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題專家:今年語文試卷釋放了哪些改革信號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滿滿的正能量、濃濃的育人味」「德智體美勞高考全體現,試卷帶領孩子美起來動起來」「高考試題讓學生答卷有益」……這是專家們對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評價。

  今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高考命題專家、高校教授及一線語文教師,梳理今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釋放的改革信號。

  滿滿的正能量

  專家們都對今年全國Ⅱ卷的作文題目「青春接棒,強國有我」表示了讚賞。他們認為,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命題充分發揮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將濃厚的家國情懷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在試題之中,營造了極富時代特點和青春色彩的語境,彰顯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專家們還認為,語文命題從材料選擇、題目設置等方面充分挖掘優秀品德文化內涵,切實發揮了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榜樣人物的示範功能,對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比如,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題要求默寫範仲淹《漁家傲·秋思》中「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表達的就是為國戍邊、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全國Ⅲ卷默寫題要求默寫《論語·子罕》中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喻示的是青少年要有堅定的理想,要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命題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高考命題專家說。再比如,全國Ⅰ卷名篇名句默寫李白《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兩句,隱含的是傳說中「五丁開山」的奮鬥故事;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材料選用了魯迅的《理水》,小說塑造的大禹及其隨員正是「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實幹家、奮鬥者的真實寫照。命題設置就是在著意引導考生思考「中國的脊梁」,進一步強化奮鬥者形象。

  「試卷要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但是選材還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巢宗祺說,本次語文試卷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全國卷中,材料涉及港珠澳大橋、「一帶一路」、「嫦娥四號」等國家發展熱點,也涉及世乒賽、冬奧會等體育熱點;此外,命題材料還涵蓋了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書畫藝術等大量內容,甚至還出現了壓力與肥胖、生物酶與飲酒等生活熱點。專家指出,這種選材設計,貼近現實生活和學生,有助於引導考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理解語文、應用語文,在應用語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近年語文高考試題更強調思辨

  每年高考試題之所以受到如此廣泛的重視,不僅因為高考關係到萬千學子的命運,人們還希望從高考的變化中探尋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從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看,服務高校選才和引導高中教學這兩個功能都體現得非常好。」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說。比如全國Ⅰ、Ⅱ、Ⅲ卷中的第二十題,學生在填答時,都要建立在嚴謹的邏輯推理基礎上,「這與大學的邏輯性訓練非常一致」。

  「確實,這幾年的高考試題強調思辨和論述了。」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說。這個特點從今年的作文題上就有明顯的體現。陳志文說:「比如今年的江蘇卷以『五味調和』為主題,『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實際上是引導考生進行換位思考,然後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是在督促學生去思辨。這一方面檢驗同學們的論述能力,同時也對同學們的獨立思考和思辨能力進行考察。如果沒有很好的思辨能力,很難寫出優秀的作文。」

  高考命題上的特點,一定會影響到基礎教育。一位來自一線的語文教師指出,教師們不一定都會認真研究課程標準,但是所有教師都會研究高考試題。

  既然「指揮棒」確實存在,那就應該用好它。

  教育部高考命題專家指出,從今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確實實現了「精準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持續深化語文科考試內容改革」的命題目標:適應新時代高素質人才需求,緊密銜接高中課程標準,精準落實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增長考生知識見識,提高考生能力素養,凸顯語文學科的應用導向,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設計。在服務高校人才選拔的同時,引導語文基礎教育的改革方向,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語文改革,提升學生關鍵能力是根本

  隨著高考改革不斷深入,學生和家長對語文的重視程度正在提高,甚至有人提出「得語文者得天下」。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現在社會上也存在對高考甚至對整個語文改革過度關注的傾向,不少人對語文的重視還停留在「學好語文能提分」這種淺層次的認識上。

  這種「熱炒」語文的現象並不利於語文學科的改革。「我甚至發現,現在有的小學生的作業也在往高考的出題思路上靠。」巢宗祺說。這種傾向非常不好,因為高考的考查是以理解為主的,但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重點並不在這裡,而是要培養語文直覺、要有豐富的積累。「小學生出現的病句,教師根本不需要去特別糾正,隨著孩子積累的增加、語感的豐富,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專家指出,語文改革不需要炒作,而是應該聚焦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關鍵能力上。

  高考命題專家介紹,「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而今年的高考語文命題正是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鑑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從今年的試卷中,我們就能看到,考題加大了對考生實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專家介紹,全國Ⅰ、Ⅱ、Ⅲ卷均在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及文言文閱讀部分專門設題,重點考查考生面對不同問題情境時的信息處理能力。此外,在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第21題還要求考生對一則新聞報導進行關鍵信息提煉。「這一創新題型引導考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信息的獲取、篩選、提煉和表達,有助於進一步強化信息處理能力的實用導向。」高考命題專家說。

  遠離「炒作」,把焦點放在學生語文關鍵能力的提高上,其實更有助於人們對語文改革保持更為理性的認識,尋找真正的問題。「應該看到,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能力上還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欠缺,比如說,如何表達。」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說。

  很多專家都有類似的感受。陳志文介紹:「一些高校正在把表達與寫作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這件事本身就說明大學生在這方面存在著普遍欠缺。」

  作文就是一種語文表達,但是專家認為,要解決學生表達能力欠缺的問題,依靠的不是幾次作文突擊教學,而是要體現在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陸儉明教授舉例,魯迅的作品《祝福》中有一段對祥林嫂的描寫:「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

  「我們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能否把這樣的句子改成一個長句?『比她更長的竹竿』能否去掉『比她更長』這個修飾?我們的教師只有在課堂上經常進行這樣的引導,才能讓學生逐步去學會思考,學生的表達能力才能真正提高。」陸儉明說。

  (原題為《今年語文高考試卷釋放了哪些改革信號》)

相關焦點

  • 高考改革「第一年」 語文命題「新常態」
    高考改革「第一年」 語文命題「新常態」——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解讀2015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 吳晶、劉奕湛)2015年是新一輪高考改革啟動元年。7日舉行的首個高考科目是語文。    根據統分命題的安排,全國940多萬考生共使用12套語文試卷。今年的語文命題有什麼新特點?新變化?考生今後要做哪些素質準備?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為我們做了解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理解了嗎?
  • 今年語文試卷命題有哪些特點趨勢?這些名師給出權威解讀
    三湘都市報7月8日訊( 記者 黃京)一套語文試卷,如何通過命題注重考查學生關鍵能力,有哪些命題特點和趨勢?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邀請長沙市長郡中學、周南梅溪湖中學的多位名師進行解讀。對語文根本的一次固守,向新高考「隔空召喚」【王衡保】長郡中學語文教研組長、2020屆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雖然今年這套試卷是做為現行高考模式的最後一考,很難在形式上看出它有較大變化。
  • 2019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傳遞出哪些信號?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
    2019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體現了哪些新理念、新特點?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給老師們未來的教學帶來怎樣的啟發?圍繞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一線教師等進行解讀。語文試題: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2019年高考語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份自主命制5套。8套試卷,釋放出哪些教改信號?
  • 解析2015高考試卷 大數據自媒體時代語文怎麼考
    原標題:大數據自媒體時代語文怎麼考   6月7日早上9點,942萬名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戰。語文考試剛結束,全國及一些省份高考試卷的16套作文題立刻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自去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起,我國的教育改革進入了深水區。
  • 重磅|專家解讀2018年浙江高考命題思路及試卷
    2018-06-09 12:11 | 浙江考試微信公眾號今年高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已於昨晚公布。那麼各科試題有什麼特點和用意?看看學科專家的點評。語文、數學我省自主命題;英語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2018年高考浙江省語文學科命題思路2018年是「新高考」語文統考第二年。今年浙江省高考試題命制的總體思路穩中求變,穩中求新。
  • 專家點評上海高考語文試卷 :兼顧多樣性時代性和學生體驗
    澎湃新聞 6月7日首場開考的上海高考語文試卷有哪些亮點?當天,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邀請相關專家對試卷進行了評析。專家們一致認為,試卷堅持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注重考查考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語文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結構穩定科學合理專家認為,整卷命題嚴格按照高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命制,與近年語文試卷基本保持一致。
  • 高考命題專家詳解2015年高考語文試題命題思路
    2015年高考今日開始,這也是2014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之後的首次高考。今年的高考秉持怎樣的改革思路?記者赴教育部考試中心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和語文命題組專家。
  • 專家解析湖北2019年高考試卷:考查知識、能力與素養的融會貫通
    2019年是我省高考第四次全科使用全國卷,試卷重點考查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往年相比有何特點?6月8日,省教育考試院提供專家解析,詳解各科試題。語文:強化關鍵能力培養「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邏輯思辨、審美鑑賞、探究創新、語言表達等語文學科的關鍵能力,凸顯應用性考查要求,引導考生重視實踐,學以致用。
  • 專家解析2017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
    引導語文教學回歸本位  ——專家解析2017年高考語文試題  本報記者 高靚  今天上午,第一科語文拉開了2017年高考大幕。今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9份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分省自主命制6份。
  •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卷,專家解析來了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卷難度如何?命題有何新變化?專家解析來了。多文本閱讀點評專家:夏宇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級教師2020年北京語文試卷多重文本閱讀考查,與整套試卷考查的指導思想保持一致,堅持「立德樹人」、「以考育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試題命制服務選材,具有正面引導教學的積極作用。
  • 三個關鍵詞透析語文命題思路
    高考首日,社會關注。今年高考語文考了哪些內容,出了什麼作文題,更是大眾的焦點所在。「重視基礎,凸顯應用;創設情境,鼓勵創新;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如此概括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 試題評析來了|高考|語文試卷|考試|教育...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試題評析,專家認為,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 釋放減負信號 強化母語教學
    釋放減負信號 強化母語教學 2013-10-24 15:38:24   來源:安青網
  • 2019年高考數學試題傳遞出哪些信號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二〇一九年高考數學試題6月7日下午3點,2019年高考數學開考。「突出數學學科特色,著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導向,落實五育方針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19年高考數學科結合學科特點,在學科考查中體現五育要求,整份試卷站在落實「五育」方針的高度進行整體設計。
  • 2019年廣東高考語文命題思路公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依託高考評價體系,推進高考內容改革,機制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性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充分體現高考語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和不懈追求。
  • 北京高考難度今年有所降低 語文增加微寫作
    昨天來自北京教育考試院的消息,與往年相比,今年高考《考試說明》穩中有變,語文作文一分為二,增加字數在150字到200字的微寫作;英語詞彙減少450個左右。專家認為,今年高考對比去年,絕對難度有所降低,但是靈活性增強。
  • 今年高考試卷「說」了什麼話
    【語文】今年高考試卷「說」了什麼話 本報特邀名師來「翻譯」 以後高考的學生可以借鑑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林中卉點評人:喻宜發(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市49中語文高級教師)今年語文試題從試卷格局到試題賦分基本上與去年相同,整套試卷難度適宜,顯得平和平穩,但是又穩中有變。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題,看點在哪裡
    張 茂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高考作文題要求寫主持詞,考查的是什麼能力?有些省份實行高考綜合改革後,數學卷文理不分科,命題趨勢走向如何?2020年高考開考,今年的高考試題情況備受關注,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延期一個月後,2020年高考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帷幕。
  • 教育部專家解讀高考語文命題:閱讀表達要求更高
    7日,全國考生迎來了《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之後的首次高考。「作為與社會現實聯繫最為密切的學科,高考語文今年進一步體現高考內容改革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在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能力等方面考查的基礎上,繼續對考試內容和試題形式進行了改革探索。」語文命題組專家介紹。  今年的高考語文改革,具體改在哪兒?
  • 大數據自媒體時代語文怎麼考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原標題:大數據自媒體時代語文怎麼考  6月7日早上9點,942萬名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戰。語文考試剛結束,全國及一些省份高考試卷的16套作文題立刻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自去年9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發布起,我國的教育改革進入了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