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老頭的「禪」和「禪心」
俗人也嚮往著禪,嚮往著禪心。他不知道禪為何物,禪心為何物嗎?不過,沒關係,照著葫蘆畫個瓢,心既嚮往,就常常去「勤拂拭」。孟老頭的家有一個前院,前院中有一個魚池,魚池上有一個草亭。孟老頭坐在空空的草亭裡,閉目靜思。亭外飄著細細雨絲,像把天地聯在了一起。
-
餘生,攜一份淡然,修一顆禪心
而生命,有過悲喜,有過離合,終是寂靜而安,回歸平淡。攜一顆善良之心,領悟生命的真諦,莫問花開幾季,亦不念過往幾世。芊芊素心,不卑亦不亢,一世悠悠執念,不負詩和遠方。捻手素年,修心、修性、修禪。那些繁花散開的芬芳,終是醉了心扉,忘了歸途。暮然回首,因緣聚散,如萍水相逢,如雲捲雲舒。日落黃昏,落霞灑滿衣裳,取一瓢經年的溪水,泡一壺清茶,飲盡世間紛擾,回歸平靜。餘生時光,攜一份淡然,修一顆禪心,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
修一顆雲水禪心,歌一曲山高水長
人生這條路上,所遇見的人,所遇見的風景,看似必然,實則也只是偶然,只是恰巧趕到你身旁而已,只是因為奔赴與你的一次久別重逢,而後,仍舊要經歷漫長的別離。但不管是偶然的相遇也好,還是命中安排的緣分,都要好好珍惜,我們都需要用一種必然的心態來面對這些生命裡的偶然,面對生命裡的每一次相遇與別離。
-
禪樂|《一片禪心》:煙雨禪意,雲水禪心
探 索 音 樂 美 學 撫琴 | 焚香 | 品茗 | 聽禪
-
佛教:禪話、禪音、禪事、禪心,學禪者這般生活,讓自己美在內心
01開篇序現在有許多學佛之人,想要通過修禪來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卻整天聚焦在佛教的形式和佛經上的文字之中,殊不知學佛修禪不是讓人們只專注在理論上,要知道禪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禪。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讓我們學禪者這般說禪話、聽禪音、做禪事、用禪心,讓自己擁有幸福生活:02禪者美在內心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公子出生世家之中
-
既要雲水禪心,也要豪情俠氣
禪心不僅本不動搖,還能生萬法!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印安說「禪」是什麼?北宋詩僧道潛曰:「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當我們「止心一處」,猶如沾在泥上的柳絮如如不動時,就能靜觀自在了。印竹說這讓我想起「烏蓬斜靠楊柳岸,雲水禪心天地遙。」的詩句,雲是水的夢,禪心不僅本不動搖,還能生萬法!一說到禪,便不能離開心;就像說到佛法,不能離開世間覺一樣。
-
禪樂 |《雲水禪心》靜思禪慧,感悟清歡
今天壹心為大家分享一首王珣老師的《雲水禪心》。何謂禪心?禪心是心底對世界的一種獨白。拈一顆淡然的素心,給生命一場花開,靜守一份安閒靜好,平淡中返樸歸真。潺潺流水伴清箏,雲水禪心染遐思,墨染指尖譜心曲,誰解禪心雲水意?「雲水禪心」其寓意在於,清逸逍遙,盡在雲水中;禪之意境,亦盡在雲水中。雲和水都是自然界最純淨輕柔的物質,它們本無禪心。
-
禪心默默三淵靜,幽谷清風淡相應
人世浮華,觀滄海,行天下,修得禪心,悟得自在,學會修心養性,一顆心便遠離了紅塵俗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禪心就是清靜寂定的心境。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禪心,是一顆慧心,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只有心無旁騖,修身養性,對待事情不浮不躁,以一顆雲水禪心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放空自己,歸零一切,才能更好的修得了慧心,悟得下禪心。靜心,是一種美,也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心的純淨和清明。
-
禪心悟語「105-109」兼贈夢中說禪大師
夢中說禪《無題》禪心悟語【106】無常世事有緣由,恰似村前碧水流夢中說禪《無題》禪心悟語【107】放空狀態本悠悠,蒼狗白衣翻未休有漏堪能裁日影,無形亦可逐風流。及時雨露隨方便,錯付陰晴也自由。世態千般看眼底,如如一念在心頭。
-
佛教故事:禪話,禪音,禪心
從前有一位商人,非常富有,不論是他的財富、地位、學識、能力、權力,甚至他的外貌都是無人能比的,可是他並不快樂,每天都是鬱鬱寡歡,因為他連一個知心可以談話的朋友都沒有。應酬時雖見他縱橫全場,談笑風生,辦公時亦見他指揮若定,可是他真的一位朋友也沒有。於是他去請教一位禪師,如何才能具有魅カ,贏得別人的歡喜,交到好朋友。
-
蘋果賈伯斯修禪入門的指導書
曾經在兩本書中看到過鈴木俊隆這本《禪者的初心》,一本是大名鼎鼎的《賈伯斯傳》,書中提到賈伯斯就是讀了此書開始修禪,並開啟了他關於蘋果系列產品的靈感設計;另一本是娜塔莉的《寫出我心》,這是一本美國人寫作入門的經典書目,書中提到作者也通過《禪者的初心》開啟了修禪,並從修禪中體會到了寫作的意義,把寫作和修禪融會貫通。
-
如何在紅塵「八風」中,修持一顆不動禪心
如何在紅塵「八風」中,修持一顆不動禪心 | 文 三隻眼讀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道家思想的境界,對於榮耀屈辱無動於衷,心地安寧,是對待事物淡泊自然的豁達態度,是中國人積累了幾千年的人生經驗。
-
《禪武修行法要》
,都會有一顆光明的心,有莊嚴偉大而淡泊寧靜的內在,這就是禪心。禪心既是平常心、慈悲心。練功不求功、不求力,久練自生力,需要平常心。有禪心,才能發現拳法裡的禪意,進而領悟拳法的奧妙。禪心不生不滅,超脫一切。用文字可以書寫很多禪的故事,但是法卻越說越少,最後卻不可說不可言、只可修只可參。練功也是如此,起初什麼都想練,什麼都想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逐漸越練越少、越練越專,最後心意把的上乘功夫卻只有一式。所有的套路動作都歸為一式,一式精百式通。
-
小一大書悅讀會 | 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顆禪心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佛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看天際雲捲雲舒。這才是真正的解脫。婆娑世界是淨土,塵境既是真境。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顆禪心。
-
修禪不是修定,禪在動中更好修
一般人學禪、修禪、參禪都怕吵鬧,希望能夠在很安靜的環境來參究或者來學習,這種人可以說他是沒有功夫,說他是知見錯誤。知見錯誤是因為他把修定的法當做是在修禪,所以落在無念無心的狀況裡面。因為要保持一念不生,所以他就怕人家幹擾。有人幹擾心就散亂、攀緣,然後會起瞋恨心。如果是真會修禪的人,他不修無念無心的功夫,所以他不怕吵。因為知見錯了所以就會怕吵。
-
禪心入畫——趙春秋 新水墨作品欣賞
>禪心入畫 趙春秋 之所以稱之為新水墨,絕非為了標新立異吸引眼球,而是想在材料學層面和筆墨上有所突破和探索。利用油畫布特殊的水墨效果,筆隨意行、墨出意外的創作狀態,很容易把人們帶入一個寧靜淡遠的禪的意境,沒有故事情節的鋪陳和描述,只有簡潔酣暢的筆跡墨痕和空靈巧妙的抽象布局,空境飛白,禪趣活潑盎然,禪意濃濃。 對於都市紅塵中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禪讓我們清晰地意識到寧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使我們在喧囂浮躁的汙濁裡獨善其身,猶如觀世音的寶瓶淨水滋養我們枯涸的靈魂。
-
隨筆:禪與人生
「禪」是佛教「禪那」jana的簡稱,梵語的音譯,是佛教禪宗的一種修持方法,即參禪。其要義在於明心見性、返璞歸真。禪宗六祖慧能(亦稱惠能)著名的禪語堪稱經典: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每日一禪:煮一盞茶,方知自己有禪心
每日一禪:煮一盞茶,方知自己有禪心 煮一盞茶,讓自己靜心, 靜心的過程 方淨其心; 煮一盞茶,讓自己勞心, 在過程中嘗試各種滋味, 方可讓自己清心; 煮一盞茶,讓自己用心, 全然投入其中便會有情
-
有了慧眼禪心,才是完整的修行、真正的修行!
要檢驗我們平時練到何種境界,就要用下邊的標誌檢驗一下自己學到哪種程度:1、先看聲音有沒有改變,如果這個人的聲音象師父一樣有磁場、有音響的效果,就是功法修對了。我們每天一定要堅持做動靜功,會讓身體好,不容易感冒。2、遵守規矩,遵師重道。師父說,做人做事,一定要學會低頭,只有學會了低頭,才能幹成大事。
-
禪心釋般若,慧口念南無
修禪靜思,青燈古卷,禪修是苦的,但見慧成佛的那一刻又是甜的。世間萬物,瞬息萬變,只要心中有佛,佛就會永遠在你們的身邊。禪心釋般若,慧口念南無。眾生都有一顆禪心,都有一張慧口。只要心裡時刻處處都有釋迦,嘴裡時刻處處都誦南無,那麼,你離極樂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