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在街頭混長大的,為何能寫出《大風歌》這樣的千古名詩

2020-12-17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從小沒讀過什麼書,是當街頭混混長大的。可是他卻能夠寫出千古名詩《大風歌》,這件事,確實讓後人匪夷所思,甚至讓那些寫了一輩子詩也沒搞出個啥名堂的人臉紅不已。

(劉邦劇照)

那麼,為什麼不學無術的劉邦,能夠寫出這樣的千古名詩呢?

咱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說這是一首好詩。

第一,氣場強大。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氣勢磅礴,代入感非常強。只需要讀一句,那一種俾睨天下的霸氣,一下就出來了。沒有相當深厚功底的人,是寫不出這種氣場強大的詩的。

第二,藝術精湛。

這首詩雖然只有三句,但是藝術手法非常純熟。第一句起興,第二句說事,第三句言志,可以說,先秦時期詩歌的藝術,都在《大風歌》中體現出來了。更為重要的是,這首詩言簡意賅,毫不拖泥帶水。從古至今,似乎很少有三句的詩歌。但是劉邦先生三句就寫完了,他沒有為了符合詩體,硬要湊成四句。

(大風歌)

第三,思想深刻。

《大風歌》一詩,把整個秦末漢初的時代特點,寥寥幾筆就全勾勒出來了。秦末漢初,天下動蕩不定,農民起義及諸侯爭霸風起雲湧。但是,笑到最後的是劉邦。「威加海內」「衣錦還鄉」,劉邦在這裡,把四年楚漢相爭的歷史過程,以及他內心成功的喜悅和自得心情,表露無遺。

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明白,統一併非是結束,而只是萬裡長徵走完了第一步。等待他的還有最嚴峻的考驗。諸侯王們擁兵自重,隨時有造反的威脅。同時,匈奴又在邊關虎視眈眈。但是,劉邦卻並不敢讓這些諸侯們去抗擊匈奴,因為抗擊的結果,是可能造成新的分裂。所以,劉邦才說:「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第四,影響巨大。

歷史上帝王能寫詩的也不少,寫過很多詩的也不少,但是,有幾首真正流傳下來了呢?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有沒有一首留下來呢?很顯然。劉邦的《大風歌》能夠流傳下來,確實不是劉邦是皇帝,而是因為他這首詩確實寫得好。

那麼,劉邦本身沒文化,為什麼卻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呢?我談談我的觀點。

(四面楚歌)

其一,內容真實。

劉邦這首詩,其實就是寫實。除了第一句,後面兩句,全是說的真實的東西。無論是一統天下,還是衣錦還鄉,還是擔心諸侯擁兵自重,還是擔心匈奴入侵,沒有一句是虛的,全是大實話。

我們知道,詩歌最重要的就是真實,必須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真實的心情。後世另外一個帝王李煜,他的詞寫得好,也是因為真實,被人稱為「赤子之心」。而乾隆皇帝的詩,僅僅是一些辭藻的堆砌,沒有一句是他真實的想法,更多的是掉書袋,炫耀自己有學識。因此,乾隆不真實。

真實就是感人的,感人的就是留得下來的。

劉邦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他寫出了他真實的想法,所以我們覺得很感人。

第二,劉邦受民歌的影響。

劉邦雖然沒讀過書,但他一定唱過民歌。民歌相當於那時候的流行歌,在那個年代是深入人心的,大家都在唱的,也是那時候常有的音樂形式。一些娛樂行業,也常常唱那樣的歌。劉邦作為一個整日在街頭混的人,甚至也經常光顧娛樂場所,他當然熟悉那樣的歌。

我再舉個例子。韓信在垓下圍困項羽的時候,為什麼讓人到城中去唱楚歌,士兵們就散了?說明楚歌深入人心。劉邦也是楚人,難道他還不會寫兩句歌詞嗎?

有人會說,就算劉邦會寫歌詞,但《大風歌》第一句明顯是借鑑了《詩經》中賦比興的手法呀。其實,這是誤會,在當時的楚歌裡,賦比興的手法太普遍了。屈原能夠寫出《楚辭》,就是他學習借鑑了民間楚歌傳統的結果。

說白了,劉邦就是用民歌唱出了他真實的心聲,這個歌「天然去雕飾」,因而成為千古名詩。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作為街頭混混長大的劉邦,是怎樣寫出大風歌這樣的千古名詩的
    劉邦從小就沒有讀過任何書。他是為街頭的混混。然而,他能夠寫下古往今來著名的詩《大風歌》,這真的讓後人驚嘆,甚至讓那些寫了一輩子詩的人臉紅。那麼,為什麼從來都不好好學習的劉邦,寫了一首千古名詩呢?讓我們談談為什麼這是一首好詩。首先,氣場很強。
  • 劉邦為何能寫出優秀詩作《大風歌》,不都說他是沒文化的無賴嗎?
    在我的過往記憶裡,很多人跟我說過,劉邦是個沒什麼文化的無賴,如果劉邦果真是沒文化的無賴,為什麼能寫出《大風歌》這樣優秀的詩歌作品呢?這個疑問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直到我仔細讀了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史記》方才知道,劉邦能寫《大風歌》一點都不奇怪,劉邦才不是別人口中那個沒文化的無賴呢。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古詩三百首,劉邦《大風歌》
    假如說項羽的《垓下歌》表現了失敗者的悲哀,那麼《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對於人的渺小的感傷。「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了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
  • 圖文欣賞:劉邦《大風歌》
    楚漢相爭,最後劉邦打敗了項羽,登上帝位。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御駕出徵,擊敗了英布,順便回了一趟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長、晚輩都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即興歌唱,這唱詞就是流傳至今的《大風歌》。《大風歌》由三句構成,每一句都表現一個不同的畫面和心情。
  •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賞析
    我們上一篇講了項羽的《垓下歌》,今天我們來看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劉邦的作品:《大風歌》。這是很短的一首詩,但是在詩歌史、文學史、歷史上都是很有影響的一首詩。劉邦擊敗了項羽之後,就用自己的王號「漢」建立漢朝,成為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 未來講堂|劉邦《大風歌》 誦讀:李山
    未來講堂|劉邦《大風歌》 誦讀:李山 2020-12-2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邦《大風歌》、項羽《垓下歌》,為什麼能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劉邦和項羽在推翻暴秦以後,幹兄弟二人開始爭奪天下。他們也留下了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比如劉邦的《大風歌》和項羽的《垓下歌》。此兩者短短數語,為何能成為英雄史詩呢?壯哉悲乎。(一)、躊躇滿志,對未來的無限嚮往這兩首作品,從篇幅上看其實連小型史詩都有些牽強,更不用提與荷馬史詩相較。但馬克思曾說&34;他們分別表達了劉邦和項羽,在不同處境中,兩個性格孑然不同之人的所思所想。
  • 聚焦紫金文化藝術節| 錫劇《大風歌》裡演繹劉邦後半生,周東亮:累...
    劉邦、項羽、蕭何、韓信等楚漢人物,歷來是文藝作品的熱門題材,但是以劉邦為主角的作品並不算多。由省演藝集團錫劇團創作的《大風歌》則聚焦於「劉邦的後半生」,通過劉邦與蕭何兩位智者的對話,以及劉邦對家鄉父老鄉親的眷戀,展現了劉邦在轟轟烈烈開創帝國後守業的艱難,抒發了劉邦對君臣相諧鞏固基業、君民共融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景的渴盼。  「我希望能演出一個和以往電視劇裡不一樣的劉邦。
  • 《大風歌》是劉邦在什麼背景下所作的
    劉邦經過楚漢之爭,打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在西漢初年,天下實際並不太平。在北方,有少數民族匈奴的侵略。劉邦親歷了白登之圍,可以說是劉邦整個軍事生涯當中非常非常嚴重的一次慘敗。同時,他的髮小、鐵哥們燕王盧綰也在北方起兵造反。
  • 創業帝王劉邦氣勢磅礴的古詩,漢朝千古名篇《大風歌》賞析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 ←《大風歌》劉邦哪裡能徵召得勇猛的將士呵,為國家守衛四方。【賞析】劉邦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創業君主,他的《大風歌》氣勢磅礴,充分顯示了他那政治領袖的胸襟與風採。秦末,暴政肆虐,官逼民反。陳涉揭竿而起,響應者雲集。秦亡以後,在推翻秦王朝過程中崛起的劉邦和項羽,又為爭奪天下而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戰爭。
  •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劉邦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學文,但他實際是很有文化的,又怎麼會在作歌的時候鬧出個半拉子工程? 細看《史記》與《漢書》我們就發現,大風歌肯定不止三句,起碼當時的異姓諸侯王都知道:大風歌的第四句,已經被劉邦用實際行動寫出來了。
  • 劉邦的大風歌只有三句?異姓諸侯王知道:第四句他用行動寫出來了
    劉邦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學文,但他實際是很有文化的,又怎麼會在作歌的時候鬧出個半拉子工程?細看《史記》與《漢書》我們就發現,大風歌肯定不止三句,起碼當時的異姓諸侯王都知道:大風歌的第四句,已經被劉邦用實際行動寫出來了。
  • 江山美人,劉邦《大風歌》& 項羽《垓下歌》
    秦末農民大起義,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這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最終,楚漢相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然而,正如三國鼎立時期一般,亦是英雄輩出的一個時代,最為百姓津津樂道的,就是項羽、劉邦奪天下之爭。
  • 劉邦一個農民皇帝,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句,這首詩就有名的大風歌
    劉邦一個農民皇帝 ,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句,這首詩就有名的大風歌提到漢朝,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劉邦,他出生貧寒,沒有什麼學識,卻做了漢朝的開國皇帝,是漢文化的開拓者。劉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家沒有錢供他讀書,而他自己本人也不是特別喜歡讀書。就是這麼一個沒什麼文化知識的皇帝,在他的一生寫了這麼一首詩,成為了後人傳唱的經典。這首詩相比大家也都很熟悉,就是有名的《大風歌》。在當時,淮南王造反的時候,因為他手下的兵都作戰英勇非常善於打仗,劉邦沒有辦法,只能親自帶兵前去。
  • 霸氣的劉邦一生寫過兩首歌,除了《大風歌》還有這首!
    用來嘲諷劉邦、項羽不喜歡讀書。這個觀點筆者是不敢苟同的,劉邦曾經做過泗水亭長,那也是副縣級幹部,少說也是個居委會主任兼派出所所長的職務,那可是給秦始皇打工的。項羽更了不得,《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大風歌」為何只有三句?劉邦為何不把第四句寫出來?他是真不敢
    因為他曾寫下一首隻有三句的詩歌,也就是《大風歌》。那為什麼劉邦只寫到第三句就不寫了呢?難道是因為才能已經到了極限?圖片來源於網絡:劉邦的《大風歌》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劉邦的這首三句《大風歌》。第一句是「大風起兮雲飛揚」,大意就是形容當時的天下形勢。那時正值秦末之際,天下動蕩不堪。
  •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為什麼只有三句?第四句是什麼?
    有人說,劉邦這個無賴,流氓混混!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不是個東西!有人說,劉邦為了統一大業不得不殺。韓信、英布、彭越等為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不封侯說不過去。封了侯則軍權在握,各據一方。一旦不聽指揮,聯合起來對抗中央,誰也沒有辦法。他們都是些什麼人?
  • 關於風的詩句:《大風歌》
    出自西漢詩人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賞析  劉邦得以戰勝項羽,是依靠許多支軍隊的協同作戰。這些軍隊,有的是他的盟軍,本無統屬關係;有的雖然原是他的部屬,但由於在戰爭中實力迅速增強,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項羽失敗後,如果這些軍隊聯合起來反對他,他是無法應付的。
  • 《大風歌》——勝利者的悲嘆 | 從詩經開始
    本期節目查看訂閱 精選第一輯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徵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大風歌【漢】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動搖項羽軍心的「四面楚歌」,和劉邦的《大風歌》是不是一種歌?
    劉邦的《大風歌》是不是楚歌?回答——當然是!因為劉邦和項羽都是楚人,他們倆是正宗的老鄉。所以,讓項羽軍心瓦解的四面楚歌,應該也是劉邦的家鄉民歌。劉邦聽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四面楚歌,在劉邦聽來是慶功歌,而在項羽聽來,卻是索命歌。劉邦、項羽受楚風的薰陶,不但會唱,而且還會自己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