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581篇原創文章。
業餘時間,除了寫作之外,我花時間最多的就是閱讀了。
閱讀範圍比較廣,從英語教學類、家庭教育、英語啟蒙,到業餘學、文學等。當然,我也經常一些英語啟蒙教育的大咖,比如說,北外曹文教授、《人生設計在童年》的作者高燕定等。
大家可能會說,苗爸閱讀廣泛,又是英語老師,苗苗的英文閱讀啟蒙,一定非常輕鬆容易。
說心裡話,苗苗的英文自主閱讀之路歷經坎坷,走過不少彎路。在2018年行將結束之際,我將苗苗這些年在英語閱讀啟蒙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和盤託出,既作為我這一階段的家庭英語啟蒙教育工作的總結,也為讀者諸君提供前車之鑑,以此完成我2018年的最後一個心願。
01
跟讀
跟很多孩子一樣,苗苗的英文閱讀,先是從聽故事開始的。
通過每天的睡前故事,培養孩子的英文閱讀興趣,的確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方法。待苗苗道了三、四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引導她跟我一起讀,從此進入到了跟讀階段。
最早的時候,我買的一些英文繪本,如芭比系列,沒有音頻資料,我就讓她跟我讀。我讀一句,她讀一句。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好奇心,能夠積極配合。
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在購買英文入門繪本的時候,最好是帶有音頻資料,或是可以使用點讀筆點讀,這樣既能節省許多時間,又能夠培養孩子地道的英語發音。
有了音頻資料之後,苗苗就開始跟讀音頻,模仿音頻的語音和語調,我就負責播放音頻,調節語速,輕鬆了許多。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了點讀筆,在了解了點讀筆的好處之後,果斷入手了一支,這一使用,就是七年多,關鍵是苗苗非常喜歡,不用我強迫,就自己開始點讀起來。現在回想起來,當初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
大多數父母都是如此輔導孩子的英語閱讀,似乎沒有什麼毛病。但是,慣性思維最大的危害,就是人們因此停止了積極主動的思考,不去反思:現行的方法,是否因為時過境遷而不合時宜了?
02
問題
無論是我帶讀,還是苗苗自己跟讀音頻或點讀筆,都屬於被動閱讀,即不需要思考,只要鸚鵡學舌般的模仿就可以了。
有人會說,語言就是通過模仿才能學會的啊。對於口語來說,這句話是正確的;對於閱讀而言,這句話就不一定正確了。
跟讀屬於整體識詞,通過無數次的重複,可以將一個生詞,變成自己熟悉的單詞。但是,這一方法掩蓋了一個重要問題:再長的單詞,苗苗跟讀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讓她自己朗讀的時候,有許多單詞,特別是不認識的單詞,就不會讀了。
一直以來,我都是在追求速度,每天給孩子規定閱讀10頁,然後就她就每天跟著音頻機械跟讀。如此日積月累,仿佛是讀了不少英文書,但是是始終沒有進入到像中文那樣的自主閱讀階段。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白白耽誤了許多寶貴時間。所以,親愛的讀者朋友,在進行家庭英語啟蒙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認識,提升自身的水平,少走一些彎路。
03
策略
直到苗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開始接觸了自然拼讀(phonics),認識到了自然拼讀是將聽力詞彙轉化為閱讀詞彙,幫助孩子從被動閱讀到自主閱讀。
自然拼讀是一套發音規則,內容比較多,就跟背單詞一樣,不是一遍兩遍可以掌握,需要反覆訓練,並結合配套的繪本和分級讀物的閱讀,才能熟記和運用。
眾所周知,即使是英美國家的小朋友,至少使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反覆訓練自然拼讀,才真正開始了自主閱讀之路。
在學了自然拼讀之後,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引導苗苗使用自拼規則讀單詞,使用指讀法不斷提高自拼能力。
在這個階段,我也摸索使用了各種不同手段,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經過不斷實踐,鎖定了目前的「英文自主閱讀過渡法」:
第一天,聽有聲書。邊看文字邊聽。
第二天,跟讀音頻。聽一句讀一句。
第三天,自主指讀。根據自然規則,逐詞指讀。剛開始的時候,比較慢,可以少讀一些,每次讀三頁左右。
同時,利用每天的零碎時間,放有聲書音頻磨耳朵,內容必須是當天閱讀內容,這樣做的好處是,因為內容熟悉,更容易聽懂或讀懂。
在中國,因為語言環境所限,大多數孩子的聽力詞彙積累不夠,所以,在進入章節書閱讀的時候,詞彙量的瓶頸開始凸顯出來。我的應對方法,就是帶孩子跟讀英文圖解詞典,擴大詞彙量。
僅僅是英文圖解詞典,前前後後買了許多本。反覆跟讀的有《10天背完3000英語單詞》和《Times 4000 Words》(全套四本),兩本詞典都是外國人編寫的。
前一本是中英對照的,有配套音頻,我帶苗苗讀了許多遍。
後一本是純英文帶點讀的,點一下讀英文,再點一下讀中文翻譯,這種設計比較科學;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英文思維,又可以方便了解生詞的漢語意思。現在我家使用的就是這套詞典,苗苗每天拿著點讀筆跟讀10頁,一本讀三遍,再讀第二本。
國外小孩,可以省略這一步,因為有比較成熟的英語環境,和3000左右的聽力詞彙積累,足以支撐起孩子的閱讀啟蒙。
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和高考英語相關的原創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