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大會》康震、胡阿祥「拆魯班鎖」被難倒

2020-12-13 人民網陝西頻道

原標題:《中國地名大會》康震、胡阿祥「拆魯班鎖」被難倒

「人依地棲,地以人傳。」地名,不僅是人們為一個地名命名時的著眼點,還是「鄉愁」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人們尋找古代中國人大智慧的一個坐標。即將於12月7日(周六)19:00檔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四期節目,便以「智慧」為主題,帶領觀眾沿著地名的坐標,共同探尋中國的文化,一起領略中國的智慧。

康震、胡阿祥現場拆解微縮模型

「當代魯班」展現榫卯智慧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是什麼讓它在一千四百年間經歷戰爭、災害都始終完好無損?本期特別出題人、榫卯匠人王震華將為我們揭開中國構造背後的中國智慧。

此外,王老還將他花了兩年的時間,經過20萬道工序所製作而成的趙州橋微縮模型,以及花了整整五年時間,由7108個零件組成的祈年殿微縮模型帶到了現場。面對如此精緻的傳統工藝,特別嘉賓康震、胡阿祥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兩位老師在體驗的過程中竟拆解起了祈年殿?又是怎樣的難題竟讓康震大呼「難為人」?

保定斜拉橋表演「空中芭蕾」 京張鐵路跨越百年

中國智慧不斷升級

古有趙州橋歷經千年的風、雨、洪、震考驗,依舊巍然屹立在洨河之上;今有保定斜拉橋表演「空中芭蕾」,刷屏河北人的朋友圈。本期,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總工程師、橋梁界「冠軍收割機」姜薪將擔任特別出題人,為大家講解修建保定斜拉橋的故事。究竟一座總重量8.1萬噸的大橋是如何完成轉體?

隨著中國高鐵走向世界,中國技術、中國製造也被更多人所看到並認可。究竟是什麼高科技保障了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的青藏鐵路能夠安全運行?從京張鐵路到京張高鐵,中國智慧在百年間又有了怎樣的升級?青藏鐵路凍土科學家張魯新和青年科學家夫婦劉醒辰、崔新將為大家一一作答。

地名中蘊涵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彰顯著中華兒女的「情」和「夢」,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12月7日19:00,鎖定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地名大會》,讓我們一起探尋地名背後的大智慧!

(責編:左瑞、鄧楠)

相關焦點

  • 康震胡阿祥解讀地名意義 喚醒觀眾故鄉情懷
    中國自古就有安土重遷、落葉歸根的傳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對故鄉的眷戀之情。11月16日於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便帶領觀眾沿著地名的路標共同探索了地名背後所承載的故鄉情懷。
  • 《中國地名大會》康震感言引發觀眾共鳴
    地名是濃縮的歷史,是縮寫的文化,中國地名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於11月23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二期,便帶領著觀眾通過地名跨越大江南北,走進中國人的日常。胡阿祥「那」「辣」不分遭康震吐槽六歲博物館「老將」講解婚俗萌化眾人「西南望平原,汝水稻千頃。」早在萬年前的長江流域,稻米就已經出現在了古人的食譜中,水稻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許多地名更是以水稻而命名。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胡阿祥解讀滿語地名《中國地名大會》帶你看遍中華大地無限風光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多樣,既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江南春色,也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北地風光。1月11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九期節目,便沿著地名的坐標,帶領觀眾一起探尋了中國的大好河山。「牡丹江」裡沒有牡丹?
  •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中國地名大會》解鎖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地名是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符號,集聚了人類的智慧、美德、精神,蘊藏了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和人文信息。1月18日周六19:00檔,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十期節目,便繼續沿著地名的脈絡,帶領觀眾一起去探索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解開被歷史塵封的文化密碼。
  • 《中國地名大會》康震、葛劍雄帶你探索人類追夢史
    而在沒有影像的年代,地名成為了人類追夢史的見證者,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這個地方的人們對於夢想的追求和不滅的信仰。即將於12月14日周六19:00檔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的《中國地名大會》第五期節目,便以「追夢」為主題,帶領觀眾沿著地名的軌跡,開啟一段夢想的旅程。
  • 李科勇奪《中國地名大會》總冠軍「歌精」研究生攜手魯健通關地名...
    「從地名看文化,從文化看中國」,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地名大會》沿著地名的脈絡,用12期集聚知識性、趣味性、競技性和參與性的地名競賽,引發了觀眾的廣泛討論。2月15日周六19:00檔,節目收官。
  • 《中國地名大會》「段子手」補位選手或成黑馬?
    地名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應運而生,並且追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步伐而不斷發展。每一個地名都呈現出人們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蹚過的足跡,每一個地名背後也都蘊藏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中國,那些富有文化積澱的地名都是中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也記錄著中國人的日常。
  • 《中國地名大會》文人康震竟是「練家子」
    《中國地名大會》文人康震竟是「練家子」  「地名本尋常,亦可窺滄桑」。地名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代稱,還是文化和精神的載體。短短幾個字,既能夠折射出一座城市鮮明濃鬱的時代特徵,也能夠留存一代英雄人物堅定不移的信仰和艱苦奮鬥的印跡。
  • 中國海底的山川也有名字,看《中國地名大會》才知道
    《中國地名大會》20200111期,作為特別出題人,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本鐸給大會帶來了一張《南海海底地理實體分布圖》。看了這張地圖才知道,不僅我國海洋裡的島礁有名字,而且海底的山川也是有名字的,而且還很美麗、很文化!
  • 《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大故事
    「西湖醋魚」「北京烤鴨」「金華火腿」「揚州炒飯」「重慶火鍋」……生活中處處都有地名的痕跡,它們是物質的載體,也是存在的證據。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
  • 豆瓣8.4分,央視《中國地名大會》收官,但瑕瑜互見仍有待改善
    文\娛鋪子豆瓣8.4分,央視《中國地名大會》收官,但瑕瑜互見仍有待改善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國地名大會》今晚總決賽播出,嘉賓康震、胡阿祥繼續坐鎮,最紅洛陽李科獲得了第一季《中國地名大會》總冠軍。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近年來,由央視推出的「大會」系列文化綜藝以良好的口碑席捲國內綜藝,讓那些充斥著「明星吃喝拉撒都能上熱搜」的綜藝自愧不如。如今,「新成員」《中國地名大會》也誠意滿滿地完成了第一季,最終《中國地名大會》的豆瓣評分高達8.4分,超過了同期播出的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
  • 《中國地名大會》出同名書:小地名背後有什麼大故事
    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據了解,《中國地名大會》節目題庫由民政部專家與相關學者共同搭建,注重知識的準確性,也注重挖掘地名背後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歷史記憶,以引發觀眾、讀者對地名文化的興趣與熱愛。邀請的解讀嘉賓——葛劍雄、胡阿祥、康震等,均為大眾熟知的學者。
  • 《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 近日,中華書局出版新書《中國地名大會》。《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
  • 小地名、大學問,胡阿祥與常州市民讀者暢聊地名文化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導,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現場講述地名文化,吸引眾多常州市民、文化愛好者以及青少年的參與。地名文化是青少年了解家鄉,學習中國歷史、地理、傳統文化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此次分享會,吸引了來自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20多位學生和家長的參與。
  • 《中國地名大會》熱播,地理人文相映輝!
    節目由魯健主持,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胡阿祥、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擔任嘉賓,他們與選手一起,帶領觀眾從地理、歷史、詩詞、民俗等各個角度,全面巡禮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胡阿祥說:「《中國地名大會》用一個全新的切口,激發了人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集體共鳴。我想,這就是節目最為深層的意義吧。」
  • 【魯班天工木藝】魯班鎖又名八卦鎖、孔明鎖,古人的智慧至今無法超越
    傳說春秋時代,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製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拆開。兒子忙碌了一夜,終於拆開了。這種玩具後人就稱作魯班鎖。魯班鎖亦稱孔明鎖,民間還有「別悶棍」「六子聯方」「莫奈何」「難人木」等叫法。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這種三維的拼插玩具內部的凹凸部分嚙合,十分巧妙。
  • 《中國地名大會》出書
    本報訊(記者高麗)日前,中華書局推出《中國地名大會》節目同名新書,以節目臺本為基礎,完整呈現了「故土中國」「傳統中國」「地理中國」「追夢中國」「美麗中國」「人傑地靈」「文化基因」等十二期節目的內容。全書不僅保留了節目的精彩創意,讓每一期的主題體現不同地名的特色,還補充了大量知識細節,延展了節目的知識體系。
  • 中國人的魔方魯班鎖,圖解魯班鎖拼法
    魯班鎖       魯班鎖,也叫八卦鎖、孔明鎖,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根據魯班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