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門檻搭配短培訓 廣東「三項工程」擔起脫貧致富重任
金羊網 2020-09-23
通過零門檻搭配短培訓,讓貧困勞動力學得一技之長,讓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
在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德國費斯託工具中德特色學院,技工學生練習噴漆
「粵菜師傅」出品「山呼海應」 「廣東技工」鍛造「世界冠軍」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通訊員 粵仁宣
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支撐高質量發展,部署了「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近日,記者跟隨廣東省人社廳深入全省各地基層,見證了廣東「三項工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迸發出的力量——通過零門檻搭配短培訓,讓貧困勞動力學得一技之長,讓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
短培訓快就業,「粵菜師傅」帶動脫貧路
「3天,8道硬菜,可以開農家樂了!」貧困戶陸上厚樂了。在清遠英德連樟村,30多名村民從「粵菜師傅」培訓班畢業,這是他們第一次如此高效地掌握一門技能。
在遂溪縣洋青鎮芝蘭村,廣東人社部門對該村50戶沒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及部分村民進行免費集中培訓,讓村民們成為擁有一技傍身的廚師。村民卜偉,以前就喜歡炒菜製作糕點,參加培訓後,技藝大進,很快就到鄰近鎮一家酒樓當起了夜班師傅,月薪4500元。
為村民培訓粵菜烹飪技能,把培訓開到村民家門口,廣東打通了一條舌尖上的脫貧路。時間短、出師快,今年1月-7月,廣東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直接帶動 16萬人就業創業。
「粵菜師傅」工程不僅帶動省內各地群眾致富。隨著工程的不斷推進,廣東將「粵菜師傅」導入省際扶貧協作,「舌尖上脫貧路」的影響力輻射全國。
在雷州半島,就上演了一場以山海為主題的省級扶貧。廣東湛江臨海,盛產海鮮;廣西柳州靠山,遍野山珍。在粵菜大師工作室的加持下,一套以粵菜技藝烹飪廣西食材的「山海菜」就此出爐。量身定做「山海菜」培訓教材,採取「粵菜師傅請進來」學制培養、「送上門」短期培訓、「普及性」遠程教育、「組織化」勞務協作四種方式,打造了「山呼海應」「粵菜師傅」勞務協作品牌。
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先後前往廣西凌雲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靖西市、那坡縣開展「粵菜師傅」培訓,並組織深圳市20多家餐飲業到學校招聘,學員現場被各知名企業一搶而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一技傍身的重要性。而「粵菜師傅」工程,則走出了一條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受歡迎的扶貧路,這條路還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廣。
廣東省粵菜師傅培訓基地,「準師傅」們正在接受培訓
以技能拔窮根,「廣東技工」扶貧又扶智
3年前,19歲的黃承志還是百色市靖西市農村的一名高中生,父親因車禍喪失勞動能力已十多年,全家人僅靠70多歲年邁多病的爺爺、奶奶種莊稼的收入,以及當地政府的貧困補助維持生計。
那年5月,黃承志幸運地接到「橄欖枝」: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根據粵桂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對口百色招收扶貧生,並提供免除學費、給予多項生活及學習補貼等優惠政策。
黃承志第一時間報了名,從小就愛倒騰木工活的他,選擇了家具設計與製造專業。「讀書幾乎是全免費的,這對於我來說很重要!」
當時的黃承志恐怕並沒有想到,通過學習、磨礪,兩年後他一路從深圳市隊、廣東省隊過關斬將,走到了世界的舞臺——作為國家隊備選選手跟隨廣東省代表團赴俄羅斯喀山觀摩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
在京東商城線上,有一支由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扶貧電商班同學組成的電商團隊。他們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學生王應進的帶領下,已完成了五大地區70家公司8000多款產品對接、57款貨品的拍攝和銷售,其中少數民族地區產品佔到了60%以上。目前,銷售額累計59萬餘元。同時,他們利用在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網際網路幫助家鄉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創造財富,從根本上解決家鄉貧困戶持續穩定的收入問題。
在「廣東技工」工程的推動下,廣東充分發揮技工院校優勢,貼身施教,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助力奔小康。貧困生們用技能武裝自己,獲得認可,讓自己和家庭擺脫多年來貧困的帽子。
零門檻精就業,「南粵家政」助村民就業
廣東「南粵家政」工程是一個零門檻的民生工程。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快速掌握崗位技能和要領,在提升勞動者素質的同時,實現短培訓精就業快就業。
3月5日,「80後」陳嬌燕離開了老家湛江徐聞縣林宅村,到深圳務工。沒有太多技能的她經同鄉介紹,到深圳「媽媽來了」面試,如今已成功完成培訓並順利就業,成為一名月嫂。如今,她的預約客戶已排到了明年4月份,預計今年年收入能達到7.1萬元。陳嬌燕說,「南粵家政」給了她新的力量,成為月嫂是她這輩子最大的改變,她期望自己明年能修一修老家的房子。
「90後」的關梅清,來自羅定市黎少鎮一個小鄉村。2006年初中畢業後,她先後珠三角地區打工。「在工廠上班比較辛苦,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月薪只有2000多元。」關梅清回憶。
後來,她在四會市學習考取了育嬰師資格證書、母嬰護理、小兒推拿、催乳師等相關職業技能證書。在工作中累積一定的經驗後,2018年,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一間養生調理館,由於技術好,經過顧客們的口耳相傳,她店裡的生意越做越火,最高峰時曾試過日收入一兩千元,甚至有居住在端州區、鼎湖區的客人專程開車到她店裡做產後修復及體質調整,生意很紅火。
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南粵家政」工程既滿足了民眾的家政服務需求,更是帶動了一大批勞動力就業。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南粵家政」工程培訓28.41萬人次,1.72萬家家庭服務企業吸納鄉村勞動力就業100多萬人。
編輯: 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