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一時也不好說清楚。張學良將軍(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30歲前是吸毒的,1936年後又被軟禁54年直至1990年。張學良將軍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能享百歲高壽確實值得探討。我們一一來分析吧~~
第一:他戒毒了,而且是很成功很徹底的。請看以下章節熱河兵敗後,張學良被迫下野,蔣介石安排他去歐洲考察軍事。出國前,張學良為了不給外國人留下「東亞病夫」的印象,下定決心戒毒……骨瘦如柴、病容滿面的癮君子
1933年3月12日,張學良在夫人于鳳至和趙一荻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做短暫停留,等待宋子文為其辦理出國手續。此時的張學良是有生以來最痛苦的時刻:家恨國讎未報,「不抵抗將軍」的帽子未摘,20多萬東北軍客居他鄉。軍事上的失敗、政治上的失意,萬般痛苦一下子壓在這個年僅33歲的年輕人頭上,痛苦可謂到了極限。無以解憂的他更加頻繁地使用**來麻醉身心,甚至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張學良此時毒癮究竟深到什麼程度,他的部下王卓然曾有過回憶:「他每日要打400多藥針,才能過癮。你知道這400多藥針有多大力量嗎?據醫生說,這400多針,若是一次給無病的人打上,每人一次打上10針,可以打死或重病40多人……」如此之深的毒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張學良回憶說:「我吸上鴉片,是在鄭州戰事之時。在那個時候,我已厭倦內戰,心中十分煩悶,戰事又不甚得手。在某一次將領們進見,向我請求撤退……我把他們說服退去之後,心中十分痛苦,不能飲食,但仍須支撐這個困苦局面,就這樣吸上了鴉片。」其時,吸食鴉片是上層社會的一種時髦,很多達官顯貴都有此嗜好。張學良父母、妻子于鳳至、好友韓麟春等都好這口,家中更是煙榻橫陳,迎親待客,不是奉茶讓坐
,而是上床先抽上幾口鴉片煙。這種環境中,張學良有此嗜好也就不足為怪。如果張學良僅限於偶爾抽上兩口倒也還好說,但事情的發展遠非他所能掌控。 1928年張作霖遇難後,張學良受命於危難之時,內擠外壓,毒癮日漸嚴重。深知鴉片其害的他認為「一個活人不能叫一個死東西管著」,遂決意戒除毒癮。但病急亂投醫,聽人介紹說有一種日本進口的注射藥,對戒除鴉片有特效,便叫私人醫生馬揚武為其注射。豈料這種日本進口的藥物雖去癮止痛,但裡面卻含有一種更難戒除的**——海洛因。結果在注射一段時間後,張學良雖然放下了煙槍,卻再也離不開嗎啡針。而且針癮越來越大,到後來一天之內需要注射多次,誤了不少大事。幾次ZF要員來北平,張學良理應前往車站迎接,由於毒癮發作,不能親往。而他與汪精衛交惡,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兩人會談時,他每隔20分鐘就要離座注射,使不知內情的汪精衛認為張學良對自己不夠尊重,嫌隙頓生。這一時期的張學良活脫脫一個癮君子形象。外籍顧問端納初見他時,就覺得「這個人已病入膏肓」。黃紹竑在北平會見張學良時,見他「骨瘦如柴,病容滿面,精神頹喪,大家都為這位少帥擔憂。」

宋子文一語喚醒夢中人看到張學良備受毒癮的折磨,其摯友宋子文遂產生了勸其戒毒的想法。其實,此前有很多人都勸過張學良,但六七年的毒癮,豈是一朝一夕可以戒除的?張學良與宋子文交往時間雖不算長,但宋子文卻很了解他,知道他把國家的尊嚴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於是,乘張學良出國的機會,宋子文把戒毒與國格、人格聯繫到了一起,勸解張學良說:「漢卿,出國之前,我勸你一定要戒除毒癮,這不僅是為了你本人的健康,而且也關係到國家的體面觀瞻!你不要忘了,日本人叫我們是東亞病夫啊!」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宋子文的話深深觸動了張學良。自己雖然被迫下野出洋,但作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在外國人眼裡,仍是整個國家的代表,如果真的給人一副「東亞病夫」的病容,勢必影響到國家形象。西方人甚至會說,怪不得「不抵抗將軍」不抵抗呢,原來是無力抵抗啊!想到這裡,張學良幡然醒悟,如果不戒毒,就什麼事也幹不了,雪家恨、報國讎就只是一句空話,於是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毒癮戒除。可以說,宋子文在勸說張學良戒毒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張學良自己下定決心,恐怕誰說都沒用。對此,張學良回憶說:「我那次決心戒除嗜好,固然是宋先生對我的勸告。外間甚至有人說,是宋子文逼著我戒的,其實如果不是我自己下決心,縱使十個宋子文也沒法逼著我戒。」經過了近半個月死去活來、脫胎換骨的折磨,張學良終於戒除了有六七年之久的毒癮,迎來了他人生的新起點。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特意送了5萬塊大洋給米勒博士。

第二:生活有規律張學良從36歲起,先後被囚禁於雪竇山、湖南沅陵、貴州山區等地。在遠離塵世的深山,他都保持早晨6點鐘起床,按時跑步、就餐、讀書、且三餐飲食有節。晚年在臺灣、夏威夷,也堅持生活有序。據報載,他每天清早,由秘書陪同出門散步,中午睡個小覺,晚上看電視或京劇錄像,然後早早上床休息。第三:強健的體魄此全由第2條(樓上)的規律生活、鍛鍊而來~~附:張學良的三大愛好喜歡垂釣張學良喜歡垂釣一直鮮為人知。少帥幼年時就愛上了垂釣,經常邀一些垂釣迷去河邊湖畔揚竿。1930年,他在瀋陽籌建東北大學時,特邀著名教授張伯苓擔任東北大學董事。兩人經常結伴去瀋陽南湖揚竿,以此緩解身體疲憊。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後,1937年1月 13日,張學良被軟禁在浙江奉化雪竇山。這裡溪流飛瀑,湖泊眾多。在這種特定環境下,張學良同趙四小姐每天去武林公園垂釣,通過垂釣強身健體,隨時準備重返沙場,消滅日本侵略者。 愛打網球少帥當年在德國學習航空駕駛時,愛上了網球運動,他常去網球場揮拍上陣,練得一手很不錯的球藝。回國時他帶回一副高質量的網球拍,從此,這個心愛的網球拍便與他相伴。 晚年弈棋弈棋作為一項體育活動,深得張學良先生的喜愛。尤其是進入暮年後,張學良時常邀棋友對弈,雅興上來時一邊下棋一邊輕聲哼唱京劇助興。第四:愛情的力量當禍從天降、患難孤寂之際,於風至、趙四小姐先後來到他身邊,陪伴他,照顧他。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給予他戰勝逆境、體健壽長的神奇力量。附:1、于鳳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少帥張學良的原配妻子。在張學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時半,在美國洛杉磯市好萊塢山頂上一座雅致的豪宅裡,因心臟病離世,享年93歲。2、趙四小姐即趙一荻(1912年5月28日 -- 2000年6月22日 ),女,原籍浙東蘭溪,又名綺霞,因其出生於香港時,東方天際出現一片綺麗多彩的霞光而得名,一荻是她少女年代英文名字Edith的音譯。因上有兩個哥哥和三個姐姐,故而在姐妹中排行第四(么女),家人親暱地稱她為趙四小姐。趙四小姐撒手僅年餘,張將軍亦隨之而去(七情憂傷的毒力可見一斑)!!

第五:性格幽默:張學良一貫以幽默的性格著稱,他多次說:「如果明天我被槍斃,今天晚上我仍能睡得又香又甜。」「我一生有三愛,愛打麻將,愛說笑話,愛唱老歌。」可見樂觀與幽默給了他無窮的生命活力。
第六: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 他追求真理,熱愛祖國,深信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堅信終有一天會得到歷史公平的評價。這個信念使他健康地活了下來。我以為這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