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堅守古籍整理出版之路

2020-12-13 光明數字報

    1981年1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刊發了《國務院關於恢復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的通知》:「國務院決定恢復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為五十三人,李一氓任組長,周林、王子野任副組長,另聘三十四人為顧問。」當時,第一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的19位成員只有二人健在,小組工作已停頓多年。時年78歲的李一氓可謂臨危受命,他主持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十年時間,在古籍搜集、整理、出版方面傾注了極大心血,對推動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守著「規劃」辦事

    1981年9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繼承下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工作」。

    擔任古籍規劃小組組長伊始,李一氓即著手制定一個中長期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他調動國內出版社、知名專家學者的積極性,編制出《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2—1990)》。編制規劃工作做得很細緻,在編制階段,落實規劃項目表後附有「備註」一欄,註明「已約稿」、「已來稿」、「已發排」、「已出書」,規劃正式發布前還寄送給相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徵求意見,對重複的選題進行調整。1982年3月,第二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在會上充分討論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2—1990)》(草案),提出了許多建議。

    1982年中華書局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李一氓在講話中說到:「我就守著『規劃』兩個字辦事。」同年8月23日,《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2—1990)》經國務院批准頒布實施。為擴大影響、便於安排實施規劃,規劃小組將千餘份《規劃》發送給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出版單位和古籍整理研究工作者。列入規劃的《中華大藏經》《道藏》《甲骨文合集》《吐魯番出土文書》等項目很快落實到專門的研究單位或研究人員。為了組織全國力量搞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規劃小組於1982年11月初還致函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請他們關心、支持本省、市、自治區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建議他們根據本地的特點,多整理出版地方文獻,有條件的省、市、自治區,也應擬定本省、市、自治區的古籍整理出版規劃。

    李一氓也很關心農業古籍、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制定,1982年6月,他就農業古籍的整理出版問題召開座談會,聽取農業部和農業出版社對古農書整理出版情況的介紹。7月,他與衛生部中醫局、人民衛生出版社和中醫古籍出版社的同志座談,聽取了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基本情況的介紹,希望他們儘快完成規劃的制定。

    注重大型古籍整理項目出版

    李一氓非常重視大型古籍整理圖書項目。為做好《宋明理學叢書》(共收書120餘種),李一氓1983年3月8日約見北京大學湯一介,中國人民大學石峻、方立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辛冠傑,向他們了解理學人才儲備和培養情況,希望進一步落實一些理學出版選題。

    1981年12月22日,李一氓約見任繼愈,與中華書局的同志一起商量整理、影印《漢文大藏經》的方案,編輯任務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承擔,任繼愈主持。《中華大藏經》1984年先期出版五冊,其後,每年按進度推進出版。到1997年,《中華大藏經》由中華書局全部出齊。

    《全清詞》的編纂工作艱巨、繁重,南京大學當時決定成立清詞研究室負責編纂工作。1982年1月7日,李一氓確定由南京大學程千帆擔任《全清詞》主編,負責組織和安排《全清詞》編纂工作。10月27日,李一氓專門聽取《全清詞》編纂進展情況的匯報,希望以南京為中心將周邊的學術力量組織起來。

    1983年4月27日,李一氓約見文化部圖書館事業管理局的杜克、錢維理,了解《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編纂情況,該「總目」當時正在徵求專家意見。李一氓希望《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能儘快分階段編輯出版,定稿一批印刷出版一批。

    1983年5月上旬,李一氓看了饒宗頤編纂的《全明詞》初稿的凡例、目錄和部分詞家作品。由於饒宗頤在香港,有些書查閱不到,因此,古籍規劃小組特請張璋承擔修訂補輯任務。

    重視海外古籍複製回歸

    三十多年前李一氓即認識到,把國內失傳但流散在海外的中國古籍購買或拍攝回來是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的一項重要任務。

    1983年9月中旬,李一氓赴日期間開列了第一批書目,希望日本有關部門能夠提供膠捲。11月下旬,日本內閣文庫即提供了六種古籍圖書的膠捲,規劃小組請相關專家學者參與選定、整理,把其中版本價值較高的增收進了《古逸叢書三編》。

    李一氓在得知蘇聯列寧格勒圖書館有一部當時發現藏於國外的惟一《紅樓夢》鈔本後,認為有必要將其引回國內影印出版。1984年,他決定12月中旬派周汝昌、馮其庸、李侃赴列寧格勒圖書館查閱鈔本、商談有關回歸的問題。1985年1月16日,中蘇雙方在莫斯科就合作出版問題正式換文,約定蘇方提交縮微膠捲,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線裝本和平裝本兩種列藏《石頭記》。1986年4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編定的列寧格勒鈔本《石頭記》(全六冊)由中華書局出版。

    抓地方古籍整理出版

    李一氓對地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開展有著明確思路,他指出「要發揮地方積極性,如果一個省、市、自治區每年整理出版五種古籍,全國加起來就是一百多種」,認為省、市、自治區整理出版古籍的重點是地方歷史文獻,突出地方特色,還應重視地方圖書館收藏的稿本,可以將其整理出版。

    1983年2月19日,李一氓函復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希望江西省先調查本省明、清兩代有哪些未印的稿本,整理出版就很有特色,還建議江西省不能只整理歐陽修、文天祥、湯顯祖、黃山谷等人的作品。1983年2月22日,李一氓函復四川人民出版社,提出:「一、杜(甫)李(白)蘇(軾)可不由四川出版,要出就出些輔助性著作,如年譜等。二、為了有用起見,可否先考慮出四川史地叢刊,象北京古籍出版社那樣,出了許多與北京有關的材料,大有用處。三、有些書,全國不一定出,但四川必須出,如《楊慎全集》《楊銳劉光第合集》《費氏父子合集》《丹淵集》《張問陶集》等。四、出書著重明、清,有些不經見的明清人詩文集,可分頭選目,整理出版。五、不知四川圖書館有無有價值的稿本,即或是外省人的,亦可出版。六、整理以標點為主,前有目錄,後有索引,並儘可能搜集有關資料,作為附錄。」1985年4月25日,李一氓約見陝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負責人,建議他們把西安豐富的歷史資料集中起來整理出版,唐墓志銘類的圖書影印出版時要考慮使用價值。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地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陝西、江西、安徽、上海等還專門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嶽麓書社、巴蜀書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相繼成立。

    關心古籍整理人才培養

    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對培養古籍整理研究、出版人才一直都很重視。1982年7月,規劃小組向國務院報送請示報告,8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從1983年開始每年撥給教育部、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一定費用,用於古籍人才培養和有關古籍出版的補貼。

    1983年3月1日,李一氓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規劃會議上的講話中談到:「現在,能夠承擔文史哲古籍整理的專家人數比較少,年紀也比較大,中青年中能夠承擔整理的人數就更少一些,這就要求培養古籍整理的人才,北大有一個古典文獻專業,招生人數很少,整理工作開展以後,就不能滿足各方面的要求了。因此,國務院批准教育部,選擇若干大學成立有關古籍整理的專業或研究單位。」「有關中國古典的文史哲以及其他方面的學問,日本叫漢學,而英文叫中國學、東方學,一般叫漢學。中國文化帶有世界性,因此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對於中國文化領域的各個學術部門,都有人進行研究,而且也有些研究成果。從中國本身來講,比如我們搞元史的、搞中西交通史的同志,如果不懂外文,就一步也不能走。因此我建議,培養古籍整理研究人才,除了要學校勘、訓詁之外,要注重一下外文。」

相關焦點

  • 斯文在茲——古籍小組與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
    1960年發布的《三至八年(1960—1967)整理和出版古籍的重點規劃》(草案),就將「二十四史」整理納入其中,《全唐詩》《全宋詞》《冊府元龜》《太平御覽》《永樂大典》等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傳統文化典籍都被列入整理規劃。「古籍圖書的出版周期長,出版難度大,對編輯的要求高,而市場需求相對較小。」
  • 李一氓出版二三事_光明日報_光明網
    1981年3月早春,第二屆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我第一次見到李一氓同志。從前也聽說過:記不清是不是我大哥1941年回到安徽太湖家鄉時,聽說有一位過江參加過四老爺(新四軍)的鄉親。大哥秘密走訪過就住在不遠的農民老雷,兩人談起許多新四軍的事。大哥當時十分神秘,那時和新四軍接觸是要砍頭的。
  • 國內首創 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正式開展
    文庫除展現有李劼人和李一氓各自生平事跡,還展現有二人所捐贈的珍貴古籍。即日起,普通市民便可以在四川省圖書館近距離接觸這些珍貴古籍。「他家人按照他的願望捐贈給省圖的書籍近22000冊,包括16000餘冊線裝古籍和5000餘冊平裝書。」四川省圖書館研究館員王嘉陵介紹說。李一氓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川籍大藏書家、大學者,曾被陳毅同志譽為「黨內的大知識分子」,並在晚年由陳雲提名擔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組長,領導整理出版重要古代典籍3500餘種,辭世前將畢生所藏大部珍貴古籍捐贈給四川省圖書館。
  • 探訪李劼人、李一氓文庫展古籍:哪些寶貝?價值何在?
    近日,籌備一年的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開展(成都商報6月1日曾發布一份《觀展攻略》)。該文庫暨展覽採用藏閱一體的模式,將李劼人和李一氓所贈的2萬餘冊圖書古籍集中存放,並從中精選200餘冊進行展覽。   「二李」文庫為何珍貴?藏品價值何在?有哪些藏品值得細細品味?四川省圖書館研究館員王嘉陵為大家詳細講解!
  • 王元化與古籍整理出版
    90年代後期起,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把資助出版的古籍整理項目主要落實在上海古籍出版社。這些項目社裡安排由我負責,因此有機會與元化先生保持聯繫,多次聆聽他關於傳統文化與古籍整理的意見,得以細讀他的大量著作,對他在古籍整理出版的努力有了親身的感受。        這些項目主要有《中華要籍集釋叢書》、《陳澧集》和《岡村繁全集》等。
  • 我在李一氓先生題寫店名的「古籍書店」,淘到許多古刻舊本
    川人李一氓,一生從事革命工作,參加過北伐,南昌起義,親歷過長徵,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文化人,孜孜於學術研究,是黨內的高級知識分子和難得的藏書家。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經陳雲提名擔綱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全國古籍整理工作整整十年,主導過諸多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的完成。
  • 國圖館長韓永進:李劼人、李一氓文庫 讓人們看到當今社會所需要...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5月28日,四川省圖書館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開展。談到兩位先賢所贈的萬餘冊古籍,國家圖書館館長韓永進表示,「這次所建立的兩個文庫,不僅是四川的財富,也是中國傳統革命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整理出版,是對古籍善本最好的保護
    這不僅體現在物質形態的古籍善本的數量、體式、種類、內容等方面,非物質形態的製作工藝也享譽世界,四大發明中兩項與古籍製作有關。非僅如此,在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孕育下,還出現了與古籍善本保護、研究、利用密切相關的專門學問,即古籍整理。長期以來,湧現出了眾多以古籍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學家和以古籍整理出版為主要職責的出版機構。這些,都是其他文明與國家絕少出現的文化奇觀。
  • 陳垣的古籍整理出版往事
    宗教史學家、教育家,對我國古籍整理和古文獻學科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51年,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國宴時,向別人介紹說:「這是陳垣,讀書很多,是我們國家的『國寶』。」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陳垣為小組成員(共19人),在此期間,他為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做了很多工作。
  • 柳斌杰:把古籍整理出版推向精品化階段
    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歷來關心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毛澤東主席曾親自過問我國古籍整理情況,周恩來、董必武、陳雲、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等都多次對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做出過重要指示,在他們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快速發展,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是古籍整理出版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60年間全國共整理出版古籍近2萬種,其中80%是改革開放30年間完成的。
  • 「黨內紅秀才」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出生於成都彭州市。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詩人和書法家。 李一氓早年赴法勤工儉學,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南昌起義參謀團秘書長。
  • 新中國70年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綜述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五年,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不足30種。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後,古籍整理出版步伐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的數量達到200種左右。20世紀80年代,古籍整理出版迎來了新的發展,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增至400種左右。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榮興盛,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1800種左右。
  • 古籍整理出版 四川新增一項目
    古籍整理出版 四川新增一項目 《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調整,新增74個項目,撤銷18個項目。
  • 整理古籍的模範「走向世界叢書」歷時37年百種完璧
    「走向世界叢書」記錄了19世紀中國人開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腳印,兼具文史趣味和學術價值,選題獨特、視角新穎,一經推出,便贏得了包括錢鍾書、李一氓等專家學者在內的學術界、思想界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讚譽。李一氓(原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稱讚:「這確實是我近年來所見到的整理古文獻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的一套叢書……可稱為整理古籍的模範。」
  • 古籍整理出版:賡續千年文脈 綻放文化光彩
    1958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後,古籍整理出版步伐明顯加快,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的數量達到200種左右。20世紀80年代,古籍整理出版迎來了新的發展,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增至400種左右。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加繁榮興盛,每年平均出版古籍整理圖書1800種左右。
  • 國內權威古籍整理出版數字平臺上線
    國內權威古籍整理出版數字平臺上線 2018年04月25日 14:14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章紅雨 字號 內容摘要:4月22日,由中華書局下屬古聯(北京)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的
  • 首個民間古籍整理出版基金成立
    宋雲彬工作過20多年的中華書局,是古籍整理出版的重鎮,但管理私募基金還是頭一遭,如何把錢都用在刀刃上?宋家表示,不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理由從基金獲得報酬。中華書局同樣承諾,所有在職員工不從基金中領取任何勞務費。然而,想辦好國內首個民間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贏得學者的尊重、公眾的信服,推動古籍整理出版事業的發展,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 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 這份《觀展攻略》請收好!
    原標題:喚醒沉睡的古籍   分享優秀文化資源、感受巴蜀文化魅力;了解歷史文化,加深愛國情懷,讓文化基因潤物細無聲植入時代發展血脈。   5月28日,籌備一年的李劼人、李一氓文庫暨展覽在四川省圖書館正式開展。
  • 2019年度古籍整理出版擬資助項目公示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5月6日,根據《古籍整理專項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和《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上海古籍出版社《楚辭要籍叢刊(第四輯)》等88個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擬資助項目名單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為2019年5月7日至5月16日。
  • 改革開放40年古籍出版成果展:現在是中國古籍整理黃金時代
    改革開放40年來,是中國古籍整理的黃金年代。在「國風古籍節」之際,上海圖書有限公司於10月13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古籍書店舉辦「改革開放40年古籍出版成果展」。新中國成立之後,對古籍的整理就很重視,即使在「文革」期間,古籍整理工作都並未中斷,《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就是在「文革」期間完成。但中國古籍整理真正的繁榮還是改革開放之後。「最近這40年,古籍整理沒有被任何的政治運動打斷,而且國家的支持每年不斷增加,從事古籍出版和古籍整理的人員是越來越多,每年出版的量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