪畫作品,本次展覽將以線上展出的方式為您呈現。這是問象藝術空間2020年為您呈現的第1場藝術家個展,期待並感謝您繼續支持問象藝術空間。被隔離的溫度——張立明個展張立明先生是我的師友,幾人常有小敘。只覺他是含蓄之人,不存機心。他的畫作充滿「溫度」,我認為,它充斥著無限的生命信息與精神潮變,更是觀念與行動的藝術。
  • 再見,李真
    7 月 7 日,「抗白」 4 年、曾因一封「告母家書」感動眾多網友的白血病患者李真去世了。7 月 9 日,家人將李真的遺體在北京火化。因為患病治療,這個家庭現在還背負著 100 多萬元的外債。李真的母親說,兒子已經去世,之後她打算回到湖南老家做農活,一點一點還債,「什麼也不去想,也不敢想……我們好好活著,或許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吧。」
  • 李真新作展「青煙」 再造「新東方精神」的抽象藝術語彙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李真新作展「青煙」現場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空間2019年12月14日,李真新作展「青煙」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空間開幕。此次展覽是李真「青煙」 系列作品首次最大規模的展出。為求探究「青煙」,本次特別展出李真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精選相關的早期水墨及雕塑手稿和雲形圖騰作品。在此次展覽中,不僅呈現了這批有關「青煙」系列緣起的最初創作手稿,也呈現了藝術家最新的「青煙」系列成形的雕塑及繪畫作品。
  • FREE計劃丨全子個展「時之尺度」明日開幕
    Exhibit 展覽.中國傳統繪畫追求在紙面的空間刻畫出一種流動的時間狀態,從而達至與自然造化、宇宙時空同一的超然之境,因而 「 時間性 」 構成了傳統繪畫中獨特的精神向度。超越現實世界與時空觀念在某種程度上是基於人對自我生命的一種精神延續——渴望跨越物理限制,在精神層面達到永恆。.在這樣的思考之下,山水畫所表現的母體,可以超越地表,達到星空無垠;山水畫所表現的空間,可以超越地心引力,表達時空往來之感。
  • 問象線上展覽|被隔離的溫度:張立明個展
    展覽將帶來張立明的繪畫作品,本次展覽將以線上展出的方式為您呈現。這是問象藝術空間2020年為您呈現的第1場藝術家個展,期待並感謝您繼續支持問象藝術空間。被隔離的溫度——張立明個展張立明先生是我的師友,幾人常有小敘。
  • 新春祝福 | 亞洲藝術中心2019年展覽回顧
    此次展覽藝術家管偉邦以「神遊」作為其創作思考的核心,串聯「山林之遊」、「時空之遊」 和「逍遙之遊」為線索,闡釋多年來的藝術實踐。這次「韓湘寧個展 - 再現一九六〇/不是山水」正是「五月畫會」代表人物之一韓湘寧的個展。
  • 展覽預告 |「蛻變Sea and land」周穎超個展
    展覽主題:《蛻變》Sea and land 周穎超個展出品人:張寶華 黃舉華策展人:張寶華學術主持:祁志龍展覽藝術家:周穎超主辦單位: 感嘆號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協辦單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法國中西文化研究會
  • 輕觸的巨人――訪雕塑家李真
    巴黎戶外展覽提高了李真作品的知名度觀眾似乎可以感覺到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不朽的輕盈」,他們都是中國藝術家李真在1998年到2010年這個期間創作的。與創作材料的笨重相比,他們從視覺上展現出輕盈之態。輕盈、靜美、安適這些都是與其作品緊密相關的詞語。巴黎展覽提高了李真作品的知名度。這次戶外展明年將會在歐洲其他城市做巡展,這是2007年威尼斯雙年展後他的第二次歐洲個人展。
  • 展覽倒計時五天!古蜀文明將走進墨西哥,與瑪雅文明跨越時空「對話」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今年也恰逢三星堆遺址發現90周年,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11日,古蜀文明將跨時空「對話」瑪雅文明:墨西哥「萬物有靈——四川古蜀文明數字藝術展」將在墨西哥城墨西哥國立世界多元文化博物館舉辦
  • 羅書杭個展——獨自叩門 | 無界展覽
    原創 三影堂廈門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For English please scroll down羅書杭個展——獨自叩⻔主辦: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藝術家:羅書杭
  • 跨越時空與天地對話 彭濤「天人之際」主題藝術展夢幻開展
    &nbsp&nbsp&nbsp&nbsp《觀天》(外部) 1200cmX1200cmX500cm 金屬、玻璃、木板、光波、聲波&nbsp&nbsp&nbsp&nbsp雲南網訊(記者 武銘方)跨越時空與天地對話是什麼感覺
  • 在巴黎與上海之間,在詩與畫之間,「米修與木心」來了場跨越時空的相遇
    《米修與木心》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藝偶遇。這次展覽將是亨利·米修畫作在中國的初次亮相展示, 自1983年在東京展出後時隔37年米修的作品再次來到亞洲,也是木心畫作展廳被妝點成法式莫蘭迪的三色,仿清水水泥的素色牆面環繞,開合成三個小型的「展廳中的展廳」。兩位藝術家的藝術語錄貼在兩側牆面,呼應著視覺作品,又讓觀眾回味。米修說:「你不帶著我就走了,我的生活」。木心說:「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展廳開頭的引題語定調了展覽裡的詩意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