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與茶有著很深的淵源。
雲南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雲南的四大茶區多位於少數民族聚集地。這裡聚集的25個少數民族都用各自不同方式酷愛著雲南的茶。
下面就介紹一下,雲南最具特點的五個少數民族飲茶風俗!
白族:三道茶
白族人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
「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點。
第一道茶稱為頭道苦茶,將優質綠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葉烤黃,發出香味後,衝入少量沸水,當茶水呈琥鉑色時,倒入茶壺裡。這寓意著:人生應當吃苦耐勞,方能有所作為。
第二道茶,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後飲用。這象徵著:生活應當先苦後甜,才有意義。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紅糖、蜂蜜、桂花等,飲食感覺香甜又略帶辛辣味,使人精神爽然。這寓意著:事業開拓成功,令人回味無窮!
彝族:土罐烤茶
一壺烤茶,喚醒對生活的熱愛,彝族烤茶已經具有千年的歷史了。
彝族土罐烤茶,先用炭火幹燒土罐,土罐燒熱後放入普洱生散茶,然後抖動罐子,要抖九九八十一次。
看到茶葉變黃後,加入沸騰的泉水,煮沸看到罐口起泡沫了,就可以將土罐的茶倒入茶具品嘗了。
茶氣濃鬱,入口即甘,還帶著一種原始的芳香。
納西族:「龍虎鬥」
你喝過「龍虎鬥」嗎?「龍虎鬥」是指納西族人民將酒與茶同飲的一種特殊飲茶方式。納西族人民在衝泡「龍虎鬥」時,先將茶放入陶罐中進行烘烤,至茶葉焦黃後沏入沸水熬煮茶湯。
待茶湯熬煮粘稠過後,倒入盛有半杯白酒的茶盅內,隨著悅耳的響聲撲面而來的是茶酒之香。
「龍虎鬥」在民間是一味很好的感冒良方,當您感冒不舒服時喝上一杯「龍虎鬥」,睡上一覺,醒來過後,會頓時覺得渾身輕鬆,精神抖擻。
當地有趣的飲茶諺語說道:「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
傣族:竹筒茶
雲南傣族,一個能歌善舞又愛喝竹筒茶的民族。他們製作的竹筒茶既能有普洱濃鬱的茶香,又有清新的竹香。
竹筒茶,就是將曬青毛茶放入特製的竹筒內,在火塘中邊烤邊倒壓,直到竹筒內的茶葉裝滿並烤乾,就可以將竹筒刨開,取出茶葉,用開水衝泡飲用。
基諾族:涼拌茶
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被稱為「吃茶」的民族。「吃茶」的習俗,源自中國古代「食茶」法。這種涼拌古老的涼拌「食茶」法,被基諾族稱為「拉拔批皮」。
基諾族在製作涼拌茶的時候,採用茶樹鮮葉。將葉子採摘下來,用手輕柔,再放到碗中,加入酸筍、酸螞蟻、大蒜泥、辣椒、黃果葉、鹽等調料,最後加入山泉水即可。
泉水稀釋出草木的味道,與茶葉帶來的口感,構成了一種全新的體系,宛若專屬於一個民族的獨家記憶。
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雲南少數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茶習俗,並將之作為一種傳統,一代傳一代。
每個民族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詮釋對茶的理解,各個民族風俗奇特,地域色彩濃烈,為我國的茶飲風情塗上了濃濃的一筆。
本文出自公眾號「觀海茶樓」,如您喜歡,請您關注查詢更多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