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的《馬戲之王》撲了,歌舞電影為何難破局?

2020-12-09 1905電影網


Hello,這是我們特別欄目「行話」的第二期


1905電影網專稿  不出所料,休·傑克曼主演的歌舞片《馬戲之王》上映後並未激起太大水花。相比其在北美市場上劃出的漂亮逆襲曲線,「造夢大師」P.T.巴納姆在內地沒能創造奇蹟,影片開畫5天票房僅報收五千萬,實在讓人惋惜。



當然,這不是內地觀眾第一次對歌舞片不買帳,去年大熱的《愛樂之城》儘管收割了口碑,它在內地的最終票房也只有2.47億。歐美歌舞片作為經典類型片的一種,歷來在內地「水土不服」。而中國本土的歌舞片,似乎也沒有太成功的案例,唯一一部票房過億的影片還要追溯到2013年周杰倫導演的《天台愛情》(累計票房1.2億)。



歌舞片到底如何定義?為什麼在北美賣座的歌舞片到了內地水土不服?中國本土的歌舞片又為何發展受阻?關於歌舞片的種種問題,我們也試圖尋找答案。 


歌舞片在內地難破票房魔咒?

 

目前,內地票房表現最好的一部進口歌舞片是《美女與野獸》(2017),該片在內地取得了5.9億的最終票房,但觀眾究竟是對歌舞買帳還是對迪士尼和大IP買帳顯而易見。



排在第二名的是拿獎無數的口碑佳作《愛樂之城》(2017),影片在內地斬獲2.47億人民幣,與影片的質量相比,這樣的成績似乎也不太盡如人意。緊隨其後的就是目前正在上映的《馬戲之王》,影片上映6天斬獲5482萬票房,最終票房預計止步在1億關口前。


馬戲之王》票房


其他進口歌舞片在內地的票房更可以用慘澹來形容:《悲慘世界》(2013)最終票房6300萬,《三傻大鬧寶萊塢》(2011)最終票房1398萬,《舞力對決》(2011)最終票房397萬,《印度往事》(2003)最終票房300萬,《新年行動》(2015)最終票房225萬;



至於華語歌舞片的成績也並不讓人滿意:《天台愛情》(2013)累計票房1.2億,《華麗上班族》(2015)累計票房4750萬,《如果·愛》(2005)累計票房3000萬,《52赫茲,我愛你》(2017)累計票房不足200萬,而中國版《歌舞青春》(2010)、《街舞小子》(2014)等影片票房均不足百萬。



對於歌舞片這一類型,並沒有像動作片、恐怖片那樣明確的界定。



百度百科對歌舞片的定義是:「由大量歌舞組成的影片,歌舞片是紀錄歌劇演出或根據歌劇改編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畫人物、展開情節。」嚴格意義上,只有這一類脫胎於音樂劇、且歌舞參與敘事的影片,才能叫歌舞片。


但如今,人們習慣於把音樂片(包含音樂家傳記片、音樂故事片、音樂劇片、歌劇片、歌舞片)統稱為歌舞片。但即便從廣義上來講,如今國內市場上觀眾能叫得上名字的歌舞片仍然少得可憐。

 

歐美歌舞片的蝶變之路


歌舞片是電影業最著名的類型之一,而說起這個「舶來品」不得不先說說歐美歌舞片的歷史。以好萊塢歌舞片為主,歐美歌舞電影從20世紀20年代末到60年代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


然而,隨著電視的崛起,以及好萊塢大片場制度的衰落,類型套路化、迴避社會問題的歌舞烏託邦在7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時至90年代,歌舞電影的產量嚴重下滑,幾乎找不到有代表性的影片,歌舞片的生產進入蕭條期。到了21世紀後,2001年的歌舞片《紅磨坊》使歌舞片重新贏得關注,2002年的《芝加哥》則在時隔34年後再度讓歌舞片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



此後,歌舞片便開始逐漸復甦,《跳出我天地》、《歌劇魅影》、《歌舞青春》、《街舞少年》、《媽媽咪呀》、《名揚四海》、《搖滾年代》等一批各具風格與創新性的歌舞片湧現出來,很多影片還接連不斷的拍攝續集,歌舞片的創作在21世紀漸漸開始再度繁榮起來。



這種繁榮不僅是指歌舞片在數量上有了突破,它在類型元素的創新、歌舞敘事與主題表達,以及文化取向上都表現出與以往歌舞片的不同。經典歌舞片大多對現實問題避而不談,有意迴避種族、階級等困擾社會發展的問題。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開放與文化的多元發展,很多歌舞片開始正視種族問題,並從黑人文化中汲取新鮮元素。碧昂斯主演的《追夢女郎》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影片尖銳地觸及了美國60年代黑人音樂因遭受歧視而不能進入主流電臺的艱難處境;《髮膠》也同樣聚焦了美國60年代黑人與白人之間的種族衝突;2015年的音樂傳記片《衝出康普頓》也聚焦了說唱團體N.W.A的成長經歷,不同的主題與多樣的曲風,也培養了新一代的歌舞/音樂片的觀眾。

 


中國沒有歌舞片?大錯特錯!

 

中國是什麼時候有歌舞片的呢?其實在第一部華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有了。戲曲電影是華語電影特有的一種類型。1905年,由中國人自己拍攝的京劇影片《定軍山》開啟了電影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



作為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是一部戲曲影片。之後,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大膽探索、借鑑崑曲的長處,主演了崑曲電影《遊園驚夢》(1960),既運用故事片技術,又充分保留了舞臺表演的特色。


梅蘭芳在美與電影皇后瑪麗·璧克馥的合影


導演費穆也較早進行了戲曲電影的探索,先後拍攝了《斬經堂》(1937)、《古中國之歌》(1941)和《生死恨》(1948)三部戲曲電影。20世紀50年代,戲曲電影開始興起,1955年,導演石揮拍攝的《天仙配》在香港上映獲得巨大成功並吸引了香港的觀眾和電影人注意黃梅戲。



邵氏公司率先出品了《貂蟬》(1958)、《江山美人》(1960)、《梁山伯與祝英臺》(1963)等大量的黃梅調電影,在市場上均獲得很大成功。1960年由崔嵬、陳懷皚執導的《楊門女將》於1962年獲得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同時期的《武松》、《追魚》、《宋士傑》等均是當時戲曲電影的範本。據不完全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至21世紀初就已經拍攝戲曲電影超過三百部,涉及劇種60餘種。

 

進入80年代後,社會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戲曲電影受到了一定衝擊,但直到目前,每一年仍有不少戲曲電影出產。



新編京劇戲曲電影《蘭梅記》(2013)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粵劇戲曲電影《傳奇狀元倫文敘》(2015)改編自大型粵劇經典《倫文敘傳奇》,2015年更是首次出現了3D版的京劇電影《霸王別姬》。


此外,我國的少數民族電影也有不少歌舞片,只不過我們在主流院線中難以見到,這些民族歌舞片大多通過地方電視媒體等途徑播放。


歌舞片能否重拾熱度?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民族影視研究中心主任鍾進文認為,談論歌舞片是否小眾,要看它參照的標準。很明顯,上面提到的戲曲電影和民族歌舞片在當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中註定屬於少數派。而主流電影中的歌舞片往往比較難取得成功,近年上映的《華麗上班族》、《52赫茲,我愛你》不僅票房慘澹,口碑上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在缺乏音樂劇文化土壤的內地,觀眾對於傳統歌舞片了解不多,大部分人從小接受的音樂薰陶就很少,很多人理解不了「演著演著就唱起來」的劇情。在唱歌選秀火爆的時候,《中國好聲音》曾試著做過模仿《Glee》的欄目劇《我的青春高八度》,但大部分觀眾都認為「接受無能」。


《我的青春高八度》並不受大眾認可


此外,在內地院線,每年上映的歌舞片數量非常有限,觀眾也不容易被培養起對這一類型的興趣。對於投資方來說,歌舞片更不是一個好選擇。


資深製片人、電影評論家協會會員楊雁表示,在她的從業經歷中很少碰到歌舞片劇本。「歌舞片的敘事受到形式的禁錮,要把故事濃縮化,配以合適的舞蹈和曲風,觀眾看的時候會有一種間離感,因為大家沒有平常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它跟中國觀眾的觀影需求習慣是不同的,中國觀眾更願意去影院看一個故事,這導致很少有公司願意去投入一個歌舞片。再加上大導演拍歌舞片基本都是折的,回報率欠佳,大家很少會討論歌舞片在市場的投入情況。」

 

那麼,歌舞片的未來市場呢?


楊雁肯定地表示,「絕對不會有。」她透露,「有些電影公司為了綁定一些導演,需要用一些片約來交換這個導演的一些拍攝,但這屬於『沒辦法』,如果正常按照片方對市場的評估來講,電影公司是不太可能去拍一部歌舞片的。」

 

除了投資方面的問題,歌舞片在創作方面也面臨著不少實際的困難。



一位曾參與過音樂題材電影的製片人也透露,歌舞片對電影劇組中導演、編劇、作曲、作詞、服裝等多個職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拍出一部具有觀感品質的歌舞片很難,兼具音樂素養、演技和人氣的演員也不多見。


但這位製片人也認為,歌舞片非常適合雜糅,因為可以把音樂加入到各種各樣的故事場景中去,未來歌舞片或許還有很多可能性。



從目前來看,《馬戲之王》、《愛樂之城》這樣的影片在內地可能註定無法媲美其他大片的票房,觀眾對《華麗上班族》、《52赫茲,我愛你》這樣的華語歌舞片也仍然抱著懷疑的態度。


但它們讓更多人認識了歌舞片,也讓內地電影市場看到了歌舞片的希望:哪怕小眾,仍有需求。相信這些口碑爆棚的電影能夠讓更多人愛上歌舞片,也希望未來內地歌舞片的票房「魔咒」能夠真正被打破,並出現更多「新時代」下的中國歌舞片。


相關焦點

  • 國產電影無法超越的歌舞文藝電影《馬戲之王》
    馬戲之王在2018年02月01日國內上映,但是票房慘澹,但這並不能影響小編最這部影片的評價,建議錯過了去影院觀賞影片的朋友們一定要找好的功放音響設備,觀賞這部影片,這絕對不會讓你失望,這絕對是一場頂級的好萊塢歌舞秀。
  • 《馬戲之王》曝「不同凡響」音樂特輯電影主題
    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博納影業集團投資,麥可·格雷西執導,「狼叔」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士、麗貝卡·弗格森、贊達亞出演的電影《馬戲之王》將於2018年2月1日在全國公映,日前電影發布了
  • 《馬戲之王》曝音樂特輯 電影主題曲斬獲金球獎
    《馬戲之王》曝音樂特輯 電影主題曲斬獲金球獎  麥可·格雷西執導,「狼叔」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士、麗貝卡·弗格森、贊達亞出演的電影《馬戲之王》將於2018年2月1日在全國公映,日前電影發布了「不同凡響」版音樂特輯,帶觀眾探秘這部影片的音樂是如何誕生的。
  • 《馬戲之王》帶你進入馬戲世界
    馬戲最早應該起源於我國漢朝時期,200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雜技門類的一種。隨著時代變遷,目前人們印象比較深的也就是魔術和動物表演,春晚舞臺近幾年馬戲類節目越來越少,很多人都已經失去記憶。今天我們就通過《馬戲之王》這部影片了解一下馬戲的世界。
  • 《馬戲之王》歌舞頂級攝影漂亮,即使主角原型是騙子也值得一看!
    由「狼叔」休.傑克曼主演的歌舞電影《馬戲之王》上映至今,收穫票房逾5000萬。相對比單日票房過億的作品,《馬戲之王》的票房與其口碑不成比例,明顯屬於叫好不叫座。與《愛樂之城》中極其業餘的歌舞水平相比,《馬戲之王》會讓觀眾覺得「這才是歌舞片」,是真正的一場歌舞盛宴,賞心悅目、精彩紛呈。除此之外,電影的畫面美感十足,剪輯流暢、銜接緊密,幾乎沒有一個廢鏡。
  • 《馬戲之王》主題曲《This is me》斬獲金球獎
    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李巖)由麥可·格雷西執導,「狼叔」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士、麗貝卡·弗格森、贊達亞出演的電影《馬戲之王》將於2018年2月1日在全國公映,日前電影發布了「不同凡響」版音樂特輯,帶觀眾探秘這部影片的音樂是如何誕生的。
  • 電影原聲系列 馬戲之王 CD
    >【馬戲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由澳洲鬼才導演Michael Gracey執導的首部長片電影,休·傑克曼、米歇爾·威廉士、扎克·埃夫隆、贊達亞·科爾曼、麗貝卡·弗格森領銜主演,將美國馬戲團始祖P.
  • 票房不盡人意的《馬戲之王》,其實要比幾部《金剛狼》更好看
    但票房不能和電影質量劃等號,其實這樣的成績也在意料之中,畢竟中國觀眾向來對歌舞片不是特別感冒,不論是陳可辛的《如果·愛》、杜琪峯的《華麗上班族》,還是休·傑克曼的《悲慘世界》在票房上都是表現平平,而擅長歌舞的印度電影,更是在引進時主動刪減歌舞片段。但是《馬戲之王》在歌舞之外,其實故事性也非常強,而且在我看來,休·傑克曼這部作品要比他賴以成名的《金剛狼》系列更好看,為什麼這麼說呢?
  • 《馬戲之王》:「好萊塢辦跨年春晚估計也就這樣了吧」
    在「狼叔」休·傑克曼的帶領下,《馬戲之王》的歌舞華麗燃情。    《馬戲之王》的歌舞片段太過密集,導致劇情成了尷尬的存在。    南都訊 見習記者吳嘉駿 近期最值得看的進口大片,當然首推《馬戲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
  • 《馬戲之王》:華麗的蒼白童話
    根據《馬戲團大亨巴納改編,《馬戲之王》卻不是傳統的傳記電影,歌舞劇的華麗驚喜成為其新方式的亮點,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不僅迎合了原著真實的南轅北轍,而且在情節節奏上盲目迎合了好萊塢的主流價值觀。如果我們只把《馬戲之王》作為歌舞片,那就特別出色了,完美的場景安排,華麗服裝和道具,以及揮之不去的音樂在《馬戲之王》中隨處可見,即使是許多鏡子也使這部電影具有好萊塢傑作的氣質,然而電影是超越了眼花繚亂歌舞情節的發展,沒有給予愛與夢任何形式,電影變得虛幻。
  • 《馬戲之王》:一部容易錯過的佳作
    《馬戲之王》是一部題材創意上相當另類的影片。商業類型上定位的模糊導致了本片很難在宣傳上做出亮點。是音樂歌舞?劇情勵志?還是人物傳記?無論是哪一類,也比不過喜劇、愛情、動作等元素來得更好賣。差不多去年此時,歌舞愛情片《愛樂之城》憑藉天才的導演和持續發酵的口碑,也只不過在國內取得了2億多的票房成績。相比之下《馬戲之王》可能只是年度引進片中票房末尾的那幾部了。
  • 好萊塢為何不請嚴歌苓編「美國夢」電影,從《馬戲之王》看真相
    最近正在火熱上映的《馬戲之王》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歌舞片,電影裡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美國夢」。其實《芳華》也算是一個中國式的歌舞片,但是,《馬戲之王》裡所要稱頌的東西,在《芳華》裡卻不見半點蹤影,反而是以一種相對應的醜陋的形式表現出來。奇怪的是,《馬戲之王》這樣的淺薄的概念化的圖解式的「美國夢」的電影,卻能夠獲得奧斯卡提名。難道奧斯卡蛻變成了如此的低廉的品位了嗎?
  • 音樂比劇情動人,被遺忘的歌舞片《馬戲之王》,上演玩夢之旅
    說起電影種類,比起特效炸裂的科幻片和搞笑熱血的青春片,歌舞片這一類型似乎不太容易被人提起,此前國內引進了一部歌舞劇《愛樂之城》,票房也是平平,沒有太過出眾。但其實歌舞片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末就開始興起,基本上和有聲電影同時誕生。在百老匯獨特文化環境的孕育下,歌舞片開始被人們熟知。
  • 《馬戲之王》休·傑克曼熱舞 出演「馬戲團鼻祖」
    《馬戲之王》休·傑克曼熱舞 出演「馬戲團鼻祖」 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博納影業集團投資,麥可·格雷西執導,「狼叔」休·傑克曼、扎克·埃夫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米歇爾·威廉士、麗貝卡·弗格森、贊達亞出演的電影《馬戲之王》已經於2月1日在全國公映。
  • 春節檔推薦電影《馬戲之王》,世界上最早的馬戲團一場人性的狂歡
    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情甚至可以一眼望穿,所以如果是要來看PT的一生是怎樣過的,那麼就完全浪費了別出心裁的視聽盛宴。一秒也不願意,也不需要進入劇情,就完全沉浸在歌舞中醉生夢死就好。與去年的《愛樂之城》相比,歌舞不知道要高出幾個檔次了,一個是頂尖,一個是業餘。
  • 先睹為快|《馬戲之王》:一部讓川普睡了個好覺的電影
    《馬戲之王》美國版海報參考消息網1月31日報導 絢麗的舞臺表演、天籟般的歌聲,加上一個奇異的馬戲團隊,這部充滿了19世紀「紅磨坊」風格的美國音樂歌舞片《馬戲之王》,給了觀眾極大的視聽滿足與愉悅。據說,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電影院看完該片後,難得地睡了個好覺。
  • 《馬戲之王》——一場華麗的音樂盛宴
    《馬戲之王》取材自真人真事,好萊塢全能巨星休·傑克曼在片中飾演「馬戲團鼻祖」、傳奇人物P.T.巴納姆。故事講述了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像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從經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
  • 馬戲之王"插曲混剪迪士尼電影
    時光網訊 歌舞片《馬戲之王》中好聽的歌不少,最為勵志的一首無疑是This Is Me,即使在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中輸給《尋夢環遊記》的「Remember Me」,它依舊是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經典。  油管頻道Disneyisms把這首歌和若干部迪士尼動畫片、真人電影、皮克斯動畫片裡勵志片段剪輯在一起,節奏非常不錯。迪士尼動畫片多數主題都是尋找自我,也和歌詞中表達的意思非常貼合。
  • 《馬戲之王》音樂特輯 揭秘奧斯卡提名作品秘籍
    《馬戲之王》發金牌音樂製作特輯 時長:01:57 來源:電影網 ·威廉士、麗貝卡·弗格森、贊達亞出演的電影《馬戲之王》正在全國溫暖上映中,憑藉頂級舞美音樂、演員百老匯水準表演以及溫暖勵志的旋律,被觀眾稱為「薑湯電影」即暖心催淚回味無窮,更有許多觀眾表示「挺適合春節前看的,每個人都能做自己,辭舊迎新」。
  • 電影:馬戲之王,你不必讓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愛你,只要……
    ——《馬戲之王》大家好,I am coming!昨晚公司同事聚餐後,相約一起到影院看場電影。近期從《無問西東》,再到《南極之戀》都超級好看有沒有啊?總之我是看的很爽,並且都還寫了影評,點擊下邊文章連結,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或許能夠勾起你去影院的念頭也不一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