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九日意義非凡,很多人只知道是重陽節,你知道嗎?

2020-12-06 鹽甜君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九月九的酒》

又是一年重陽節,漂泊在異鄉的遊客格外的思鄉,想與家人相聚的心非常強烈,度過歡樂的時光。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但這一天不單單只叫重陽節,那還叫什麼呢?

祭祖節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節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敬老節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所以,重陽節不單單是踏秋,更是提醒人們不能忘本,要時常懷有感恩之心,尊敬老人,祝願大家身體健康、開心快樂、闔家幸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今天又是陰曆九月九日了,不知道大家都進行了什麼樣的活動呢?最近幾年國家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在不斷加大力度。越來越多人知道重陽節就是用來敬老的,但是為什么九月九日要用來敬老呢?從我國可考的歷史中國可以得知,重陽節的核心習俗之一就是敬老求壽。在東漢的崔寔所作的《四月民令》中有寫到「九月九日可採菊花」,是我國有記錄的關於重陽節的最早文字記載。另外,在漢朝末年也有著在九月九日朝廷賜宴公卿近臣的行為。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九月九日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節日。
  •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九九」有長久、長壽之意。尊老敬老,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代代相傳。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孟子則進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重陽節就被人們重視,如今這個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中國的「老人節」。在中國古老的《易經》中,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 九月九日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的意義你造嗎?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的意義你造嗎?時間:2018-10-13 19: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的意義你造嗎?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意義你都知道嗎?快到重陽節了,這些基本的知識可一定要知道!文章已經為大家搜集整理好了,快來學習一下吧!
  • 九月九日重陽節,你知道西安人是怎麼過的嗎?吃啥玩啥?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古人以「六」為陰,以「九」為陽,九月初九,兩個陽重合在一起,是為重陽。全國各地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很多過重陽節的習俗,據《續齊諧記》中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意思是:東漢年間,汝南人桓景,跟隨方士費長房學道術。
  • 關於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嗎?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擴展資料重陽節的歷史演變: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 九月九日,為什麼被稱為重陽節?
    九月九日,為什麼被稱為「重陽節」?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與「福文化」的沒落相類如今這個傳承兩千年的傳統節日並不像其他的節日那般有氣氛可是在古時,這一天是十分隆重的節日最初重陽節源於上古的祭祀活動農曆九月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導讀: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一個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孝敬老人的日子。不說現今孝敬老人會有敬老愛老活動,我們就說從古至今傳下來的九九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想知道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就別錯過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哦。
  •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傳說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有哪些傳說故事
    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
  •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明天就是重陽節,但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嗎? 說到重陽節你會想到什麼?想必腦海中會浮現出王維詩人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他在詩中寫道:「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 今日重陽節,這些習俗你必須知道!
    >2020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我們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鬱,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農曆九月九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敲小黑板了,必考知識點:詩詞中山東不是咱們現在山東省,而是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當前人們對老人的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 九月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重陽節有什麼風俗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
  • 重陽節具體日期:農曆9月初九|重陽節的意義|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具體日期:農曆9月初九|重陽節的意義|重陽節的來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
  •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你知道重陽節怎麼來的嗎?都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陽曆10月25日,同時也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今天是九九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知道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有關於重陽節的那些事。
  •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你知道重陽節怎麼來的嗎?都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陽曆10月25日,同時也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今天是九九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大家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知道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有關於重陽節的那些事。
  • 重陽節將至,你需要知道的三件小事
    中國日報網10月15日電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為傳統的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沿襲至今。新時代下的重陽節有著新表現形式,而它的意義也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2018年的重陽節馬上就要到了,關於它的這三件小事你知道嗎?
  • 九月九日重陽節探源
    因此,僅因《楚辭·遠遊》中出現「重陽」 一詞,就認為重陽節源於戰國時期的說法,完全忽視了節日產生與發展的機制,九月九日被命名為重陽節的 具體時間不得而知,但「重陽」 首次作為九月九日的節日名稱出現,已經晚在南北朝時期梁朝庾 肩吾《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詩》「獻壽重陽節,迴鑾上苑中」 的詩句中。
  •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民間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在重陽佳節賦詩說愁,但其實重陽節是古人眼中大吉利的日子。
  • 關於重陽節,這些事你知道嗎?
    又到九月九再到重陽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早已成為了重陽節的代名詞而關於重陽節的那些事你get多少呢?重陽節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重陽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具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