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長問到英語學習路徑的問題。
逃逃本身的經歷比較特殊,他5歲多開始在美國上學,有大量的英語環境,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耗時較短,也比較順利。
所以今天我不打算說他的事,而是以國內一閨蜜的兒子學英語為例,和大家分享,幫助孩子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章節書,該怎麼做。
閨蜜自稱為英語「渣媽」,其實大學那會兒還好,只是後來的工作完全用不上英語,丟開了很多年。等到再次撿起來,就是輔導兒子Ethan的時候。
不過「渣媽」成效滿滿,這幾年每次回國,我都能看到Ethan的進步。都還沒上小學呢,就能獨立閱讀老鼠日記、神奇樹屋這樣的章節書了。
究其原因?她說主要做對了這3步:
啟蒙– 集中火力解決一個問題:讓孩子對英語有興趣!
自然拼讀&分級閱讀– 配合著一起上,讓孩子有能力讀,Learn to Read
初級章節書– 自主閱讀,在閱讀中學習,Read to learn
聽起來也無奇嘛,下面我以第一人稱來總結一下她的分享,和大家逐個掰一掰。
1 啟蒙
Ethan現在能順利地自主閱讀章節書,我想最關鍵是啟蒙階段。我們開始得早,而且「歪打正著」地搞定了一個重要問題——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
從完全零基礎到開始接觸英語,屬於啟蒙階段。實際上啟蒙又可以分為兩段,無意識階段和有意識階段。
1 無意識階段
因為自己英語比較「渣」,所以早早就笨鳥先飛地啃了些給家長看的指導書,比如蓋兆泉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安妮鮮花的《不可錯過的英語啟蒙》等等,說不上有多大幫助,但至少心裡有譜了。
Ethan的英語啟蒙從6個多月就開始,那時純屬無意識階段。在家裡有事沒事放著英文兒歌童謠,《Mother Goose》鵝媽媽童謠、《Super Simple Song》、《WeeSing》系列歐美經典兒歌等等,就當背景音樂用。
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語感,就是讓孩子的耳朵熟悉英文的發音。英語裡不少音素是咱們中文沒有的,比如duck裡的[],there裡的[],three裡的[θ]……越早接觸這些發音,孩子的耳朵就越習慣,語感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
這個階段我們一直延續到2-3歲,就是常聽,Ethan偶爾也會跟著哼哼,拍拍手什麼的,我並沒太給他解釋童謠大意,反正也聽不大懂,浪費表情。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1-2歲之後已經可以配合著看一些簡短的童謠動畫片,那樣的話進展應該還會更快一些。
2 有意識階段
2-3歲之後,Ethan的理解力漸漸「開竅」了。
可正因如此,我發現他開始排斥英文。有些孩子天生對語言很敏感,喜歡模仿,而且善於模仿,但顯然Ethan不是這類孩子。他更喜歡琢磨道理,對聽不懂,不了解含義的東西提不起興趣。
同時我也發現,雖然早期聽了大量英文音頻,但孩子幾乎還是事實上的英語零基礎,因為他並不能理解這些語音所構成的含義。
而且,這時孩子的中文水平漸漸強大起來,以前隨便給他放中英文音頻都可以,可到這會兒,他更傾向於選擇聽得懂,能理解的中文兒歌、故事。
我想是時候上繪本閱讀了。於是照著各大書單搬回了一大堆啟蒙繪本,捋起袖子開始英文親子閱讀。我自己的英語很一般,但對付這個階段的繪本,還算OK吧。
不過我很快發現一個問題,比起讀書,Ethan更感興趣於「玩書」,很多經典繪本興趣不大,但對各種有機關,能「玩」的書卻很感興趣。
他愛上的第一本繪本是《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它是一本洞洞書,我用手指頭當毛毛蟲,在蘋果、梨子、草莓的洞裡扭來鑽去,娃頓時來了興趣,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指定要講這本,非常得寵。
受到啟發,我就依葫蘆畫瓢地收集這類洞洞書、機關書,比如廖彩杏書單的《The Wheels on the Bus》,《Down by the station》,《Ten Fat Sausages》; Usborne「偷偷看裡面」系列《Peek inside》等等。
不得不提的是一套「玩」了很久的《Honey English》甜心英語,每本的機關很多,洞洞的玩法也特有意思,比如可以把手指伸出來變成了小象鼻子,同時又能「演奏」樂器;讀到睡覺的話題時,還真有「毯子」可以給小熊蓋上……
Ethan玩得不亦樂乎,而且漸漸地,他能把很多玩法和含義對應上,比如揭開草莓,還真能聞到它的味道,孩子馬上懂得什麼叫「Sweet Smell」。
讓我驚喜的是,幾乎從這時開始,Ethan對英語有了極大興趣,因為幾十本可以「玩」的機關書幫他積累了不少常用的高頻詞,這些詞彙在其他同等難度的繪本裡也會經常出現。
聽到見到「老朋友」,自然感覺格外親切,所以再讀同等難度,但設計比較「平庸」的其他繪本,也能完全投入其中。
整個啟蒙階段,我感覺做得最對的就是,幫Ethan這個「理工男」找到了學英語的興趣,這個太重要了!
2 自然拼讀&分級閱讀
如果說之前的啟蒙相對隨心,也很注重順應孩子的喜好,那麼Ethan3-4歲的時候,我就開始比較系統地、正兒八經地盯他的英語學習了。
第一個系統學習的是自然拼讀。
說實話Ethan一開始學自然拼讀,我並不太能體會到它的精妙,大家都說要學,我們也跟著學。
但漸漸地我發現,懂得拼讀後,孩子的進步真是神速。
首先是閱讀更自信了,繪本裡的單詞幾乎都能拼讀出來,如果正好碰到有之前就了解意思的,一下就能連起來了;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記單詞的效率突然提高了,因為之前每個單詞對孩子來說是個整體,成塊記憶很困難,而學會拼讀後,腦袋裡自然就會對單詞進行分解,比如potato,會分解成po-ta-to,難度大大降低,就很容易記住。
自然拼讀我們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出版的《Oxford Phonics World》,它的好處是非常系統、完整,一套學下來,自然拼讀就全部搞定了。配套也特別豐富,視頻、音頻、互動遊戲都有,我這種英語「渣媽」也完全能搞定。
第二個系統學習的是分級讀本。
孩子學自然拼讀的同時,一定要配合大量的閱讀,因為自然拼讀本身只是個工具,需要多加使用練習才能運用自如。
Ethan啟蒙期讀的繪本比較零散,以好玩、有趣,他自己選擇為主。但到了這個階段,我就有意識地讓他系統閱讀了。
要系統,首選肯定是分級讀本。流行的幾個系列,《牛津閱讀樹》、《Raz Kids》、《蘭登Step into Reading》他都讀過,其中Raz Kids的難度最低,其次是牛津閱讀樹、蘭登。
分級讀本最大的好處是,在用詞和表達上注重了按孩子能力級別、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而且具備訓練自然拼讀的功能,配合著自然拼讀學習一起讀正好。
這三個系列的側重話題不太一樣,牛津閱讀樹偏向生活化的故事,Raz Kids和蘭登有不少非故事的科普類。Ethan是穿插著讀的,反正在同等級別難度的情況下,想讀哪本隨他自己挑。Ethan自己偏愛科普類,所以我常常會有意拿故事類的和他一起讀,均衡一下營養。
噢,對了,這個階段我們開始上一個線上的外教英語課,一周兩次,每次30分鐘。頻率算低的,不過我覺得夠了,孩子本來就比較忙,線上和外教對話主要是為了讓他有學以致用的感覺,對英語更有興趣。
實際上功夫還是在課外。
3 初級章節書
自然拼讀&分級閱讀的階段持續了將近2年,到Ethan快6歲時,我覺得他可以嘗試自主閱讀初級章節書了。
嘗試的第一套章節書是《Fly Guy》蒼蠅小子系列,是男孩子的菜,而且難度實際上比一些高階的分級繪本還要低,所以非常順利。Ethan很快就讀完了,還主動要求更多的章節書。
每次往前走一個階段,試水時稍微降低難度,這點很重要,孩子的自信心一下就提上來了。
緊接著,Ethan讀了《Frog and Toad》青蛙與蟾蜍,《Curious George》好奇猴喬治,《Nate the Great》小偵探內特……對了,《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這套特別推薦,它的編排方式非常好,一些關鍵單詞以非常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而且配套的音頻也特別好聽。
再後面,Ethan就開始啃《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努力往中級章節書進發。我也開始有點兒跟不上他的閱讀量了……
挺佩服我這位閨蜜的,Ethan的整個學習過程她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次和她聊天,感覺她對低齡孩子的英文讀物比我還熟。
她說自己也挺有收穫,順便撿了一下久違的英文,而且,現在孩子的繪本、書籍都很有趣,陪娃閱讀,很多時候自己也樂在其中。
不同的孩子對語言的接受、理解能力不一樣,Ethan的學習路徑不一定適合所有孩子,但有兩點應該是相通的:第一是開始得早,第二是搞定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問題,後面的路就比較順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