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學院張國剛教授獲頒第三屆清華大學「王步高通識教育獎」
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通訊員 吳文軒)9月17日下午,第三屆清華大學「王步高通識教育獎」頒獎儀式在第六教學樓舉行,人文學院歷史系張國剛教授獲頒此獎項。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為張國剛頒獎並致辭,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義遒作為特邀嘉賓致辭。
-
大道知行講堂丨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資治通鑑>與領導韜略》
我們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國剛先生,為大家講解《<資治通鑑>與領導韜略》。主講人介紹主講老師: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名師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正安教授來山東藝術學院作學術報告
11月27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正安應邀來我校作題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文脈特質析》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設計學院、科研處、研究生處主辦,設計學院陶瓷藝術、工藝美術系教師及本科生、碩士生現場聆聽報告。
-
清華大學仲偉民教授應邀到歷史學院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2月12日,清華大學仲偉民教授應邀在德潤樓401會議室為歷史學院廣大師生作一場題為「全球史視野下的晚清時局」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副院長趙偉主持。仲偉民教授指出,目前學術界對晚清的研究和評價,可以歸結為民族主義和殖民主義兩個維度或視角,但這兩個視角或維度都有局限性,只有從全球史視角觀察晚清,才能真正理解晚清。對於李鴻章「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感嘆,其含義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點很關鍵,即夷夏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而19世紀的中西衝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清王朝仍堅持以舊的「夷夏觀」來處理新的中西關係。
-
清華大學哲學系王路教授來西北師範大學作學術報告
清華大學哲學系王路教授來西北師範大學作學術報告 9月25日,應西北師大邀請,著名學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王路教授為該校師生作了題為《亞里斯多德與弗雷格》的學術報告。 報告中,王路教授說,亞里斯多德與弗雷格分別是邏輯的創始人和現代邏輯的開創者,兩者在邏輯學上並行研讀有著切實的可行性和重要的理論意義。他講解了亞里斯多德和弗雷格在邏輯學研究上的基本特徵,條分縷析地闡明了二者的共同之處。王路教授還從「真與普遍性」的視角論述了弗雷格關於現代邏輯以「真」為追求目標的鮮明特點。
-
臺灣清華大學黃宗煌教授來黃岡作學術報告
近日,應黃岡師範學院商學院邀請,臺灣清華大學黃宗煌教授來黃岡師範學院作學術報告。黃岡師範學院校長陳興榮出席報告會並為黃宗煌教授頒發黃岡師範學院客座教授聘書。 黃宗煌教授以《綠色經濟與綠色產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為題,以當今世界存在的能源危機、油價危機等社會問題為切入點,從「綠色經濟與綠色產業的緣起與內涵」、「發展綠色產業的動機與行動力」、「綠色產業的選擇方法」、「發展綠色產業的策略」、「發展綠色產業的問題與隱憂」五個角度,指出發展綠色經濟與綠色產業的重要性。
-
清華張國剛教授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發表學術演講
清華張國剛教授在伯克利加州大學發表學術演講 【新聞中心訊 通訊員 吳金希】美國當地時間4月6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張國剛教授在伯克利東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作了題為「宗教進入中國——佛教、景教以及明清時代的基督教」(Religious Encounters in China
-
江南大學丁峰教授受邀到理信學院作學術報告
江南大學丁峰教授受邀到理信學院作學術報告 時間:2019-07-03 來源:理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安徽籍中國著名書法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逝世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微信公眾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微信公眾號10月29日發布訃告稱,中國著名書法家、藝術教育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陶如讓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8日逝世,
-
合肥學院王乃舉教授應邀來淮北師範大學作學術報告
合肥學院王乃舉教授應邀來淮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作學術報告應淮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邀請,合肥學院碩士生導師王乃舉教授於2020年11月20日在濱湖校區文津樓C412作了一場題為《鄉村振興與鄉村旅遊規劃》的學術報告,學院師生近200人參加本次學術交流活動
-
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子思的三點忠告
◎本文原載於《中國青年報》(作者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轉載請註明。
-
張國剛《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出版(附跋)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年:2020-8頁數:515定價:66.00元裝幀:精裝ISBN:9787101138313作者簡介: 張國剛,1956年生,安徽安慶人。歷任南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歷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曾兼任中國唐史學會會長、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學理論的研究,特別是在隋唐史、歐洲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詣頗深,成就斐然。
-
訪談︱張國剛:少而精、專而深的清華史學傳統是如何形成的
今年恰逢清華大學歷史系成立九十周年,我們邀請了長期在該系任教的張國剛教授談談這近百年來的建設與發展。張教授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學理論的研究,2003年加盟清華歷史系,參與並見證了該系的復興。
-
劉鵬教授受邀在河南大學作報告
12月10日下午,清華大學博士、中國大數據應用聯盟人工智慧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人工智慧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雲創大數據總裁劉鵬教授受邀在河南大學計算機大樓201會議室作主題報告。該校人工智慧相關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報告會。師生們共同開啟了一段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前沿應用的神奇之旅。
-
著名書法家、藝術教育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如讓逝世
著名書法家、藝術教育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陶如讓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0-29 15:36 來源:
-
張國剛×王子今 | 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
10月15日,張國剛教授和王子今教授對談《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的線下講座將於清華大學鄴架軒書店推出,屆時會同時開啟線上直播,讀者朋友可以直接掃碼觀看,一睹頂尖學者風採。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安徽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汪興福教授應邀到宿州市委黨校作...
安徽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汪興福教授應邀到宿州市委黨校作專題輔導報告 2019年09月23日 16: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周保舉 字號 關鍵詞:安徽省委黨校
-
張國剛新著系統梳理古代中國的治道治術
本報訊 8月13日,清華大學張國剛教授攜新著《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現身上海書展,與讀者交流了他關於中國古代政治智慧和治理經驗的研究心得。 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出席活動並致辭。
-
交流互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專訪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
交流互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專訪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張國剛來源:解放軍報 2019-5-15 呂德勝 李莞梅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隆重開幕。大會召開前夕,本報專訪了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張國剛。在他看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通過交流、學習,文明才能獲得新的生命,不斷向前發展。回望文明融合發展史「文明的形成本身就是交流的產物,人類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鑑、融合的宏偉畫卷。」
-
【理學院】屈長徵教授來院作報告
1月20日,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西北大學數學系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優秀青年屈長徵教授應邀在二樓會議室為理學院數學系教師做了題為「可積系統與微分流形之間關係」的學術報告。數學系全體教師參加了報告會。 屈長徵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對稱群理論和適定性問題,微分不變量和不變幾何流的研究,結合自己的研究,給參會教師做了精彩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