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之《五步拳》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功夫!

2020-12-11 南宮海語

中華武術之《五步拳》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功夫!

五步拳,是優秀的中國武術拳種之一。是查拳入門拳套,也是學習國標武術入門之基本拳術組合套路,是我國青少年學習武術的初級必學套路,他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僕、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衝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

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調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動作質量。為進一步學習武術打下基礎。

預備式/弓步衝拳/彈踢衝拳/馬步架打/歇步蓋打/提膝穿掌/僕步穿掌/虛步挑掌/收式

預備式:兩腳併攏,雙手握拳抱於腰間,拳面與小腹在同一個平面,雙肘後頂,向左擺頭,目視左前方。(並步抱拳,目視左前方,挺胸,塌腰,收腹)

1、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摟收回腰間抱拳;衝右拳。目視前方

2、彈腿衝拳: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彈踢,同時衝左拳,收右拳。目視前方

3、馬步架打:右腳前落成馬步,左拳變掌向上撩架,右拳向前擊出成平

拳。眼看右方。

4、歇步蓋衝拳:左腳向右腳後插一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左下蓋,掌外沿向前,身體左轉90°,收左拳;目視右掌4—1

4——2,上動不停,兩腿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時衝左拳,收右拳;目視左拳

5、提膝僕步穿掌:兩腿起立,身體左轉。隨即左拳變掌,順勢收至右腋下;右拳變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同時左腿屈膝提起,目視右手

上動不停,左腳落地成僕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內側穿至左腳面。目視左掌

6、虛步挑掌:左腿屈膝前弓,右腳前上成右虛步。同時左手向後劃弧成勾手,右手順右腿外側向上挑掌。目視前方

7、並步抱拳:左腳向右腳*攏成並步。同時左鉤手和右掌變拳,回收抱於腰間。目視前方

相關焦點

  • 弘揚武術文化,傳承武術精神!
    成立的初衷,其實就是想為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做點事情,這一理念也獲得了北京善武國際教育劉剛先生的認同,雙方在價值觀一致的基礎上,很快達成共識,決定聯手一起為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發聲,號召更多的人去關注中國傳統武術、期待讓我們的國粹能夠傳播的更遠,能夠在歷史變更的各個時期走得更久。
  • 傳承功夫文化,弘揚功夫精神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要充分發揮武術在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武術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大力弘揚武術文化,加強傳統武術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方針,《中國好功夫》欄目應運而生。
  • 傳承少林武術文化 「功夫之鄉」大人孩子幾乎都會耍一招半式
    這既不是專業武館的項目,也不是武術學校的訓練,而是河南登封一所普通小學的少林武術課。作為馳名中外的「功夫之鄉」,少林寺所在地——登封市的大人孩子幾乎都會耍上一招半式。長期以來,少林功夫吸引了海內外眾多遊客,2006年還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傳承和弘揚少林功夫,同時增強學生體質,多年前,登封就嘗試在中小學開設少林武術課。
  • 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
    >神州瞭望網(蔚楠 唐林麗)2020年1月9日,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為主題的中國亞洲非遺工作委員會武術研究院、貼身短打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大會還同時舉行了「一帶一路中國武術非遺關愛健康大型系列公益行」的啟動儀式。
  • 中華武術歸屬傳統文化,中華武術有哪些流派?紅軍武術高手有誰?
    中華傳統文化的中華武術,是我國的寶貴財富。道教、佛教基地為我國培養、培訓武林衛士作出了傑出貢獻,民間武術也是承前啟後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現在少林仍然為我國中華武術培訓的排頭兵。我國兵家思想的創建人孫子在《孫子兵法》計篇中寫道:「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 中華武術之《猴拳》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功夫!
    中華武術之《猴拳》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國功夫!猴拳,中國拳術中象形拳之一。因模仿猴子的各種動作而得名。據記載,中國早在西漢時就有了猴舞和猴拳。猴拳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術風格,但基本要領卻是共同的,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其動作內容既要模仿猴子機靈、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術的技擊特點,具有形、法統一的猴拳動作。
  • 功夫喜劇《功夫聯盟》將映 趙文卓弘揚中華武魂
    今日清晨,《功夫聯盟》在天壇發起了「功夫聯『萌』」活動,由主演趙文卓帶領百位萌娃進行清晨拉練,弘揚中華武術魂。《功夫聯盟》正能量 練功習武德為先如果說有什麼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英雄情懷,那便是武俠。從小說到影視,武俠精神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撕不掉的標籤之一。
  • 中國三大內家拳之《太極拳》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武術!
    中國三大內家拳之《太極拳》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武術!太極拳是中國武術的一種,歸類為內家拳。明朝萬曆年間(具體年月不詳),山西武術家王宗嶽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楊露禪(1800 ~1873),推動了太極拳在全國的快速普及和傳播,使得太極拳廣為人知。
  • 傳統武術發展大契機,功夫大擂臺力推傳武文化,打造功夫超級明星
    2019年11月25日,格鬥世界團隊正式宣布,將啟動全新的傳統武術發展項目《功夫大擂臺》。通過《功夫大擂臺》的比賽,發現和尋找百姓英雄和功夫高手,推動和發展中國武術文化的全面發展。全面弘揚崇文尚武精神、提高傳武實戰技擊水平。達到全民健身、強健體魄、豐富傳統武術文化活動內容的目的。
  • 淺談功夫丨《泰山功夫傳奇》一部中華武術文化大觀
    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它根植於中華大地,產生於歷史長河。它對中國社會有著很深的影響,是沒有其他任何一項技能與之可比的。談到武術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說到武術的起源,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和考究。
  • 傳承中華武術·爭做陽光少年 修文縣舉辦暑期「圓夢蒲公英」武術...
    8月23日上午,修文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了「傳承中華武術·爭做陽光少年」2020年武術興趣班學員匯報演出暨「圓夢蒲公英」武術展演。在表演現場,小隊員們靜若伏虎,動若飛龍。《少年中國強》《中華小兒郎》《棍棒操》《五步拳》等節目展現了修文青少年活動中心學員紮實的武術基本功和良好的精、氣、神,體現了武術文化中自強不息,堅忍不拔,持之以恆的核心精神。臺上表演精彩,臺下掌聲連連,贏得了觀眾們的讚美與掌聲。
  • 淺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發展史—泰山功夫,鑄造傳奇
    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文化遺產,它根植於中華大地,產生於歷史長河,。它對中國社會有著很深的影響,是沒有其他任何一項技能與之可比的。談到武術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說到武術的起源,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和考究的。
  • 合肥廬州忠義國術館暑期少年武術培訓班結業
    今年五月廬州忠義國術館隆重開業,在暑假就開班招收新學員,武館配備了頂級武術教練執教,由安徽武術界名家、合肥八極拳研究會會長、全國傳統武術運動錦標賽八極拳金牌獲得者薛文貴老師親自教學,在經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的培訓,完成了武術基本功的習練,進行了五步拳和八極拳的初級套路的培訓,這些只有5--9歲的孩童,在教練的指導和教誨下首先學習了弟子規和武術的禮儀,習武先要有武德,要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再習練武術基本功
  • 試論傳統武術文化的宣傳之徑
    《武林大會》是央視出品的一檔體育競技節目,2007年3月6日首播,用原汁原味的中國功夫,建成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賽事,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 二、「把武術推向世界」——武術體育賽事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淺談少林功夫及傳承與弘揚
    ,並以少林寺僧人演練的武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文化體系。嵩山地區為中華古文明最重要孕育地。嵩山,古稱崇高山,列五嶽之中嶽,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神山。在印度佛教傳入漢地和中國道教產生以來,嵩山又很快成為全國有名的坐禪修行場所。少林寺及其少林功夫,就是嵩山歷史文化的突出代表。
  • 螳螂拳傳人張洋:傳承武術精神 弘揚中華國粹
    雖然現在經常會有武俠題材的電影出現,但是在社會上,中華傳統武術已經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願意學習傳統武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張洋卻是個例外。    張洋出生於1988年,是個土生土長的蓬萊人。張洋現在擔任蓬萊某武術館的館長,堅持以身作則,在教授每一名學員之前,張洋都要先上一節武德課,因為每一位習武之人都肩負著傳承武術和武德的責任,他一遍一遍的告訴學員:傳承武術文化,才能弘揚武術精神。對被人尊敬就是對自己的尊重,為別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習武不是攻擊而是為了保護和防禦。「傳承中華武術,弘揚民族精神,強健國人體魄,推廣全民健身」短短24個字不僅是他武館的館訓,也是教授學員時候的心中信條。
  • 功夫研究丨淺談少林功夫及傳承與弘揚
    嵩山地區為中華古文明最重要孕育地。嵩山,古稱崇高山,列五嶽之中嶽,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神山。在印度佛教傳入漢地和中國道教產生以來,嵩山又很快成為全國有名的坐禪修行場所。少林寺及其少林功夫,就是嵩山歷史文化的突出代表。
  • 從五步拳到武術!
    但凡對武術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五步拳,五步拳是武術入門級拳法,學武術也必定是從五步拳開始。五步拳既簡單又很困難,說它簡單是因為只包含五種基本步法,也就是「弓、馬、僕、虛、歇」步,打完一趟拳只需十幾秒鐘,但要把五步拳打的標準也要下一番苦功。
  • 八極拳武師李剛-傳承武術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現任中國吳鍾八極拳研究會副會長,安徽宿州八極拳研究會會長,安徽濉溪縣南坪武術協會會長,濉溪縣南坪體育協會副會長。吳鍾八極拳第8世傳承人,馬氏通備武學第7世弟子。多年的習武深感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2013年拜師於中國八極拳研究會會長常慶祝先生門下學習吳鍾八極拳及馬氏通備武學系列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