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2020-12-14 騰訊網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

古人的交流都非常地含蓄,讀書人在批判社會現象或者批判社會制度的時候,不是現代人那樣直接的說出來,而是作詩或者寫文章來隱晦的表達自己的批判之意。歷史上有一些文言文明明是現在意義上的「髒話」,卻被古人說的非常文雅,沒有一些古言知識的人也許還會以為這些話還在誇自己。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

正文

第一句叫「三姓家奴」,在古時這個句子專門用來諷刺那些見風使舵的人,這個典故出自於三國中呂布的故事。其中「三奴」就指的是呂布,呂布原本是隨父姓呂,由於戰亂背景,呂布投軍然來到荊州,認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並把自己原本的姓也改成丁,刺史對呂布非常的好,把他當成親兒子般對待,但呂布卻並未把義父當長輩尊敬。後來他遇到董卓,重新投入董卓手下,認董卓為自己的新義父,全然忘記自己上一個義父,而且他還殘忍殺害丁原,如此的恩將仇報,不念舊情,改過三次姓名的他便被冠以「三姓家奴」的外號。

第二句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廣泛,在影視作品的臺詞中十分常見。它可以形容人不知悔改,也可以指人認不清形勢,不知道變通,與「爛泥扶不上牆」有異曲同工之處,是電視劇中反派常對主人公說的經典臺詞。

第三句話為「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在現代生活中運用較少,幾乎沒人聽過,它出自於《莊子·外篇·秋水》,單單只看這句話是難以理解其真正含義的,需聯繫上下文,上句話是「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後半句是「篤於時也」。大概意思就是不要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的廣闊無邊,因為對它來說沒有見識過的東西都是虛無縹緲的,也不要和只在夏天存活的小蟲談論冬天的冰塊,因為它們的眼界會受到時節的限制。

這句話強調事物變化的複雜性,其本身是一直在變化的,時節和地點的改變,使得事物本質也在發生變化,眼界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莊子的文章多有諷刺現實的深刻含義,常常用有趣的例子來反諷現實的可笑,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卻又不失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的文學語言有頗大的影響。

第四句是「沐猴而冠」,完整的句子為「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現常常濃縮成「沐猴而冠」的四字成語,其出自於《項羽本紀》這部作品中。其背後的典故於項羽,楚懷王和劉邦有關,三人原本約定好,誰先攻入鹹陽城便是鹹陽城的王。然而這場戰爭中劉邦取得先機稱王,項羽就不服氣,進城後就開始把自己的怒火發在城中的百姓和君王上,大肆地屠殺城內的百姓和已經投降的君王。這樣的行為受到人們的嘲諷,便有了「沐猴而冠」的成語,大概意思就是說猴子戴了帽子,得勢後就容易露出原形,表面上英明果敢,但內心愚蠢。

第五句話是「豎子不足與謀」,也是與項羽有關的一句話,它仍然出自於《項羽本紀》。故事發生在鴻門宴上,項羽組織這場鴻門宴的目的就是為殺掉劉邦,舞劍過程中劉邦發現項羽想殺自己的心,項羽心軟一下就放掉這次刺殺劉邦的機會,宴會上劉邦略施小計找了藉口半路逃脫,留下自己的謀士為自己圓謊。範增見到項羽這個做法非常生氣,他認為項羽就是在放虎歸山,於是對他說出這句話,「豎子」就是小子的意思,項羽過於自信以為江山總有一天是他的,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六句話是「老而不死是為賊」,單看這句話會覺得有些違背孝道,然結合上下句會發現它的含義是指,人年幼的時候不遵循孝道,長大也不沒有成就,老了也是在浪費食物和時間,其主旨也是指人要遵孝道

結語

中國漢語文字複雜深刻,需要好好理解拜讀。白話文的前身是文言文,是中國延續幾千年的語言,漢語博大精深,也是世界上最難以學習的語言。文言文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一詞多意,同一個字放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就完全不同,這也讓文言文的含義晦澀難懂。

參考資料:

《項羽本紀》

《論語》

《莊子秋水篇》

《和董傳留別》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著名的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九州大地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詞人墨客,書寫了一部部壯麗詩篇,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縱觀歷史,不乏各種糟蹋或阻撓文化發展的事件。好比秦始皇為加強思想統一,採取焚書坑儒等野蠻舉措,大大限制了秦朝人民的思想文化發展,也讓後世損失大量寶貴的儒家經典。又比如持續多年,不加改革的八股文科舉考試制度,遏制文學家的作品創新,沒有讓文壇煜煜生輝,反而讓文學失去原有的活力。
  • 歷史上著名的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導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華夏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四大古國中唯一現存之國,其文化的繁榮或衰敗過往仍有跡可循,有根可尋。九州大地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詞人墨客,書寫了一部部壯麗詩篇,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縱觀歷史,不乏各種糟蹋或阻撓文化發展的事件。
  • 歷史上著名的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縱觀歷史,不乏各種糟蹋或阻撓文化發展的事件。好比秦始皇為加強思想統一,採取焚書坑儒等野蠻舉措,大大限制了秦朝人民的思想文化發展,也讓後世損失大量寶貴的儒家經典。又比如持續多年,不加改革的八股文科舉考試制度,遏制文學家的作品創新,沒有讓文壇煜煜生輝,反而讓文學失去原有的活力。還有就是清朝興起的文字獄,殘酷又可怕的統治措施嚴重阻礙了文學發展。
  • 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以為是在誇你
    ——索福克勒斯 提及罵人不帶髒字,不少人都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罵人能不吐髒話,在一定意義上,這也是種說話的藝術。古人作詩早就會運用這一手法,但在詩詞中,這種說話的藝術被美其名曰「反諷」。
  • 歷史上有名的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文化,華夏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要說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不得不說到文字。小編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古代有一位齊國的君主問他的軍師一個問題,軍事點頭一笑回了個然字。但古人講話非常有技巧,一個然字能有好幾種意思,國君便琢磨這個然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同意還是不同意?
  • 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歷史上有一些文言文明明是現在意義上的「髒話」,卻被古人說得非常文雅,沒有一些古言知識的人也許還會以為這些話還在誇自己。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後來他遇到董卓,重新投入董卓手下,認董卓為自己的新義父,全然忘記自己上一個義父,而且他還殘忍殺害丁原,如此的恩將仇報,不念舊情,改過三次姓名的他便被冠以「三姓家奴」的外號。
  • 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知道還以為是誇你
    標題: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知道還以為是誇你果然並不會像我們現在想像的那樣文雅,不是說的每一句話都非常的文明,不會爆粗口。在古代的時候,就連一國之君也會有非常氣憤爆粗口的情況,就更別說下面的這些普通的人們了,因為當時的文化程度不同,大家罵人的水平根本就不一樣。所以不是古人們不會說髒話,只是當時他們說的髒話,我們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
  • 歷史上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還以為在誇你
    歷史上有一些文言文明明是現在意義上的「髒話」,卻被古人說的非常文雅,沒有一些古言知識的人也許還會以為這些話還在誇自己。歷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正文第一句叫「三姓家奴」,在古時這個句子專門用來諷刺那些見風使舵的人,這個典故出自於三國中呂布的故事。
  • 古文有趣 | 史上著名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以為在誇
    important}華夏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四大古國中唯一現存之國,其文化的繁榮或衰敗過往仍有跡可循,有根可尋。九州大地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詞人墨客,書寫了一部部壯麗詩篇,造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縱觀歷史,不乏各種糟蹋或阻撓文化發展的事件。
  • 歷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別誤以為是在誇你
    就連皇帝也有罵人的時候,更別說下面的臣子和小老百姓了。 只不過文化程度不同,大家罵人的水平就不一樣。舉個例子,古代的粗俗版罵人是這樣的——「饒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腳水」、「直娘賊」、「你這廝!」(取自《水滸傳》) 至於文化人,他們罵人通常很含蓄,沒讀過書的可能還以為是在誇人,或者容易曲解成別的意思,結果貽笑大方。
  •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別誤以為是在誇你
    就連皇帝也有罵人的時候,更別說下面的臣子和小老百姓了。只不過文化程度不同,大家罵人的水平就不一樣。舉個例子,古代的粗俗版罵人是這樣的——「饒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腳水」、「直娘賊」、「你這廝!」(取自《水滸傳》)至於文化人,他們罵人通常很含蓄,沒讀過書的可能還以為是在誇人,或者容易曲解成別的意思,結果貽笑大方。
  • 歷史上十句著名的「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的還真聽不懂
    歷史上十句著名的「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的還真聽不懂!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歷史文明,中華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古人有著非常強大的智慧,他們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其中也有流傳下很多經典諺語。
  • 歷史上著名的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真聽不懂
    歷史上著名的十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點文化真聽不懂古人講究禮儀注重修養,即便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不能隨便發脾氣貿然責備他人,實在不能忍受的時候也會婉轉的表達自己的不滿之意,所以歷史上出了很多著名的「髒話」卻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可能都聽不懂其中含義,下面就盤點了十句批評他人的語句。
  • 史上有名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不知道還以為是在誇你
    我國古代歷史悠久,其包含的內涵十分豐富,古老的非常有內涵的文化很多人都不能弄懂,在講究禮儀教養的古代,人們一般爆髒話都是不被允許的,人人都講究涵養,如果你不懂點知識,也許被人罵了你都不知道,就像現在不同國家文化交流,你不懂點英語,老外罵你你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句有名的古代罵人不吐髒字的話。
  • 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不知道還以為是在誇你
    現代社會生活的壓力大,很多時候人上來了脾氣,什麼樣的髒話張口就來。這樣往往會顯得沒有素質,甚至給人一種覺得很低俗幼稚的感覺,在這方面就要好好的學習古人了。我們知道古代的文人雅士,說起話來那都是有腔有調的,甚至連罵人都能不帶一句髒字。比如說這4句有名的「髒話」,不知道的還誤以為是在誇你。
  • 易經最著名的3句「髒話」,經典的不帶髒字,沒點文化以為是誇人
    《易經》被後世稱讚是諸經之首,大道之源,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正是這樣著名的古老經典,裡面也有些有名的罵人不說髒字的髒話,易經最著名的4句髒話,沒點文化還真看不懂,還以為是誇人。第1句「髒話」便是諷刺自我為中心的人:「耳曹身與名俱滅」,意思是「你們這些人去世後,名字也會被人忘了。」
  • 文壇有名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你可能都誤以為是在誇你
    這可是一門學問,今兒筆者就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是如何罵人不帶髒字,漂亮還擊的。 (老百姓沒飯吃為啥不吃肉呢?)氣得大臣直呼:「夏蟲不可言冰!」 第二句:豎子不足與謀 譯文: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
  • 文壇有名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你可能都誤以為是在誇你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被譽為「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以及完整的禮儀規範,時至今日,我們中國人依然以「彬彬有禮」的風貌著稱於世。
  • 史上最經典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懂的以為在誇你
    但在喜怒哀樂中,人們鮮少用於表達自己憤怒,因為難免在盛怒下,言語會顯得粗鄙,但如果不明確表達自己不滿,又無從宣洩自己受到影響產生的壞情緒,而歷史上其實很早之前便有人解決了這種煩惱,史上最經典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懂的以為在誇你!
  • 史上有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懂的認為是在誇你
    那就是說話不帶髒字,但是其實已經從裡到外地指責了你。白話文沒有流通前,古人在書寫時都是用文言文。文言文簡潔含蓄,罵起人來也不外露,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你根本聽不懂人家在罵。史上有名的六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不少人乍一看會看,還認為是在誇人的。雅致罵人第一句是,夏蟲不可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