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本質,是人類心智的共識—畢瀛皇講設計

2020-12-21 設計品味生活

在我們的生活中,設計如同一面鏡子,映照著文化萬象。設計是如何跨越東西方文化,超越意識形態的樊籬,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普世共享的價值?

貫通中西的日本學者岡倉天心認為:「儘管表面上存在著東西方之分,但所有人類發展本質都是一樣的。」設計的本質也在其中。

岡倉天心

人類的文化是共生共享的心智感受。之前和大家分享過的威廉·莫裡斯、柳宗理、石漢瑞,都是在不約而同地用設計來踐行這種心智感受。

東西方文化的表象形式有著千差萬別,但文化的表象差異不應是一葉障目般,用來區分人類的發展本質。千百年來人類透過東西方的望遠鏡,作繭自縛般的用文明、宗教、戰爭、科技、意識形態、社會結構、國家政體、生活方式來比較、區分、優劣、破壞人類文化的整體性。當十字軍的遠徵和蒙古人的鐵蹄,對人類文明整體性的撕裂和破壞,至今影響深刻,根植了我們今天在東西方意識形態上的心智鴻溝。在疫情橫行的當下,人類需要修復因意識形態而造成的認知分裂,重回文化共生的整體性,互相守護,才能共克時艱。

上海唯示品牌設計工作室設計的海報

設計是溫柔的連結、靜心的彌合這一鴻溝的人類心智共識,設計能夠帶我們跳出東西方意識形態的狹隘分割,回歸人類文化母體的共生共享。

禪的美意識所生發出的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是打通人的空界心靈的感官,用設計的語彙升華出簡素、幽玄,自然、寂靜的人情化審美。西方現代設計理念的核心,聚焦於豐富人與人的關係,用設計的語言凝練出功能的優化、使用的體驗、效率的提升等人本化審美的探索。東西方的設計語言,在對人類心智感受的解讀中,殊途同歸。

田中一光對日本琳派美學以人情之美再造自然的繼承與創新、堤清二以無印良品作為在商業模式上的進化與消費文化上的體面回歸、谷口吉郎和谷口吉生父子所設計的東京大倉酒店向世界優雅綻放東方美意識的含蓄內斂,這些是讓全人類共識共感、怦然心動的東方美意識;迪特·拉姆斯以 Less But Better(少卻更好)傳神發展了密斯·凡·德羅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蘋果的賈伯斯和喬納森·艾維通過蘋果的設計美學,寧靜而高級的傳承了鈴木大拙的禪者初心,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這看似是東西方在彼此設計之路上的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但實際上是用設計的通感讓東西方文化重新相逢相識,合二為一。

田中一光
迪特·拉姆斯
無印良品
谷口吉郎設計的《大倉酒店》
賈伯斯和喬納森·艾維
鈴木大拙:世界的禪者

人類的文化共生於一個心智感受的母體,遺憾的是,人類自身的情緒與性格的裂變隨著時代的演進,讓文化被意識形態所牽引,在人造的優勝劣汰中,漸行漸遠。

蔓延全球的疫情,讓人類集體反思:病毒攻擊的是整個人類,不分東西,無論南北。沒有國界,不分種族,更何談政體有別?只有我們回歸文化母體的共生,才有對人類未來的共享。設計的本質,以人類心智的共識,讓我們領悟到,只有文化的共生共享,才有人類的生生不息。

谷口吉生設計的《鈴木大拙紀念館》

文化的鈴聲來自遠方,似曾相識的世界相互靠近。讓我們用設計創造出更多的使東西方相生相融的設計傑作,連結人類本為一體的空靈心界。

《幸會生活!畢瀛皇講設計》由畢瀛皇先生原創。

畢瀛皇先生是上海唯示品牌設計工作室 Vision & View 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設計師。

相關焦點

  • 設計的力量,保羅·蘭德—畢瀛皇講設計
    表現手法的簡潔明確,直入設計解決商業問題的本質,是蘭德的設計價值觀。堅信設計的思想邏輯,由言之有物的思想形成飽滿有力的設計,是蘭德傾注一生對設計教育的摯愛。IBM的標誌設計是蘭德最為經典的設計之一。標誌設計的核心功能是傳達「是誰?」,而不是「是什麼」?其中作用要依靠獨特性、可視性、適應性、可記憶性、普遍性以及永恆性。清晰可見,直入本質,才是設計的意義。1986年,賈伯斯請蘭德為他所創建的NeXT軟體公司設計公司標誌。蘭德與賈伯斯的以下對話,堪載史冊:「要我設計可以,但是有個前提,我只會提供給你一個我認為最好的方案,而且不管你用不用,你都要付錢。」
  • 設計的力量就是讓人覺醒的力量,永井一正—畢瀛皇講設計
    設計的力量就是讓人覺醒的力量永井一正,以「另類」的通透視角,用設計為我們關照「生命」。自1992年,永井一正創作了一千多幅「life-生命」系列海報,其初心就是希望「代表無聲的動物與植物向人類控訴!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希望通過設計喚醒人類的本能,認識到所有生物都是一個共同體。」在電腦輔助設計,非常普及的今天,永井一正堅持用手繪,捕捉自身的感性,一筆一筆地繪製出靜謐而神秘的犀牛、大象、兔子、獅子、老虎等動物,它們都長著和人一樣的眼睛,靜默無聲,注視前方。在這些動物的眼神裡,流露出對人類的困惑與警覺,但更多的是神秘與茫然。
  • 最美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雷蒙德·羅維—畢瀛皇講設計
    最美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雷蒙德·羅維雷蒙德·羅維通透的設計思維成就了他的商業成功。「羅維設計」不僅是設計公司的名稱,更如《紐約時報》所不吝的讚賞:羅維塑造了現代世界的形象。羅維宣揚設計促進銷售的新思維,認為好的設計對市場營銷大有裨益,強調設計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吸引眼球的無病呻吟,設計是為市場、為銷售運作而做的缺之不可的必要力量。羅維創造的好的設計才能夠使產品佔有市場的全新概念,大大促進了美國商業社會與消費文化的發展。可口可樂瓶裝設計可以說是羅維「設計與商業結合」的典型案例。
  • 心之所願,素履之往的村野藤吾—畢瀛皇講設計
    心之所願,素履之往的村野藤吾設計的真心,在於直入生活的本質;設計師的真心,在於素履以往的探究這本質。村野藤吾的設計是一首幻想的交響樂,超越了時代風格與派別。位於靜岡縣伊豆的三養莊,是村野藤吾晚年設計的和式庭園酒店的代表作,於1988年完成。低矮的、層疊櫛比的數寄屋樣式的建築靜靜的和伊豆山間融為一體。
  • 田中一光的設計,源於琳派美學的純粹初心
    在《畢瀛皇講設計》的上一期和大家分享了以迪特·拉姆斯《好的設計的十條準則》為代表的西方設計的思維理念,結合以禪的美意識生發出的《美的七種表現意向》為代表的東方設計的原生領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商業設計中的實踐,使大家清晰的感受東西方設計殊途同歸的表現形式。
  • 真實的一休:不是美少年,而是性情中人—畢瀛皇 品 藝舟雙楫
    《畢瀛皇 品 藝舟雙楫》由畢瀛皇先生原創。畢瀛皇先生是上海唯品牌設計工作室 Vision & View 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設計師。
  • 設計中的時光的留白,一個酒店定格一個優雅的時代
    在前兩期的分享中,和大家探究了田中一光對日本美意識的傳承與創新,比較了喬納森·艾維在蘋果產品的設計實踐中,踐行了迪特·拉姆斯的 Less,but Better (少卻更好)的設計理念。東西方對設計本質的思索實踐,把人和生活作為以終為始的設計探索,殊途同歸。
  • 用設計回報生活的恩惠,疫情後時代的設計啟示
    田中一光以日本琳派藝術為靈感,走出了一條簡潔、優雅的日本現代設計之路。無印良品的商業實踐,是《美的七種表現意向》的精粹表達。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被迪特·拉姆斯譽為最佳詮釋《好的設計的十條準則》的APPLE蘋果公司。蘋果的偉大貢獻,在於證明了設計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
  • 此時無聲勝有聲—上海唯示品牌設計傳達斯坦威鋼琴大音希聲之美
    唯示品牌設計以音樂和人共生共享的視角,把斯坦威鋼琴本身當做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在鋼琴聲傳來的那一刻,人和琴已然在同一個旅程上互相成就,從而綻放出無盡想像的音樂之旅。正如上海唯示品牌設計工作室的總設計師畢瀛皇先生所言:「斯坦威鋼琴的美,是直入自然本質的哲學之美—大音希聲,人琴合一。」
  • 《思想本質》語言揭露了人類始終身處在自己的心智洞穴這個真相
    本文為你解讀的是《思想本質》,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通過語言這扇窗來洞察人性。全人類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焦慮:人性如果有規律,那麼,人的思想和情感就沒有辦法逃離這套規律的束縛。這種規律也被一些哲學家叫做:人類的心智洞穴。這個說法來自於柏拉圖的「洞穴寓言」。
  • 上海唯示品牌設計用文化生命激活震旦博物館的古器物靈魂
    在創意震旦博物館一系列文物古器物視覺傳達的設計之旅中,唯示以尊敬之心,詮釋其所承載的跨越時空的文化印記。構築震旦博物館與大眾之間一份 「深厚的文化情」 作為視覺創意的核心立意。避免展示品的攝影作品下嵌入文字解說的千篇一律形式,以超越個人的差異,構建出屬於人類共同的、共有的文化視角,傳達出震旦博物館直指人心的視覺形象:不是時代的風潮或風俗,而是真正的價值。不論是海報還是冊頁,傳達的信息應具備直達人心的訴求力與觸動心弦的普遍性,從而獲得觀者的共鳴。每幅畫面即是 「一個紙上震旦博物館」 ,講述一個說古道今的故事,演繹一段跨越時空的歷史。
  • 凝練核心價值觀 要站在人類價值共識的制高點
    社會主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的一種最先進的思想體系、社會制度和實踐運動,其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鮮明特徵和根本標誌,就是要站在人類價值共識的制高點,最具先進性和進步性。具體地說,就是要高揚一種理想、實現兩大超越、體現三大特點。
  • 深度理解溝通本質:不撕逼,拉共識,解決問題
    人類用嘴說話的能力其實本質上和動物交流的方式相同,只不過人腦大約在50萬年前演化出來,而聲帶則約在15萬年前演化出來。作為人類的溝通工具,到底如何運作的呢?關於人類語言溝通,得看「心理語言學」:認知科學演化而來,重點之一不在語言而在心理層面如何使用語言,即「溝通」。這個學科探究兩個大命題:語言如何使用?、語言如何習得?
  • 宇宙本質密碼,「上帝」留在人類身上的數字,人類是被設計好的?
    無限的宇宙,無限的奧秘,隨著人類的不斷探索,科學可以幫助人類實現越來越多的夢想,很難去想像未來的人類文明會擁有怎樣神奇的科學技術。但是這樣一個問題就出現了,人類的科技會存在一個「極限」嗎?從我們身邊來看,其實在大自然中存在一個十分神秘的比例「黃金分割」——1 : 0.618,這幾個看似正常的數字組合在一起,就可以產生十分神奇的反應,比如在繪畫中黃金分割可以充分表達美感,在科學設計中這個比例很多情況下也是最適合的選擇,就連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也不約而同地向著這個完美的比例進化。
  • 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1976年版的《紐曼現代英語詞典》對「design」的定義是:「設計,名詞,裝飾性圖案(a decorative pattern);動詞,發明和創造(to invent and bring into being)。」這是當時最常用的詞義。從數百萬年前的原始人用於謀生與「設計」的石器算起,設計與人類一直是相伴相生的。設計在人類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更加提高了對生產生活的滿足感。
  • 弗裡德曼:貨幣的本質並不是信用,而是共識
    弗裡德曼的雅浦島石幣但貨幣的本質並不是信用,只有本身毫無價值的紙幣才需要信用背書,從來沒有人為黃金背書,但黃金作為貨幣卻橫貫數千年,超過任何由政府背書的紙幣。貨幣的本質不是信用,而是共識。弗裡德曼在著作《貨幣的禍害》的第一章「石幣之島」中介紹了著名的共識貨幣:雅浦島石幣。這些石幣並不產自島上,島上的居民乘船到400英裡以外的其他有大量石灰石礦產的島嶼上,雕刻巨型石幣,把他們推到筏子上,再把這些石幣運回雅浦島,雕刻好的石幣被人們滾到一個傳統的地方,然後這些東西就被準備好用來交易了。
  • 人類的本質是什麼梗 人類的本質為什麼是複讀機
    人類的本質是什麼梗最近網上很流行一句話叫做「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這已經成為了現在最流行的梗之一,每當有人重複的說著某一句話的時候,就會有網友用這個梗調侃,但其實這個梗出自一個遊戲。「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出自於外國遊戲《信任的進化》,英文名《The Evolution of Trust》其實最早是一款網頁小遊戲,現在出了很多版本。這黑白文字遊戲用博弈論的方式,推演了人類的信任與欺騙的進化。複讀機是遊戲裡對一類人的統稱,最後實驗證明複讀機會獲得成功,大概就是這樣。
  • 認清讀書的本質,了解讀書的動機,進一步改善心智模式
    01 閱讀的本質  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知識都需要我們去學習。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系統性地獲取知識,但同時也會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實際上是對閱讀這件事理解得不夠清晰透徹,或者說我們沒有看清閱讀的本質。  閱讀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時間裡,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和方式去學習。這可以從三個角度去理解:  第一個是你自己,包括你的狀態,你閱讀的目的,你的時間,還有你的精力,這些都是你最需要關注的。  第二個是你要讀的對象,可能是紙質書,也可能是電子書,甚至只是一篇文章,或者一則消息。
  • 為什麼說「普世價值」不是當代的價值共識
    一、「普世價值」論爭的本質論爭本質在於:不是有無共同人性、有無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抽象爭論,而是關於資本主義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恆性、中國是否要搞「全盤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三、「普世價值」在人類價值共識上的禍心其禍心就是:把蠻橫的「文化霸權」和落後的「冷戰思維」冒充為當代人類的價值共識,為其進行「價值觀滲透」提供道義偽裝。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不斷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歷史,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人類價值共識得到不斷積累、積澱和豐富,成為人類的精神財富。
  • 人類的本質是鴿子什麼梗 人類的本質是鴿子源來出處哪裡
    最近人類的本質是鴿子這句話可以說是很火了,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也有很多網友並不是很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本質是鴿子什麼梗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話的原話是指人的本質是鴿子、複讀機和真香,這句話最近可以說是很火了,不過一般年輕人使用的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