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第三》3.23:子語魯大師樂。

2020-10-18 陳小劍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61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

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原文】

子①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②;從之③,純如也④,皦如也⑤,繹如也⑥,以成⑦。

【注釋】

①語(yù):告訴,作動詞用。大(tài)師:太師,樂官名。

②翕(xī):意為合、聚、協調。

③從(zòng):意為放縱、展開。

④純:美好、和諧。

⑤皦(jiǎo):音節分明。

⑥繹:連續不斷。

⑦以成:以之而成,即以從之純如、皦如、繹如三者而成。

【譯文】

孔子告訴魯國大師講奏樂過程。孔子說:「奏樂過程是可以了解的: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宏亮而優美,聽眾隨著樂聲響起而為之振奮;樂曲展開後美好而和諧,節奏分明,連續不斷,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束。

【解讀】

當時孔子所處的時代,已是「禮崩樂壞」,對此他非常痛苦傷心。就連當時掌管樂的魯國大師,也對樂的精神不甚了解。因此孔子實在看不上去了,便予以指點,期望能把禮樂精神傳承下來。

孔子認為音樂與為政的道理是相通的,好的音樂不但可以滋養性情,還能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倘若人們整日裡聽著靡靡之音,思想處在一片混沌之中,那麼這個國家就會出現問題。反之,如果聽的音樂之中透著一股浩然正氣和優美和諧,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對美政良俗的形成有著不小的影響。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論語·八佾篇》3.23 子語魯大師樂
    3.23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其:《樂》的道理。▲大[tài]師:大通「太」,大師指古代樂官之長。▲始作,翕[xī]如也:古者樂始作,先奏金,鼓鍾。翕,合義。翕如,謂鐘聲既起,聞者皆翕然(形容言論、行為一致)振奮,是為樂之始。▲從[zòng]之,純如也:從,亦可讀為縱。鐘聲既作,八音齊奏,樂聲自此放開。純,和諧。其時器聲人聲,堂上堂下,互相應和,純一不雜,故說純如也。
  • 《論語》求知|子語魯大師樂
    3.23 子語(1)魯大師(2)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3)如也;從(4)之,純如(5)也,皦如(6)也,繹如(7)也,以成。」【注釋】(1)楊伯峻:語,去聲,告訴。(3)翕,音西。陳曉芬:翕如,形容樂聲始起的熱烈。(4)陳曉芬:從,音縱。放縱,展開。(4)陳曉芬:純如,形容樂聲和諧。(6)陳曉芬:皦(音皎)如,形容樂聲清晰。
  • 換個角度讀《論語》:子語魯大師樂,曰 樂其可知也 3.23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譯文孔子告訴魯國的太師關於音樂演奏的問題。魯大師,魯國負責樂教和詩教的樂官之長。翕,和順協調之意。純,美好。皦,節奏分明。繹,連綿不斷。本章是說,孔子給魯國主管詩樂的官員,講音樂是怎麼個演奏過程,怎麼個起承轉合。普遍理解是:孔子要用音樂,使人陶冶情操,用以輔禮。
  • 論語·八佾·注釋
    中國古代典籍注釋,以注帶解,圖文參照論語·八佾·注釋1、八佾:周代天子用的舞樂,舞隊由縱橫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組成;佾生人數的多寡,事關受禮者的身分和地位,故有八佾、六佾、四佾的分別;八佾舞本當用於天子。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 《論語·八佾篇第三》3.1: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39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②八佾(yì):古代奏樂舞蹈,每行八人,稱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應該用四佾。
  • 論語八佾第三3.22、3.23、3.24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此處孔子在禮儀方面對管仲提出了批評,但在《憲問篇》,孔子又稱許管仲有「仁」,可見孔子盛讚其功業,同時也譏諷其器小。但總體上肯定大於否定,造福於民的功業大德高於行為細節上的小德。論語八佾第三3.
  • 《論語·八佾》讀中華經典 品國文薈萃
    《論語·八佾篇》由「惠來華僑中學師生」參演的《國風正少年之論語·八佾篇》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禮節上的種種規定點擊播放 GIF 4.1M論語原文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論語原文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
  •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語」,是夫子在交流談論時說的話。「從」。何註:言五音既發,放縱盡其音聲。成,樂之一終也。謝氏曰:「五音六律不具,不足以為樂。翕如,言其合也。五音合矣,清濁高下,如五味之相濟而後和,故曰純如。合而和矣,欲其無相奪倫,故曰皦如,然豈宮自宮而商自商乎?不相反而相連,如貫珠可也,故曰繹如也,以成。」《論語講要》:純如者,宮商角徵羽和諧如一也。皦如者,鐘鼓笙瑟等無相奪倫也。繹如者,餘音嫋嫋,相續不絕也。
  • 《論語-八佾》60、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就連當時掌管樂的魯國大師,也對樂的精神不甚了解。孔子實在看不上去了,便予以指點,期望能把禮樂精神傳承下來。3、子曰:師摯之始,始者,樂之始,亂者,樂之終。開始演奏音樂,樂工鼓瑟而歌唱詩,師摯是魯國樂師,由他演奏,所以叫師摯之始。 演奏結束時,笙、磬等各種樂器一起合奏,稱之為亂。因結尾時所歌唱的詩是《關雎》,所以叫「關雎之亂」。
  • 不要讓自己一無是處——《論語》學習199-200
     泰伯篇第八(《論語·八佾25》)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論語·八佾23》)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 「論語的啟示之6」妙在何處
    原文: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論語·八佾》譯文: 孔子對魯國的樂官說:「音樂中蘊含的力量,是可以被感知的。 開始時,輕輕地舒展,慢慢地發聲,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
  • 淺析《論語·八佾篇》:好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還能改善品德行為
    《論語·八佾篇》第二十三章記載: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釋義:孔子給魯國樂官講奏樂過程:「奏樂過程是可以了解的: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洪亮而優美,聽眾隨著樂聲響起而為之振奮;樂曲展開後美好而和諧,節奏分明,連續不斷,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束。」
  • 兒童蒙學經典,《論語·八佾》篇,成語一次全學會
    (論語·八佾)祭祀之時就像神靈確實存在。形容虔誠之情。《兒女英雄傳》三六回:「安老爺此時已經是滿面的祭神如神在的神情。八、力不同科(lì bù tóng kē)【典出】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論語·八佾)同科:同一等第。謂人的力量有強弱,不能等同。
  • 《論語·八佾篇第三》3.20:《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58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原文】子曰:「《關雎》①,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注釋】①《關雎(jū)》:《詩經》中的第一篇。
  • 《論語·八佾篇第三》3.3: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41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人而不仁,如樂何?」【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①?人而不仁,如樂何?
  • 中國人的聖經,兒童蒙學經典,《論語·八佾》篇成語一次全學會
    (論語·八佾)Ø禮過多而苛煩,不如簡約些。Ø《梁書·顧憲之傳》:「喪易寧戚,自是親親之情;禮奢寧儉,差可得由吾意。」(論語·八佾)Ø易:馳,鋪張。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寧可悲傷。Ø《梁書·顧憲之傳》:「喪易寧戚,自是親親之情;禮奢寧儉,差可得由吾意。」
  • 裡德文化丨國學課程-《論語·八佾第三》研習報告023(1)
    現在是裡德邵演虹為大家轉述《論語•八佾第三》研習報告023的時間。歡迎您與裡德的我們一起學習共振,教學相長!諸位悅友:大家好!我們繼續學習《論語•八佾第三》。我們用了二十三天學習《八佾第三》總共二十六條教誨。
  • 論語:八佾篇第六十二篇
    #日學論語#孔子#下期預告:子語魯大師樂
  • 《論語》3.23孔子教樂師音樂?24他初見孔子就知弟子們將官運享通
    《論語》在孔子與弟子的日常對答中,常道見大道。每節最後以朱熹的註解品讀來壓軸。本章沒有保留相似度高的群友的翻譯,望群友見諒。持續更新中。《論語》3.23-3.24節原文:3.23子語魯大師樂。孔子學琴的故事一、各群友對《論語》3.23
  • 論語3.23心得分享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孔子給魯國樂官講奏樂過程:「奏樂過程是可以了解的:開始演奏時,各種樂器合奏,聲音宏亮而優美,聽眾隨著樂聲響起而為之振奮;樂曲展開後美好而和諧,節奏分明,連續不斷,如流水綿綿流淌,直至演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