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沒有聽說過派屈克·聚斯金德,但你可能聽說過電影《香水》或是其男主角本·威士肖,這個在《007:大破天幕殺機》和《雲圖》中都有過出色表現的英國男演員,當年憑藉香水這部電影獲得了第20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根據聚斯金德小說《香水》改編成的同名電影耗資5000萬歐元,全球票房過億,並獲得「德國奧斯卡」——德國電影獎八項提名,且最終獲得最佳攝影、美術、剪輯、音響在內的六項大獎。
本·威士肖在其中扮演一位與人類不相往來、嗅覺異常靈敏的天才格雷諾耶,微頹風的文藝氣質及其演技都無可挑剔,唯一的遺憾就是太帥了一點,打扮得再凌亂邋遢,也與原著所描寫的猥瑣形象有很大出入。儘管主角猥瑣自閉,但故事依舊是好故事,也可能是最適合拍成電影的故事之一。在這一點上電影《香水》已經詮釋得很出色,但還遠遠不夠,《香水》這個故事的精妙只有讀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這是一個純純粹粹的好故事,純粹到即使不去深挖它背後的宏大主旨,也無傷其偉大性。
《香水》
派屈克·聚斯金德 著
李清華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6月
《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是德國作家派屈克·聚斯金德於1985年發表的一部小說,出版後轟動了德語文壇。《香水》像一部充滿神秘色彩的傳奇,聚斯金德運用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十八世紀法國巴黎一個怪才格雷諾耶「尋香殺女人」的離奇一生。
有讀者如此評論這部作品:「這是—部讓人暈眩的小說,一開頭就一窩蜂地牽扯你的注怠力,引你進入—場感官的盛宴,幾乎忘了善惡,香與臭,美與醜的區別。作者發揮著天才般的狂想和幽默,把人類的邪惡與香水的美寫得無比繁複與極致。是一部『用鼻子去聞的恐怖故事』,混合了邪惡、詭譎、血腥、腐臭和香氣,還有深藏在心裡的、隨時可能爆發的欲望……這種狂歡般的敘事,既匪夷所思又有跡可尋,因而使人著迷。」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擁有如此驚人筆力的作者聚斯金德。
聚斯金德
派屈克·聚斯金德,德國著名作家。廣博的歷史知識和不同的生活經歷使他思維活躍,想像力極其豐富。1980年聚斯金德創作出第一部個人作品——獨幕單人話劇《低音提琴》,次年該劇首演便獲好評,隨即成為歐洲話劇舞臺上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四年之後,他的第一部小說《香水》問世,出版後便轟動了德語文壇,成為20世紀最暢銷的德語小說之一。
在隨後的幾年裡,聚斯金德又陸續出版了《鴿子》和《夏先生的故事》兩部小說,均得到了讀者和評論界的交口稱讚,從而奠定了他在當代德語文壇引人注目的地位。
除去《香水》,上海譯文去年重新出版了聚斯金德的另外三部作品《鴿子》、《夏先生的故事》和《低音提琴》。
聚斯金德曾說過一段這樣的話:「……1981年,我的一個《低音提琴》的劇本還算比較成功,1985年出版了您已經熟悉的《香水》,1987年出版了《鴿子》,目前我什麼也不寫,因為我想不出任何東西要寫。」
《鴿子》用古典主義的筆調講述了一個關於人類生存恐懼的寓言故事:約納丹是巴黎一家銀行的守門人,在經歷了納粹的恐怖統治、戰爭磨難以及妻子跟人私奔等坎坷後,其人變得十分膽小怕事,在他正安於自己的平淡生活時,不料一隻鴿子攪亂了他內心的平靜,使他產生莫名的緊張、迷惘和恐懼。
《夏先生的故事》這部貌似幽默,而實際上十分嚴肅的小說沒有複雜曲折的情節,更無緊張刺激的懸念,只像一段借孩童之口平鋪直敘地道來的回憶。然而,悉心研讀此書後人們會發現,派屈克·聚斯金德在《夏先生的故事》裡展示的一段主人公的童年回憶,正是在那富有詩情畫意、略帶懷舊傷感的字裡行間注入了一份作者對人生世界深沉的思考和獨特的理解。
《低音提琴》講述的是一個低音大提琴手,他視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低音大提琴為朋友、情人,又是冤家宿敵,他自認為低音大提琴是樂團中的天之嬌子。但當他被樂團解僱時,他才發現一個低音大提琴手的悲哀,他是那麼被人漠視,永遠不能像第一小提琴手那樣引人矚目。他發現自己除了會拉低音大提琴之外,在這個社會裡,幾乎沒有其他立足社會的生活技能。由此揭示了現代化社會關係中,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之間衝突的憂慮、無奈、迷茫與反思。
《低音提琴》是派屈克·聚斯金德的舞臺處女作,且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便獲好評,隨即成為歐洲話劇舞臺上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
近期,《低音提琴》又於10月14號登陸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該劇(譯為《低音大提琴》)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楊溢執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優秀演員韓秀一主演。
Der Kontrabass
(中心舞臺·三面觀眾)
10月14日首演劇照
♫♪♫♪
一個人
一架琴
一齣戲
聚斯金德•小人物話劇《低音大提琴》今晚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上演,該劇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楊溢執導,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優秀演員韓秀一主演。
該劇的編劇是長期居住在法國巴黎的德籍作家、小說《香水》的作者派屈克•聚斯金德。這部作品是其舞臺處女作,且於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便獲好評,隨即成為歐洲話劇舞臺上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
這是聚斯金德描寫悲劇性小人物的天才之作,是想通過描寫人物悲觀的內心世界,揭示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對社會精神的侵蝕,關注小人物在社會變革大潮中的命運和心態。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低音大提琴手,他視陪伴自己大半輩子的低音大提琴為朋友、情人,又是冤家宿敵,他自認為低音大提琴是樂團中的天之嬌子。但當他被樂團解僱時,他才發現一個低音大提琴手的悲哀,他是那麼被人漠視,永遠不能像第一小提琴手那樣引人矚目。他發現自己除了會拉低音大提琴之外,在這個社會裡,幾乎沒有其他立足社會的生活技能。由此揭示了現代化社會關係中,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之間衝突的憂慮、無奈、迷茫與反思。
「這是我第一次演一個人的戲,壓力有點大。有對手的話,在臺上還會有相互的刺激,而在《低音大提琴》裡,我只能靠自己來調整。
我覺得,來看戲的觀眾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共鳴。因為故事講述的就是社會普通人物的生活,劇中的低音大提琴手雖然是搞藝術的,但他在一個樂團裡,又是一位級別不高的樂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代表了社會上的普通人群,只是(作者)借低音大提琴手去表達對社會的一些看法。相信(來看戲的觀眾)都會有感覺,特別像現在這樣比較浮躁的社會,那種生活壓力,沒法去排解,(觀眾們)肯定有共鳴。
我和劇中人物有很多相似之處,因為我和低音大提琴手都是學藝術類的,他是學音樂,我學表演的,藝術都是相通的。都是要通過不停的練習,才能達到一個標準。有時候,我自己在家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的跟自己說話、開導自己、罵自己、誇自己、或者自己吹吹牛逼也有。看到其他演員演的戲,我會跟自己說:你也可以的!(我)給自己這種力量。也有的時候,當我演出謝幕的時候,那種掌聲會讓我很有存在感。可是散場後,我坐在回家車上時,我就有一種小小的失落。這和劇中人物很類似。」
《低音大提琴》採用的舞臺表現形式是在小劇場裡以一個中心舞臺、觀眾環繞270度的三面空間。小劇場戲劇並非只是物理空間上,就觀演關係而言,它是一種令觀眾與演員物理和心理距離更接近的戲劇形式,這才是觀看小劇場戲劇的真正魅力所在。小劇場縮短的不僅是觀眾和舞臺的物理距離,在伸手可觸的舞臺前,連演員散發出的氣息都可看見,在同一個空間交換呼吸,你在劇場裡你也在舞臺上,而舞臺就在生活中。
在首演當晚,還有不少是《低音大提琴》的老觀眾們,他們表示:「不同的演員演出不一樣性格特徵的低音大提琴手,每次看都能夠煥然一新。」
而導演楊溢表示:「《低音大提琴》是中心舞臺,三面觀眾,打破了傳統概念中的舞臺。觀眾如果坐在其中一面,也許看不到演員的臉。我期待的是,當觀眾看完這部戲以後,會喜歡它,並且有所感有所思。當觀眾第二次走進劇場,換了一面觀眾席觀看《低音大提琴》,他的感受又會發生變化。這是我最大的期待。」
《低音大提琴》將從10月14日起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上演至10月31日,為了答謝觀眾們的厚愛,其中首次設立,10月30日(周五)、10月31日(周六)為公益場,全場票價80元。
此外,《低音大提琴》將作為2015「玉蘭綻香」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赴京演展演劇目,於11月4日-8日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實驗劇場上演。
【主創團隊】
演出出品: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監製:楊紹林
藝術總監:呂涼
總策劃:喻榮軍、張惠慶
製作人:童歆
製作經理:金廣林
編劇:派屈克•聚斯金德【德】
導演:楊溢
舞美設計:周羚珥
主演:韓秀一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2015年10月14日-10月25日20:00(周一休息,每周日僅14:00下午場)
加演場次:2015年10月28日-10月31日20:00(10月31日為下午14:00場)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
演出票價:200元;10月30日(周五)、10月31日(周六)為公益場,全場票價80元
※演出信息及陣容以當日劇場公告為準
(劇照攝影:尹雪峰)
快 來 看 戲 吧
麼 麼 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