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外號為何叫行者?只因此二位梁山好漢,他們搶了武松的外號

2020-12-20 耳東話史

《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位梁山好漢這一群體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即便是對於資深水滸迷來說,讓你道出每位好漢的江湖事跡恐怕你也說不全,甚至連他們的名字也記不全,不過絕大多數人反倒是對他們外號倒背如流,在《水滸傳》中不論是行走江湖的綠林好漢還是官軍亦或是賊人都會給自己取一個響亮的外號,通常情況下這外號會有一些自誇甚至是吹噓的成分,但多半還是解釋得通的,也就是說多多少少要和自己有些關聯,可原著中有這麼幾位梁山好漢卻有些名不副實,比如武松,他為何叫行者?

(武松、魯智深劇照)

首先咱們得先聊聊「行者」是什麼意思,行者二字本是佛教用語,指的是那些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通常情況下來說這類人又與一般的和尚有區別,因為他們不需要剃度,那麼武松以此為外號合適嗎?事實上是不合適的,這外號顯然是一個以「結果論」得出的評價,在故事的結局武松雖然是在六合寺出家了,但故事的前期他和佛門毫無淵源。

不過仔細讀過原著的人可能要解釋了,他之所以自稱「行者」乃是因為他在十字坡從張青夫婦那兒弄來了那套頭陀的行頭,也就是兩把鑌鐵雪花刀、頭上的戒圈以及脖子上的人骨數珠,但很明顯,他只是借了那頭陀的裝束,而他行事的作風全然不像是個行者,那麼武松為何要以這虛有其表的裝束為外號?歸根結底其實很簡單,因為梁山上有兩位好漢搶走了武松的外號,很明顯那兩個外號更適合武松。

(阮小七劇照)

武松是個怎樣的人,其實並不能單純的用「嫉惡如仇」來概括他的性格,嚴格來說,武松算不上是個善人,你可能只看到他替施恩懲奸除惡,替兄長怒殺嫂嫂,這些橋段的確大快人心,但你要說他是純粹的善人,那憑他的性格遇上張青夫婦這等惡人還能留著他們?他不但沒殺張青夫婦,反而與他們結拜,已是不分黑白,再說他在蜈蚣嶺上以「試刀」為由殺了被飛天蜈蚣拐去的小道童,這也非善人所為,武松這人只能算是「我行我素」罷了,而他的形象更是令人膽寒,說到這裡,更適合他的外號已經很明顯了,即是那「活閻羅」。

原著中活閻羅的外號是給了阮小七,但事實上阮小七的行事作風遠不如武松令人害怕,阮小七更像是個玩世不恭的頑童,而武松才是那個無人可擋的活閻羅,原著中阮小七不具備武松那種威懾力,他用活閻羅之名顯然有些自誇過頭了。

(李忠劇照)

而提到第二位搶了武松外號的好漢其實就更明顯了,原著中武松打過虎,李逵殺過虎,除此之外似乎也沒哪位好漢與虎有關了,可李忠不服,他偏要給自己取了個「打虎將」的外號,他憑啥?就連魯智深也看不起他,覺得他不是個爽利人,但摳歸摳,李忠這人最大的原罪乃是菜,武藝一般卻自吹打過虎,「打虎將」三個字很明顯是該屬於武松的。

(武松劇照)

所以武松無論是叫打虎將還是活閻羅都會比行者更合適,只可惜《水滸傳》的世界中欺世盜名的狂妄之徒太多,武松選擇以更為低調的「行者」為外號可能也是想與這些妄人劃清界限吧。

相關焦點

  • 武松外號「行者」, 為何武大郎外號叫「三寸丁谷樹皮」?
    不管是文學名著還是武俠小說裡面,每個人物都起有外號,如大家耳能熟詳的水滸傳裡,梁山泊的108個英雄好漢都有自己的外號,有的好漢外號很貼切,有的外號卻很誇張,有的卻不名副其實。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武大郎作為大家熟知的人物,他也有一個很奇怪的外號。
  • 水滸傳中一人物,他的實力一般,外號卻很狂,射殺了2位梁山好漢
    水滸傳中一人物,他的實力一般,外號卻很狂,射殺了2位梁山好漢《水滸傳》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部作品,其中武松是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武松打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大家到知道武松有個外號叫「武二郎」,人如其名,江湖人稱"行者武松",這些號也都非常貼切武松的本身,武松打虎的事跡流傳至今。然而水滸傳中不止武松有外號,許多行走江湖的人都有一個外號,不過很多人的實力跟外號根本成不了正比。但是水滸傳中有一個人物很多讀者看來他就是一位高手,因為他親手結束了兩位梁山好漢的生命。
  • 武松武藝超群,作為108名好漢之一,為何他的外號起得很隨意?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武松這個人,他是《水滸傳》裡面的人物,也是施耐庵筆下108名好漢之一。說起這108將,肯定很多人順口就會說出他們的外號,像「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衝、「黑旋風」李逵、「浪裏白條」張順等等,都為人們津津樂道。
  • 綽號名不副實的5位梁山好漢,魯智深武松忍不住偷笑:你們可真逗
    還有智多星吳用、玉麒麟盧俊義、混江龍李俊等等漂亮的外號,跟這幾人的能力完全匹配。也有一些本事大的好漢,外號卻非常低調,比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就是以自己使用的兵器為外號。最低調的是魯智深和武松,他們的武藝不用多說,堪稱水滸步戰之王,可外號卻非常普通。
  • 綽號名不副實的5位梁山好漢,魯智深武松忍不住偷笑:你們可真逗
    也有一些本事大的好漢,外號卻非常低調,比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就是以自己使用的兵器為外號。最低調的是魯智深和武松,他們的武藝不用多說,堪稱水滸步戰之王,可外號卻非常普通。魯智深外號花和尚,這個花字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他身上有刺繡,二是形容魯智深是個酒肉和尚,但不管怎麼說,這個外號實在不怎麼響亮。再看武松的外號,就是簡單的行者二字,行者泛指修行佛道的人,跟和尚的意思差不多,肯定沒有金剛、佛祖、菩薩等稱號好聽。
  • 水滸108將,有107個經典外號,施耐庵為什麼唯獨對武松敷衍了事?
    宋江還有個外號叫及時雨,是對民間進行形象宣傳的。作為耍筆桿子的老手,宋江的文案是可圈可點的。百姓水深火熱,宋江就像久旱的甘霖,能給大家帶來想要的幸福。比如說,安道全是醫生,你要是給他起個醫生的綽號,是沒有人會記住的,因為沒有個性,必須要在前面加個"神"字才會叫人牢牢記住。同樣的道理,押司宋江、教頭林衝、提轄魯智深,這裡的前綴押司、教頭、提轄,都不能算作外號或綽號。
  • 施耐庵是不是詞窮了,為什麼對武松的外號敷衍了事?
    此外,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眾英雄好漢們的綽號,有的霸氣、有的文雅,但是對於像武松這樣一位實力超群的英雄好漢,施耐庵卻用了一個極其簡單的綽號來描述,此事讓人費解。畢竟作者曾對武松的事跡用了較長的篇幅進行敘述,最終卻以一個如此簡單的綽號評價武松,不可不謂之敷衍。那施耐庵是否詞窮,才會對武松的外號如此敷衍了事?
  • 梁山上此好漢外號看似低調,其實很狂,上山後從未立功後莫名死去
    梁山好漢中有不少人的外號都是讓人不明所以的,一部分是因為外號與他們的形象違和感十足,比如「小霸王」周通,那霸王指的自然是項羽,而「小」在這裡無論是動詞還是形容詞都不貼切;又比如「摸著天」杜遷,這牛皮可就吹大了,雖然杜遷的確是長得高,但把自己吹得天兵天將一般就不合適了。
  • 《水滸傳》眾多英雄好漢的外號由來
    其實這個稱謂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外號。別人因為你的某一特徵而給你起的外號罷了。就像豹子頭林衝,林衝在沒有進入梁山之前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也就是一個教練,在加上他使得一手好槍法。所以就有後世稱他為豹子頭。豹子說明速度快,頭是頭領的意思。由於槍法速度快,加上八十萬禁軍教頭這樣的身份,才有了後世對他的外號。
  • 梁山上最爛的一類外號,有5位好漢用同一個字,無一例外都是混子
    「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他們是梁山之上最具代表性的好漢,甚至在多數人眼中看來他們也是為數不多符合「好漢」頭銜的人物,其實這話不假,讀過原著的朋友就會知道書中的梁山好漢絕非你所理解的「好人」,甚至武松都殺過無辜道童,但結合書中那惡人橫行的世界,若不狠一點,的確很難生存。
  • 戲說水滸,「孤獨」的梁山泊好漢 - 行者武松!
    小說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梁山泊聚義的故事。水滸傳中刻畫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以及他們的傳奇故事。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梁山泊一半零八好漢的最終結局並不好。武松勸哥哥、嫂嫂吃酒。那婦人只顧把眼來睃武松,武松只顧吃酒。酒至五巡,武松討付勸杯,叫土兵篩了一杯酒,拿在手裡,看著武大道:「大哥在上,今日武二蒙知縣相公差往東京幹事,明日便要起程,多是兩個月,少是四五十日便回。有句話,特來和你說知:你從來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來欺負。假如你每日賣十扇籠炊餅,你從明日為始,只做五扇籠出去賣;每日遲出早歸,不要和人吃酒。
  • 梁山上此人最憋屈,外號比林衝霸氣,膽子比武松大,卻只排名地煞
    《水滸傳》的故事對於書迷來說已是如數家珍一般,所以多數書迷糾結的並非劇情本身,而是好漢之間孰強孰弱,或者是梁山好漢排名的問題,雖說書中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排名是石碣排的,但總給人一種難以服眾的感覺,因為有的好漢的確是排低了。
  • 武松分明是打虎英雄,為什麼叫個「行者武松」的平庸綽號?
    在《水滸傳》中武松應三十六天罡之數,排名第十四位,在魯智深之後。諱名「天傷星行者武松」,看官諸位,一定覺得奇怪了,武松好歹也是一世英雄,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個「行者」也太叫不響亮了吧。要知道梁山好漢在聚義之前,行走江湖,都是叫得出的響噹噹的名號。武松名諱「行者」,不疼不癢,不倫不類,還不如「花和尚魯智深」來得貼切。
  • 水滸傳中真正的好漢就3個,武松不夠格,第一名被梁山好漢給殺了
    《水滸傳》中有個水泊梁山,那裡聚集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計一百單八名好漢,個個好漢都對應一個星象,他們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聚在一起,為朝廷剿滅了田虎、王慶、方臘等勢力。」之類的典故的話,也許就會有前文所述的這種印象,真正讀過《水滸傳》原著的朋友就會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水滸傳》整部作品中能夠稱得上好漢的人都沒幾個,那梁山上的一百單八將更是由各種歹人組成,比如殺人如麻的「黑旋風」李逵,強搶民女的「小霸王」周通,偷雞摸狗的「鼓上蚤」時遷,這些無論從啥角度來看都是歹人的角色上了梁山居然也成了好漢,那句「少不讀水滸」還真一點沒說錯,本文就聊聊《水滸傳》中真正配得上「好漢」
  • 梁山上此好漢外號吹得很牛,剛登場時的確猛,最後死得如小兵一般
    梁山之上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計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是《水滸傳》中的主角團體,但《水滸傳》最長的版本也不過一百二十回而已,而光是武松這一位好漢就佔據了十回的章節,可想而知,作者施耐庵根本沒打算對這一百零八好漢一碗水端平,這些角色是有主次之分的,也正因為如此多的角色需要被塑造,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形象十分淡薄的好漢。
  • 《水滸傳》五個霸氣側漏的外號,入雲龍僅排第五,最霸氣的竟是他
    《水滸傳》的108位好漢,每人都有一個聞名千裡的外號,他們的外號就是江湖地位的象徵,然而有些人也是徒有其名罷了,今天我們來看看哪些好漢的外號是狂拽炫酷吊炸天的?第五位、外號「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外號「入雲龍」,當時公孫勝和晁蓋、吳用一伙人,計劃要劫了朝廷的生辰綱,後來一起上了梁山。公孫勝的身份和實力在《水滸傳》中很神秘,他是一名道士,會使很多奇門遁甲之術,風雨聽其召喚。因此江湖人送外號「入雲龍」。聽名字就知道是個厲害的角色。
  • 魯智深武松可殺的五位梁山好漢:有王英董平,為何沒有宋江李逵?
    但是我們也驚訝地發現:如果發生火併,魯智深武松可殺呼延灼董平,卻不會殺宋江李逵。這時候我們禁不住要問這樣一個問題:魯智深武松可殺的五位梁山好漢,有王英董平,為何沒有宋江李逵?如果不是同為「梁山好漢」,花和尚魯智深見了矮腳虎王英和雙槍將董平,那一定是要大開殺戒的,而魯智深的好兄弟行者武松,也是一定要拔刀相助的——武松同樣見不得有人欺男霸女。
  • 此好漢上梁山前與武松同級,上山後卻成雜工,一上戰場就被秒殺
    (武松劇照)武松的武功自然是無需多言,的確在梁山上也能排名前列,但有一位曾經與他同級別的高手,後來上了梁山卻變得籍籍無名,他真不如武松嗎?未必。首先咱們先看看武松是什麼級別?梁山上有不少人在上山前都是有過當官的經歷的,比如林衝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魯智深、楊志、索超等人當過提轄,戴宗、楊雄當過節級,裴宣是個孔目,他還因此給自己取了個「貼面孔目」的外號,而咱武松也有官職,並且武松還對自己的官職感到十分驕傲,每次逢人便自報家門,以「武都頭」自稱,那麼梁山上有誰也曾是「都頭」這個級別呢?
  • 施耐庵起了幾百個綽號,為何武松綽號只是「行者」?
    梁山108將中,每個人都有綽號,有些人甚至還有兩個或者三個綽號。除了梁山好漢外,其他很多人也有綽號,比如牛二號稱「沒毛大蟲」,鄭屠戶被叫做「鎮關西」,還有一幫叫「過街老鼠」「油裡鰍」等的潑皮等。當然,遼國、田虎、王慶以及方臘麾下的將領,不少人也有綽號,或者說類似綽號的別名。
  • 梁山上最名不副實的好漢,外號狂實力弱,為升官發財而拜莽夫為師
    《水滸傳》的世界中可謂是能人輩出,而這些人為了在這亂世中求得生存的機會,多數都選擇了落草這條路,而其中大部分人又集結到了梁山之上,於是湊成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總計一百零八將,不過雖說梁山好漢是主角團體,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是好人,梁山之上不乏純粹的惡人,比如李逵、鮑旭,除了僅有的義氣和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