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大提琴》 |
一個人,一齣戲,一段無奈與哀愁的傾訴……由楊溢主演的獨角戲《低音大提琴》曾給申城戲迷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如今再度拿起「低音大提琴」,楊溢也從主演升格為導演。作為「後浪·小劇場新運動」中唯一一部獨幕單人劇,《低音大提琴》將於今晚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觀眾見面,而在《原告證人》中有著出色表演的賀坪,將繼任這略帶憂鬱氣質的驕傲的大提琴手。
話劇《低音大提琴》的編劇是長期居住在法國巴黎的德籍作家、小說《香水》的作者派屈克·聚斯金德。這部作品是其舞臺處女作,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便獲好評,隨即成為歐洲話劇舞臺上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這是聚斯金德描寫悲劇性小人物的天才之作,是想通過描寫人物悲觀的內心世界,揭示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對社會精神的侵蝕,關注小人物在社會變革大潮中的命運和心態。
該劇講述的是一個低音大提琴手,他視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低音大提琴為朋友、情人,又是冤家宿敵,他自認為低音大提琴是樂團中的天之驕子。但當他被樂團解僱時,他才發現一個低音大提琴手的悲哀,他是那麼被人漠視,永遠不能像第一小提琴手那樣引人矚目。他發現自己除了會拉低音大提琴之外,在這個社會裡,幾乎沒有其他立足社會的生活技能。由此揭示了現代化社會關係中,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之間衝突的憂慮、無奈、迷茫與反思。
《低音大提琴》在2003年首次登上中國話劇舞臺便獲得不俗反響,楊溢當年的表演風靡全城,受到觀眾和業內屆人士的一致好評。此度「接棒」這一角色的賀坪也是實力不俗。為了演好這個深度失眠的失意藝術家,賀坪推掉所有影視邀約,心無旁騖地投入排練,試圖在無限度的演繹人生、挑戰角色、突破自己。皺眉、撅嘴、抬頭……他的表情自然而豐富,未曾開口意已達。戲中的他一無所有只剩下那把讓他既愛又恨的低音提琴,他對音樂的執著追求被現實的殘酷腐蝕,那孤獨的姿態讓人迷醉讓人疼。
這部舞臺難得一見的獨幕單人劇,需要賀坪一人撐滿整場90分鐘演出,這是一個將自我「撕開、摔毀、重組」的過程,也是一次劇場的虐心之旅。一個人一齣戲一段對生活無奈與憂愁的傾訴。賀坪坦言,低音大提琴低調而華麗地奏響,傾訴的是一個男人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低音大提琴》採用的舞臺表現形式是在小劇場裡以一個中心舞臺、觀眾環繞270度的三面空間。小劇場戲劇並非只是物理空間上,它是一種令觀眾與演員物理和心理距離更接近的戲劇形式,這才是觀看小劇場戲劇的真正魅力所在。(來源:天天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