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性別平等前沿資訊,跟蹤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

2021-01-15 中國婦女報

2020年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5周年。《新女學》和學者重點觀察可持續發展目標之性別平等相關指標新進展,編譯一系列國際權威報告;並繼續聚焦性別平等國際會議,推介世界著名女藝術家女建築師作品。

——跟蹤可持續發展目標之性別平等相關指標新進展

今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與婦女署發布了《2019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2019年性別概覽》。《可持續發展目標之性別平等相關指標新進展》在總結「2030議程」最新落實情況的基礎上,選取促進婦女參政、婦女經濟賦權和消除基於性別的暴力三方面數據對比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探討這些領域的成績及問題。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闡明了婦女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基本作用。《農村婦女: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提出,儘管農村婦女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仍落後於農村男子和城市婦女,受貧窮及社會排斥等負面影響。「聯合國家庭農業十年(2019-2028)」倡議及全球行動計劃,針對農村婦女面臨的問題提出基本倡議舉措,並確定了三個優先領域。

在教育領域中實現性別平等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四的重要內容。《二十五年,全球中小學教育性別平等進程》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她的教育我們的未來——教育性別平等最新事實》報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發布《女孩的新時代——25年進展回顧》報告,呈現了中小學階段教育性別平等的重要進展與挑戰。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9是「建設有韌性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推動創新」。《性別統計數據:促進包容性和可持續工業化的利器》解讀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發布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的工業發展:性別維度》報告,特別強調了性別統計數據對促進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化及推動創新的意義,並提出政策建議。

——編譯權威報告提供前沿資訊

新冠疫情暴發以後,鑑於流行性傳染病防治應重視性別差異,《新女學》2月編譯了世衛組織發布的《在流行性傳染病防治中強調性別和社會性別》報告。9月,編譯聯合國婦女署和開發計劃署發布的《從見解到行動:新冠疫情暴發後呈現的性別平等問題》報告,從極端貧困、工作、健康、無酬照料、針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五個方面呈現新冠疫情對婦女和女童的影響,並提出女性視角和女性領導力對實現公正的疫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大流行凸顯加強全球衛生人力建設的迫切需要,4月,《新女學》編譯世衛組織與合作夥伴聯合發布的《2020年世界護理狀況》報告,強調護理仍是一個高度性別化的職業,工作場所也存在相關偏見;呼籲加強護理人員的領導力,並教育未來的護理人員。

在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5周年之際,編譯了聯合國婦女署發布《世界婦女的進步:變化世界的家庭(2019~2020)》報告。該報告評估了家庭生活轉變趨勢及其對性別平等和女性賦權的影響,並提出一份全面議程,以確保所有婦女和女童在家庭中都能享受平等權利。

——聚焦性別平等重大國際會議

3月9日,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4屆會議在聯合國總部舉行。《新女學》作者現場參會報導,會議通過了一項政治宣言。各國領導人承諾加大力度全面執行《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會上還發布關於「北京+25」的婦女運動的立場文件,呼籲各國政府在《行動綱領》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框架指引下,進一步消除造成性別不平等的結構性障礙。

7月,「婦女為所有人而崛起」圓桌會議舉辦,《婦女領袖:在大流行病應對過程中塑造領導力》討論全球危機時期的婦女問題,希望婦女以平等的人數和平等的夥伴關係發揮領導作用。

10月,聯合國安理會舉行關於婦女、和平與安全的公開會。《反擊倒退,著眼於更好地執行》提出,2000年安理會通過關於婦女、和平與安全的第1325號決議,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跨越。這次20周年紀念活動,鼓舞人們更堅定地推進婦女參與和平進程各階段行動。

回顧2020,性別研究學者發揚篤思明辨的風格,紮根性別平等實踐、跟進性別研究前沿,在研究議題的厚度、深度、廣度、銳度等方面著力,貢獻了一系列具有性別平等情懷與求真務實態度的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了豐富鮮活的學術盛宴。2021年,《新女學》周刊將持續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推出更有思想力、更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學術精品。

(撰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蔡雙喜 劉天紅)

相關焦點

  • 愛思唯爾報告顯示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提出,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這些可持續發展目標包含無貧窮、零飢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等17個方面。
  • 中國在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科研產出全球第一
    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16個可統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中,有15個領域的相關科研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與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科研產出居世界第一。過去5年,全球相關科研論文達410萬篇據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5年提出,它確定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和更加公平未來的宏偉目標。
  • 杜潔:見證中國性別平等走上「快車道」
    感受四個「一」:見證男女平等加速納入主流   這20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四個一」,不誇張地說,它們是中國婦女發展與性別平等事業進入「快車道」的引擎,大大加速了男女平等納入國家發展和法律政策的主流。   一個「一」就是成立了國家推動性別平等的專門機構。
  • 6年節水112億升,致力可持續時尚:Gap集團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
    上海2020年12月2日 /美通社/ -- 全球零售服飾領導企業Gap集團日前發布了全新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從社會、環境和產品等層面闡述了該公司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承諾和最新進展,以實際行動致力可持續時尚。
  • 中國性別史研究的新進展——第四屆「性別與中國社會發展:新史料...
    性別在國外學術界是一個重要的學術領域,而中國性別研究主流化,經過近10年的持續努力,已經初見成效。、理論建構和解讀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新進展。>周年,中國大陸性別史研究經過持續發展,在議題、史料和理論方法方面均取得長足進步。
  • 薪火相承再出發 2020「共促性別平等 共建美好世界」國際志願者...
    2020北京行動以「紀念『北京+25』:薪火相承再出發」為主題,以雙語專題片、英文專題網頁等「屏對屏」形式開展,邀請大會親歷者回顧與會經歷、各國青年一代分享對性別平等的思考,共同表達對推動性別平等事業發展的決心和期望,並在全球進行多語種傳播。  親歷者說:共擎性別平等的「火炬」
  • ...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
    12月1日,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舉辦「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會議邀請聯合國相關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國、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民間組織約50名代表出席。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環境和發展部主任斯特凡諾斯·佛蒂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辦公室項目規劃主任王茜介紹了聯合國相關機構發揮專業優勢,以通過決議、發布倡議、制訂計劃、搭建合作平臺、實施專項行動等有效措施,持續促進解決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全球性問題,推進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 聯合國代理駐華協調員洪騰:讚賞中國在推動性別平等和增強婦女權能...
    聯合國代理駐華協調員洪騰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讚賞中國政府在推動性別平等和增強婦女權能方面的承諾和領導力。洪騰指出,2020年初,聯合國婦女署對北京世婦會召開25年後全球所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回顧與梳理。其結果表明,如今全球接受教育的女童數量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孕產婦死亡率也有了顯著下降;已有131個國家完善了法律,以促進性別平等。
  • 亞太森博發布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11月30日,世界領先的漿紙纖垂直一體化生產企業亞太森博正式發布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指導公司未來十年的戰略發展。該目標圍繞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包容性發展和協同發展四大方向展開,致力於為造紙行業面臨的環境和社會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 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來清華SIGS作主題報告
    張亞龍介紹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的背景、特徵及路徑,並從深圳的本土實例入手,闡述深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上所做出的嘗試。我院研工辦主任陶益、研究生會國際部骨幹及全院近50名同學參加了講座。
  • ESG前沿資訊|未來十年,我國將持續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
    「ESG前沿資訊」將每兩周為大家分享國內外ESG領域發展的最新動態及企業ESG行動,希望能夠攜手更多ESG事業的發展力量,共同助力中國ESG的發展,建設更美好的商業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後我國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明確地方、行業的達峰目標和行動方案,鼓勵相關部門制定達峰專項行動方案。達峰行動相關工作將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並對各地達峰行動的進展情況進行考核評估。
  • 未來已來: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對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事項進行了客觀評價,利用最新的科學評估、客觀的證據基礎以及將未來軌跡與當前行動聯繫起來的情景,確定了利益攸關方的一系列行動方向,以推動世界所有區域的科學、政府、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行為者之間的合作,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科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摘編了其中涉及科學的部分內容。
  • 姜佳將:科技與性別——性別平等研究新議題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科技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發展,性別與科技的議題也越來越受到熱議和重視。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網際網路經濟、醫療技術、政府決策、社群關係、消費模式的變遷,將會對社會性別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科技發展推動了性別平等,還是加劇了性別鴻溝?
  • 影響力經濟學聚焦可持續發展
    經濟、社會與環境平衡發展舍恩馬克表示,影響力經濟旨在平衡利益和影響的關係,是德國政治家康拉德·阿登納(Konrad Adenauer)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社會市場經濟」的當代版本。雖然政府仍然提供傳統的公共產品,但政府和企業共同關心其他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利益的公共產品,如社會平等。
  • 聯合國CBD致信邀請提供促進性別平等的生物多樣性實踐案例投入
    隨著「走出去,請進來」方針引導下,國際化進程中話語權的日益擴大,綠會國際部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中一直注重貫徹性別平等的可持續發展理念。2019年末,綠會國際部曾收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秘書處致信,探討一部最新發布的《解決生物多樣性目標中的性別問題和行動》指南。聯合國於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也表明,對自然資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幹預措施為婦女的政治和經濟領導地位提供了重要機會,並增強了她們對和平的貢獻,可持續的自然資源規劃還提供了減少衝突中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的機會。
  • 【紀念「北京+25」】中國落實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戰略目標:進展...
    在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到來之際,性別研究視界特推出紀念「北京+25」專欄,以《行動綱領》12個重點關切領域為主線,結合中國婦女運動實踐和婦女發展情況,全面反映北京世婦會以及2015年全球婦女峰會以來,我國婦女發展與性別平等取得的進展,特別是對習近平同志在全球婦女峰會上提出的「四點主張」的落實情況,並對今後發展進行展望。本期推出第三篇:《中國落實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戰略目標:進展與建議》。
  • 北大教授王躍生:未來國際經濟循環是主動平等對等可持續循環
    良好的國內經濟循環意味著良好的自主技術、自主研發、自主產業鏈和內部市場,這將為中國經濟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王躍生同時介紹,國內國際雙循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未來的國際經濟循環,將是主動、平等、對等的可持續循環。
  • 杜邦發布可持續發展目標
    本報訊 記者陳頤報導:杜邦公司日前發布其面向202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承諾將可持續性嵌入創新流程及研發計劃安排。報告稱,作為杜邦可持續創新目標的一部分,從現在起到2020年,杜邦將每年撰寫報告,闡述公司主要創新在安全、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帶來的可量化效益。
  • 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中國婦女貧困狀況顯著改善
    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中國婦女貧困狀況顯著改善 2015-09-22 10:24:17姜濤 攝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白皮書。白皮書稱,中國婦女貧困狀況顯著改善,在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女性人口的貧困發生率從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
  • 丹麥學者克裡斯滕森:從交通領域視角看性別不平等
    希爾達·羅默·克裡斯滕森教授參與的著作關注性別平等的學術論文很多,但關注交通領域的性別不平等,以及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談性別平等的研究則並不多。在克裡斯滕森教授眼中,現有的交通工具的設計往往對女性不夠友好,汽車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更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