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2021-01-10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江蘇文科第一名無緣清華北大 最終選擇香港大學」的新聞一度被媒體熱議。

雖然她無緣清華、北大等名校,但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均表示白湘菱符合錄取條件,香港大學更是給出了百萬獎學金進行邀請。

白湘菱最終申請了香港大學,順利通過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的面試,校方已向其發放了錄取通知。

01、香港大學向來是高分考生「收割機」

1998年,香港高校本科課程開始招收內地生,開啟內地高中生赴港「求學之門」。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

據媒體報導,2010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了284人,其中包括10名內地「高考狀元」,約佔內地狀元總數的1/7;

2011年,香港大學在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17個省、市級高考狀元(11名省級狀元和6名市級狀元);

2013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的學生中,有16位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還錄取了多名在省及直轄市第二、第三名的「榜眼」和「探花」,以及個別「市級狀元」、「單科狀元」。

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調查的2007-2016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香港大學有44人,在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榜第三位。

那些年選擇港大的部分高分考生:

2010年,北京理科狀元李泰伯拒絕了清華北大向他拋來的橄欖枝選擇了香港大學,並獲得了64萬港元的獎學金。

2011年,北京三名並列文科狀元伊思昭、梁倩、朱竹,全部選擇去香港大學就讀,並且全部獲得每年16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

2012年,甘肅省文科高考狀元郭崯堡報考了香港大學金融專業。

2013年,上海理科獎元嚴晟樂被香港大學錄取;

2014年,寧夏理科總分第一的黃家欣,入讀香港大學六年制醫科課程,並獲全額獎學金;上海市理科狀元吳曜辰被香港大學理學院新推出的「本科生科研培育計劃」錄取。

2015年,中山市高考文科狀元楊伊傑被香港大學錄取,並且獲得40萬港幣獎學金;湖北省宜昌市理科狀元尤兆和被香港大學錄取,並獲得每年14.6萬港元(約11.7萬人民幣)獎學金。

02、香港大學為何能吸引這麼多高分考生?

除了悠久校史和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之外,一直以來,香港高校的高額獎學金對內地尖子生是難以抗拒的誘惑。香港大學有豐厚的入學獎學金,最高獎學金額度可達每年港幣22.4萬,四年總額將近90萬元,涵蓋學生在港大就讀期間全部學費及生活費。與內地的大學相比,香港大學在獎學金上有絕對優勢。

實力上來說,香港大學從2016年開始,QS世界大學排名已經實現了6連升。2012年的歷史高位23名,已經被今年的全球22名刷新。在2019年公布的QS學科排名中,香港大學有10門學科位列世界前二十。2020年泰晤士全球排名中,香港大學排名35位。

此外,香港大學在畢業生去向上也具有獨特吸引力。據港大官網消息,香港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3年近100%,2018年畢業生平均起薪達港幣26,000。

根據歷年數據統計,大部分港大內地學生畢業後傾向於留港就業或赴海外。他們多數獲聘於國際知名的大企業,而選擇遠赴海外繼續深造的學生中亦不乏被世界頂尖學府錄取。

03、港校爭議不斷,事關個人選擇是否該被質疑?

然而近年來,「港校熱」逐漸降溫。尤其是2013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被港大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但在一個月後選擇退學,第二年重新參加高考,帶著遼寧省高考文科最高分的成績考入北大中文系,引發轟動。

據媒體報導,劉丁寧本人表示,是因為不習慣香港的教育方式和文化氛圍,當理想和現實發生衝突時,選擇重新再來。

在知乎「高考狀元劉丁寧為什麼放棄港大再上北大?」這個問題的下面,有一些在香港求學的大學生給出了自己的感受:

周一:劉丁寧只是做出了每一個初來香港的內地生都想做卻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我,就是沒實力)沒能做出的事。

雖然留在香港的我們最終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但大一時候每個內地生要經歷的艱難是冷暖自知的(在香港這個逼仄的環境裡,在很多方面比出國的人還要承受更多)。

在香港的內地生不會剛一認識就去評價香港,談論自己過得怎樣,但當彼此熟識後,關於自己放棄內地學校來香港的唏噓、感嘆甚至是落淚,都是難免的。

知乎用戶:在港大最「不合群」的就是那些平時不夠注意自己外表,不參加社團活動的「學霸」們。即使他們GPA再高也不會被認為是「出色的人才」。在港大,如果你只專心讀書,很難融入「主流圈」。我想丁寧放棄港大的原因可能是——不適合不喜歡商業性過強主流文化,而港大的主流文化的力量之強讓它根本不給其他的生活狀態足夠的尊重。

而從2016年、2017年「高考狀元無一前往港校」開始,近幾年,香港高校的勢頭似乎一落千丈,已經無法再對省級狀元等優質生源產生很強的吸引力。有人評論說,「港校的沒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側面反映了香港的衰落。」

白湘菱最終被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錄取,由此又引發了網友對其專業選擇的一波熱議,評論不一。甚至有人將其與因為理想而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對比。一個選擇了大熱門,一個看似「沒錢途」,孰對孰錯?

其實無論是當年的「劉丁寧退學港大,重考北大」,還是今天「江蘇文科第一無緣清華北大,轉投港大懷抱」,高分考生的選擇和去向一直牽動著公眾的目光,但這都屬於考生的自我定位和個人選擇,他人無權置喙。只是希望每位學子都能跟隨自己的初心,找準方向,茁壯成才。

相關焦點

  • 2011狀元去向統計 清華北大港大:3:2:1
    核心提示:根據網絡收集的信息情況,即使考慮到那些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狀元去向
  • 【圓桌】香港內地生:理解狀元不選港大
  • 清華北大不要的高考狀元,港大獎勵百萬獎學金,網友:打了誰的臉
    孩子高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誰家孩子要是考了狀元,就算還沒報志願也會被大家默認為是清華北大的一分子。可江蘇省今年高考的文科狀元白湘菱遇到了糟心事,她雖然發揮得很好取得了江蘇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績,卻被清華北大拒之門外,因為她的選修課成績為B+,今年不是一考定終身,還要參考平常的選修課成績。
  • 棄港大上北大:高考狀元的國學夢能否實現?
    2013年,她蟾宮折桂,一舉成為當年的高考文科狀元,被香港大學錄取,並獲得七十二萬港元的獎學金。但她赴港後,很快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從港大退學,回母校復讀,備考北京大學中文系。今年,她以666分的高分,再次成為遼寧省高考文科狀元,如果她的主意不再變化,此後至少四年,她會在北大中文系度過。祝福她。
  • 香港聯招今發榜取錄比例創新高 港大攬五狀元
    香港聯招今發榜取錄比例創新高 港大攬五狀元 2017-08-07 14:16: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高考狀元從港大退學,問其原因時,她只說了3句話,大家立馬熱烈鼓掌
    ——卡爾·貝克 高考一完,還沒來得及喘氣,很快又要面臨選擇學校的問題。無一例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考得高分,選擇自己理想的大學。北大、清華、港大這些全國頂尖的名牌大學,更是讓眾多考生心嚮往之。
  • 她考入港大直接退學復讀,被邀參加天天向上,北大中文系才是夢想
    高考已經結束了幾天,百萬學子剛剛經歷了自己的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即將要面臨著人生的第二大選擇---擇校!莘莘學子十二年如一日,只想考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學,國內的北大,清華,港大這些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學府,但是有這麼一個考生,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了香港大學,但是卻退學回到高中復讀了,他就是劉丁寧,668分成為遼寧省文科狀元一舉成名,被港大錄取並獎勵72萬元的全額獎學金,面對這個待遇,他卻作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退學!!
  • 浙江理科狀元選擇北大 放棄港大70多萬獎學金
    對此,北京大學招生負責人劉明利予以確認,但北京兩位同時被香港高校錄取的文理第一名何旋和楊蕙心最終是否會選擇北大,劉明利說這要看考生本人的選擇。  今年,北京大學錄取了9名高考文科前10名考生,前20名有17人被錄取。理科前十名中的4人也將成為北大學子。在錄取中,北京地區考生全部滿足了專業志願,調劑率為零。
  • 港大為啥這麼香?內地學生港大生活調查
    17名「省市狀元」今年花落港大,人數為去年的一倍多,香港大學內地招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收穫頗豐」的港大今年在京錄取40名高分考生,其中北京3名文科頭名被港大獨攬尤為耐人尋味。這些眾多高校眼中熠熠發光的優秀生源為何齊向港大靠攏?記者通過採訪不同年級港大內地本科生,還原出一幅內地生在港大學習生活的真實畫卷,看看香港大學為啥這麼「香」。
  • 江蘇省文科狀元選擇香港大學被錄取,是在「打臉」內地名校?
    廣大的網友紛紛為她感到不平,一個省的狀元都沒資格上我國最好的大學,那誰有資格?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國內的幾所雙一流的名校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最先站出來的是武漢大學,該校招生辦回應說:只要白湘菱報考了武漢大學,就一定會被錄取。隨後是北京師範大學,該校招生老師還主動聯繫淮陰中學,希望幫忙聯繫一下白湘菱同學,並承諾一定給她一個名額。
  • 香港大學大揭秘:港大中的世界,世界中的港大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每年大約有兩萬名內地學生來到香港,其中大約有2500人就讀於港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港大是只有狀元才能進的學校。
  • 四個狀元三個想學醫:香港醫科有多難考
    本屆產生的 4 名狀元全部來自香港傳統名校。三女一男的狀元當中,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女狀元史泳桐表示,希望入讀香港大學法律系。另外兩名來自拔萃女書院的女狀元,張綽倩及姚子晴分別表示希望入讀醫科及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張綽倩表示兩年前祖母因患卵巢癌去世,自己什麼忙都幫不上,對她打擊甚大,因此希望未來通過學醫獲取專業知識,救助有需要的人。
  • 學霸應該上北大還是港大?看專業!
    九個頭條網訊:2013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退學港大,引發社會對兩種教育體制的討論。一年後,她又以666分的成績如願成為北京大學的中文系新生。在她的心目中,北大就真的比港大好嗎?
  • 香港大學重獎江蘇文科狀元100多萬,網友:北大和清華突然不香了
    江蘇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白湘菱由於一門選修課成績為B+,根據北大、清華在江蘇省的錄取規則,這位文科狀元,落得一個「北大不疼、清華不愛」的結果。而且,本省的南大、鄰省的浙大,上海的復旦,她也都無法入讀。消息發酵之後,很多網友呼籲北大清華可以破格一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畢竟她的總成績是江蘇這個教育大省的第一名,連省狀元都讀不了北大清華,這讓人有些難以接受。當然,也有很多的網友為北大清華堅持原則拍手叫好,認為規則既然制定出來,就需要得到嚴格的遵守,並指出:之前也有全省前5前3名因為選修課成績不佳而落榜北大清華,白湘菱不是個例。
  • 港大經管學院怎麼拿Offer?
    很多意向留學香港的同學都不太敢輕易申請港大,多數是被她的名氣給震懾了。不過,以小編的經驗來看,這真的是個誤區。已經幫助很多背景並不那麼優秀的同學獲取到了港大的offer,很多也因此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驚喜。
  • 內地高考狀元都不願意讀醫學,香港「高校狀元」為什麼愛學醫?
    文|冷絲欄目|絲說教育改革我國香港的中學沒有內地這樣大張旗鼓的高考,但有類似於高考的的中學文憑考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有7門課程,計分方式按照7個等級來計算,每次考試也都有若干個狀元產生。香港大學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高分獲得者,即「高校狀元」,其中50%都願意讀醫學,他們還願意一輩子全身心投入醫學和醫療事業。
  • 港大:我要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新冠疫情對欲赴境外求學的學子造成巨大影響,香港大學則趁此機會,宣布以豐厚獎學金「搶人」:那些獲得全球頂尖大學博士入學通知書卻無法前往的學生,可申請就讀港大,獎學金高達155萬港元。
  • 港大ICB傑出老師譚國華:企業成功規律是創新
    譚國華老師是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以下簡稱港大ICB)的客席講師,教授的課程有【創新營銷與組織革新】(IMAO)研究生文憑課程、【產品創新與創意管理】(PICM)研究生文憑課程等,在訪問中也譚老師也提到,在港大ICB教學過程中,他將企業創新理論融入課程當中,讓學員們更好的了解創新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
  • 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私人訂製"育人才
    6月,離畢業還有整整一年,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學生斯夢已經在謀劃自己出國的事情,「得益於學校推出的『私人訂製』培養方案,早在大一結束時,我和同學們便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明確的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斯夢口中的「私人訂製」,是蘇州港大思培學院的一項辦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