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的源頭,不僅記載了許多遠古神話,還隱藏著幾個創世神話。比如光明之神燭龍,誕生於混沌宇宙,為華夏大地帶來了光明和生命,《山海經》和《楚辭》均認為燭龍是創世神之一。又如帝俊,他與羲和、常羲聯姻,化生出「太陽」和「太陰」,既是時間之神和天神,又是古老的創世神。除此之外,《山海經》還有一位創世神,他就是《西山經》記載的天神帝江。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帝江就是帝鴻,也是黃帝的化身。

《山海經》的《西山經》記載,西方的天山上,滿地都是黃金、白玉和雄黃,這裡居住著一位天神,名字叫帝江。帝江有「六足四翼」,身體像一個大肉球,他沒有五官和七竅,卻擅長歌舞。
《山海經》記載的帝江,與創世神燭龍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第一,身份相同。帝江是天山的山神,燭龍是鐘山的山神。第二,形象怪異。帝江和燭龍均為赤紅色,帝江是個大肉球,燭龍體長千裡。第三,具有神異能力。帝江沒有任何感知能力,燭龍可以不眠不息。由此可見,帝江具有創世神的基本特徵。

《山海經》記載的帝江並不出名,但是說的他的另一個名字——混沌,許多人便耳熟能詳。《左傳》和《淮南子》記載,混沌、饕餮、窮奇和檮杌,被稱為上古四大兇獸。其實,他們都是上古時期的氏族首領,因為子孫後代中出現了反面人物,才被上古先民描述成「兇獸」。
在上古四兇之中,混沌的身份最為高貴。《淮南子》記載,混沌原名帝鴻氏,他是天神帝俊的兒子。而《左傳》、《史記》和《帝王世紀》等許多古籍記載,帝鴻氏就是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另外,在古漢語中,「江」字和「鴻」字是通用的。因此,混沌就是《山海經》記載的天神帝江,也是黃帝的化身。

可是,即便混沌是黃帝的化身,他怎麼會是創世神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混沌究竟是什麼。在中國古代的創世神話裡,宇宙誕生初期,被稱為混沌時期。《山海經》記載的帝江,之所以沒有五官和七竅,是因為他象徵著創世之前「天地未分」的狀態。
例如,盤古在混沌之中沉睡,女媧在混沌世界攢土造人,伏羲在混沌宇宙中誕生。就連《山海經》記載的華夏第一神山——崑崙山,都是「混沌」的別稱。因此,如果論及古老程度,連燭龍都比不上混沌。

那麼,混沌是如何創世的?《莊子》記載的一個寓言故事,為我們提供了線索。《莊子·應帝王》記載:「混沌死,而天地生。」據說,創世之前有3位天神,他們分別是南海之神「倏」、北海之神「忽」和中央天帝「混沌」。
中央天帝「混沌」長相怪異,他沒有五官和七竅。「倏」和「忽」因為經常受到「混沌」的善待,產生了報答的想法。於是,他們決定用神力改變這位天神的長相。「倏」和「忽」用了七天時間,每天為「混沌」鑿通一竅。誰知七天過後,通了七竅的「混沌」卻死了,新的世界誕生了。其實,這就是一則古老的創世神話。

綜上所述,《山海經》記載的天神帝江,如同燭龍和帝俊一樣,是一位古老的創世神。他象徵著宇宙誕生之初的混沌狀態,在盤古、女媧和伏羲的創世神話中皆有體現。《山海經》將混沌和軒轅黃帝結合在一起,是為了告訴我們:軒轅黃帝結束了混沌而蒙昧的部落時代,帶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