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之山東篇

2020-12-17 卡牌得甜心少女

舌尖上的美味之山東篇

山東位於黃河下遊,地處膠東半島,延伸於渤海與黃海之間。全省氣候適宜,物產豐富,沿海一帶盛產海產品,內地的家畜、家禽以及菜、果、淡水魚等品種繁多,分布很廣。山東的歷代廚師利用豐富的物產創造了較高的烹飪技術,發展完善了魯菜。山東菜系是以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為主組成的。

德州扒雞是德州的著名特產,它以五香脫骨、肉嫩鬆軟、清香不膩等特點而聞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稱。德州扒雞已有三百年的歷史,早在明代,德州城內及水旱碼頭上,即有叫賣燒雞者。1692年扒雞面世,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駐蹕德州,下榻與其少時的老師著名詩人田文家,嘗到了州城名產——五香脫骨扒雞,龍顏大悅。從此,德州扒雞做為貢品進入宮廷。乾隆年間,扒雞製作藝人被召進皇宮御膳房,從而德州扒雞名揚天下。

與酥魚鍋、豆腐箱等齊名又總是被忽略了的博山菜,恐怕就是博山炸肉了。好多外地人來到博山的飯店吃飯,大都點上一個博山炸肉,可以看出博山炸肉的知名度之高的程度了。現在雖然一再宣傳油炸食品不利於健康,但是,人們還是經不住博山炸肉那誘人的滋味,隔三差五地炸上一盤,補充一下舌尖上的味道。

東明香肚是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的特產。東明香肚,又稱粉肚。是本縣「靳家老店」的傳統名吃。濃香適口、香而不膩、風味獨特、色澤純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令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油爆雙脆屬魯菜,是山東地區特色傳統名菜。烹飪易爆菜油為主油。正宗的油爆雙脆的做法極難,對火候的要求極為苛刻,欠一秒鐘則不熟,過一秒鐘則不脆,是中餐裡製作難度最大的菜餚之一。色、香、味、形兼備的特色美食。在袁枚的《隨園食單》和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對此菜均有高度讚譽。

甏肉(bèng ròu)乾飯,為傳統特色小吃,號稱"中華第一甏",起源於元朝。名列山東十大名吃之一。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大米從水路運往北方。當時的人們把用陶器燉出來的肉和大米飯放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在今天,甏肉乾飯仍然被極多數濟寧人所喜愛。

博山酥鍋是一種春節食俗。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故菜名為「蘇鍋」。又因此菜餚用醋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遂改名為「酥鍋菜」。博山人對於做酥鍋,有一種近乎神聖的意思——家家都做,好像沒有了酥鍋就不是過年。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那是說做酥鍋的原料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搭配。所以有「家家做酥鍋,一家一個味」之說。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山東—聊城篇
    聊城是座美麗的城市,繁華的街道,熱情好客的山東人民,相信不管是誰來到這裡都會愛上這座城市。說到美食,作為一座擁有著2700多年歷史的華夏部落,聊城的美食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你是一個吃貨,那麼到了聊城應該品嘗哪些美味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聊城的特色美食吧。
  • 舌尖上的《詩經》——肉類篇
    一草一木,皆可入詩 那時的人們同植物最是親近 那時的蔬果染滿了生活裡詩意的芬芳 陽和起蟄, 品物皆春, 不妨讓時光溯洄, 讓e路詩語帶你一起去品一品, 舌尖上的
  • 尋找「舌尖上的美味」,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習主席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為響應號召國防科技大學服務保障中心和研究生學術活動組織委員會聯合舉辦廚藝大賽一起尋找「舌尖上的美味」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正式開始!
  • 王建中:打造「舌尖上的美味」
    王建中是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中式面點高級技師,在與面點打交道的15年中,他始終堅持傳統與現代融合,創新與堅守共存,用匠心還原「一米一粟」的本真味道,為老百姓打造「舌尖上的美味」。創新產品技術傳承面點工藝除了在生產方式上提出「金點子」,在新產品的開發上,王建中也下足了功夫。2017年,他不斷創新傳統老面發酵法,打造出了層次分明、口感筋道的老面饅頭與肉鮮湯濃、麵皮筋實的老麵包子,投入市場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新增銷售近千萬元。
  • 娘娘樂水餃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冠軍杯!
    青島12月6日訊:由華視傳媒與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陝西日報、搜狐網、新浪網、中國旅遊、大河網近50家主流媒體和國內相關餐飲行業協會等聯合舉辦的「品質管理,健康餐飲——2020年度「舌尖上的美味」網絡評選活動上,來自青島的娘娘樂水餃品牌首日獲得「人氣之星」前三名;並於次日人氣一路上漲,領跑到了第一名;
  •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一書的推薦語(附封面和作者簡介)
    夢芝新著《舌尖上的古鎮》,慧心巧思地把兩種本來就相得益彰、既有感官味覺又有精神涵義、且與人類文明息息相關的經典符號,妙筆生花地組合成有關美食遊賞、有關人文地理的閱讀盛宴。令人饞涎神往。從江南水鄉到北方古城,從貴州大山裡的屯堡原住民到西藏高原的藏族人家……《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的作者夢芝從這些古村鎮的美食延伸到當地居民的本土飲食文化,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觸碰古鎮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 想要吃到最本真最原味的美食,還是要去往鄉村,去往古鎮。夢芝在《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一書中,帶你去探尋那些最原味的美食。
  • 舌尖上臨朐美味 | 滷水豆腐(周義軍)
    舌尖上臨朐美味 滷    水   豆   腐周義軍    從六七十年代走過來的人,只要提起滷崗水,就會聯想到樣板戲《白毛女》。莊戶人家,平時不做豆腐,有專門賣豆腐的,用扁擔挑豆腐走村串戶,一邊敲著木頭綁子,一邊吆喝著:換豆腐來。一斤黃豆換兩斤左右的豆腐。
  • 大年三十南北方不同的年夜飯,都是舌尖上的美味,滿滿家的幸福
    大年三十南北方不同的年夜飯,都是舌尖上的美味,滿滿家的幸福今晚是除夕也是大年三十,轉眼間鼠年馬上來到,過了年我們又漲了一歲,小時候最盼著過年,不僅有新衣服還有好吃的,年齡大了以後最怕過年,歲月如飛刀年年催人老,人道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平時分布在全國各地
  • 最有名的中國美味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了兩次
    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流行好幾年了,我相信每個美食家都看過這個節目,一個關於中國食物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集都是視覺和語言的碰撞,三分鐘的舞臺表演,十年的工作,那些在節目中呈現的美味,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精心挑選,品嘗,文案,拍攝等,終於呈現在人們面前。
  • 看舌尖上的中國 品舌尖上的魯酒
    原標題:舌尖上的魯酒近日,《舌尖上的中國II》一播出,網友們便紛紛沉浸在美食的誘惑中不能自拔。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朋友們爭相曬出家鄉的美食,看著一張張誘人的圖片,小編亦是激動不已。山東煎餅、單縣羊湯、九轉大腸、德州扒雞等等等等,說起山東的美食,小編與大家一樣幸福感十足。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擁有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穿越四季,我們即將看到美味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每當《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濃厚低沉的嗓音開始念稿,我就不由自主的舔了舔舌頭,防止自己的口水流下來。
  • 舌尖上的山東|來山東玩一定不能錯過這九種非遺美食
    在齊魯大地這片美食江湖中,有著無數令老饕們念念不忘的美味,山東的美食不止好吃,還個個「有文化」。山東地域遼闊,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從而孕育了獨居風味的美食和小吃,今天來「吃一吃」山東九大美食,還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太美味了!
  • 「解密舌尖美味」——蠔烙
    蠔烙By 君夢深藍《舌尖上的中國2》讓全國各族美食都逐一呈現在吃貨們的眼前,對於一個標準的吃貨,不僅僅限於眼睛上的美食中國,尋味並品嘗這些美食才是專業吃貨,如果尋味、品嘗再加上自已親手製作美味,那才算是骨灰級專業吃貨,哈哈……做為一個自稱骨灰級專業吃貨,今天來解密《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心傳裡的《蠔烙》這道海鮮美味。
  • 舌尖上的美味,川菜的靈魂——川西頂級花椒
    川菜的靈魂早在古時,詩人們就不惜讚美之詞:「有椒其馨,胡考之寧」。花椒自身飄香俘獲了古人的心,其味道更俘獲了四川人的胃。無論是火鍋,還是炒菜,花椒都無處不在。那沁人心脾的麻,迴蕩唇齒的香,簡直就是川菜的靈魂!
  • 濟寧美食,在孔孟的故居,體會聖人舌尖上的美味
    濟寧美食,在孔孟的故居,體會聖人舌尖上的美味濟寧也算是一個旅遊勝地,因為有曲阜的孔孟,所以很多人都會來瞻仰一下他們,再來看一看他們以前生活過的地方。有的小攤沒有把板子製作的那麼精細,便會有人自備板子去吃,讓小食變得更加美味。豆腐也有講究,一定要用滷水點就,別的都不可,而且新鮮出爐的最好。這樣的豆腐拿到手裡,熱氣還在頭上旋轉,豆腐外表細膩的觸感仿佛輕輕的吹口氣就可以吹出一個裂縫來。用長長的刀子將豆腐化成長方形細條狀,呈在木板上,撒上特質的辣椒醬,再從上面劃上幾道細細的劃痕,不僅可以使調料更勻稱,還能方便人們吸啄。
  • 《舌尖上的中國》團隊美食新作《風味人間》,領略山海美味
    《舌尖上的中國》把美食節目做到了登峰造極,大家觀看美食節目也像品味美食一樣挑剔。近日《舌尖上的中國》團隊再出新作,《風味人間》帶你領略另外一番美味世界。與《舌尖》系列不同,《風味人間》在全球範圍內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增加了對國外美食的探索研究,讓觀眾領略中西方美食不謀而合的奇妙碰撞。節目組希望《風味人間》開啟的這場美食之旅,更多的來探討中國人與美食的關係。《風味人間》第一集主題是「山海之間」,從新疆高原高山到大海,遼闊的疆域讓一切事物變得渺小。
  • 舌尖上的酉陽,桃花源裡的土家美味
    雄奇險峻的自然山水風光,造就了《桃花源記》原型地——桃花源,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煙火,造就了《舌尖上的酉陽》。梅乾菜扣肉餅外層酥脆,內滋潤鮮香,鹹甜兼備,嚼之津津有味綠豆粉新鮮的綠豆粉下在沸水裡煮半分鐘左右撈在碗裡,加上佐料即可,吃起來鮮辣醇香,綿軟溜滑,清爽美味。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 勾起舌尖上的鄉愁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 片中食材銷量大幅提升 深夜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使得不少吃貨眼淚伴著口水流。吃貨迷們一致認為,只能看得到卻吃不到是最大的煎熬。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之前在豆瓣上有個帖:「外國人看《舌尖》什麼反應?」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路外國留學和居住人士紛紛留言,可謂是一大波搞笑評論來襲。網友@楊豆瓣說,他一個表姐在美國住寄宿家庭,剛去的時候覺得美國東西太難吃了,就自己在廚房做了一頓飯,當時寄宿家庭那一家人都在,表姐就招呼他們一起吃,他們吃過一頓飯之後跟表姐說房租給她減半,只要她每星期給他們做兩頓飯。
  • 湘西物產:火坑上的舌尖美味
    母親把吃不完的豬肉切成一塊一塊的,3至5斤左右,抹上一層鹽,最後小心翼翼地放在缸裡醃製。一個星期後,豬肉醃製好了,母親用棕樹葉把它們綁好,一排排地掛在火坑上面的架子上,用升騰的嫋嫋炊煙把它們燻製成美味的臘肉。在火坑邊,母親跟我講起了過去的那個艱苦年代。她說,那個時候,故鄉的先人們沒有冰箱,也沒有特別好的冷藏技術,儲存豬肉成了他們的一大難題。
  • 客家釀豆腐,享受的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種情懷
    釀豆腐的地位把不管是在客家菜中還是在所有的中國菜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客家釀豆腐既是一道再家常不過的家常菜,又是一道登得上廳堂的待客大菜,不管飯桌上有多少菜在爭奇鬥豔,釀豆腐在客家人這裡總是耀眼的。不是客家人王婆賣瓜,客家釀豆腐不靠客家人的偏心,憑著他自身的優越,也能俘獲一眾吃貨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