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利定理:失敗乃成功之母

2020-12-21 小鳳cathy

大家好,我是小鳳。今天為大家帶來「基利定理」——失敗乃成功之母。說到失敗,之前小鳳說過這個話題,在「墨菲定律」中,當時講的是與錯誤共生,今天小鳳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為大家詮釋「基利定理」。

在這裡,小鳳想問大家幾個問題,有什麼事情是你不努力就得到巨大收穫的?有什麼事情你嘗試了很多次,終於在第N+1次成功的?有什麼事情是你吃過虧就留下陰影,至今無法忘懷的?暫時就這三個問題吧,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然後寫下來,按照小鳳的思路我們看一看這些事件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先說第一件事,不努力就能收穫巨大成功。這類事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買彩票,付出2塊錢期待500萬大獎,我不知道大家買沒買過彩票,小鳳買過,周圍的朋友也買過,但中過500萬的就一個也沒有了。所以,以小博大的事情我不敢說一定不存在,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每天這樣想估計你的人生只能越過越窮。然而今天小鳳想說的還不僅是彩票,小鳳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我記得那會是2017年左右,我看到網上有很多新聞說「錯幣」特別值錢,自己還特意研究了一下,直到某一天,我得到了一張傳說中的「錯幣」,那我很激動啊,然後就去網上查到底「錯幣」是什麼樣子的。這時候網上就有人聯繫我,問我是不是有「錯幣」,我尋思諮詢一下也好,就和他說了大概的情況,然後他讓我給他發一張照片,我發過去後他說這就是錯幣,至少價值100萬。當時我就蒙了,我月薪才幾千塊,100萬得掙到什麼時候啊。拿著手裡那張「錯幣」,我甚至產生了幻想,我覺得會有人來搶劫。很可笑是吧,但是當時的心情真的是非常微妙,我的心情就像是坐過山車一樣,一會上一會下的,又激動又緊張。這人也特別聰明,把我的心思摸得透透的,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幹。可是我那會年輕啊,剛畢業沒兩年,老覺得自己將來能成為什麼大人物,在家裡揚眉吐氣一番,有了這100萬,我就有底氣了啊。於是我就順利入了套,到了那以後,人家會要求你先做鑑定,得有科學證明這是「錯幣」。反正弄得是一套一套的,還特別像真的,甚至可以說比真的都真。我被安排著做這個鑑定做那個檢查,最後結果出來不是「錯幣」,當然即便知道了不是「錯幣」,人家的服務態度還是特別棒,跟我說可以把錢留在這,看會不會有人要。然而我的一腔熱血已經被鑑定結果上「不是」兩個字徹底澆醒了,我終於意識到自己上當了。當時我也沒有多說什麼,更沒有吵架,我冷靜的離開了那。後來把那張「錯幣」作為我人生的警告留在身邊。通過這件事讓我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不努力就能收穫巨大成功的,就算有,那也一定是個騙局。這件事誰都不能否認是個重大失誤,是因為我太天真而發生,但其實和我有過一樣經歷的人不在少數。也許大家經歷的不是同一件事,但是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經歷過一些騙局,被騙了其實不可怕,因為我們會吃一塹長一智。而且只要你記住:貪小便宜吃大虧,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那你就能避免很多騙局。我之所以在「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個話題上講上當受騙這件事,是想告訴大家,那些我們被騙的經歷其實也算是失敗,而這些經歷都將會成為鞭策我們變得更好的動力,會成為我們成功的源泉,會讓我們避開失敗的彎路。

接下來,我們再說第二件事,嘗試了很多次的事情,終於在第N+1次成功。在這裡小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自考經歷吧,因為大學是專科,後來畢業後小鳳就又選了一個專業,而且是北京大學的人力資源本科。可能很多人都夢想過考清華北大,小鳳當然也不例外,當看到北京大學的時候我記得當時自己的眼睛都紅了,特別激動,然後就義無反顧的報了這個學校。為了這個畢業證,我整整努力了3年多,那時候還得上班,只有周末才可以去聽課,在這個過程中我曾經無數次地問過自己:「如果當初早這麼努力,是不是高考就能考上北大了」。當然,如果的事情也就是想想,還是得回歸現實,我記得當時一共有13科,有兩科我至少考了三次都沒有過,也想過放棄,但實在捨不得,就咬牙堅持學習,幸運的是我在北大招生的最後一年順利通過了所有的科目,成功拿到了畢業證和學位證。拍畢業證的那一天我覺得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感覺自己辛苦付出的一切都有了回報。其實在考試之前我就知道自考的通過率很低,但我沒有氣餒,我成功了,而這份經歷也成為了我人生當中最珍貴的回憶,順帶還有一份本科證明。

最後,我們說說第三件事,因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過虧,就留下了人生陰影。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是很多的,比如我們常聽過得的: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還有PTSD,俗稱創傷後應激障礙。這些都是經歷過失敗,但無法走出失敗的例子。而今天小鳳想和大家分享的事件是——遊泳。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被水淹過,那他再次面對的時候就會恐慌。小鳳在學遊泳的過程中就被嗆過水,剛開始被嗆得的時候,最難得一件事就是把頭低進水裡,每次做這個動作我都會下意識地排斥,因為我知道低下頭就會被嗆,無論是身體還是意識都在不斷重複這個信息,這就導致我在第一次下水後,整整用了三節課之後才勉強說服自己再一次下水。當然後來我還是學會了遊泳,雖然依然偶爾會緊張,但真正開始遊泳的時候我是可以做好這件事的。通過這件事也讓我充分意識到:我們最大的敵人有時候不是別的,而是自己。比如遊泳,我最需要克服的不是水的阻力,也不是身體的重力,而是自己對水的恐懼,當我戰勝了自己的恐懼以後,我發現其他的問題也都不再是問題。

今天講的是「基利定理」——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沒有分享什麼失敗的例子,但我覺得這些更能表達我對「基利定理」的解讀。有時候不是別人這樣做你也必須這樣做,換個角度也一樣能到達目的地。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你的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勵志好文,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成功乃失敗之父
    失敗都帶著成功的種子,你害怕失敗嗎?若真的失敗了,你在壓力下面是拼搏進取呢,還還是意志消沉?是把它看成是絆腳石,還是把它看成是墊腳石?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成功乃失敗之父。也就是說,所有的失敗都帶著成功的種子,所有的成功也帶著失敗的種子。
  • 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次衛冕冠軍的提前出局也意味著他的四大滿貫衛冕全部失敗,有媒體甚至使用了「天上人間」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喬科今年表現與去年表現之間的巨大反差。失敗對於球員而言實在是家常便飯了。小到一次回球出界,大到痛失大滿貫冠軍,球員的每天都是在嘗試-失敗-再嘗試的循環中發生的,有的失敗似乎很容易過去,有的卻可以讓人一蹶不振,尤其當失敗接連發生的時候,要做到不懷疑自己、仍舊保持情緒穩定和注意專注就變成了一件有難度的事。雖然中國的老話說「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但這句話似乎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失敗帶來的最大心理影響可能是在於自信心的損失,畢竟自信是來自於成功經驗的積累。
  •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都知道為什麼還會失敗?什麼才是失敗之源呢
    我們雖然已經明白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還需要進一步找到「失敗之源是什麼」?因為我們很多人可能還在失敗著?不怕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實踐已經證明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真理。但是很多人仍然源源不斷地失敗著。「真理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會成為謬誤」。
  • 屢敗屢戰,失敗乃成功之母
    還是不夠自信,還是底氣不夠充足的原因,最後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我是個失敗者,第二次的失敗了。心靈一旦受到打擊後就會變得十分茫然,突然覺得這個世界不那麼溫柔與美好。總是想方設法的欺凌我,而我卻沒有任何的力氣握緊拳頭回擊,可能是自己的玻璃心太輕了吧,竟然還可以飄起來。
  •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往往是在快要成功時,西遊講述原因何在
    人在做任何事情時候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成功與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所做之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必然失敗的,或者說如果所做之事違背了規律當然就不行。另一種情況就是所做之事既不違法也不違規,那麼這樣的事是不是一做就成呢?非也,任何事都存在著相生相剋的理。
  • 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越挫越勇戰勝失敗才能走向成功!
    作者:寶寶知道 嘟嘟的娜媽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你怎麼看呢?我覺得真的挺有道理的。不經歷過失敗了,再繼續總結失敗經驗,然後再次嘗試。怎麼能感受的成功後的那種喜悅和成就感了。你是否失敗過後就放棄了?還是不怕失敗越挫越勇了?我認為我們應該不怕失敗然後越挫越勇。
  • 青託成長故事(十七)王婧:失敗乃成功之母
    失敗乃成功之母王婧一個孩子的成長背後是母親日夜付出,就像點滴成績背後是無數次失敗的經歷。科研之路又何嘗不是如此。還記得我獲得2017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項目立項時,發自內心的快樂,那是每一份科研人員被肯定的快樂,是青年科學工作者拿到的第一桶金。
  • 2020國(境)外專家系列學術講座之九:失敗乃成功之母
    11月5日,商學院邀請美籍教師派屈克·布裡特來校作「失敗乃成功之母」專題學術講座,商學院中美會計專業師生百餘人聆聽了講座。講座中,派屈克·布裡特首先通過名人成功的事例切入主題,接著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地闡釋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
  • 失敗(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更改的真理。因為從失敗中可以總結教訓,避免自己再犯,這樣來促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實際上,這也未必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因為真的也有無數的人在失敗面前倒下,從此一蹶不振。
  • 「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個謊言-虎嗅網
    在面對不確定給我們帶來的困境,我們又如何脫困而出走向成功?有人認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傳統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經常被提及的網際網路思維——小步試錯,快速迭代。為什麼大多數人相信這個辦法會幫助我們擺脫困境?因為他們大多都相信這背後的一個大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
  • 黃明昊命理分析:「失敗乃成功之母」,是他的座右銘
    復卦之人無疑有著堅強的內心,「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定是切身的感受,無論做什麼事情,第一次都會面臨一些挫折,達不到自己的預想,復卦之人力求完美,有著比較強的耐心,復卦之人還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對腳下的這片土地充滿著熱愛。
  • 失敗乃成功之母?——錯!成功才是成功的親媽,失敗頂多算是繼母
    因此,王昱珩所取得的如此之多的成就,絕不僅僅是靠天賦這一樣東西搏來的。在星星之火般的天賦和燎原般的成就之間,還存在著一種風勢——勝利者效應。勝利者效應:成功才是成功的親媽,失敗頂多算是繼母美國演說家溫德爾·菲利普斯曾經說過: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經常出現在,對失敗者的安慰儀式上。
  • 成功乃失敗之父
    成功乃失敗之父對於失敗的價值,大發明家愛迪生以「失敗是成功之母」做了最好的詮釋。多年來,這句話激勵著無數有過失敗經歷的人,重拾信心,昂揚鬥志,健步前行,直至到達成功的彼岸。至今,這句話對於渴望成功人依然激發著巨大的能量。
  • 耽誤你的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中國有句名言「失敗乃成功之母」,它源於鯀禹治水的神話,數千年來被奉為經典。但是在筆者看來,不盡正確,不盡完整,其實在多數情況之下,「成功乃成功之母」。成功乃成功之母的關鍵在于堅持。能堅持的人與不能堅持的人差異何在?差異就在於過去的「成功經驗」。
  •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的生產者!
    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成功之前必須要經歷幾次失敗,而後從失敗中取得經驗教訓,然後才能再次成功。所以,既然有的成功是從失敗的嘗試中產生出來的,那麼失敗自然就是成功之母。
  • 失敗乃成功之母,沒人會一直失敗,只是多感受了一點母愛
    失敗乃成功之母,沒人會一直失敗,只是多感受了一點母愛1:人有時候也是可憐,喜歡的人得不到,得到的不珍惜,在一起的懷疑,失去的懷念,懷念的想相見,相見的恨晚,終其一生,都滿是遺憾。2: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群中一眼找到你成了我最擅長的事情。
  • 張鐵生、史玉柱、褚時健、傑米•戴蒙,他們是「失敗乃成功之母...
    張鐵生、史玉柱、褚時健、傑米•戴蒙,他們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活例子 【IT時代周刊編者按】失敗,可以讓失敗者一蹶不振,甚至走向自我消亡;但在不經意間,失敗也可以搖身為成功之母,沉澱為佳話經典。下面小編給你盤點四位經歷了鳳凰涅槃的商界奇才。
  • 失敗是成功之母?未必!大多數情形反而是: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都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像只要經歷了失敗,你就能獲得成功似的;好像經歷了失敗,你就可以拿到成功的入場券似的。可惜經過20多年的打拼,經過20多年從事品牌營銷工作中看到的林林總總,我終於發覺,成功才是失敗之母。
  • 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是孩子在學習上或生活上出現了問題,問題發展到厭學層面,那就意味著孩子已經遭遇了很多的挫折或「打擊」,「失敗」吧。現在流行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孩子怎麼這麼玻璃心,不能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而更好地獲得成功嗎?有那麼多的人從失敗中站起來了,那愛迪生為了找到更適合做燈泡的鎢絲,實驗失敗了幾千次……。
  • 成功是成功之母,不要再拿「失敗是成功之母」當藉口了
    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並不完全贊成這句話,我認為:成功是成功之母才更正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只是成功人士的一句謙詞罷了,因為他們成功了,比別人高了那麼一截,比別人生活要好很多;要知道人有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嫉妒,現在很多人仇富,就是忌妒心在作祟;成功的人腦瓜子都很聰明,他們都知道面對公眾天天炫富,那是找死;說一說自己失敗的遭遇,說得越慘效果越好,嫉妒他的人一聽他苦逼的奮鬥史,心裡一下子平衡了,不但不嫉妒了反而會敬佩、崇拜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