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點上方
藍色字體一鍵關注 書畫 | 篆刻 | 鑑藏 | 國學 | 人文 | 歷史 | 茶道 | 養生
故宮博物院藏有明清時期的摺扇畫頁數千件,以藏品數量大、畫作品質高而居於世界各博物館之首。故宮收錄的198幅圖只是故宮藏品中的鳳毛麟角,更是中國繪畫史中的滄海一粟,然而,卻涵蓋了明清繪畫的主要流派和畫家的重要作品既表現出每位畫家的個人風格,又體現了明清時代的畫壇特點,可以說它們以精緻的形式「描繪」了明清繪畫史。以扇面為載體寫字作畫,最早出現在紈扇上,漢、晉時就有班婕妤題扇詩、王羲之為賣扇老媼書扇的故實。在摺扇上繪畫,最遲也不晚於宋代,元鄭元祐《題趙千裡聚扇上寫山次伯雨韻》曾形容宋趙千裡繪的摺扇山水畫具有恢弘的氣勢:「宋諸王孫妙磅礴,萬裡江山歸一握。卷藏袖中舒在我,清風徐來榖衣薄。」摺扇繪畫的蔚然成風,是從明代「吳門畫派」開始的。吳門,今屬蘇州,是摺扇製造業的發達地區之一。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薈萃之地,書畫家、文學家、收藏家等名家輩出,雅集宴飲,相互推重,從而形成崇尚書畫的文化氛圍。摺扇,又稱「撒扇」、「聚頭扇」、「聚骨扇」、「便面」等,南齊時初具雛形,但工藝尚粗陋。自唐朝始,製作精美的日本、朝鮮摺扇作為貢品傳入中國,如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高麗國》記:「彼使人每至中國或用摺疊扇為私覿物。」至宋朝,摺扇開始受到文人們的關注,宋趙彥衛《雲麓漫鈔》、鄧椿《畫繼》以及蘇東坡筆記中,皆有關於摺扇特性及製作等方面的論述。明初,摺扇受到明皇室的喜愛,成祖朱棣見到朝鮮所貢摺扇精緻靈巧,特頒用其式,諭令工匠大量製造,以賜群臣。宣宗朱瞻基受祖父朱棣的影響,對摺扇更是偏愛有加,他在29歲時創作了大型摺扇畫——《山水人物圖》。在明皇室的風尚影響下,很快形成了四川、江浙等地摺扇生產中心。摺扇不僅成為從皇宮到庶民的日用品,而且成為文人題詩作畫的載體。至清代,摺扇的制扇、畫扇、賞扇、藏扇進入全盛期,南、北方都湧現出職業的扇莊與商人,如北京的「齊建隆」、「戴廉增」、「和忠興」,天津的「楊柳青」,杭州的「王星記」等,它們以經營摺扇書畫生意,名噪一時。摺扇開合自由並可出入懷袖,便於書畫、攜帶和把玩,因此逐漸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首的吳門書畫家得心應手地揮灑翰墨的載體,摺扇扇面繪畫也從此成立與立軸、手卷、冊頁等並列的繪畫形制。
聲明:傳播為宗旨,來源:月雅藝術商城
視頻號來了,掃碼關注吧!
《深圳特區報》專訪 | 趙永金:融情於筆 寫照精神
第五屆深圳市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在深圳畫院成功舉行
(附入展高清作品圖)
《深圳特區報》 | 筆墨書寫芳華歲月:
「第五屆深圳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開幕
深圳電視臺 | 第五屆深圳市青年書法藝術雙年展
第五屆深圳青年書法論壇於深圳畫院成功舉行
(學術研討會實錄 • 審定版)
「暢神—朱圭銘書法展(深圳站)」開幕式暨學術講座
於8月8日在深圳市書法院成功舉行
中國美院張愛國教授書法講座於深圳市書法院成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