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印發思政理論課改革方案,中高職課程設置有新規

2021-01-21 網易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

  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改革創新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精神,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課程作用,循序漸進、螺旋上 升地開設好大中小學思政課,現就新時代學校思政課課程教材改革創新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是把握新時代。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四個自信」教育,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在大中小學各學段的課程目標、課程設置和課程教材內容中,實現全覆蓋、貫穿全過程。

  二是推進一體化。建立縱向各學段層層遞進、橫向各課程密切配合、必修課選修課相互協調的課程教材體系,實現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教材內容的有效貫通。

  三是突出創新性。完善課程教材建設機制,優化教材內容,創新 教學方法,推動思政課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

  四是增強針對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編寫適用不同類型高校的教材,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五是注重統籌性。總體推進,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積極穩妥地做好各項工作。

  二、課程目標體系

  按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立足於思政課的政治性屬性,對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目標進行一體化設計,以了解學習、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課程主線,在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 化修養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重點引導學生知曉基本國情,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了解革命領袖和民族英雄的生平故事,培養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步 形成規則意識,知道憲法有關常識,初步具有依據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講禮貌、守紀律、知對錯;形成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的情感,具有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美好願望。

  (二)初中階段重在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

  重點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感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力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就;增強國家意識和國情觀念,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具有初步的憲法意識、法治觀念等;明是非、講規則、辨善惡;把黨、祖國、人民裝在心中,強化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

  (三)高中階段重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

  重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認同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明方向、遵法紀、知榮辱;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認同。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課程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

  (四)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

  重點引導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了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認識世情、國情、黨情,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識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爭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科及高等職業學校專科課程重在加強理論教育和學習,高等職業學校課程還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研究生課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學習。

  三、課程體系

  根據學生成長規律,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課程體系。在小學及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高中階段「思想政治」、大學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落實課程目標要求,重點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程,實現整體設計、循序漸進、逐步深化,切實提高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實效性。

  (一)小學、初中階段

  小學、初中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必修課程,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品德、法律常識、中華文化、心理健康等,課時佔小學、初中階段九年總課時的 6%~ 8%。

  (二)高中階段

  1.普通高中課程設置

  立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普通高中開設「思想政治」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共 6 學分。

  選擇性必修課程圍繞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等開展教學,共 6 學分。

  2.中等職業學校課程設置

  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開設「思想政治」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共144 學時。

  圍繞時事政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法律與職業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就業創業創新教育,公共衛生安全教育等教學內容,開設選修課程,不少於 36 學時。

  (三)大學階段

  大學階段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

  1.大學階段必修課程

  本科課程設置: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3 學分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5 學分

  (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3 學分

  (4)思想道德與法治 3 學分

  (5)形勢與政策 2 學分

  在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學分按有關要求執行。

  高等職業學校專科課程設置: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4 學分

  (2)思想道德與法治 3 學分

  (3)形勢與政策 1 學分

  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2 學分

  博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2 學分

  2.大學階段選擇性必修課程

  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統籌校內通識類課程,圍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憲法法律等,開設本科及高等職業學校專科選擇性必修課程,確保學生至少從「四史」中選修 1 門課程;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自然辯證法概論等,開設碩士、博士研究生選擇性必修課程,碩士研究生至少選擇 1 學分課程。各高校要安排選擇性必修課程必要學時,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統籌審核把關作用。

  各高校要規範實踐教學,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切實提高實踐教學實效。

  四、課程內容

  在各學段現有課程內容基礎上,重點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公共衛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內容的全面融入,實現學段縱向銜接、逐層遞進,學科、課程協同聯動。

  (一)小學課程。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主要講授學生與自我、家庭、班級、社會、國家、世界、自然等的關係, 結合「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由來與發展,懂得當代中國怎樣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奮鬥歷程,初步了解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幫助小學生從情感上認同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初中課程。

  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主要講授個人和集體、自我和時代、社會規則和社會秩序、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憲法和法律、國家利益和國家目標、中國和世界等內容,通過呈現黨和國家事業在各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引導學生明確「是什麼」,樹立「四個自信」。

  (三)高中課程。

  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思想精髓和理論意義,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堅定「四個自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課程還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職業道德教育。

  (四)本科及高等職業學校專科課程

  本科及高等職業學校專科要圍繞以下課程內容,根據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層次人才培養要求,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講授反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最基本的原理,幫助學生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質和整體特徵,學習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提升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強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要講授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幫助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堅定「四個自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黨史、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

  「思想道德與法治」,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關係,幫助學生築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高等職業學校結合自身特點,注重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形勢與政策」,主要講授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馬克思主義形勢觀政策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基本國情、國內外形勢及其熱點難點問題,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深刻領會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

  (五)研究生課程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專題講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運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入分析當代世界重大社會問題和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熱點問題、全球治理問題、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問題、當代重大社會思潮和理論熱點等,提高學生正確分析、研判當代世界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五、教材體系建設

  (一)完善教材編審制度。

  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國家教材委員會指導和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統編統審統用。依據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思政課課程標準,教材實行「一標一本」,由教育部負責組織編寫。大學階段必修課教材實行「一綱一本」。由中央宣傳部會同教育部組織編寫本科、高等職業學校專科、研究生必修課教材,按程序審核後報中央審定,適時推出。適時組織編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材,規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資料編寫使用。由教育部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組織編寫選擇性必修課教學大綱或教材。地方或高校開設的思政課選修課教材,由地方或高校負責組織審核選用。

  (二)健全一體化教材建設機制。

  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聯席溝通制度,定期研究各學段教材編寫內容。健全一體化教材建設的編審專家庫,加強編寫人員與審核專家的溝通交流,發揮審核專家的指導作用。建立一體化教材建設監測反饋機制,跟蹤研判評估教材使用情況,為加強教材研究和修訂完善提供支撐。

  (三)加強教材研究。

  重視和加強思政課課程教材建設的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重大問題研究。持續開展課程教材一體化研究,每門思政課教材內容、不同學段及同一學段各門思政課教材內容的相互關係研究,教材文獻資料、學術話語、表述方式、呈現形式研究,以及思政課課程與教材、教學評價之間的互動研究等,促進思政課教材的科學性、權威性與針對性、生動性有機結合。

  (四)構建立體化教材體系。

  加強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配套用書的建設和管理,依規進行編審工作。國家統編的中小學思政課教材的配套用書,按現行要求組織編寫。高校思政課必修課教材的配套用書,根據需要由國家統一組織編寫審核、推薦使用。支持、鼓勵研製優秀教案、課件和案例等, 推進數字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庫建設,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立體化教材體系。

  六、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

  各地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從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作出具體的實施工作安排,確保取得實效。省級教育部門要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教材一體化建設,做好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落實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專項經費。省級宣傳部門要從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高度推進實施。各學校要加強黨組織對學校思政課的統一領導,落實黨組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

  (二)組織好教學。

  開齊開足課程,大中小學都要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確保學時學分和教學質量。健全教學機構,小學應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思政課教師,中學應配齊專職思政課教師,高校要根據課程設立教研室(部)。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和中小學組建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聯合體。充分挖掘各學科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在教學中注重多樣化評價方式,綜合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培訓好教師。

  針對教材重點內容和難點問題,組織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全員培訓、專題研修,確保實現全覆蓋。圍繞教材使用,分課程、跨課程、跨學段組織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每年至少一次。結合教學實踐,組織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開展交流研討,共同探討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規律。

  (四)使用好教材。

  統一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把教材使用情況作為教學監測、評估、檢查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指標。組織教師加強教材重點難點的研究,準確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做好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的轉化,組織教師編寫教案、製作課件、整理案例,切實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

  本方案從 2021 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開始,在全國大中小學普遍實施。

  (此件主動公開)

  來源丨教育部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踐同行——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
    中國教育在線重慶站訊 12月14日至15日,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在重慶順利召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來自全國37個高職高專院校的139名教師齊聚重慶,交流研討,共議新時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
  • 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在渝舉行
    12月14日至15日,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培訓在渝舉行。來自全國37家高職高專院校的139名教師齊聚重慶,交流研討,共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
  •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黨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黨委: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工作方案》已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
  •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_教育...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已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專業思政」
    近年來,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為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出成效,適應年輕一代和特殊專業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要求,逐漸摸索出一套基於專業結合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新路。學院重點從航海專業崗位要求的嚴格性、規範性入手,打造出了一套「四位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果。
  • 五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
    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教師函〔2019〕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
  • 堅持立德樹人,探索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史小平所執教的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是高職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最突出的課程,其覆蓋面廣和學時長以及語言傳授本身具有德育內容等特點使其成為思政教育的天然主戰場。高職大學英語課堂因其突出的知識性和意識形態性,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也是「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新華社導讀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紮實推進「33566」全景式思政教育 方式方法創新 育人成效顯著
    印發了《中共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貫徹落實的實施方案》(內職院黨委〔2020〕16號),立足「三進」,推動課程改革、教材改革、課堂教學改革,做到全年有計劃、期初有安排、期中有督查、期末有評價。印發了《內江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內職院〔2019〕35號),全面開展3門思政課程改革;啟動了優質(示範)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項目申報,2018年成功立項2門省級創新創業示範課程,2019年成功立項1門省級課程思政建設項目、35門院級優質(示範)課程、32門專業核心課程或通識課程思政項目。
  • 實施方案出爐!我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了這些要求和任務~
    ,著力構建符合人才成長規律、體現時代要求、彰顯浙江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日,省教育廳制定並印發了《浙江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圍繞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切實落實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高職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和研究生學位基本要求,從學科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實訓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評價激勵機制等進行整體統籌和系統謀劃,課程思政建設覆蓋到所有院系、所有學科專業和所有教師,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寓價值塑造於知識傳授
  • 第九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成功舉辦!
    【MBA中國網訊】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和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工作方案
  • 如何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8問答詳解
    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目標是什麼?《綱要》在抓好課堂教學建設方面有哪些重點舉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綱要》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構建「大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
    今年3月,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鬥者」。這些精神為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
  • 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
    省委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門,省直各單位,各人民團體:    《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九部門: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可免文化考試
    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構建省校兩級培訓體系,建立輔導員職務職級「雙線」晉升通道,推動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加強中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辦好中職學校班主任業務能力比賽。鼓勵從企業中聘請勞動模範、技術能手、大國工匠、道德楷模擔任兼職德育導師,建設一支閱歷豐富、有親和力、身正為範的兼職德育工作隊伍。
  • 一張圖帶你讀懂《華中師範大學課程思政建設行動方案》
    近期,學校黨委印發《華中師範大學課程思政建設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這是我校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又一重要舉措。方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開展課程思政的步驟和方法具體細緻,不僅適合文科類課程思政的開展,也有利於理工等其他學科課程思政的進行,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周維第教授通過對《行動方案》的學習,我們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思想更堅定、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
  • 西南大學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領域、重點課程、重點任務等整體設計,印發《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意見》,制定涵蓋「全課程育人格局、全要素育人體系、全過程育人管理」3個方面11項舉措的「311」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對課程思政建設重點領域進行系統化和整體性設計。
  • 教育部推動教育教學管理適應高職擴招新要求 切實保障質量型擴招
    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擴招後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動教育教學管理適應高職擴招新要求 切實保障質量型擴招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擴招後高職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各地各職業院校主動適應高職擴招新要求,全面改進人才培養全流程
  • 教育部等九部門: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可免文化考試
    多知網9月30日消息,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關於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文件提出,鼓勵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和高素質農民等群體報考高職學校,可免予文化素質考試,只參加學校組織的與報考專業相關的職業適應性測試或職業技能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