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空間在上海開出首家分店,許知遠:拍照打卡也挺好

2020-12-19 澎湃新聞

9月12日,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亞朵集團創始人兼CEO耶律胤,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衡山·和集書店創意總監令狐磊與知名主持人駱新一起出現在「打開世界的門——單向空間×亞朵 主題分享會暨聯名發布會」上,探討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愛琴海購物公園的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在上個月剛剛開張,這也是單向空間在上海的第一家分店。

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走進這家書店,最具視覺震撼力的是中庭兩側層層延綿的十米書牆。從下往上看,底層至第五、六層的書架露出書脊,第六層以上展示書封;從左往右看,書牆共有19列,從「流動的盛宴」到「給孩子的書」,每列屬於一大閱讀主題,涉及文史、藝術、生活、財經、科普、童書等方方面面。據悉全店圖書約有8000餘冊,在售約4000種。

10米高的書牆共有19列,每列屬於一大閱讀主題,涉及文史、藝術、生活、財經、科普、童書等方方面面。怎麼把孤立變成一種力量?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延續了單向空間·杭州遠洋樂堤港店的「Knowledge Map」概念,並將它延伸為「Read The World 」,意在將不同類型的書籍看作經緯線,將寫作者視為引領者,幫助讀者習得構建理性思想和獨立人格的能力。

在標有「Knowledge Map」的燈箱上,上海的讀者可以看到這麼一段話:「一本書就是一次指引。當閱讀的思考與感受延伸為一豎一橫,經緯各異,我們沿著兩條細線,遇見已逝的巨擘和未來的智慧,審視看得見的對方和看不見的自己;當每條經緯線相遇又告別,每個交點便成為創想的錨點,一個世界便形成。」

「當下,全世界都身處對抗且孤立的關係中。」許知遠說,「孤立」不僅是個體的孤立,社群的孤立,還有國家的孤立,「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相互對抗的時代,我們會收縮自我,退回自我,被自己的孤立腐蝕,因孤立產生敵視。那麼,怎麼把孤立變成一種力量?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在他看來,一切都比之前想像的更複雜,「你要去理解自我和時代本身的複雜性。一切變化或者說一切的醞釀生長都充滿了很多意外。你不知道哪一頁紙、哪一本書,或者說哪一次微小的努力,都可能散發出光芒。」

耶律胤稱:「今天的世界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我們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以哪種方式結束,也不知道中美關係最終會走向何方,但是我們已經過了2、3月那個最悲觀、最彷徨、最焦慮的時候。可能在今天,大家可以靜下心想想,我們能不能活得更好,未來的方向和機會還有哪些。」

耶律胤如果想拍照,就拍好要分享的每一張照片亦有人對書店與酒店的「結合」提出疑問:書架是否會變成酒店的「背景板」,書店是否會被簡單粗暴地定義為網紅打卡地?它對於書業來說究竟是喜還是憂呢?

耶律胤表示他做書店式酒店的初衷很簡單:「我們只是想,若能在恰當的時間影響一兩個人,足矣。」他解釋道,在酒店的標準化和書的非標準化之間,亞朵傾向於一種「標準個性化」的平衡,「亞朵有一套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和體系,讓每一位顧客得到個性化的體驗。今天可能只有我們亞朵一家在服務行業做出了 『柔性服務供應能力』的品牌與口碑,我們把標準與個性化統一了。所以對別人來講這二者是對立的,但對我們來講它們並不矛盾。」

「對於愛書人來說,更純粹的閱讀空間當然更好。但現實是,越來越多都市人不去書店,他們更傾向於旅遊的場景。所以書店或許可以靈活變身,就像單向和亞朵這樣的結合,在合適的場景裡去做一些巧妙的融合,也是很可喜的。」令狐磊說。

他補充道,這種生活化酒店的特殊意義在於不管旅客處於什麼狀態,當他們入住後,可以選擇一本能和他靜靜進行靈魂交流的書,而這本書會成為那一晚他唯一的朋友,「這種場景還蠻有趣的。」

「有人說不要拍照打卡什麼的,我覺得挺好,你們拍唄。」許知遠說,「我最近有一個特別強的感受,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我也好,我的朋友也好,每一個微小的努力都能富有價值。不管我們身處邊遠角落還是舞臺中央,我們自己能夠確切地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這個空間(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是我們的合作,它位於上海的一個愛琴海。這裡的每一次見面、每一次談話、每一本書都能激起一朵浪花。如果你想拍照,就拍好你要分享的每一張照片,它們都是不一樣的。」

書店空間位於亞朵S酒店三層(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在單向空間,偶遇許知遠
    而需要打卡的地點,除了景點之外,還有一些我特別喜歡的書店和作家。 比如,單向空間; 比如,許知遠。 02. 許知遠是誰? 很久之前我也不知道他是誰。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實體書店「困獸猶鬥」,許知遠的非典型創業告急?
    2006年,他與幾位媒體人共同創立的單向空間書店——單向街圖書館在北京圓明園附近開業。後來的許多年裡,書店一直因租金上漲等問題艱難地維持生計,並時常在破產的邊緣。當然,對於許知遠而言,單向街遠不止是一家書店那麼簡單,他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烏託邦,而書店就是最合適的寄託。
  • 單向空間創辦人許知遠:科技與文化應該怎樣交叉
    主持人劉湘明(左)作家 單向空間創辦人許知遠(右) Challenge2014第四場,對話作家、單向空間創辦人許知遠——《文化和科技應該怎樣交叉》。對此,許知遠認為科技和文化從來都是交叉的。所有的現代觀念是如何形成?
  • 單向空間:一家「不務正業」的獨立書店
    《2018-2019年中國書店產業報告》顯示,西西弗書店、樊登書店、中信書店、機遇空間等均計劃在1-3年內開100家新店。即將關閉的愛琴海店作為單向空間的一家門店,僅僅只是因為整個商場收回而不得不關。去年10月單向空間從花家地搬到東風鄉也只是因為租地問題。更何況去年單向空間已經走出北京,在杭州和阿那亞開了新店。
  • 最前線|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許知遠為單向空間求眾籌續命
    2月24日,在「單向街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上,單向空間創辦人之一的許知遠向大家發出了一封眾籌求助信,在信中許知遠透露,截至 2 月 24 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空間僅剩的 4 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
  • 首家!超文藝的單向空間來杭州了!2018杭州還開了這麼多新書店!
    都市快報記者 潘卓盈 攝影 朱丹陽 對獨立書店如數家珍的粉絲,一定會報出一長串國內城市文化地標:北京的單向街、上海的季風、臺灣的誠品、南京的先鋒…… 現在,單向空間來杭州了,而且還是長三角地區的首家單向空間旗艦店。1月12日,它將正式在杭州遠洋樂堤港開業,目前處於試營業階段。
  • 最前線 | 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許知遠為單向空間求眾籌續命
    2月24日,在「單向街書店」的微信公眾號上,單向空間創辦人之一的許知遠向大家發出了一封眾籌求助信,在信中許知遠透露, 截至 2 月 24 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空間僅剩的 4 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
  • 每天只能賣15本書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求眾籌續命
    每天只能賣15本書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求眾籌續命來源:聯商網2020-02-24 12:32根據單向空間預估,書店2月份收入較往年下滑80%,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此外,單向空間的電商銷售自1月以來也幾乎腰斬,一半以上的供應商未能開工,所有產品製作項目陷入停滯。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2005年,許知遠、於威、張帆等幾個年輕媒體人在圓明園的一座院落裡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一直不盈利。而後改名「單向空間」,到伴隨著「許知遠」個人IP影響力,單向空間旗下出版、沙龍、咖啡和新媒體以及文創全方位發展,為一代年輕人提供了文化和精神空間,也提供了書店商業化探索的典型案例。
  • 單向空間在上海有「新家」了!這一次開在酒店裡
    今年8月,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在閔行區愛琴海購物公園亞朵S酒店正式開業,這是單向空間在上海開出的第一家分店。在上海書展期間,「乾淨的完整——《汪曾祺別集》上海分享會」也將在這裡舉辦。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上海是一座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海派文化』兼容並蓄,各式精緻有特色的書店都與其有很好的融合,所以我們做了這次嘗試。」
  • 許知遠不會做生意?單向空間與西西弗、蔦屋書店差在哪?
    單向空間在眾籌信中表示,其他的辦法都想過了,但收效甚微。   作為單向空間的創始人,感性的許知遠還發了一段語音:「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街時,就希望它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種精神與生活方式。」   單向空間這個時候站出來呼救,是疫情所致,還是書店舊疾早發?
  • 許知遠求救背後,是文化地標的滅頂之災?
    前兩年,以《十三邀》的兩期爭議節目被口誅筆伐,頗為意外地出了圈。▲來源:《十三邀》:許知遠對話馬東▲來源:《十三邀》第九期 許知遠對話俞飛鴻兩天前,單向空間發出了一封眾籌續命公開信。許知遠在信中呼籲單向空間的書友,以眾籌的方式幫助書店度過疫情這道難關。
  • 中國商機無限 日本《蔦屋書店》進駐 目標開1000間分店?
    在爭議聲中,蔦屋在中國內地的第一間分店,終於本月18日在杭州開幕,據悉,緊接的分店將會設在上海、成都和西安等。蔦屋在中國內地的第一間分店,終於本月18日在杭州開幕。儘管大部分嚴肅的書店經營者會拒絕網紅書店的稱號,可現實卻是:人們直奔這些空間打卡,花大半個小時倚在通天書架旁拍照,然後再花幾分鐘隨手翻幾本書。當書店中的書再非重點,或者書店再不叫書店,書的價值是否依然?蔦屋在中國內地的首間書店,坐落於杭州一個新開發的園區天目裡。
  •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求助信:書店撐不住了 求眾籌續命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求助信:書店撐不住了,求眾籌續命疫情籠罩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面臨危機。2月24日,「單讀」微信號發布許知遠的一封求助信: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單向空間希望以眾籌的形式徵集書店資金,保證書店的持續運營。
  • 從單向街到單向空間 跟著單向長大
    單向街要搬家了,做了一個夜間不打烊的活動。那晚,我拿著相機去拍了些照片,在二層陽臺處看見許知遠,一個人坐在暗暗的角落裡喝酒。說來那時候的我很奇怪,愛聽講座,但絕對不去跟主講人合影或籤名。單向空間裡的大部分讀者也是如此。是我們對社會知名人士「敬而遠之」嗎?還是表達方式不同?總的來說,那是我二十幾歲該有的樣子。
  • 當單向空間離開圓明園
    2005年年底,許知遠和他的朋友們在圓明園東門邊的院子開辦了一家書店。那是單向街的肇始。在這一團難以被定義的空間裡,停留過詩人、音樂家、導演,以及數不清的讀者。它像一張網,羅織出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的生活經緯。時代的地殼運動裡,有的地方被升拱,有的地方被沉陷,書店們在其間次生演替。單向空間長出全新的模樣,在洪流中,它有它的不變。
  • 一封求助信刷屏,每天只賣出 15 本書,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眾籌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本文圖片來自微信號「單讀」「各位好,我是許知遠。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封邀請函。」2月24日,單向空間書店創始人之一許知遠發布了一封求助信,介紹了書店人的困境,希望得到幫助。一上午的時間,這封求助信在微信、微博等平臺刷屏。東東槍、姚晨、周雲蓬、低苦艾樂隊等轉發「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許知遠說,單向空間四家店裡,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營業,其他北京東風、杭州樂堤港、秦皇島阿那亞店都還在閉店中。
  • 單向空間許知遠為razr 5G打call,時代領潮者再添一人!
    9月7日,摩託羅拉官方微博發布許知遠的證言海報,海報上如是說。這是繼馮唐、柳青、米雯娟、徐正之後的第五位時代領潮者。很多網友對摩託羅拉請許知遠來做razr 5G的證言感到非常驚喜!   許知遠,當代作家、出版人,也是單向空間的聯合創始人。而讓更多人熟知的,是他的一檔談話類節目《十三邀》。
  • 蘇州網紅打卡點,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首家分店,如今怎麼樣了?
    誠品書店是臺灣省的原創品牌,於1989年在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了第一家,蘇州誠品書店是在大陸的首家分店 在蘇州誠品書店中有一個網紅打卡點,是在去年底打造的一個「蘇州大步梯」,一時間引得不少市民及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 實體書店「窒息」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起眾籌
    文章中附有一段語音,「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在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低沉的語調和懇切地措辭中,聽得出一個文人對於實體書店的堅守與作為經營者在此時的無奈。文章最後是單向空間發起的眾籌請求。1單向空間的困境截止到2月24日,單向空間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