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高考語文命題思路公布

2020-12-04 金羊網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粵考宣

2019年高考語文作文題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省教育考試院剛剛公布了命題思路。

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思路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依託高考評價體系,推進高考內容改革,機制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性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充分體現高考語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和不懈追求。試題以德育為魂,積極回應時代重大主題,展現五四運動百年來中國青年的愛國精神和接續奮鬥,突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成就,發掘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深刻內涵;試題以智育為基,持續深化新時代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及認知實際,在增長知識見識、注重能力考查、凸顯應用導向、突出情境設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試題助力體美勞教育,精心擷取素材,科學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所有試題均保持較高質量及合理難度。

一、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2019高考語文命題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通過科學設計命題,厚植家國情懷,倡導品德修養,講述奮鬥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接續時代奮鬥,譜寫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進之歌。

1.厚植家國情懷,培育追夢赤子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以來中國青年的百年奮鬥史書寫了無數愛國青年的青春風採。2019高考語文命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深厚的家國情懷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在試題之中,營造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境,彰顯高考育人功能。如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

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於祖國建設的新徵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學生集會上的演講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慶祝遊行後寫給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後寫給同學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後的觀後感。

⑤2049年9月30日,寫給某位「百年中國功勳人物」的國慶節慰問信。

試題向考生展開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19年)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2049年)的特定歷史時空,從中精心選擇五個標誌性歷史節點: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五四運動100年、新中國成立100年,突出各自的時代主題,啟示考生深刻領悟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深刻感受中國青年與祖國、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在創造青春中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寫作任務設置五種身份,意在引導考生以參與者的身份設身處地體驗歷史,思考未來,激勵他們自覺接續奮鬥,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鬥風險,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的發展融為一體,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天津卷作文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選擇方志敏、陶行知、黃大年的三則材料,分別表達對祖國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個人對國家、民族的責任,獻身人類歷史發展的人生觀、價值觀。命題主題鮮明,啟迪考生體悟愛國主義精神內涵,深入思考個人與國家、民族、人類的關係,感受理想信念對引領新時代青年接續奮鬥的重大意義。北京卷作文試題「2019的色彩」引導考生在時代發展的宏大背景下,將個人的成長置於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激發考生的時代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品德修養,鑄就時代先鋒

立德樹人,鑄就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先鋒,必須準確傳遞核心價值觀念,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教育。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從材料選擇、題目設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優秀品德文化內涵,切實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榜樣人物的示範功能,對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養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汲取思想精華,優秀文化浸潤人。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題要求默寫範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表達的是為國戍邊、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全國Ⅲ卷默寫題要求默寫《論語?子罕》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堅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全國Ⅱ卷古代詩歌閱讀選取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投長沙裴侍郎》,詩歌表達了詩人立身剛直、不卑不亢、高潔耿介的品格。浙江卷簡答題材料《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孟子關愛社會、心憂天下;江蘇卷文言文閱讀材料《臨川湯先生傳》中的湯顯祖持身端潔、不慕權貴,上海卷文言文閱讀材料《項經傳》中的項經愛護百姓、敢於擔當,都是當代青年品德修行的榜樣。命題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提倡尊師重教,優秀品德感染人。全國Ⅲ卷作文試題「畫裡話外,師生情長」倡導尊師重教,引導學生品格修行。作文試題選取一則漫畫,通過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題,使考生在感受師生情誼、體驗情感溫度的同時,產生強烈共鳴。漫畫中老師的神情和言語飽含對即將畢業的學生的期待與希望、眷戀與不舍,考生可以從中解讀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期待與祝福,領悟老師的奉獻精神、園丁品格和責任意識,教師作為榜樣人物的品德示範將在學生成長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講述奮鬥故事,激勵接棒青年

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氣神,堅定其腳步、強健其精神,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試題通過講述奮鬥故事、弘揚奮鬥精神,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感受新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激勵他們敢於擔當,勇於拼搏,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夢想的接棒跑者。

營造奮鬥情境,激勵奮鬥精神。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從五四青年奮起,到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再到民族復興中國青年接續奮鬥,「奮鬥」的主線貫穿於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通過材料與任務驅動,營造真實的奮鬥情境,讓考生感知青年奮鬥與現當代中國歷史進程的相互關係,體會青年奮鬥精神的價值與意義,正面引導考生增強擔當意識,激勵奮鬥精神。上海卷積累應用題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鼓勵青年要有長期奮鬥、艱苦奮鬥的精神。江蘇卷古詩詞鑑賞題選用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通過精衛填海的故事,讚揚了堅定信念、全力以赴、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這些題目的設置也是在營造奮鬥情境,激發青年的奮鬥熱情。

講述奮鬥故事,砥礪奮鬥品格。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李白《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兩句,隱含的是傳說中「五丁開山」的奮鬥故事。全國卷文言文閱讀三篇文章展現了賈誼、商鞅、吳起三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跡,他們銳意進取、敢於改革的精神對中國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產生過較大影響。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選用了魯迅的《理水》,小說塑造的大禹及其隨員正是「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實幹家、奮鬥者的真實寫照。命題設置還著意引導考生思考「中國的脊梁」,進一步強化奮鬥者形象。

感受奮鬥喜悅,增強奮鬥意識。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1954年《人民日報》社論《努力修好武漢長江大橋》、2018年的報導《港珠澳大橋背後的科技支撐》和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與實踐》三則材料,無論新中國修建的萬裡長江第一橋,還是新時代竣工的港珠澳大橋,都是新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工程、國之重器,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中國速度」與「中國技術」,從中可以感受到我國橋梁建設由技術落後、依靠外國援助到技術領先、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歷史巨變,使考生在閱讀材料過程中為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和喜悅,自覺增強奮鬥意識。

二、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持續深化語文科考試內容改革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新時代高素質人才需求,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增長考生知識見識,提高考生能力素養,凸顯語文學科的應用導向,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設計。在服務高校人才選拔的同時,引導基礎語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1.重視基礎,增長知識見識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教育引導學生「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選取豐富素材,寓基礎性考查要求於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融會貫通,引導考生增長知識見識。

頂層設計,追求語文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融會貫通。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命題繼承以往成功經驗,並不直接設置單獨的知識考查試題。全國卷統一遵循頂層設計原則,分別設置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四大模塊,以對語文學科最為核心的閱讀素養、表達素養及語文關鍵能力的考查為導向,將對語文必備知識的考查融會其中。命題引導考生系統掌握紮實的必備知識,諸如詞彙、語法、文化常識、標點符號用法,各種文體及相關的修辭、表現手法、論證手法等,並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優秀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整體布局,萃聚古今中外,引導考生增長學識見識。試題取材覆蓋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學、藝術、歷史、科技等領域,內涵豐富廣博。全國卷三道文言文閱讀題均取材《史記》,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節選葉嘉瑩論杜甫,全國Ⅰ卷、Ⅱ卷文學類文本分別選取魯迅《理水》和莫泊桑的《小步舞》,經典薈萃,名家雲集。全國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要求考生對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祖國重要發展節點展開細節想像,全國Ⅱ卷、Ⅲ卷材料分別展示港珠澳大橋建成、「嫦娥四號」飛抵月球背面等反映國家進步的標誌事件,憶往思今,國強民新。此外,命題材料還涵括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書畫藝術等大量內容。命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試題素材的載體優勢,使考生在應試答題的同時領略文化經典、銘記革命歷史、感受當代偉績,進而增長學識見識,增強四個自信。

2.凸顯應用,提高關鍵能力強導向

「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鑑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強化選材的實踐應用導向,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試題重點選擇既能體現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展、科技進步、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全國卷中,材料廣泛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嫦娥四號」等國家發展熱點,世乒賽、冬奧會等體育熱點,傳統音樂、中國書畫等文化熱點,壓力與肥胖、生物酶與飲酒等生活熱點。這種選材設計,有助於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理解語文、應用語文,在應用語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強化寫作的實際應用導向,適應現實生活需求。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高考語文的重要考查內容。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都明確規定考生必須採用演講稿、書信、觀後感及慰問信等特定的實用性文體。這些實用性文體與考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也更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國Ⅲ卷作文試題「畫裡話外,師生情長」雖未明確規定文體,但漫畫材料直接取材於每個考生都深有感觸的場景,有助於激發考生寫作熱情,抒發真實情感。三套試卷的作文試題對中學寫作教學釋放出強烈信號:寫作要立足實際生活需求,強調實際應用,避免言之無物、大而無當。

強化信息處理的實用能力,對接社會發展要求。信息處理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高考語文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不管是面對文學審美還是實用求知,不管是對材料進行信息篩選還是邏輯推理,都與社會發展的能力要求密切相關。此外,全國Ⅰ、Ⅱ、Ⅲ卷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第21題統一創新題型,要求考生對一則真實新聞報導進行關鍵信息提煉。這一創新題型引導考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信息的獲取、篩選、提煉和表達,有助於進一步強化信息處理能力的實用導向。

3.創設情境,聚焦學科素養求創新

學科素養反映核心價值,是以情境為載體對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綜合運用。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聚焦語文學科素養,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擴展素材選取範圍,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落實綜合性、創新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

將作答要求與人生體驗相結合,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Ⅱ卷作文試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設置五個具體寫作任務,要求考生任選其中之一,準確把握歷史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體展開想像與思考,完成寫作。這些任務要求通過設置與真實生活高度接近的寫作情境,對考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清晰指示了語文素養提升的具體方向。全國卷三套試卷的第17—19題都是重點考查對詞語運用、語篇銜接、語病修改或標點符號的運用,但這種考查並非孤立、簡單、直接展開,而是被設置在具體的閱讀情境之中,有助於考生結合人生體驗進行理解,推動語文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考查的落地、落實。

將命題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創設綜合的探究情境。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第8題考查對魯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並不直接提問,而是借用教材中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話,引導考生在魯迅的作品群中進行綜合思考。全國Ⅲ卷古詩文閱讀第15題要求考生將劉禹錫原詩與教材背誦篇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進行語言風格對比,使學生置身於劉禹錫的作品群這一特定情境中進行審美感知、理性思考的遷移和整合。全國Ⅰ卷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考查對鐵凝原文內容的推斷,引入老舍的名言,也與之類似。這種綜合的探究情境創設可以幫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試題而教材,連點成面,在綜合思考中獲取新知,實現高考語文對創新性的考查要求。

將命題設置與生活現實相結合,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全國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要求考生對「單車獵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願者」的說法進行分析。但「『新型』的志願者」這一說法並未直接出現在材料之中,是命題結合生活實際而設定的特殊問題情境,考生必須結合生活實際才能理解考查內容。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閱讀第6題「為什麼說今天的中國橋梁已經成為體現國人自信心的一張名片」也引導考生從材料中遷移出來,結合中國當代的偉大成就來深刻理解考查內容。這些試題設置都著力於引導考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拓展了更大的空間。

三、強化體美勞教育引導,貫徹全面發展理念

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貫徹「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充分體現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礎上,遵循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繫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規律,進一步加強對體美勞教育的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他們身體力行。

1.博採古今藝術,豐富審美體驗,彰顯美育化人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語文學科的特色和優勢。語文命題突出美育導向,遴選藝術經典,培養審美能力,以美啟真、以美向善,充分發揮美育促進素質教育的功能,引領考生培養健康情趣,涵養浩然正氣,升華人生境界。

徜徉藝術經典,享受審美愉悅。2019年語文試題注重引導考生在藝術經典的審美薰陶中感受美、體悟美。全國卷中既有《鄒忌諷齊王納諫》人物的形象美,也有《阿房宮賦》雄壯的建築美,還有《赤壁賦》中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美,《題許道寧畫》的淡雅之美,《插田歌》中的勞動之美,北京卷《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的墨梅清姝氣質之美,天津卷《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裡山水作》的自然之美,都使考生獲得美的滋養。全國Ⅱ卷莫泊桑《小步舞》以其「含而不露」的寫作風格娓娓道來,塑造了酷愛藝術的舞蹈師夫婦形象,考生可以領略到文學大師深刻的藝術觀察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以美啟真,洞悉人文歷史。文學藝術博大精深,潤澤後世。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摘編自葉嘉瑩《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後之成就》,闡釋了偉大詩人杜甫的「健全才性」及詩歌成就,使考生在審美陶冶中認識到成就一代詩聖的原因。全國I卷關於古琴藝術、Ⅱ卷關於國畫藝術的材料,以及江蘇卷的現代文閱讀《書家和善書者》、上海卷以音樂的「中國味」為主題的作文,加深了考生對民族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北京卷現代文閱讀《北京的「大」與「深」》,旁徵博引、情趣盎然,導引考生遊歷京城,品味深厚的歷史感與鮮活的生命力,既有感性體驗又有理性思考。

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助於增強考生辨析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的能力,升華人生境界。2019年語文試題將藝術審美與價值導向緊密結合,在完成審美能力考查同時,實現對考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面引導。天津卷現代文閱讀《薩麗娃姐姐的春天》一文,考生可以領略到呼倫貝爾草原春天的旖旎風光之美,感受薩麗娃姐姐的奮鬥精神,激發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嚮往。北京卷的微寫作題,直接考查對《吶喊》《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邊城》《紅樓夢》等名著的理解,啟發考生品味經典,思考社會,實現美育「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2.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實踐,落實勞動育人理念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立足於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文化基因,歌頌勞動價值,弘揚勞動精神,展現勞動美好,引導考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歌頌勞動價值,倡導熱愛勞動。全國Ⅰ卷作文試題「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興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綿延至今。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麼忙,勞動太佔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以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啊!」也有的說:「勞動這麼苦,這麼累,幹嗎非得自己幹?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這則作文材料既著眼於勞動思想的歷史溯源,也關注問題的現實呈現,以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勞動的箴言、警句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勞動精神的深刻闡釋作為總領,將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秀傳統與當下社會一些對勞動的偏差認識、錯誤態度進行對比,引導青少年學生對這一現象及勞動本身進行深入思考,自覺弘揚勞動精神,以期在全國青少年乃至全社會中形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參與勞動的良好風氣,充分發揮高考作文在推動勞動教育方面的導向功能。

思考勞動意義,展現勞動之美。勞動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辛勤、誠實的勞動都應受到推崇和尊重。勞動本身是美的,是創造幸福的。全國Ⅲ卷古代詩歌閱讀,節選自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具有民歌風味的《插田歌》,描述的正是農人田間勞作的美景,尤其是「農婦白紵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畫面,表達農民勞動的愉悅。江蘇卷現代文閱讀《表妹》,通過表現一對表姐妹在溪灘浣衣的場景,讚揚勞動之美,引導考生思考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3.關注體壇熱點,激揚體育精神,引領健體勵志風尚

體育在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體育教育有助於學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今年語文試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體育觀念,弘揚體育精神,增強參與意識,深刻領會體育中包蘊的奮鬥精神和愛國情懷,充分發揮體育育人功能。

全國Ⅲ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題以第55屆世乒賽這一熱點賽事為素材,在命題設計上突出中國隊包攬5枚金牌、馬龍成為50多年來首位實現男單三連冠的選手等關鍵信息,意在展示國球的驕人成績,激揚剛健有為的體育精神,激發青年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全國Ⅲ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呼應奧運精神,從志願服務的角度鼓勵青年關注奧運、關注體育,增強參與意識,使體育精神落到實地。

全國漢語文試卷的作文試題「奧運我最愛」:

2019年5月1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來安中學舉行「奧運我最愛」的主題班會。小華說:「我最喜歡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大偉說:「我最喜歡桌球運動員馬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世界冠軍,像他那樣自豪地說『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國造)!」小齊說:「我最喜歡奧林匹克運動口號:『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我沒什麼體育特長,但經常鍛鍊身體!」

試題回應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倒計時1000天這一熱點事件,呈現奧運格言、奧林匹克口號以及運動員的豪言壯語,內涵豐富。其中「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格言,不僅是體育健兒崇尚的拼搏精神,更是人生追求的目標;而那句「我最喜歡桌球運動員馬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世界冠軍,像他那樣自豪地說『I a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國造)」,則氣勢豪邁,鼓勵考生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奮發有為,奉獻祖國。

2019年高考語文全面貫徹黨的新時代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呼應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的重大時代主題,持續推進高考語文科內容改革,健全高考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探索高考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方法,為服務高校科學選才、引導基礎教育改革方向做出積極貢獻。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高考命題專家詳解2015年高考語文試題命題思路
    2015年高考今日開始,這也是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之後的首次高考。今年的高考秉持怎樣的改革思路?記者赴教育部考試中心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和語文命題組專家。
  • 2019年浙江高考命題思路及試題評析出爐~
    2019高考浙江省語文學科命題思路2019年是「新高考」改革第三年,也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頒布第二年。總之,2019年浙江省語文高考命題思路清晰、一致:求穩求新,體現新課標理念、新考改精神,在真實情境、典型任務中考查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 教育部發布的2019高考大綱,反映語文的6個命題方向,考生要掌握
    在高考改革的進程之中,高考語文在考試中的重要程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2019年高考大綱對語文的考查要求,也有所調整。比如高考語文試卷的閱讀量會有適當提高,現代文的閱讀順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接下來,小瑜老師簡要總結2019高考大綱反映出的語文命題方向與趨勢。
  • 2019年浙江高考英語命題思路
    2019年浙江高考英語命題思路 [發布時間:2019-06-10 閱讀量:8653] >聚焦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引導中學英語教學改革 (英語學科組) 2019年6
  • 2019浙江英語高考命題思路、試題評析發布
    2019-06-09 15:3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紀馭亞剛剛,本端記者從省教育考試院獲悉,2019年浙江英語高考命題思路已經公布!命題思路文後,我們還附上了試題評析,趕緊一起來看看——聚焦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引導中學英語教學改革——2019年浙江高考英語命題思路(英語學科組)2019年6月英語試卷緊緊圍繞高考
  • 重磅|專家解讀2018年浙江高考命題思路及試卷
    2018-06-09 12:11 | 浙江考試微信公眾號今年高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已於昨晚公布。那麼各科試題有什麼特點和用意?看看學科專家的點評。語文、數學我省自主命題;英語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2018年高考浙江省語文學科命題思路2018年是「新高考」語文統考第二年。今年浙江省高考試題命制的總體思路穩中求變,穩中求新。
  • 三個關鍵詞透析語文命題思路
    據悉,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自主命制5套,所有試題均保持較高質量及合理難度。關鍵詞1:立德樹人    高考語文命題組專家表示,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通過科學設計命題,厚植家國情懷,倡導品德修養,講述奮鬥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
  • 考試院公布語數外各科命題思路
    考試院公布語數外各科命題思路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在公布春考成績及春考填報志願最低控分線後,又公布了《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各科目命題思路》,讓大家全面了解春考到底考什麼,怎麼考?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試  語文科目命題思路  2018年上海春考語文命題工作的原則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2019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命題解析+答題思路技巧!務必掌握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對於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但有不少學生在上面丟分,最近有不少家長向我反映說孩子覺得文言文太難了,很多字詞難以理解,背誦也很困難,考試又要考,孩子叫苦連天。其實,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 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 2014年山東高考語文二輪複習思路
    高考語文複習的總體依據,第一個是以教材為基本內容,第二個是教學大綱以及當年的《考試說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高考一、二輪並不會截然分開,知識點講解也未必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但側重點是不同的,一輪複習重在廣和準,二輪複習重在活與通,複習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已掌握的知識,使之成為系統並形成綜合能力。
  • 學科專家:2016年高考命題思路及各科試題權威點評
    2016年浙江省高考語文命題思路依據浙江省《考試說明》和《教學指導意見》,2016年高考語文卷努力體現新課改更加重視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在題型、考點分布、考查層級、分值、難度等方面整體上與去年一致,保持了穩定;試卷內容貼近社會生活,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 學科專家談高考:2017年高考命題思路及試題點評
    圍繞語文核心素養,考查語言與思維品質  2017年浙江高考語文卷命題思路  2017年高考是我省深化高考改革後的首次考試。這既體現我省高考作文命題思路的延續性,也符合我省高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預期,更能檢測考生對文體的審題能力。當然,考生寫成其他文體,只要能表達自己看法,根據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辦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該作文題貼近時代,立足學生生活。
  • 專訪|「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高考命題開始探索如何考...
    專訪|「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高考命題開始探索如何考「整本書閱讀」金羊網  作者:蔣雋  2019-07-30 近來中小學統一更換語文教材
  • 2020年高考暨7月選考科目命題思路
    2020年高考暨7月選考科目命題思路 [發布時間:2020-07-11 閱讀量:1] >語文 語文學科組   202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試題命制的總體思路為「穩定」「提升」。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觀察分析:無情境,不命題
    2020年7月7日上午,高考語文考試落下帷幕,澎湃新聞從《中國高考報告》課題組獲悉,課題組結合《中國高考報告》相關研究成果,對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進行了簡要分析和評價。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明確提出了「三線」將是今年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即:「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以及「情境載體串連線」,並指出「無情境,不命題;無情境,不教學」會是語文作文的命題思路。
  • 2019浙江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公布
    2019浙江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公布 2019-06-08 21:52:19 來源: 浙江在線 記者 盧一 吳俏婧 李愛紅     浙江在線杭州6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盧一 吳俏婧 李愛紅)8日晚上,記者從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獲悉,2019年浙江高考語文、數學、英語試題及參考答案已經正式公布!
  • 2020年高考命題方向曝光!
    也就是說,2020年高考全國有可能會出現基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多套全國卷。 但無論是基於新教材出題還是基於舊教材,每一套高考題的出題方向都有共同特徵可循。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分析,提前預測一下2020年高考究竟會怎麼考。
  • 高考命題專家:今年語文試卷釋放了哪些改革信號
    「滿滿的正能量、濃濃的育人味」「德智體美勞高考全體現,試卷帶領孩子美起來動起來」「高考試題讓學生答卷有益」……這是專家們對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評價。  今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高考命題專家、高校教授及一線語文教師,梳理今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釋放的改革信號。
  • 2017各地高考作文題及命題思路
    全國卷Ⅲ設計思路  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以此命題顯然著意於引導考生在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審視個人發展,激勵一代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40年前高考的恢復,是極富象徵意義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對於大到國家社會、小到每位親歷其中的個體來說,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仍然不言而喻。
  • 高考改革「第一年」 語文命題「新常態」
    高考改革「第一年」 語文命題「新常態」——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解讀2015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2015年是新一輪高考改革啟動元年。7日舉行的首個高考科目是語文。    根據統分命題的安排,全國940多萬考生共使用12套語文試卷。今年的語文命題有什麼新特點?新變化?考生今後要做哪些素質準備?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為我們做了解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