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招隱山:山水有清音 模範太子在此編寫殿堂級著作《昭明文選》

2020-12-04 尋蹤壯遊

作為一個高富帥,昭明太子蕭統實在太完美了,人稱千古模範太子。史料上說他美姿容,善舉止,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如。

據說他三歲學《孝經》、《論語》,五歲熟讀「五經」。九歲那年,蕭統還在壽安殿講授《孝經》,所有的意思都講的很正確。

蕭統還是一個大孝子,母親丁貴妃生病的時候,他便搬回皇宮,朝夕伺候母親,衣不解帶,一直到他母親去世。

母親去世後,他就開始絕食,嚇得老爸梁武帝趕緊讓秘書給他寫信,大意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現在還活著呢,你要是絕食絕出個啥毛病,不是對我也不孝嗎?蕭統這才開始吃東西,不過也就是喝點麥片粥,幾天下來,人瘦掉了一半。

梁武帝又讓秘書給他寫信,意思是你要餓壞了,我可怎麼辦?這下才恢復進食。

作為一個太子,蕭統屬於標準的有錢有閒有地位的高富帥,還不缺情趣,人品好。除了自己寫了好多書,還養了一大批文人,包括《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當時他的宮中,有藏書三萬多卷,文人墨客不計其數。

有人建議他尋歡找樂,他吟起了一首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在別的帝王皇子到處尋花留情的時候,這位完美的太子不戀王位,偏愛讀書,20歲時南下多處考察,在綠水青山間到處看書,他見招隱山群峰環抱,茂林修竹,環境清幽,便潛走宮女、御樂人等,只留太監八人。

招隱山牌坊

傳說昭明太子在招隱寺讀書,環境十分幽雅,但苦無水喝。他閒暇無事就滿山跑,尋找泉眼。

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陣風過,樹葉沙沙作響,直落地上。

古語說:「雲從龍,風從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崗下有個小山窪,一猛虎前腳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見,暗暗吃驚。只見這隻虎大吼一聲前爪猛刨這處,留下一個有三尺深的塘兒,虎便咆哮而去。剎那間,塘內便有清泉不斷向外滲出。

太子雙手掬著泉水,嘗了一口,只覺清涼香冽,甘美香甜。這時泉水源源不斷向外湧流,太子驚喜之餘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來,泉眼四周石頭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虎跑泉

鎮江招隱寺的「讀書臺」和「增華閣」,是昭明太子蕭統居住、讀書和編《昭明文選》的地方,始建於520年,後人讚揚昭明太子,在門柱上寫下楹聯:

景仰古賢風,此地得江山之助

熟通文選理,斯人與翰墨為緣

讀書臺

蕭統在招隱山定居11年,組織文人編選完成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入選之作上起周代,下迄蕭梁,文體各異,大都文質並重,詞藻華麗,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增華閣

熟知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等語皆出自《昭明文選》。

文選編成後,太子雙目失明,不久卒於建康,年僅31歲。八名太監終老招隱山,死後相繼被葬於後山洞中,後人稱之為「八公洞」。

相關焦點

  • 《昭明文選》匯集文學精品七百餘篇 由梁昭明太子編寫
    導讀:昭明太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編選了《昭明文選》(簡稱《文選》)。宋代大詩人陸遊引言:「《文選》爛,秀才半」。後世則有將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稱之為「選學」的。《昭明文選》到底在哪裡編成,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有趣的話題。
  • 書香氤氳 鎮江有座昭明太子讀書臺!
    鎮江昭明太子讀書臺,位於南山招隱寺。相傳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讀書之處。
  • 蕭統與《昭明文選》
    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詩賦取士,《文選》仍然是士人的必讀書,甚至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陸遊《老學庵筆記》)。  那麼蕭統和鎮江有什麼關係呢?因為蕭太子祖籍南蘭陵,據考證就在現在的鎮江市丹陽境內,當然也有說在武進也即現在常州境內的。其實不管現在是在鎮江還是在常州,這種搶文化名人的舉動實在是件沒文化的事,因為地點基本就是丹陽武進交界處,只是行政區劃隨歷史變遷有所變動而已。
  • 棲霞南朝陵墓確認為梁昭明太子墓 曾編"昭明文選"
    近日,《金陵晚報》報導,位於棲霞獅子衝的一座大型南朝陵墓,曾長期被認為是陳文帝的永寧陵,但近來考古學家確認是梁昭明太子的陵墓。  昭明太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編選了《昭明文選》(簡稱《文選》)。宋代大詩人陸遊引言:「《文選》爛,秀才半」。後世則有將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稱之為「選學」的。
  • 《昭明文選》與南京的淵源
    推薦詞:由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纂的《文選》一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它選錄的作品上起秦漢,下逮南朝的梁代。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多數都保存在這本書之中。此書一經問世,即在後世文人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隋唐之後,文人學士廣泛推崇,遂以之為學習詩文的主要範本。現在看來,依然如此。1.《昭明文選》的編撰工作主體應在建康(南京)東宮。
  • 南朝太子蕭統在南京編寫完《昭明文選》
    不過,關於《昭明文選》的編寫地,在文學史上一直存有爭議。在「南京傳世名著」的評選中,著名文學評論家汪政推薦了這本書,根據史料記載與遺蹟佐證,專家認為,蕭統是在南京編寫完成了這部傳世名著。 A文化公案南京與鎮江一直在爭《文選》的編寫地根據歷史記載,昭明太子蕭統自幼聰慧,喜攻詩書,少時曾從政,深得民間稱頌(《南史》有專門記載),後廣遊南朝各地,與名士才人交往。
  • 鎮江行:探訪招隱寺,感念隱居人
    招隱寺位於招隱山,始建於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原為戴顒私宅,戴公仙逝後,其女矢志不嫁,舍宅為寺,遂名招隱寺。南朝著名雕塑家、音樂家戴顒隱居在此譜就了《遊弦》、《廣陵》、《止息》三部千古絕唱。宋武帝劉裕屢加詔聘,戴顒均拒詔不出。招隱山展示了古城鎮江特有的隱士文化風採,成為中國隱士文化的聖殿。
  • 被米芾所稱「城市山林」的鎮江南山,竟然有如此多的歷史文化遺蹟
    鎮江南山風景區位於鎮江之南,是招隱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由招隱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南山以幽雅寧靜著稱。重巒疊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湧溪流、鳥語花香、風景清幽。在今天似乎不及金山、北固山出名,但在南北朝至明代時卻盛名在外,吸引了駱賓王、王昌齡、蘇東坡,康熙、乾隆等歷代數百位文士名流此居住、遊覽,留下了珍貴的古蹟和名篇。今天鎮江號稱「城市山林」,就是北宋著名畫家米芾在觀賞南山之後的讚譽。
  • 安徽人文講壇:昭明太子池州編修傳世文選
    編著有《秋浦詩旅》、《秋浦梨苑》、《池州摩崖石刻》、《歷代名人吟池州》、《池州文史》、《池州古詩詞》、《杏花紅雨》等書,其中多篇獲全國獎項。你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嗎?在中國古代科舉中,所謂「文選爛,秀才半」指的是什麼?你知道昭明太子的封地在哪嗎?自古以來,安徽神奇的山水孕育了一朵朵人文奇葩。
  • 為米芾所稱"城市山林"的鎮江南山,竟然有如此多的歷史文化遺蹟
    鎮江南山風景區位於鎮江之南,是招隱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由招隱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南山以幽雅寧靜著稱。重巒疊翠、茂林修竹、山深水秀、泉湧溪流、鳥語花香、風景清幽。昭明太子讀書臺和增華閣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南朝蘭陵(今常州)人,梁武帝長子。聰慧好學,立為太子,在招隱寺讀書。中大通三年(531年),未及即位而卒,年僅31歲,諡昭明。讀書臺右邊為增華閣,為年昭明太子編輯文選處。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蕭統雕像   昭明太子蕭統喜歡文學,在文學上有很深的造詣。蕭統的文集被後世編為《昭明太子文選》。蕭統的身邊聚集著一批文人,蕭統和他身邊的文人引領了當時的風氣。   昭明太子蕭統在政治上很愛民。有一次,南朝梁遭遇了天災,很多難民流落到了京都。蕭統親自帶著人為這些難民送食物,當時很多都城中的平民都被蕭統感動。蕭統還吩咐有關衙門做出三千套衣服,在冬季的時候分給平民。   昭明太子蕭統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蕭統為自己的母親守孝。蕭統在為自己母親守孝的時候,傷心得吃不下東西。
  • 蕭統《昭明文選序》
    蕭統死後諡「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於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間。《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它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崇文書局版 九百年間、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501年—531年)主持編選的,故稱《昭明文選》。
  • 昭明文苑 增華學林 |《文選》與《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蘇...
    圖為《文選》與《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大學舉辦研討會現場中國江蘇網3月29日鎮江訊(陳銘 吳奕 公維軍) 六朝文學雙璧《文選》《文心雕龍》均出自鎮江。原鎮江市委書記、鎮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原會長錢永波發表講話。會議上,與會專家就《文選》學與《文心雕龍》學未來的發展、《文選》與《文心雕龍》的關係、多元視角下的《文選》與《文心雕龍》研究、《文選》《文心雕龍》域外研究等開展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 鎮江城市中的「天然氧吧」,潤州區兩個大型城市森林公園
    潤州區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區西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的主城區和行政中心所在地。潤州歷史悠久,是「山水鎮江」、「生態鎮江」、「人文鎮江」的縮影。潤州境內有西津渡、金山、南山國家森林公園、伯先公園、彭公山石晶洞等旅遊名勝及沿運河風景帶,以及小碼頭街和觀音洞、昭關石塔、西津古渡街等古建築。
  • 昭明文選(1)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遊《老學庵筆記》)。 《昭明文選》的誕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 自從有了《昭明文選》,這才使我國自先秦來文史不分現象有了明確的分界。《昭明文選》繼往開來 ,對古今文體做了全面的闡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分規模宏大的文學總集 ,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
  • 南京記憶|《昭明文選》:中國千年詩詞文風奠基之作
    在主持編撰時,蕭統並沒有一味地步武前賢,而是有意識地把文學作品同學術著作、疏奏應用之文區別開來,並主要收錄詩文辭賦,不選宣傳道德的聖賢經書,不選以思辨為核心的諸子哲學著作,史書中也只略選「綜輯辭採」,「錯比文華」的論贊。蕭統認為文章應該「麗而不浮,典而不野」。因此,其所選的作品,皆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即情義與辭採內外並茂,文質並重的作品,偏於一面的則不收入。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蕭統雕像   昭明太子蕭統喜歡文學,在文學上有很深的造詣。蕭統的文集被後世編為《昭明太子文選》。蕭統的身邊聚集著一批文人,蕭統和他身邊的文人引領了當時的風氣。蕭統還寫過很多詩篇和散文。   昭明太子蕭統在政治上很愛民。有一次,南朝梁遭遇了天災,很多難民流落到了京都。蕭統親自帶著人為這些難民送食物,當時很多都城中的平民都被蕭統感動。蕭統還吩咐有關衙門做出三千套衣服,在冬季的時候分給平民。   昭明太子蕭統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蕭統為自己的母親守孝。蕭統在為自己母親守孝的時候,傷心得吃不下東西。
  • 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蕭衍的兒子們當皇帝不一定很有出息,但是寫詩作文個個都是把好手。第三子梁簡文帝蕭綱做文壇領袖比當皇帝威望高多了;第七子梁元帝蕭繹就是「半面妝」故事的男主角。至於長子蕭統,這個曾經距離皇位一步之遙的昭明太子,最後把自己培養成了史上發行量最大、閱讀人數最多、評價最高的作文參考書編輯。 說蕭統和他的《文選》,就要從一個烏鎮人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