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購物:龍泉寶劍

2020-12-17 華之旅

由於龍泉劍的名氣太大,而且據說歐冶子是在河南舞鋼市(古時稱柏子國)鑄成此劍。早在漢代,它就被尊稱為「寶劍」,成為封建王朝皇帝賜給愛臣的「尚方寶劍」。大臣執此「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它也是王公貴族用來進貢、賞賜、饋贈的珍貴禮品,用以炫耀自己地位和權勢的標誌。

春秋戰國

制劍術以吳越地區最著。古人言:「吳粵(越)之劍,遷乎其地弗能為良,地氣使然。」龍泉產銅、鐵,以制劍名師歐冶子為始祖的龍泉寶劍乃鐵劍之魁。

秦漢

龍泉的鑄劍業專為皇室鑄造寶劍。

適用於砍劈的環柄刀逐漸代替了劍。龍泉寶劍從此淡出戰爭喧囂,承載起劍文化的內涵。

魏晉

龍泉鑄劍業受到人口驟增與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動,鑄劍業比較發達,頗具一定規模。

凡制名劍,必稱「龍泉」,龍泉已成了寶劍的代名詞。

鹹平初年,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楊億在《金沙塔院記》中稱:「縉雲西鄙之邑曰龍泉,實歐冶鑄劍之地。」南宋嘉定三年(1210),何澹撰《龍泉縣誌》載:「近境有劍池湖。湖,世傳歐冶子於此鑄劍,其一號龍淵,以此鄉名。」北宋時任宰相的龍泉人何執中(1044—1118),極力提倡鑄劍,龍泉古城的鑄劍業盛極一時,劍鋪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歐冶子時代之後的又一個鼎盛時期。

至正十七年(1358)十月,宋濂《龍淵義塾碑》稱:「龍淵即龍泉,避唐諱,更以念今名。相傳其地乃歐冶子鑄劍處,至今有水號劍溪焉。」明萬曆《橋蒼匯紀?地理》記龍泉縣「山南為秦溪,劍池湖在其陰,周圍數十畝。湖水清冽,時有瑞蓮挺出。旁有七星井,為歐冶子鑄劍之所,今為官田,井尚在,夏日飲其水,寒流侵齒骨。」今古井猶存一口,旁有歐冶子將軍廟及劍閣(閣在「文化大革命」初被毀,現已重建)。歷代劍匠因敬仰歐冶子,每年端午節皆往劍池湖(井)挑水淬劍。每鋪於當日精製劍兩把。

19世紀晚期,槍炮代替刀劍,寶劍成為武術器具、道教法器、舞臺道具及觀賞工藝品。由於龍泉劍形、質兼優,廣為武術愛好者和藝術鑑賞家青睞,龍泉鑄劍業代有名匠,久傳不衰。清乾隆十三年(1748),鐵匠鄭義生於城鎮東街開設劍鋪,招徒授藝,運用中國傳統的熔化生鐵灌注熟鐵的「灌鋼」冶煉法製作刀劍。所煉刀劍不易生鏽,劍刃鋒利。清道光年間(1830年前後),龍泉廖太和劍鋪精於鏤刻工藝,繼承戰國時期裝飾風格,各噪一時。清鹹豐八年(1858),太平軍駐紮龍泉旬日,需補充大量刀劍武器,劍匠鄭義生第四代孫鄭三古劍鋪,劍質上乘,應接不暇。光緒初,有周國華(乳名六兒)、周國榮(乳名五兒)、周國貴(乳名老九)拜千字號劍鋪鄭文軒(鄭三古之子)為師。滿師後,周國華單獨開設萬字號劍鋪。

2014年,武當山發現清代七星龍泉劍,劍上鑲嵌北鬥七星圖。該劍長1.26米,重約1.75公斤,劍身和劍柄都比普通寶劍長,木質大漆劍鞘,油漆鮮豔,依稀可照見人影,有龜裂紋路。雖然時隔200多年,劍身依然鋒利,鏨花刻有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黃道四象,鑲嵌北鬥七星圖,銅飾鏨刻道教圖案「暗八仙」。[5]

清末民初

在這一時期,龍泉的鑄劍匠人在寶劍的質量、包裝和文化內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龍泉寶劍的獨特工藝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廣為武術愛好者和藝術鑑賞家所青睞。

清末民國初期,縣城沿溪北岸一條街,從天妃宮(今新華電影院)至官倉巷口,劍鋪相連叮噹之聲,晝夜不絕。民國19年秋,全國國術館在南京舉行國術比賽,30把龍泉劍被評為最佳劍,列為獎品,贈給武術表演優勝者。龍泉寶劍獨步東南,名聲大震,產品行銷全國。為民國時期制劍業的鼎盛期。抗日戰爭開始後,滬杭等地商賈和省級機構內遷龍泉,手杖劍(時稱「司的克」)成為士紳官賈時髦的必攜品。抗戰勝利後至解放前夕,經濟蕭條,寶劍產銷大減。

相關焦點

  • 淘寶網第一筆交易竟是龍泉寶劍!馬雲與龍泉寶劍有什麼故事?
    ——龍泉寶劍  在阿里巴巴公司總部的擋案資料中,有一張珍貴的以馬云為首的淘寶網創始團隊合影,只見10位工作人員滿臉燦爛的笑容,似乎在慶賀著淘寶網──這一電子商務「美麗新世界」在中國的誕生。令人好奇的是,照片中的不少人,手中都拿著一件物品,坐在正中的馬雲,只見他挺胸,雙手拄一把龍泉寶劍,一副豪情滿懷、志在必得的神態。馬雲手中的龍泉劍與淘寶網有什麼特殊的關係?
  • 龍泉寶劍的歷史沿革
    龍泉寶劍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春秋戰國時期,歐冶子於龍泉秦溪山麓冶劍。《百越先賢志》載:歐冶子「鑿茨山,洩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泰阿』、 『工布』」。龍泉原名龍淵,因劍而得名,唐代諱「淵」,改名龍泉。龍泉寶劍由此名揚天下,龍泉亦成為寶劍之代名。
  • 中華第一劍——龍泉寶劍
    北宋時龍泉古城的鑄劍業盛極一時,劍鋪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歐冶子時代之後的又一個鼎盛時期。  到了清代,龍泉的鑄劍匠人在寶劍的質量、包裝和文化內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龍泉寶劍廣為武術愛好者和藝術鑑賞家所青睞。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恢復龍泉寶劍這一傳統工藝品的生產和發展工作。由於龍泉寶劍名揚四海,國家將其列入國禮。
  • 中國龍泉寶劍屬於管制刀具?日本繼承了中國龍泉寶劍的製造精華
    美玉生磐石,寶劍出龍淵,龍泉劍技藝的失傳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從此冷兵器被徹底的拋棄,以至於百年來這種鍛造技藝失傳了,龍泉寶劍為中華兵器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迄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因為產於龍泉而名揚天下,由於龍泉寶劍名揚四海,國家將其列入國禮,包括閱兵儀仗隊上的漢劍均來自龍泉
  • 龍泉寶劍:從兵器到藝術
    龍泉寶劍,本是一件冰冷器物,卻因為國人的「武俠情懷」而被賦予了一身浪漫。事到如今,世上已沒有了俠客,也沒有了江湖,寶劍從腰間取下,掛到了牆上,成為了一類觀賞的藝術品。黯淡了刀光劍影,但是龍泉寶劍的故事依然精彩。
  • 龍泉寶劍為何能「削鐵如泥」?!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這首《古劍篇》的作者是唐人郭震,正是因為這首詩,他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古劍篇》真實地反映了古人對於龍泉寶劍的喜愛,這首名作從此流傳千古。短兵相接的年代裡,龍泉寶劍引得無數英雄豪傑折腰,今日的研究則發現,這把千古寶劍確有其神奇魅力--當代鑄劍師要足足花上兩個月,才能複製出一把明朝的龍泉寶劍。
  • 龍泉寶劍|走在龍泉寶劍廠的青石板上,江湖, 武俠,你會想到什麼?
    ▲龍泉寶劍廠景觀  行走在龍泉寶劍廠的青石路上,水池臺榭、古代鑄劍的場景就在眼前,從鑄劍房、磨劍坊、  ▲龍泉寶劍廠景觀  龍泉寶劍的製作工藝複雜,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過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
  • 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即將亮相奉賢博物館新展!
    龍泉青瓷與龍泉寶劍即將亮相奉賢博物館新展!龍泉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部,是一方山清水秀、風光旎麗的人間淨土,素有「處州十縣好龍泉」的美譽。龍泉歷史文化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青瓷、寶劍聞名於世,是「中國青瓷之都」「中國寶劍之邦」。
  • 解密:收藏龍泉寶劍是否違法?
    ▲宋代熙寧年款龍泉劍 龍泉寶劍現在也通指浙江龍泉地區生產的寶劍,龍泉大小劍鋪林立,品牌不一。 那麼問題來了!國家為何會重點扶持龍泉寶劍?龍泉寶劍到底是不是管制刀具? 首先,龍泉寶劍為中華兵器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迄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因為產於龍泉而得名。 第二,龍泉寶劍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要經過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其工藝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兵器史、冶金史和文化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天下寶劍出龍泉
    龍泉旅遊 隨時隨地了解龍泉旅遊那些事兒 李白就有一把祖傳的龍泉寶劍,所以亦為劍客的李白有了「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詩句,相傳他曾「手刃數人」。 李白以劍寓情,寫出了諸多與劍有關的豪放詩句,如:「「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詩中有劍,劍中有詩,達到了詩劍合一的境界。
  • 揭秘龍泉寶劍生產全過程
    寶劍在中國古代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一把好劍不僅僅是護身之物,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是造劍師的嘔心瀝血之作,是集刀劍師的智慧、心血與體力的結晶。不論是江湖術士還是一些刀劍收藏家,都渴望能得到一把好劍。那做工精良,造型精美的龍泉寶劍又是怎樣續寫著刀光劍影的傳奇呢?記者帶您走進龍泉寶劍博物館用鏡頭向你解析寶劍製作的全過程。
  • 龍泉寶劍精品展登陸浙博
    龍泉寶劍又稱「七星劍」,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之特色而馳譽中外,作為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華文化與藝術的精粹,也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7月31日起,「2018劍出龍泉——龍泉寶劍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精品館內展出。此次展出的龍泉寶劍,匯集了當代48位鑄劍名家的刀劍精品。
  • 龍泉寶劍大放異彩(圖)
    沈廣隆展位    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王南 通訊員鳴玉)在集展覽、論壇、峰會於一體的北京文博會上,龍泉寶劍大放異彩,受到了有關各方的青睞和關注。沈廣隆曾在龍泉老店接待的客人包括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和李鐵映、著名作家金庸老先生等。其中李鐵映曾多次前往沈廣隆在龍泉的古宅老店,顯示了龍泉刀劍的強大魅力。更曾有來自臺灣的鑄劍大師們不遠萬裡到龍泉尋根問祖,增強了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與往來。  如果了解了龍泉的刀劍歷史,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小的龍泉鎮卻繫著這麼多人的牽掛。龍泉劍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 龍泉青瓷寶劍賦
    (以「青瓷雋永,寶劍輝煌」為韻)蘇紹康    青瓷雋永,寶劍輝煌。引龍泉之靈氣,曜吳越之烈光①。陶釉含章,其質溫如潤玉;鋼鋒積勢,其威冷若秋霜。已而柔剛相濟,今古同芳。傳國之珍泰美,承天之祜綿長。柄刻璇璣,代有樞庭魁士;窯容戊己,普存麟德坤綱②。
  • 龍泉寶劍定將走向新的輝煌
    ,在11月16日的龍泉寶劍博物館開館儀式上,他捐贈了自己精心鍛制的「豐喜祥」劍。接受記者採訪時,郭常喜動情地說:「龍泉是中國鑄劍之源,是所有刀劍界人士嚮往的地方,我已把龍泉當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郭常喜介紹說,為慶祝龍泉寶劍博物館開館,這次特地帶來的「豐喜祥」劍是他十分滿意的作品,「豐喜祥」劍四面開光,各面的紋路就是風、調、雨、順,所以有著「風調雨順」之意。
  • 龍泉寶劍的傳奇和鑑賞秘笈
    龍泉是寶劍的故鄉。「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唐代郭震的一譜《寶劍篇》讓武則天對其刮目相看,大加重用。而郭震所說的「精光黯黯青蛇色」就是指龍泉劍。儘管龍泉市區以「劍瓷」為名的商鋪數不勝數,但尋覓真正的龍泉寶劍並不像青瓷那樣容易。
  • 「龍泉寶劍」引來的商標糾紛,了解一下!
    近日,浙江省龍泉市的唐人刀劍公司(唐人刀劍)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商評委)和浙江省龍泉市寶劍廠有限公司(龍泉寶劍廠)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要求商評委重新對龍泉寶劍廠申請的商標進行裁定,宣告其無效。
  • 龍泉寶劍真砍比鋒利
    龍泉因劍得名,是中國寶劍之鄉。但是聽說過龍泉寶劍的厲害,你卻不一定見識過用寶劍砍銅板、砍草蓆來比韌性、比鋒利。9月25日,第一屆龍泉寶劍爭鋒賽在龍泉體育館舉行,各方鑄劍師聚首龍泉比拼技藝,只為讓你見識什麼是最好的龍泉寶劍。據悉,本次活動旨在更好地傳承和光大龍泉寶劍,體現龍泉寶劍鑄匠卓越的鍛制技藝成果,彰顯龍泉寶劍堅韌鋒利、剛柔並寓的獨特魅力。
  • 龍泉寶劍遇上秀洲納米新材料
    龍泉有兩寶,除了青瓷,就是距今2600多年的寶劍了。5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龍泉寶劍廠,在佔地80畝的園區內,武俠音樂響起,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互交融,吸引了不少遊客。這種文旅結合的形式,也讓龍泉寶劍廠成為麗水首個「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 龍泉青瓷、龍泉寶劍、青田石雕,原來都產自這裡!
    龍泉寶劍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姍姍):龍泉劍,中國寶劍的鼻祖,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相傳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鑄劍師聯手所鑄。龍泉寶劍的鑄造歷經千年保存至今,曾被選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