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一頭落單的雄獅是流浪雄獅,還是正在巡視領地的獅王?

2021-01-08 獅虎豹三兄弟

導讀:怎麼判斷一頭落單的雄獅是流浪雄獅,還是正在巡視領地的獅王?

獅子是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種猛獸,性格和體型都跟老虎差不多,所以又有「草原之王」的稱號。獅子是一種貓科動物,但是它身上有很多地方都與我們常見的貓科大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居,一般來說,貓科動物都是孤獨的獵手,但是獅子不是,它們是草原上最強的群體之一,少則幾頭獅子在一起,多則數十頭,就連象群都不敢招惹它們。

雄獅的外表與雌獅有很大的不一樣,它們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住逐漸長出長長的鬃毛,隨著年紀的變大,身上的鬃毛顏色也會加深。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流浪。

大部分的雄獅都要經歷這一過程,這是它們稱為獅王的一個前奏,對於很多獅子來說,這是它們的必經之路,只有經歷過流浪,雄獅們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獅群,從而領導它們,成為一代獅王。

獅子因為是群居的動物,所以很多生活習慣都跟其他的貓科動物不一樣,比如當新的雄獅戰勝老獅王之後,就會接管它的地盤和獅群,一旦接管獅群之後,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咬死或者流放原獅群裡面的雄獅。

即便是沒有新老獅王接替,雄獅也會在自己孩子快要成年的時候將它們趕出去,使其成為流浪雄獅中的一員,這是獅群的生存法則,在大自然裡很常見。

雖然有些流浪雄獅為了生存下去,會與其他的流浪雄獅結盟,加強自身的實力,以便尋找到新獅群的時候能夠有必勝的把握。不過大多數流浪雄獅都是單獨行動的,可落單的雄獅不一定就是流浪的,因為獅王在平時的生活裡,大多數時候也是不跟雌獅們在一起的,它很多時候都要出去巡視領地,一方面是防止外來猛獸進犯,比如其他獅群、鬣狗群、花豹等等,另一方面是標記自己的領地。

那麼如果我們見到一頭落單的雄獅,怎麼判斷它是流浪的,還是正在巡視領地的獅王呢?首先就是看體型,在動物裡面,一般來說體重的差距往往就是實力的差距,如果是同一物種之間,這個規律就更加合適了。

雄獅的獅王之位,是靠戰鬥得來的,既然它能夠成為一個獅群的獅王,那麼一定是戰勝了別的雄獅,如果一頭落單的雄獅,體型看起來特別大,那麼很可能就是獅王。

相對而言,流浪雄獅因為是單獨行動,意味著它也要單獨捕獵,但是我們都知道,獅子的單獨捕獵能力並不是特別強,加上草原上的動物基本上都是群居的,所以一頭雄獅想要在眾野牛群裡面捕獲食物,恐怕很難,所以流浪獅子很多時候都是吃腐肉的,那麼體重就會下降。而獅王因為有獅群養著,自然是不愁吃喝的,一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一個養尊處優,體型差距明顯。

當然體型上的差距並不是絕對的,有些流浪雄獅也可能長得很壯,所以只能是參考因素之一,而不是絕對因素。其次我們還可以看該落單雄獅的行為,如果一頭雄獅在行走的過程中,頻繁「撒尿」,那麼它很有可能是正在巡視領地的獅王,因為這是它們標記領地的方法,而流浪雄獅因為還沒有獅群,沒有領地,自然就不會做這個動作,它只會慢慢前進,尋找食物和獅群。

另外,如果它經常吼叫,那麼也很有可能是獅王,這也是它們宣示自己領地的一種方式之一,目的就是告訴別的獅群,這是我的地盤,你們不要隨便過來。而流浪雄獅因為生活的緣故,所以在行進的過程中並不常吼叫。

以上特徵都是判斷一頭落單的雄獅究竟是獅王還是流浪者的因素,單一的因素可能不準,如果綜合起來看的話,那麼我們就能夠猜得個八九不離十了。

(常看我,長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獅子捕食野牛罕見一幕,野牛能對抗一頭雄獅,卻難敵四頭雄獅攻擊
    在獅群中,雄獅往往是不用狩獵,只負責領地安全和驅趕敵人,狩獵是雌獅負責的,所以雌獅的狩獵技巧比雄獅更強。而在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裡,攝影師Nick Dale就拍攝到雄獅捕食野牛罕見一幕:野牛能對抗一頭雄獅,卻難敵四頭雄獅的攻擊。
  • 「獅王組合」的雄獅們都有交配權嗎?
    「獅王組合」是年輕的流浪雄獅為了生存自發組建的一個團隊。從表面上看,群居能夠保障它們捕獵的成功率,降低受傷的機率。而且在成長到足以挑戰其他獅群獅王時,多隻雄獅勝率也會更高。但是,多隻雄獅挑戰成功後,就意味著接管獅群的就不止一頭雄獅。那麼,它們都有交配權嗎?它們是如何相處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雄獅是如何從鬣狗群中找出「鬣狗女王」的?
    但是,二者發生致命衝突的情況也有,大致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鬣狗群遇到落單的母獅。母獅很少會落單,但是在獅群中有幼崽需要照顧時,獅群外出會留下一頭母獅照顧幼崽,如果外出的獅群遲遲沒有捕獵到獵物,而留守的母獅又飢腸轆轆,它就會在領地的外圍自己狩獵。此時如果被鬣狗群發現,鬣狗們不但會搶奪母獅的獵物,甚至會殺死母獅。
  • 母獅會團結起來殺死雄獅嗎?雄獅會挑戰自己的「父親」嗎?
    但是,與人類的「母系氏族社會」不同的是,母獅們並不是壓迫雄獅。換句話說就是母獅不會殺死雄獅。這是因為母獅與雄獅不是對立關係,而是合作關係,雄獅負責巡視和保護領地,而母獅負責狩獵。被獅群驅逐的小雄獅就會成為流浪雄獅,它們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機率,就產生了上面我們說的「流浪雄獅聯盟」。不管儘管如此,從小在獅群呵護的環境下長大的雄獅們,只要有50%會在流浪的日子裡被優勝劣汰掉。也就是說只要是能夠成長到有實力去挑戰其他獅群的獅王的雄獅,都是雄獅中的精英。那麼,成長後的雄獅會不會去挑戰自己的「父親」接管獅群呢?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雄獅榮耀的背後布滿荊棘
    一群斑馬難耐乾渴,正在小心翼翼地走近水源地;一群飢餓難耐的雌獅子早已埋伏在水源下風口的草叢裡,等候多時。遠處,兩頭早已填飽肚子的雄獅懶洋洋地躺在樹蔭下打盹。一頭是獅王,另一頭是獅王的兄弟,雄獅一般2-3頭組成聯盟一起打天下、坐江山。
  • 一頭雄獅的江湖:從呱呱墜地到百獸之王,需經歷三個階段
    當然對於雌獅來說,無論是新獅王還是老獅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所以為了避免自己的幼崽會被新獅王殺掉,有些雌獅會帶著小獅子離開獅群,過起流浪的生活。在這個階段裡面,如果足夠幸運,亞成年的雄獅能夠健康成長,並且在流浪的生涯中與自己的兄弟,或其他的雄獅結成聯盟,那麼它就具備了「稱王」的條件,只待尋找合適的獅群入主了。第三階段:攻城略地誓稱王對於雄獅來說,想要稱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敗老獅王,代替它的位置,事實上大多數雄獅就是這麼幹的。
  • 為什麼斑鬣狗會害怕雄獅?
    趁虛而入是指其他食肉動物在耗費了大量的體力捕殺獵物之後,斑鬣狗才出現,而以多欺少就是斑鬣狗們總是趁著食肉動物落單的時候,前來圍攻。不過,在非洲有一種食肉動物,它即使是落單(成年健康個體),鬣狗群也不敢對它有想法,它就是「草原之王」雄獅。那麼,鬣狗群為什麼害怕落單的雄獅,而不怕落單的母獅呢?
  • 都說牲畜繁殖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獅群中獅王負責交配繁衍後代為獅群增加成員,同時巡視領地並抵禦外來者的入侵,如一些前來挑戰「王位」的流浪獅等等。當獅群中小獅子逐漸的長大到性成熟之前,獅王會把快要成年的小雄獅驅逐出獅群。因為即使是自己的後代,那也是競爭關係,獅王也擔心自己的後代影響到「後宮」,因此只能把「兒子」驅逐出獅群,但是會把「女兒」留在獅群中。
  • 一個獅群大都是母獅,為何還有都是雄獅組成的「壞男孩組合」?
    非洲流浪獅子為什麼會組成獅群?其實獅子本來就是一種群居性的物種,因此看到一群獅子在一起這並沒什麼好奇怪的!但假如是清一色的雄獅組成,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這是碰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最流行」的「壞男孩組合」!當然這是有原因的,下面簡單來了解下!
  • 雄獅如何能分辨出自己的孩子?
    從人類的角度看,在dna技術還沒有得到應用之前,人類分辨自己的孩子,主要是從後代的長相、性格特徵以及出生的時間等方面進行判斷,當然準確率也不高。自從可以應用dna基因測序之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基因匹配。那麼,作為大型的野生動物,比如雄獅,它們是如何分辨自己的孩子呢?
  • 黑熊誤闖雄獅領地,雄獅立馬衝了上去,這無疑又是一場大戰
    黑熊誤闖雄獅領地,雄獅立馬衝了上去,這無疑又是一場大戰一頭黑熊正在追趕一頭野牛幼崽的時候,突然闖入了雄獅的領地,被驚擾的雄獅立馬起身衝了出去,三方開始你追我趕的架勢,野牛幼崽是幸運的。因為黑熊準備放棄它和雄獅對決,只見黑熊不停進攻,而雄獅一副穩操勝券的樣子,它它選擇觀察黑熊的弱點和進攻方式,趁著黑熊不注意一下撲上,好在黑熊是能夠站立而且力氣也不小的。
  • 遇上英俊帥氣的雄獅,有時還會幫著打架
    正所謂「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無論獅王怎麼更新換代,但雌獅永遠是不便的,只有納新,沒有辭舊。雌獅的作用雌獅對獅群的作用,除了延續後代及日常狩獵之外,最主要的還有界定領地。雄獅在入主獅群之前,是沒有領地的,所以被稱為流浪雄獅。只有當它們打敗了一個雄獅團隊,接管了獅群之後,它才獲得了獅群的領地。
  • 馬蹄吧雄獅聯盟第五集:坦克身材般的馬五,被稱為「戰神」的雄獅
    濃密成條狀的腹毛是他最醒目的標記,他應該也是克魯格國家公園南部唯一一頭腹毛滿版的雄獅。但更年輕的馬特雄獅聯盟,擊敗了南馬雙雄,就此奪走了坎布拉獅群。導致南馬雙雄的第二次下臺。南馬雙雄下臺後,南下流浪遭到了查爾雄獅聯盟的驅逐,被迫北上,去尋找馬蹄吧雄獅聯盟的北隊成員。但此刻北隊成員只剩下了馬二自己,自身難保,而且一直遇不上!
  • 流浪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
    我們先看看為什麼雄獅要流浪。 獅子是群居動物,一個獅子群一般會有十多個成員,其中就包括多隻雌獅、獅子幼崽,還有至少一頭成年雄獅。一般情況下,雌獅很少離開出生地,也就是說它們會一直待在領地範圍,而雄獅作為獅子群的頭領,需要保護這個領地,畢竟雄獅更強大,在面對雄獅時,斑鬣狗這些動物是不敢造次的。
  • 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
    導讀: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我們在看紀錄片的時候經常發現,一群鬣狗在欺負落單的雌獅,而從沒見它們欺負過落單的雄獅,這是為何?獅群和鬣狗在非洲大草原上是一對宿敵來的,其實不止是它們,還有獵豹、花豹這麼食肉動物,都是宿敵,因為它們有著共同的食物,也就存在競爭關係。
  • 母獅圍攻入侵者,流浪雄獅被打得狼狽逃竄,團隊激鬥戰況慘烈
    獅子大家族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規則,那就是當獅群中的年輕雄獅成年之後,會被趕出獅群獨立求生,只有母獅會留在原本的獅群中,與年長母獅一起負責狩獵和養育幼崽,年輕雄獅會組成流浪漢聯盟,一同尋覓新的獅群,籌謀篡位老獅王。
  • 壞男孩雄獅聯盟老五卷尾,老六撒旦的傳奇一生
    3,成為流浪雄獅,開始流浪每隻雄獅一生都不可避免的要經歷流浪生涯,兄弟倆也不例外,2004年,兄弟倆已經三歲,達到性成熟,便被它們的父輩西街雄獅趕出獅群,一塊被趕出的還有它們的四個哥哥,老大馬卡魯,老二瑞斯塔,老三漂亮男孩,老四怪尾巴!
  • 一個狼群遇到非洲雄獅「諾遲聯盟」,誰的勝率更大?
    在非洲,生活在6個不同亞種的獅子,共計約有20000萬多頭野生的獅子,而獅群中都有一個習性,那就是在小雄獅2歲以後要被獅群驅逐出去,這也就是流浪雄獅的由來。作為習慣了群居的動物,小雄獅被驅逐後,就需要獨自面對大自然的挑戰,為了增加生存機率,來自於不同獅群的流浪雄獅就會組成流浪雄獅聯盟。
  • 非洲雄獅殘忍捕食前獅王幼崽:母獅跟著一起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一幕發生坦尚尼亞塔蘭吉雷國家公園,一位體型巨大的新晉獅王捕殺併吞食了前獅王的幼崽,當時這位獅王並非飢餓,而純粹是維護領地以及宣示王權。而更讓人震驚的是,旁邊的的一隻母獅也湊過來一塊分食幼獅屍體,而它很可能就是幼獅的母親。
  • 雄獅能認出自己的孩子嗎?如何辨認?會不會誤殺?
    新獅王也會與雌獅交配,等三個月的孕期過去,出生的幼仔裡就可能有老獅王的,但新獅王根本無法判斷,它只能推定整窩幼仔都是自己,傻呵呵的當「後爹」,給別人養孩子。雌獅的訴求和雄獅不同,它辛辛苦苦懷胎、養育後代,當然希望自己的所有後代都能成活,雌獅是不希望入侵雄獅殺害幼仔的,但很多時候,它沒有能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