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上午,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澎湃新聞從《中國高考報告》課題組獲悉,課題組結合《中國高考報告》相關研究成果,對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進行了簡要分析和評價。
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明確提出了「三線」將是今年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即:「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以及「情境載體串連線」,並指出「無情境,不命題;無情境,不教學」會是語文作文的命題思路。
「核心價值金線」主要是圍繞立德樹人來考查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思維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道德品質;高考命題主旨將緊扣核心價值中的愛國主義、奮鬥精神、四個自信、理想信念、新時代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進行展開,重大的現實問題和關鍵歷史事件,也會是高考設置的重要素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國家治理現代化、公共衛生系統建設與國家應急體系、新常態經濟發展、抗美援朝70周年、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民法典》、北鬥全球導航系統建成等。並特別強調教師和學生平時要關注學習情境、生活情境、社會情境和學術情境,強調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能力素養銀線」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掌握、實踐探索以及思維方法等方面的能力,中國高考報告指出,2020年的高考能力和素養考核會著重考查學生識別、分析、運用關鍵信息的能力,考查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考查學生論證與證據使用的能力,考查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清楚表達、清晰思維的能力,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思維品質的強調,包括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演繹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將這些核心素養、關鍵能力以及思維品質貫徹到高考命題中進行考查,是今年高考命題的主要特徵。
「情境載體串連線」即命題者通過設計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作為任務創設和基本知識能力運用考查的載體,實現對學生學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維方法的考查和選拔,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原理和思維發現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高考命題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大試題的情境載體創設和呈現方式,情境考題將普遍多元,另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大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考查。
(1)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改編自《史記》之《管晏列傳》,題目如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點評:這個題目設置的實際上是一道情境開放題,學生選擇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的一個進行闡發。本題一方面旨在考查立德樹人,以作文題增強文化浸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多次引用管仲的話來闡述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該題延續2019年高考題的演講稿/發言稿的設題形式,以特定的角色情境,要求學生結合運用所學知識,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展開充分的論證和闡發,形成一篇有理有據、邏輯自洽的發言稿。
(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2020年全世界的重大事件,也是高考的焦點。2020年的高考全國Ⅱ卷、全國新高考Ⅰ卷、天津卷、上海卷的作文題,實際上都是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情境,充分體現了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考查立德樹人的理念。
如全國Ⅱ卷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託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點評:這道題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特定情境,結合中國古代「推己及人」的核心理念,圍繞2020年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中的感人畫面,一方面考查核心價值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另一方面以演講稿這一特定的情景設題方式,考查學生論點清晰、持論有據、邏輯一貫、表達準確,增強倡導人類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3)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取消出訪和聚會;娛樂、體育場所關閉;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學校開學有序推遲;公共服務場所設置安全「一米線」。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快遞員頂風冒雨,在城市鄉村奔波;司機夜以繼日,保障物資運輸;教師堅守崗位,網上傳道授業;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傳遞溫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點評: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與全國Ⅱ卷作文題是一體兩面,全國Ⅱ卷表達的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理念,而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則是以中國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為設題情境,考查學生面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素養和核心能力。與此同時,該題還著重考查了中國人民在抗擊新冠疫情時表現出來的責任擔當、以人民為中心和艱苦奮鬥的理念信念,這是立德樹人在高考命題中的具體體現。
(4)北京卷設置的情境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題目如下: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點評: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最新的社會重大事件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充分體現了高考對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程度。像北鬥全球導航建成、發射火星探測器等有可能在2020年完成的重大科技事件,標誌著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類似於2017年全國Ⅰ卷作文題「中國關鍵詞」要把「高鐵」「行動支付」等展現一樣,今年北京卷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設置情境,意在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與此同時,該題寫作的要求提出了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這是對思維質量考查的典型表現,要求學生具有嚴謹的邏輯論證能力、信息識別和加工能力、論據選擇和使用能力以及清晰的思維和準確的表達能力。
綜上,今年高考作文的設題選材主要集中在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兩個方面,具體包括新冠肺炎、北鬥衛星、傳統治國思想等主題,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和角色設定,特別是通過演講稿、發言稿、主持詞等寫作形式的設定,要求學生一方面關注重大現實問題,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生責任擔當、奮鬥精神以及全球視野等核心價值。另一方面著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研究探索和語言表達等關鍵能力,具體包括邏輯推理、信息識別與加工、論證過程、證據選擇、語言表達等。以情境設置為載體,著重考查學生的核心價值金線和能力素養銀線,在2020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也都做過明確的說明和專題分析。
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是高考改革高端智庫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科院、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等國內九所大學和機構的高考研究專家共同創作,系統研究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與高考趨勢,全面總結高考綜合改革實踐成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