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愛,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歡。好東西是百看不厭,反覆回味也不會膩味的,而好對聯顯然也有這樣的效果。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分享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文採斐然的4副對聯,不出名卻寫得很好,讓人拍案叫絕。
第1副對聯:這身邊一具空囊,若果包得住往古來今,何不將他打開,也好教大家看看;那手中半根小杵,業已撐不起上天下地,只合索性放倒,莫只顧一味哈哈。
這個是寫布袋和尚的對聯。布袋和尚是一個身世成謎的和尚,因為他身邊總是有一個布袋,人稱「布袋和尚」,受到不少百姓的喜愛。至於為什麼要帶著一個布袋,有人說是因為布袋可以包羅萬象,也有人說是「放下布袋,多少自在」的意思。
而這個對聯別出心裁,從反面著眼,語言幽默,卻也蘊含禪理。上聯說布袋和尚的布袋真神秘,讓大家都想看看布袋裡面究竟是什麼東西。下聯則是說布袋和尚怎麼可以一直笑呢?他不能庇佑百姓,手上拿著的杵為什麼不放倒呢?
很顯然,對聯作者並不是真正責怪布袋和尚,而是藉助這種反差感來凸顯布袋和尚的形象,也體現了作者的創新之處,令人不但覺得文採過人,同時也能感受到奇妙的才思。
第2副對聯:錦繡山河山繡錦,春輝日月日輝春。
這個對聯是我小時候過年時在親戚家大門上看到的一副春聯。自從發現這個對聯的奧妙後,我就把這副對聯默默記在心裡了。
作為春聯來說,這個對聯表達了春天到來,萬物生光輝的美好景象,表達了對山河的讚美之情。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對聯是一個迴文聯,不僅可以順著讀,也可以倒著讀。我們把「錦繡山河山繡錦」倒著讀一遍,發現還是「錦繡山河山繡錦」。
可以說,這個對聯相當具有趣味,讓人感受美好期盼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對聯的作者是誰,但是感覺這對聯文採斐然,真的相當不錯。
第3副對聯:三疏留傳,枷鎖當年稱義士;一官歸去,錦衣今日愧先生。
這個對聯是緬懷明代名臣楊繼盛的對聯。楊繼盛,號椒山,是明代著名賢臣。他因為上《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十大罪狀,而被嚴嵩陷害。楊繼盛因而削職下獄,在監獄中呆了三年,最終被棄屍於市。
這個對聯的上聯歌頌了楊繼盛不惜以身犯險的赤膽忠心。為了剷除嚴嵩,楊繼盛不顧自己的安危,雖然遭受「枷鎖」,但是卻足夠稱為俠義之士。
下聯則是對聯的作者的感慨,他說那些穿錦衣卻不愛國的人實在愧對楊繼盛。這個對聯在緬懷楊繼盛的同時,在對聯藝術上做到了對仗工整,文採飛揚,令人拍案叫絕。
第4副對聯:由孔孟而來二千年,衛道傳經,獨振斯文統緒;當光寧之世五十日,格非陳善,允宜此地蒸嘗。
這個對聯表達了後人對朱熹的敬仰之情。朱熹大名鼎鼎,是理學的代表人物,人稱朱子。朱熹提倡「格物致知」,對後來的中國文化起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對聯的上聯是說朱熹在孔孟等儒家聖人之後,能夠振興「道統」,讓儒學重新發揚光大,意義非凡。下聯則是說朱煮一生在朝廷的時間很短,不足五十日。但是朱熹的功績卻是萬古不滅的。
雖然這個對聯的作者只看到了朱熹的優點,卻沒有看到朱熹理學的一些缺陷,但不得不說,從對聯藝術上來說,這個對聯確實很不錯。既用崇敬的語氣表達了作者對朱熹的崇拜之情,也能在文字上恰如其分,做到文字典雅。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寫過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