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觀察分析:無情境,不命題

2020-12-14 澎湃新聞

2020年7月7日上午,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澎湃新聞從《中國高考報告》課題組獲悉,課題組結合《中國高考報告》相關研究成果,對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進行了簡要分析和評價。

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明確提出了「三線」將是今年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即:「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以及「情境載體串連線」,並指出「無情境,不命題;無情境,不教學」會是語文作文的命題思路。

「核心價值金線」主要是圍繞立德樹人來考查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思維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道德品質;高考命題主旨將緊扣核心價值中的愛國主義、奮鬥精神、四個自信、理想信念、新時代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進行展開,重大的現實問題和關鍵歷史事件,也會是高考設置的重要素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國家治理現代化、公共衛生系統建設與國家應急體系、新常態經濟發展、抗美援朝70周年、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民法典》、北鬥全球導航系統建成等。並特別強調教師和學生平時要關注學習情境、生活情境、社會情境和學術情境,強調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能力素養銀線」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掌握、實踐探索以及思維方法等方面的能力,中國高考報告指出,2020年的高考能力和素養考核會著重考查學生識別、分析、運用關鍵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考查學生論證與證據使用的能力,考查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清楚表達、清晰思維的能力,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思維品質的強調,包括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演繹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將這些核心素養、關鍵能力以及思維品質貫徹到高考命題中進行考查,是今年高考命題的主要特徵。

「情境載體串連線」即命題者通過設計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作為任務創設和基本知識能力運用考查的載體,實現對學生學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維方法的考查和選拔,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原理和思維發現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高考命題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大試題的情境載體創設和呈現方式,情境考題將普遍多元,另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大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考查。

(1)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改編自《史記》之《管晏列傳》

,題目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

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點評:

這個題目設置的實際上是一道情境開放題,學生選擇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的一個進行闡發。本題一方面旨在考查立德樹人,以作文題增強文化浸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多次引用管仲的話來闡述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該題延續2019年高考題的演講稿/發言稿的設題形式,以特定的角色情境,要求學生結合運用所學知識,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展開充分的論證和闡發,形成一篇有理有據、邏輯自洽的發言稿。

(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2020年全世界的重大事件,也是高考的焦點。

2020年的高考全國Ⅱ卷、全國新高考Ⅰ卷、天津卷、上海卷的作文題,實際上都是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情境,充分體現了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考查立德樹人的理念。

如全國Ⅱ卷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託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

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點評:

這道題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特定情境,結合中國古代「推己及人」的核心理念,圍繞2020年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中的感人畫面,一方面考查核心價值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另一方面以演講稿這一特定的情景設題方式,考查學生論點清晰、持論有據、邏輯一貫、表達準確,增強倡導人類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3)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取消出訪和聚會;娛樂、體育場所關閉;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學校開學有序推遲;公共服務場所設置安全「一米線」。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快遞員頂風冒雨,在城市鄉村奔波;司機夜以繼日,保障物資運輸;教師堅守崗位,網上傳道授業;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傳遞溫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點評:

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與全國Ⅱ卷作文題是一體兩面,全國Ⅱ卷表達的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而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則是以中國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為設題情境,考查學生面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素養和核心能力。與此同時,該題還著重考查了中國人民在抗擊新冠疫情時表現出來的責任擔當、以人民為中心和艱苦奮鬥的理念信念,這是立德樹人在高考命題中的具體體現。

(4)北京卷設置的情境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

題目如下: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點評: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最新的社會重大事件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充分體現了高考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程度。像北鬥全球導航建成、發射火星探測器等有可能在2020年完成的重大科技事件,標誌著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類似於2017年全國Ⅰ卷作文題「中國關鍵詞」要把「高鐵」「行動支付」等展現一樣,今年北京卷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設置情境,意在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與此同時,該題寫作的要求提出了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這是對思維質量考查的典型表現,要求學生具有嚴謹的邏輯論證能力、信息識別和加工能力、論據選擇和使用能力以及清晰的思維和準確的表達能力。

綜上,今年高考作文的設題選材主要集中在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兩個方面,具體包括新冠肺炎、北鬥衛星、傳統治國思想等主題,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和角色設定,特別是通過演講稿、發言稿、主持詞等寫作形式的設定,要求學生一方面關注重大現實問題,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生責任擔當、奮鬥精神以及全球視野等核心價值。另一方面著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研究探索和語言表達等關鍵能力,具體包括邏輯推理、信息識別與加工、論證過程、證據選擇、語言表達等。以情境設置為載體,著重考查學生的核心價值金線和能力素養銀線,在2020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也都做過明確的說明和專題分析。

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是高考改革高端智庫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科院、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等國內九所大學和機構的高考研究專家共同創作,系統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與高考趨勢,全面總結高考綜合改革實踐成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考命題專家詳解2015年高考語文試題命題思路
    2015年高考今日開始,這也是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之後的首次高考。今年的高考秉持怎樣的改革思路?記者赴教育部考試中心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和語文命題組專家。
  •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權威解析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了,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卷重點考查了哪些內容?北京教育考試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專家們對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進行了權威解析。高考不僅是為國選才的重要途徑,也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2020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引導考生關注個體對社會的責任與價值,培養家國情懷。  例題分析  ①多文本閱讀的考查,選擇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取得了「人無我有」重大成就的相關材料。
  • 2019年廣東高考語文命題思路公布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粵考宣2019年高考語文作文題「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
  • 2020高考語文試題評析
    1 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試題緊扣時代脈搏,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  1.1 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  2020年高考語文命題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
  • 專家點評2019年高考作文命題:營造奮鬥情境 厚植家國情懷
    高考作文引導著語文教育,也聚合了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6月7日11時30分,高考語文科目結束,幾乎在同一時間,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出現在網絡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今年高考作文題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體現出哪些價值特點?
  • 高考作文20年:命題類型變化敵不過套路長存
    圖/IC)高考作文的結與解本刊記者/杜瑋發於2020.9.07總第963期《中國新聞周刊》高考制度設立近70年來,作文題歷經了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等形式的變遷從1990年代迄今,參與過多次高考作文閱卷。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話題作文出現後,考生們會選擇背誦段落或整篇作文以應對考試,緊接著,又發展成為運用三五個古代名人事例拼接組裝作文。浙江作為文化積澱深厚、素來重視考學的省份,在自主命題後,高考作文題的人文特色更加鮮明。從2004年至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依次以「人文素養與發展」「一枝一葉一世界」「生有所息/生無所息」與「行走在消逝中」為話題。
  • 教育部考試中心:2020年全國高考命題評析
    高考也首次全國性延期一個月舉行。2020年高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考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序組織中小學教育教學和中高考工作」的要求,贏得疫情防控和命題工作雙勝利。高考試題著眼於任務驅動,創設真實靈活的寫作情境,增加主觀題設問的開放性,進一步加強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考查。語文作文既有常見的應用性文體,如全國III卷的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全國II卷的「攜手世界,共創未來」的演講稿;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如新高考II卷的以《中華地名》節目主持人身份,寫一篇「帶你走近 」的主持詞。
  • 2020年高考命題方向曝光!
    也就是說,2020年高考全國有可能會出現基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多套全國卷。 但無論是基於新教材出題還是基於舊教材,每一套高考題的出題方向都有共同特徵可循。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分析,提前預測一下2020年高考究竟會怎麼考。
  • 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特點,揭示高考作文備考4大方向
    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總的來看,今年的高考作文並沒有引起往年那種廣泛的社會關注。這與高考作文命題的特點是密切相關的,應該說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並不難寫,但想要寫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也意味著2021年的高考作文備考形式更為嚴峻了。
  • 高考進行時 | 2020高考作文解析
    3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語文教育未來趨勢?附2020全國卷一...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高考命題作文的四種類型及教學建議
    ◇唐玖江 我國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作文試題大致可分為四類:材料闡釋類、話題思辨類、交際語境類(任務驅動型)、創意類。本文將依次闡述分析這四類題型的特點,並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 @高考生 2020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特點的權威分析(新高考I卷)來啦
    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 試題評析來了|高考|語文試卷|考試|教育...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守正創新,確保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新高考語文命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支撐,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設計題型、完善試卷結構等,加強教考銜接,將高中課程標準要求和語文命題緊密結合,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養、能力、水平為考查基點,促進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綜合改革行穩致遠。
  • 2020年高考江蘇語文難度 江蘇卷高考語文閱讀文言文怎麼答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語文卷,以《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說明》為命題依據,延續了2019年的命題方向與原則,這就是注重價值引領、著眼語文素養、弘揚傳統文化、立足現實生活、追求經典與原創。
  • 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評析2015年高考作文試題
    今年高考作文的脈,您摸準了嗎?——一線語文教師、大學研究者、命題專家評說2015年高考作文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柯進 萬玉鳳實習生 宋瀟 6月7日發自北京高考作文題歷來備受關注。今天上午語文考試結束後,各地作文題目也相繼出爐。「今年的高考作文好寫嗎?」、「這個作文題考查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如果是我寫,我該怎麼寫」……對於這些考生及家長關心的問題,社會展開廣泛熱議。2015年高考,全國各省市語文試卷共採用了16套作文題。其中,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3套,各省市自主命題13套。
  • 高考改革「第一年」 語文命題「新常態」
    高考改革「第一年」 語文命題「新常態」——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解讀2015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2015年是新一輪高考改革啟動元年。7日舉行的首個高考科目是語文。    高考語文學科命題專家指出,今年命題的一大重點是要給學生上「生動一課」,通過精選材料、明確設問考查學生對社會現實和時政政策的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舉例來說,全國一卷的閱讀題《馬蘭花》講述了小商販過世後,其家人堅持還債的故事,不僅體現了人物群像的高貴品質,也體現了社會和諧友愛的主題。
  • 2020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分題型解析(網絡版)
    2020年高考多重文本閱讀的選材形式,材料減為兩則,總分繼續減少,減至18分。題目數量,繼2018年減少為7題、2019年減少為6題之後,繼續減少到5題。進一步減少了學生的答題負擔。該大題起步平易,有利於考生後面的正常發揮。   2020年的多重文本試題與往年相比,從試題考查題型看,仍然是客觀題加主觀題,5道題目中共有客觀題4道,主觀題1道。
  • 梁挺福:2018高考作文命題規律 你所不了解的秘密
    那為什麼高考作文命題人明明知道這些關鍵詞和名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內容,仍然把他作為命題材料呢?我認為這正體現了高考作文命題的一貫思路,不迴避熱點,但絕不是照搬熱點。堅持文以載道,彰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高考歷來不刻意尋求生僻怪異的話題,總是從身邊熟悉的材料出發,挖掘有價值的話題,讓考生表達獨特而深刻的見解。
  • 高考| 2018年高考語文試卷題型結構分析及複習指導
    原標題:高考 | 2018年高考語文試卷題型結構分析及複習指導 三元文化工作室 | 編輯 《血脈裡永遠流淌的是中華魂》 《懷抱夢想,仗劍走天涯》 《愛你,不需要理由》 這個是小編2017年5月25日發布在本平臺對2017年高考的猜測,至於有多少是對的,大家可以拿2017年高考的語文試捲去印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