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2017年的秋季,熱的時間比較長。
因為有一個閏六月的緣故,長長的夏季,一直延續到了霜降節。
所以,那一年,有了十幾年才一遇的霜降茶。
也是那一年的立秋後幾天,S師傅採下了一批立秋壽眉。因為天氣熱,茶採得極多。
留下了一些存散茶,餘下的,壓了餅。
於是,我們就有了同茶的不同形態,2017五彩貢眉餅,和2017五彩貢眉散茶。
那時候,新的白茶國標還沒有出臺和開始實施,壽眉裡等級較高的,仍然還可以叫做「貢眉」。
嗯,它們是大白茶裡最後的一批叫做貢眉的茶了,轉過年去的2018年5月1日之後,大白茶樹上採下來的壽眉,便不能再稱作貢眉了。
從這點上看,這批茶的名字,還是極具紀念意義的。
從2017年到2020年,是三年的時光。
這八百多個日夜,這對姊妹花,分別以散茶和餅茶兩種不同的形態,在修煉著,在陳化著。
在即將臨近三年陳,即將邁入老白茶門檻之際,它們倆,分別轉化出了何種香氣與滋味呢?
它們彼此之間,又有哪些相同之處,哪些迥異之處呢?
在這個2020年新年的第二天,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村姑陳泡了它們。
太姥山 高山秋壽眉品鑑筆記
2017五彩貢眉餅|2017五彩貢眉散茶
第一衝:
蓋香:
餅茶的蓋香,是一種微熟的,微甜的香氣,帶著一絲絲粽葉香與竹葉清香。雖然是接近三年的老白茶了,但香氣依然很清新,恬淡,寧靜,微微有點輕舞飛揚的恣意灑脫。
散茶的蓋香,相比新白茶來說,要老成持重一些。相比老白茶來說,要輕靈活潑一些。藥香打的頭陣,接著是陳香登場,最後,是竹葉香殿後壓陣。
湯感:
餅茶的茶湯,甘甜鮮美。
湯水飽滿淳和,較為成熟,有輕微的棗香在湯水裡浮動。細細辨之,在棗香之外,尚有微甜的花香在徜徉,竹葉香絲絲入扣,在尾調裡蕩滌著舌間敏感的神經。
散茶的茶湯,湯水輕盈,仿若蝶翼翩翩。極柔極軟極細膩的湯感,如大唐那泓華清池,滑溜溜地衝刷著美人的凝脂。
湯感清新空靈,較之新白茶的湯,有三分微熟。較之四年以上老白茶散茶的湯感,有二分年輕。
第二衝:
蓋香:
餅茶的蓋香,變化成為了濃鬱的藥香,夾著兩分熱情的棗香。仿佛是一缸治感冒的中藥,快熬好時,加進了兩粒幹棗。
甜香在蓋子微涼後,出現在上面。令人覺得,這是一隻蒸過紅棗的蒸籠,揭蓋的瞬間,還殘留著竹的香與棗的香。
散茶那濃鬱的藥香與陳香,襲擊了我的鼻腔。香氣極端的濃鬱,極為強烈的力道,幾乎以為,這是五年陳的老老白茶。
猶記得兩年半前與它初次見面的時候,被它驚人的甜美靚到了。融化在那甜美而甘活的花香裡,沉醉不知歸路。
它,曾經是一款鮮妍亮麗,如鳳辣子一般的茶。
然而經兩年半的歲月風華洗禮之後,這股甜香,競然變弱了,在變得濃鬱了的藥香與陳香面前,它羞怯地,似一個新媳婦。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滋味:
餅茶的湯色,明顯要比散茶來得深一個色度。
如果用口紅的色號來比的話,兩個都是橘色系,餅茶是砂糖桔,散茶是淺橙。
果真,同樣的一批材料,壓成餅之後,由於多經歷了一道壓餅的工序,餅茶的湯色,更深了,茶葉的口感,也較散茶更熟一些。
竹葉香和幹粽葉香成為湯水中的主角,配角,是鮮甜的花香,在中尾調裡浮浮沉沉。
餅茶的第二衝茶湯,滋味明顯加深了,湯感變得更厚實,更飽滿,更有層次,更醇厚,更有漿感。
熟悉武夷巖茶的茶友,如果喝過慧苑老叢,便能理解這款2017五彩貢眉餅,它這種濃稠的漿感,有多麼地魅惑味蕾。
飽滿,多汁,豐沛,充盈....
我能想到的,關於漿感美好的詞彙,都拿出來了,卻好像,還不足以形容它的萬一。
散茶的風味,卻是嫻靜衝和的,像一陣無欲無求的落山風。
很難想像,當初是甜花香見長的2017五彩貢眉散茶,陳化兩年半之後,它的湯感更加稠滑了之後,卻不見餅茶的那種醇厚感和漿感,倒是糯米湯的稠感驚人,在稠裡,又摻著三分嬌俏,兩分明媚。
是一個三十出頭的熟女,尚有二八少女的萌動——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種看似矛盾的風格,既熟又新的反差萌,在這款快要三年陳的五彩貢眉散茶身上,離奇地出現,又和諧地統一著。
就像儀琳,明明身入佛門,該四大皆空,卻不由自主地,愛上了令狐大哥。
第三衝:
蓋香:
餅茶,粽葉香,竹葉香,相較散茶,香氣略柔軟而失了力道。
稍涼後,蓋子上的氣味,變成了甜美的,成熟的花香。像是秋收時節,盛開的那些沐風櫛雨挺立驕陽的鮮花,那種歷經風雨後的淡客與從容。
冷香微甜,仍能辨出是採自立秋時節的五彩貢眉特有的鮮甜花香,卻因為年紀漸大,竹葉香粽葉香見長,而淡了許多。
散茶,濃鬱的藥香,夾著絲絲的陳香,在揭蓋的瞬間就奪人心魄。
這股香氣,力度大,穿透力極強,且持久。蓋子從熱到涼,它們一直是蓋香上的主角,分毫不相讓。
甜花香在尾調上出現,輕巧活潑,卻因為夾著陳香而來,便比新茶時期的甜香,多了三分端麗。
是一種成年之後,自持身份的笑意。
滋味:
湯水仍然是濃稠的。小汽泡凝固在茶湯當中,十分鐘過去,仍然不散。
頗有點活久見,不見不散的味道。是歲月升華中,帶給接近三年陳老白茶的底氣。
兩款茶的湯色,都較前一衝,有了加深。餅茶成為了深琥珀色,散茶升級為淺杏色。
餅茶的湯感更稠了,更滑了,更醇厚了,湯水入口,不是咽下去的,是它自己隨著呼吸,就滑下了喉嚨。
然而,餅茶的湯水,卻仍然是極柔和的。它稠歸稠,醇歸醇,但卻極為柔和。像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性格也極好,扶貧濟弱,寬宏大度,氣度高華。
散茶的湯水,卻明顯比前一衝要濃鬱許多許多,仿佛寫書法時,力透紙背的感覺。
甚至,能從湯水中,喝出一股凜然霸氣。
是近三年的時光,八百多個日日夜夜,這款2017五彩貢眉散茶,在暗無天日的太姥山上的紙箱中,在塑膠袋與鋁袋的雙重護衛下,練就的驚世武功。
這門武功,叫「開湯一跳」。
勁力之大,湯感之猛,讓你一喝,就會嚇上一跳——尚有清新柔和之氣韻的準老白茶散茶,竟然在第三衝裡,出現了如此霸氣十足,猛勁十足的湯力,真真是造物主的神奇之處!
第四衝:
蓋香:
餅茶香氣更柔和、恬靜。散茶香氣更霸道、濃烈。
餅茶是竹葉香、粽葉香、甜花香。散茶是鐵羅漢般剛猛的中藥香、歲月成就的陳香、清新甜美的花香。
滋味:
湯色與第三衝相比,再一次加深了一些些。不細看,看不出來。
稠度也在加強。從小汽泡的凝結程度與散開程度,便可知道,它們湯稠水滑,凝脂如玉。
像是和田那些羊脂白玉般的細滑手感。
但是,散茶和餅茶的湯色,以及濃稠程度,卻是不一樣的。
餅茶的茶湯顏色,仍然比散茶深。前幾衝,只深了一個色號。這一衝,卻深了至少兩個色號。
而濃稠程度,也大大不相同。
衝泡後生成的小汽泡,大略是一樣多的。但的餅茶的小汽泡,散得快一些,而散茶的小汽泡,散得慢一些。牢牢地鑲嵌在茶湯表層中部,像是果凍中的水果粒,裝飾著這杯茶湯的美好。
這說明,這款2017五彩貢眉餅的濃稠程度,不及與它同一批材料的2017五彩貢眉散茶。
在湯水的醇厚度上,餅茶,依然比散茶,要醇厚一些。
許是經歷過壓餅工序的緣故,餅茶的湯感,更飽滿更圓潤。而散茶的湯感,更清新,更鮮爽,更淳和,更細軟。
然而,散茶的茶湯,在稠滑中卻又有勁道和犀利的那一面。
可謂是「棉裡藏針」的典範之作。
【後記】
這兩款茶,還有八個月,就滿三年了。
估計到過生日那一天,身價還會再漲一漲。
兩年多來,它們的變化是極為明顯的。
尤其是每年的冬天,是白茶轉化的關鍵時期,許多的白茶,在經歷了冬天之後,會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出來。
今天的衝泡,果然,就感覺到了它們這段時間以來,鮮明的變化。
湯水明顯在變稠,餅茶的湯水明顯在變醇厚,散茶的湯水明顯更勁道。
更加難得的是,採摘時為同一材料,加工時為同一師傅的茶,以不同的形態陳化兩年多之後,它們的風格,有了極為明顯的差異。
餅茶的香氣更成熟,而散茶的香型更清雅。
一個像姐姐,一個像妹妹。
姐姐成熟穩重,妹妹靈動活潑。
姐姐端莊大方,妹妹犀利明快。
都是冰清玉潔的美人兒。擁有一款,便無以為憾。
餅茶湯感豐腴,飽滿多汁,似水蜜桃一般香甜可人,起名「瑤池」可好?瑤池邊上,蟠桃很多,可惜只屬天上人,人間哪得幾回聞?
喝了這款叫做瑤池的2017五彩貢眉餅,雖然沒有吃到仙桃,也可算是得償所願了。
2017五彩貢眉的散茶,清新爽利,風格明朗歡快,既有新茶的新,又有老茶的老,是極有特點的一款茶。
它藥香與陳香濃鬱而濃烈,樸實無華,卻又在尾調上,保留著新白茶時期那甜美的花香。
矛盾得不能再矛盾了。
仿佛是一位佛門弟子,本該青燈古佛,偏偏生了凡心。
便喚它,「思凡」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