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工具機,生產生產機器的機器,有著工業母機之稱。在中國產品暢銷全球的同時,中國的工具機行業卻暴露出明顯的缺點,大而不強,在高端設備的研發製造上舉步維艱,在中高端領域一直寄居在中國臺灣工具機的遮蔽下。
在建國初期由於計劃經濟的大國之力下,中國工具機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一五期間的156工程項目和大三線建設奠定了早期中國工業體系的基本框架。在那時的18家國有工具機,號稱十八羅漢,對中國早期的工業起著定海神針的作用。隨著中國加入WTO之後,全球化市場不斷刺激中國市場,讓中國的薄弱環節暴露出來,最終在市場的競爭中黯淡無光。
建國初期中國工業十八羅漢
隨著中國基礎生產能力的增強,廉價的製造能力創造出豐富的產品在全球暢銷的同時,中國工具機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在面對國外高端品牌的強有力競爭下,中國工具機的市場一步步萎縮。
作為加工機器的機器,工具機是一個機器特殊的行業,尤其是那些高端的工具機,更是一個國家工業競爭力的體現。國外的工具機、在德國、瑞士經常能看到家族企業延綿不絕,工業技術得以一步步傳承。日本的發那科工具機數控系統一直以來都算是行業的先鋒,他們一直奠定著工業生產的第一梯隊。
在中國工具機業,很多國人普遍還沒認清工具機作為「工業之母機」的重要性。工具機行業的規律,更是需要花費數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摸透。中國工具機業,最需要的事盯緊那些先進的國際品牌不放鬆,一步一個腳印跟上前沿的腳步。
中國工具機行業正面臨一場全新的決戰,這是一個投資周期長、市場容量有限,很難短期內獲得經營收益的市場,但是它與國運卻密不可分。中國製造要變得真正強大起來,工業母機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