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825篇原創文章。
最近宅在家裡,最大的收穫就是有了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閱讀提升自己。
雖然比不上亞洲首富孫正義閱讀2000本書的瘋狂,但是每天閱讀50+頁,突破變得輕鬆容易起來。
因為苗爸一直專注家庭英語啟蒙,所以閱讀的內容也多聚焦如何在家教孩子學英語方面,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隨著重視家庭英語啟蒙的父母日漸增加,相關的書籍也不斷湧現。例如:
《語言本能》《英語,孩子教我學》《媽媽是最好的英文老師》《親子英語,玩出來》《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和胡老師談學英語》《別說你懂「英語啟蒙」》《英語,我要怎麼教》《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自動化母語式英語啟蒙方案》《找對英語學習的第一本書》
幾年下來,苗爸陸陸續續閱讀了50多本英語啟蒙書籍,結合家庭實踐與反思,寫了不少分享文章。今天對這幾年的閱讀做一總結。
01堅持己見
在大量閱讀各種理論書籍之後,苗爸發現一個現象:同一個操作,理論各不相同,有時甚至完全相反。
例如早教問題,有人(盧梭)提倡自然教育,兒童教育要順其自然,不能拔苗助長。更多的人贊同語言啟蒙要趁早,強調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後者的理論依據是大腦的用進廢退原則:「大腦沒有得到足夠的信息刺激,他就會在結構和功能上出現退化,並且這種退化是不可逆轉的退化,而如果此時得到有效的開發,那麼結果就截然相反。」
此外,關於自然拼讀和國際音標的選擇,大家也是旁徵博引,爭鋒相對,沒有一方佔有絕對優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說聽得越多看得越多,啟蒙教育的思路就會越亂。
看過《我的事業是父親》,苗爸最大的體會:大眾的方法只能培養出平凡的孩子。父母的責任,是努力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都是大家自身實踐的結果,我們在拿來使用的時候,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不能盲目崇拜。
在幼兒英語啟蒙方面,必須要堅持己見,不受他人甚至是家人的影響,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因為在家庭教育問題上,夫妻雙方經常是兩個極端,即放養和圈養。當意見相左時,僅憑語言是無法說服對方的,只有堅持己見,做出效果,才最有說服力。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夫妻雙方不斷充電,共同成長,爭取做到舉案齊眉,同頻共振。
02
啟蒙趁早
在英語啟蒙教育問題上,雖然許多理論互相矛盾,讓人無所適從,但是就啟蒙時間問題而言,大家的觀點出奇的一致:越早越好。
前幾年還有人擔心拔苗助長的問題,但是最近幾年,大家更相信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假說」。
此外,由於網絡的便捷,使得大家能夠通過一些視頻資料,方便地了解到各種各樣的受過早期英語啟蒙教育的孩子,可以流利說英語。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看一百本理論書籍,不如觀看一個英語「神童」的現身說法更有影響力。
如果只有一個孩子早期啟蒙有效果,那可能是個例。如果有一群孩子從中受益,那說明「啟蒙趁早」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
從《我的事業是父親》一書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各行各業中,古今中外取得的較大成就的人,大多數都是接受過早期教育的訓練。
就以苗苗為例,她從零歲開始英語啟蒙,而她們班上許多學生是從六歲左右開始學英語,最大的區別,是聽說能力有著巨大鴻溝,其次,閱讀量也是差距巨大。苗苗現在每天閱讀英文版的Harry Potter,她的很多同學閱讀初級的分級讀物都有困難。
雖然短期突擊也能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從知識和文化角度來說,時間的積累是唯一正確的途徑。
03
全面發展
從苗苗的成長經歷來看,全面發展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指南。
在0--3歲期間,語言能力,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是兒童智能訓練的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看看如今紅紅火火的自媒體,尤其是網絡直播,都體現出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3--5歲期間,數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需要提上日程了,特別是家有女孩,更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通過動畫片或是繪本,啟發幼兒的數學思維,有利於培養孩子對數學的喜愛。有的時候,小學生數學學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題目理解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語文理解能力問題。
最後是才藝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的AI時代,人類唯一佔有優勢的能力,就是創新能力。音樂和美術才能的培養,有利於拓寬孩子的想像力,為適應未來的發展奠定創新的基礎。
我是苗爸,專注於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歡迎留言探討英語啟蒙教育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