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2020-10-24 白馬侃詩文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暮春時節,群芳搖謝。百花爭豔的陣容將要告一段落。杜工部有詩句叫「看花兒隨節序,不敢強為容。」意思就是賞花,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欣賞,不能以人的意志令花兒勉為其難地開放。

  眼下的暮春三月底,又將是一年牡丹花盛開的季節。北宋著名儒理學家周敦實在《愛蓮說》裡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至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由此可見許多人都是牡丹花的喜愛者和護花使者,而周濂溪是個例外。

  牡丹花以洛陽牡丹為最有名,人們常說「洛陽牡丹甲天下」,因此牡丹花也叫洛陽花。又因為牡丹花花色豔麗無比,大氣堂皇,花期又較長,富態雍貴,因此也叫富貴花。

  歷來吟詠牡丹的詩詞體例良多。中唐白樂天寫有著名樂府長詩《牡丹芳》,把牡丹的豔姿寫得令人一讀即對它如痴如醉:「……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白樂天通過對比、襯託、比喻的手法把牡丹花開描繪得活靈活現。

  晚唐詩人李義山也寫有著名《賞牡丹》:「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李義山通過對牡丹的栩栩如生描寫來寄託了自己對意中人的喜愛,令人一讀即知:小李原來是個情種!中唐和白樂天同時代的著名詩人劉禹錫也留下了有七絕《賞牡丹》,如本文開篇處詩。

  劉禹錫這首欣賞牡丹花開的七言絕句裡寫了三種深受世人喜愛的名花:芍藥,荷花,牡丹。劉禹錫為什麼要在這首詩裡寫了這三種花呢?他的目的就在於詩題裡的「賞」字上。賞花是人通過看花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而在賞花的同時能夠做到鑑賞,指出花的美感與不足則更是難得。在芍藥也叫紅藥,也是我國傳統的觀賞花卉。紅藥以揚州最美。

  北宋詞人姜夔在《揚州慢.淮左名都》裡寫道:二十四橋仍在 ,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二十四橋明月之夜,紅色的芍藥長滿了橋邊。這首詞可證揚州芍藥的空前盛開之狀。芍藥號稱花中宰相,自然生的奇麗無比,人們喜歡將它種在庭院中的花壇裡。

  庭前芍藥妖無格。詩人在這首七絕裡一發端就用前五個字寫芍藥之美,說門前的芍藥很妖豔。作為名花,芍藥也是多受人寵愛。韓愈有七絕《芍藥》: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

韓昌黎見到芍藥花開便覺得自己如在天上的仙宮中的一般。這恐怕是詠贊芍藥最著名的詩句了。然而劉禹錫在《賞牡丹》首句裡的後兩字指出了芍藥的缺憾,說芍藥「無格」。這兩個字本來是指人的儀態和風度,在這裡卻用在芍藥美中不足的特點上。

其實芍藥花也很大,色澤則也很明豔,號稱「殿春」。只是與牡丹相比,芍藥就要稍遜一籌了。說白了詩人寫這句是要襯託出牡丹花的落落大方,雍容華貴。想想這兩種花的外號,「花中宰相」怎能比得上「花中之王」呢?無怪乎李太白在《清平調》裡用它來襯託楊玉環的儀態: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然後劉禹錫又在這首詩的第二句裡寫道:池上芙蕖淨少情。芙蕖就是荷花,芙蓉,蓮花。在周敦實的《愛蓮說》裡芙蓉的被他讚美得仿若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為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它,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一個「淨」字。詩人同樣用第一句的寫作手法先讚美荷花的這種特點,然後又用了「無情」來讓人覺得它親近不得,正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鑑於芙蓉的這個缺點,詩人便引出了這首詩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令牡丹花閃亮登場: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白樂天在《牡丹芳》裡寫洛陽牡丹花開期間的盛況:「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洛陽曾經作為大唐的東都,劉禹錫說牡丹花開的時候「動京城」是一點也不誇張的,上面白樂天的詩句便可證明。因為洛陽那地方無論是氣候還是土壤都適宜於種植牡丹,而當今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更是遠近聞名,這花會的興盛就始於唐朝了。

  咱們把話轉到劉禹錫這首《賞牡丹》上。詩人通過將牡丹花與荷花、芍藥這麼一對比,便得出了「唯有牡丹真國色」的結論。他用了「唯有」和「真」來作不二之選,並加強對牡丹之美的肯定。尾句「花開時節動京城」是從側面上烘託出牡丹花的超然出群之儀態美。東京洛陽城裡來來往往的人們都是為欣賞牡丹花而四處流動,誰不稱羨這天香花容呢?

  其實,劉禹錫的這首詩裡寫的荷花、芍藥、牡丹各有特色之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呢?歡迎廣大詩友們討論。

相關焦點

  • 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暮春時節,群芳搖謝。百花爭豔的陣容將要告一段落。杜工部有詩句叫「看花兒隨節序,不敢強為容。」意思就是賞花需要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欣賞,不能以人的意志令花兒勉為其難地開放。李義山通過對牡丹的栩栩如生描寫來寄託了自己對意中人的喜愛,令人一讀即知:小李原來是個情種!中唐和白樂天同時代的著名詩人劉禹錫也有七絕《賞牡丹》傳世,如本文開篇處詩。劉禹錫這首欣賞牡丹花開的七言絕句裡寫了三種深受世人喜愛的名花:芍藥,荷花,牡丹。劉禹錫為什麼要在這首詩裡寫了這三種花呢?他的意義就在於詩題裡的「賞」字上。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2020-07-07 1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劉禹錫的《賞牡丹》妖而不豔,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劉禹錫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賞牡丹》,這也是他眾多作品中,寫得很是唯美,不可不讀的千古名篇,詩人把牡丹描寫的妖而不豔,尤其是高超的表現手法,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賞牡丹》唐代: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 十首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最美人間四月天,又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牡丹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留下了很多詩詞和繪畫作品。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廬州」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廬州」 2020-04-06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講吧秀古詩詞解說
    今天我們的詩詞課要講的是:《賞牡丹》快快搬來小板凳!我們上課啦!wéi yǒu mǔ dān zhēn guó sè唯有牡丹真國色,huā kāi shí jié dòng jīng chéng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詞是什麼意思呢?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起走進古詩中的「花開時節」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四月的洛陽,花影搖曳,笑迎八方來客。每年的花開時節,也是我們洛陽人最為自豪和驕傲的時刻。公園裡,街心花園,小區樓下的花叢中,處處可見牡丹花的曼妙身姿。春日遲遲,帶孩子一邊賞花,一邊學習一些關於牡丹的詩句,一舉兩得,豈不美哉?下面是我整理出的25個有關牡丹的詩句,邀你一起走進古詩中的「花開時節」。1.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劉禹錫最唯美有意境的一首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的詩清新脫俗,同時又是別具一格,他的筆下很少有過去文人的那種酸腐,自然也沒有那種悲春傷秋之感,尤其是他的這首《賞牡丹》更是不妖不豔,成為了詠牡丹裡的名篇,整首詩讀來朗朗上口,異常的流暢,更是把牡丹這一植物的身上的那種豔麗,描繪的活靈活現,所以這樣的一首作品,那也是最值得我們去一讀。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詩意牡丹,國色天香
    ——唐 鄭谷《牡丹》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唐 徐凝《牡丹》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唐 羅隱《牡丹花》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花信風:牡丹唯美詩詞131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誰是花王,邂逅方知國色香。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3牡丹[唐]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牡丹唯美詩詞131句】整理:艾曉東2020年4月15日1.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  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  東晉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中已經出現牡丹的形象,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作為觀賞對象毫無疑問。  隋朝時,隋煬帝在洛陽闢地周二百裡為西苑,這是牡丹第一次被人工栽培並且進入皇家園林。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然早在北宋,思想家周敦頤膾炙人口的名篇《愛蓮說》就說過:「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80幅牡丹大飽眼福!
    牡丹文化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筆者親測)
    我們都知道全國最有名的牡丹花種植地就是河南洛陽,洛陽作為曾經唐朝的東京,家家戶戶都有種植牡丹花的傳統,賞牡丹花的風氣盛極一時。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也讓許多文學大家為之瘋狂,唐代詩人劉禹錫就讚美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古詩中的洛陽有名到什麼程度?
    南宋詩人劉克莊在《鶯梭》中寫道: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描寫了農曆三月間,洛陽花開似錦的美好春光。春天,黃鶯穿梭在園林裡,飛上飛下,春天,黃鶯飛鳴迅速,穿梭於園林之間,時而在柳樹上,時而在喬木上,似乎對林間的一切都有著深厚的情感;黃鶯的啼叫聲就像踏動織布機時發出的聲音一般。
  • 十首經典牡丹組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唐王建此花名價別,開豔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滿蕊攢黃粉,含稜縷絳蘇。《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賞牡丹》唐·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綻放了濟南最美的春天
    陽春四月,濟南市區的櫻花、玉蘭花等基本都已經凋敝了,而位於章丘區的的濟南植物園正是花枝招展的最美時光,鬱金香、桃花、牡丹以及油菜花處處綻放,空氣中瀰漫著甜蜜又浪漫的芬芳。美麗的風光,吸引眾多遊客來到植物園踏青賞花。
  • 唯有牡丹真國色!世上卻唯有李商隱,才能為牡丹的「國色」註解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說到牡丹,就離不開一代女皇武則天對牡丹的加持。讓原本深藏幽谷的野花,一躍成為大唐的「花王」。唐代舒元輿在《牡丹賦》序中云:「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預焉。蓋遁於深山,自幽而芳,不為貴者所知。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組牡丹絕美圖帶你進花花世界
    相傳,百花凋零的寒冬,女皇武則天下令百花齊放,唯獨牡丹不聽令。惱怒之下,女皇下令牡丹貶到洛陽。從此,洛陽牡丹甲天下。唐代以來,牡丹之盛,唯有洛陽,以「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傳於世。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