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掛帥西徵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的戰場舊址,就在今時今日的山東濟寧地區。濟寧的一天門街,相傳便當年是穆桂英破陣之處。天門陣是按奇門遁甲所擺設,在破陣的時候穆桂英卻意外早產誕下了一名男嬰,這名男嬰就是北宋名將楊文廣。當地傳說在穆桂英破陣之時,她曾為楊家九名戰死沙場的女將,修建了九座大墓。過去濟寧城北郊區的肖王莊一帶,有九座高高的封土堆。當地人稱:這九座土堆中,埋葬著的就是楊家陣亡的九名女將。這九座土堆也被當地人稱為九米堌堆、九女堌堆。
當年的九座墳墓相距700米到1400米不等,依次排開,看上去十分壯觀。1949年以後九米堌堆,仍然存在於當地。1970年,山東省在第一次對文物展開普查整理工作時,考古工作者特意對九米堌堆進行了一番勘察。工作人員發現這是一片古代的大墓群。因地名,考古工作人員將其定名為肖王莊墓群。由於一號土堆體積最大,所以當地人便將其稱為大堌堆。九米堌堆臨近濟寧市傳染病醫院。1981年濟寧文物普查隊,再次對該墓群展開了複查工作。這一次工作人員確認該墓群為大型的漢代墓葬群。
1980年以後,該墓葬群便被盜墓賊給盯上了。僅1990年,當地人就發現了數起盜墓事件。盜墓者會直接鑽進防空洞,進行盜掘。鑑於大墓被盜墓賊破壞的情況十分嚴重。濟寧市文物局經申請同意,決定自籌經費十萬元進行發掘工作。這次大堌堆背後隱藏的真相,才徹底被揭開。原來九座土堆,是東漢時期的王侯大墓,並非北宋楊門九女將的墓葬群。
工作人員在清理墓室封牆的時候,發現裡面被填滿了封土,原來墓室內早期發生過坍塌。在下挖封土到三米的時候,工作人員在墓室東南部發現了一個圓坑。從圓坑中工作人員清理出了不少漆器片、玉片。原來這個圓坑並非墓主人所留,而是後來的盜墓賊挖出的一個盜洞。坑中的漆器片和玉片是當年盜墓賊在搬運墓中珍寶時,不小心損毀遺落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盜洞被坍塌的封土填滿,才出現了眼前的一幕。
更令考古工作人員氣憤的是,該東漢大墓不僅被盜挖過,還被盜墓賊用火焚燒過。大堌堆後室內的棺槨,都被燒成了木炭和灰燼。後室東面的牆壁不但被曾經的盜墓賊扒開過,被焚毀的棺槨後方牆壁,也大部分被昔年的盜墓賊拆除。種種跡象表明,該東漢大墓不止一次被盜,而且很可能是被公開盜掘。其次工作人員也不排除,東漢大墓被盜是盜墓賊的報復行為。
工作人員結合東漢末年,盜墓事件頻發的這一特點進行了推斷。他們判斷大堌堆很可能就是在東漢末年被盜挖的。這次發掘,破解了在當地流傳多年的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之謎。穆桂英其人本是演義小說杜撰出來的人物,但濟寧確實是楊家將昔年與敵作戰的戰場。演義小說稱:穆桂英在天門陣戰役結束以後,五十多歲的她再次掛帥西徵西夏。
當時的穆桂英,曾帶幾名女將前往古浪峽,探明西夏軍敵情。誰曾想穆桂英等人卻誤中西夏軍的埋伏,敵眾我寡之下穆桂英只得帶著女將們逃上了一座陡峭的懸崖。很可惜穆桂英幾人最終還是寡不敵眾,被西夏軍亂箭射死。後來佘太君帶入來到了此地,為楊門一眾女將收斂了屍體。當時面對穆桂英的屍體,佘太君悲痛哭嚎。正是因為佘太君的傷心哭泣,穆桂英遇難的陡峭懸崖被後人稱呼為滴淚崖,今時今日的滴淚崖已經成了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
穆桂英的遺體後來被佘太君帶回了山西安葬,如今穆桂英之墓就在離石西崖底村。穆桂英所生兩子一女中,尤以楊文廣最為出名。被範仲淹擢用的楊文廣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屢建奇功,後神宗帝將其封為定州道副總管,步軍都虞侯。在遼人以代州為議和條件刁難宋廷時,楊文廣向宋廷獻攻取幽燕之策,但可惜戰事尚未發生楊文廣就不幸病死。楊文廣最出眾的兒子,便是小兒子楊懷玉。楊懷玉也曾多次率軍攻伐西夏,但因宋英宗不信任楊懷玉,楊懷玉最終選擇了辭官,告老還鄉。而楊懷玉的曾孫,便是人們所熟知的梁山好漢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