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通參加大師賽
▲徐革訓練十分認真
▲處在恢復期的馮敏通忍不住提一下槓鈴
▲邱永濤自認為比同齡女性看起來年輕些
訓練中的邱永濤
「不像」——這是12月25日重慶晚報記者在重慶市運動技術學院,看到4位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新科世界舉重冠軍的感受。一是他們的體型,不像常人眼中的舉重運動員那樣矮壯;二是他們的相貌,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
其中一位世界冠軍,名叫馮敏通,今年73歲。另外3位世界冠軍當中的兩人,一個是他的弟子,一個是他的弟子的弟子,最年輕的43歲。
這是一個關於三代重慶舉重人夢圓世界冠軍的感人故事。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李卓然/文 錢波/圖
73歲馮敏通
上世紀80年代的舉重教練
戴著眼鏡的老頭兒,看上去斯斯文文;踏上舉重賽場,昂首挺胸,精神面貌不錯——這是今年10月下旬在福建舉行的2018世界盃舉重大師賽上,不少人對馮敏通的第一印象。
老馮對於舉重的執著,來自於對舉重的初識。
1958年,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打破舉重世界紀錄的運動員陳鏡開到重慶表演。那時的馮敏通,還是13歲的小馮,在重慶市體校練武術,陳鏡開在挺舉比賽中的身姿深深吸引了他,甚至讓他用「漂亮」來形容挺舉動作。
7年後,20歲的小馮終於有機會和舉重親密接觸了。當時,他已經參加工作,是重棉三廠工人。「報紙上登出了重慶市青少年舉重比賽的消息。」昨日,老馮談起這事還記憶猶新,那時各區沒有業餘體校,駐重慶的四川舉重隊希望通過這次青少年比賽發掘苗子。
馮敏通想參加比賽,但沒人教,沒處學。想找教材自學,也難,好不容易才在新華書店翻到一本《舉重競賽規程》。
反覆研讀這本書,馮敏通搞懂了舉重比賽規則,但理論行了,還需要實踐。那個年代,只有專業隊才有槓鈴的。好在,廠裡廢鐵不少,馮敏通自己動手做槓鈴,「槓鈴的棒有多粗、輪子多大,競賽規程上都寫得很清楚,我做出來的槓鈴,重量還是很標準的,當然形狀上肯定差了點。」經過一個多月練習,馮敏通在這次比賽裡的成績達到三級運動員標準,動作也完全合乎競賽規程標準。
就在馮敏通以為自己可以成為舉重運動員時,這個項目停擺了,他繼續當工人,偶爾在廠裡給有興趣練習舉重的人做指導。到了上世紀80年代,馮敏通成為南岸區舉重隊教練。那幾年,參加四川省運動會的重慶舉重隊,主教練都是馮敏通,因為南岸舉重隊輸送的運動員最多。
在馮敏通培養的選手裡,有1994年打破女子46公斤級挺舉世界紀錄的宋敏,這算是名將。其他好手,包括徐革等人。
8月中旬,馮敏通接到弟子徐革的電話,讓他去世界盃舉重大師賽看一看。他毫不猶豫答應了,還讓徐革給自己報了名,參加男子61公斤級比賽。
51歲徐革
抓挺舉240公斤是真的
徐革,今年51歲,是馮敏通上世紀80年代帶過的徒弟。算起來,老馮是他的啟蒙教練。後來,老馮因為工作調動,去貴州帶隊,徐革繼續在重慶訓練。
師徒倆再次相遇,是在一次全國青年舉重比賽上,拿到亞軍的徐革,吸引了國家隊教練的注意。得知這個消息的老馮也很開心,他覺得,徐革如果能在國家隊淬淬火,世界冠軍指日可待,自己作為啟蒙教練,也沾光了。
1992年,老馮回重慶隊任教時發現,徐革並沒有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彼時重慶舉重隊剛組建,缺少教練員,正在運動生涯上升期的徐革,年僅21歲就加入教練團隊,一幹就是20多年。
哪怕是現在,老馮仍然為徐革惋惜:「他是個運動員的料。」
徐革呢,雖然嘴上不說遺憾,但哪個運動員不想入選國家隊徵戰世界大賽?
這個夢想,徐革一直放在心中。平時在專業隊帶運動員,經常跟槓鈴打交道,不練是不可能的,每周兩次系統性訓練,徐革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訓練水平,即使年過五旬,抓、挺舉依然超過240公斤,一些年輕的同級別專業運動員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這樣的成績,讓徐革名聲在外。去年全運會上,一位成都體育學院的老師問徐革:抓挺舉240公斤是真的?這個成績,完全可以在大師賽上獲得名次。
徐革聽說過大師賽,那是35歲以上退役舉重運動員以及業餘愛好者的平臺。在俄羅斯,甚至有80歲以上選手參加。自己能行嗎?
運動員那顆競技的心,讓徐革按捺不住,輾轉要到郭慶紅的聯繫方式。郭慶紅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舉重項目競賽副主任,如今是舉重世界盃大師賽的技術官員和推廣者。
郭慶紅告訴徐革,今年世界盃舉重大師賽在福建進行。徐革馬上召集重慶舉重好手,讓恩師馮敏通給自己做指導。他還希望女選手也有所突破,於是,邱永濤收到了徐革的電話。
43歲邱永濤
陪閨蜜選秀自己被選上
邱永濤,今年43歲,比徐革只小8歲,只因徐革當教練時太年輕,她就成了徐革弟子。
記者眼裡的邱永濤,完全不是人們對舉重運動員的印象,看上去和同齡職場女性無異。如果非要說,邱永濤看上去更年輕些、身材保持得更好。
時光回到20多年前,一個女孩子怎麼會去練舉重?上世紀80年代,廣陽島上建起了重慶體育訓練基地,邱永濤就讀的中學就在廣陽島對岸。「教練來選人,要求也很嚴格,我是三好學生,體育成績也好,就選上了。」邱永濤說,當時她根本不知道舉重是什麼,偶爾覺得女孩子練舉重好像不是很合適,但廣陽島上體育訓練基地的哥哥姐姐們給她的童年印象太深刻。「那時,我們經常看到練曲棍球的,一身運動服,感覺好洋氣。我媽非常反對,但我就是也想洋氣一下。我對媽說,不要我去練舉重,我就不讀書了。」
母親眼裡的女兒年紀小不懂事,母親擔憂的事終於還是發生了。1987年,邱永濤進入專業隊訓練,1990年又離開了。原因不是她不行,而是當時四川省女子舉重隊解散了。
邱永濤重新回到校園念書,曾經的「長生橋前三名」學習成績自然掉了一大截。好在底子不錯,老師們也對她的功課上心,加上競技體育訓練教會她一股不服輸勁頭,經過一陣緊追猛趕,學習總算沒掉隊。這以後,她再沒碰過槓鈴,一放就是28年。
離開四川省舉重隊不久,北京舉辦亞運會,邱永濤當然也會看比賽直播。「披上國家隊運動服比賽,當年想都沒敢想過。」邱永濤說,「即使想,也是在夢裡,仿佛亞運會領獎臺,站上去的是我。」說完她也笑了。
當徐革打電話叫邱永濤去參加大師賽時,她不敢接招了。「舉不動了,我還是去聯繫幾個師姐吧。」
師姐們的想法跟她一樣,到最後,師姐當中只有一個人願意去,條件是邱永濤陪著一起去福建。
「我心想,反正都要去現場,不如自己也報名吧。」邱永濤說。
接下來,就是一個陪閨蜜參加選秀結果自己被選上的老梗。
舉出來的年輕態
「女人誰不喜歡聽別人誇年輕?」
重慶去福建參加世界盃舉重大師賽的人員集結完畢,集訓時間不到兩個月。
徐革實力不用擔心,拿到男子50歲組81公斤級世界冠軍。
此前中國女選手沒參加過世界盃舉重大師賽,這次中國女將3枚金牌入帳。因為參加男子40歲組55公斤小級別的邱永濤出場最早,首奪冠軍,也就成為中國女選手世界盃舉重大師賽金牌第一人。
73歲的老馮呢?雖然30多年沒摸過槓鈴了,但武術、足球一直練著,再加上集訓兩個月,在比賽中風頭很足。主要競爭對手俄羅斯選手抓舉28公斤砸了鍋,老馮最終以抓舉30公斤、挺舉40公斤、總成績70公斤成績,「打卡下班」,喜提冠軍。
「其實,我感覺我抓、挺舉各加10公斤都沒問題的。」老馮說得很低調,讓人感受到老人身上蘊含的大能量。「後年我就更厲害了!」老馮說,兩年後,他要參加75歲以上組別,競爭優勢更明顯,「所以啊,多舉重多健身,身體好活得久就是勝利」。
另外一位選手王自力,是徐革在專業隊時的隊友,奪得男子50歲組73公斤級冠軍,總成績比第二名蒙古國選手超出30公斤。
「舉重運動員就要膀大腰圓,練舉重會被槓鈴壓矮嗎?」說到這個問題,老馮不服氣,和弟子們一字排開,都是中等身材:徐革長期進行力量訓練,比普通人略壯實;王自力一直是重鋼企業隊舉重運動員,近幾年還當上了職工們的健身教練,一身腱子肉。
徐革說:「現在大家都知道,青少年多鍛鍊能長高,成年人健身顯年輕。舉重是一項體育運動,自然也符合這個規律。現在專業隊選苗子主要看爆發力、力量、關節柔韌度和吃苦耐勞精神,體型不是最重要的。」
參加這次比賽時,曾有外國選手質疑邱永濤年齡,以為她也就30來歲,可她參加的是40歲組比賽。邱永濤聽了質疑反而很開心:「女人誰不喜歡聽別人誇年輕?我的孩子大學都畢業了。」
邱永濤這些年常在工地跑來跑去,也算是鍛鍊,為了這次比賽集訓兩個月,更是減重5公斤。「你看,還可以瘦身嘛。」
邱永濤家裡有槓鈴,「自己買的槓鈴沒彈性,不可能舉起來往地下砸吧,樓下鄰居受得了嗎?」邱永濤琢磨,等以後換一套大房子,拿間屋子弄得跟專業隊一樣,請師兄弟姐妹們來家裡聚會,看誰舉得更重。
收穫的季節就要來了
記者在本屆世界盃大師賽參賽名單裡,看到了雅典奧運會舉重冠軍石智勇等大牌明星的名字。舉重是中國競技體育優勢項目,遺憾的是,重慶還沒出現過舉重奧運冠軍。
徐革不認同這個觀點,倒退幾十年,他的水平就不比當時世界上同級別任何選手差。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重慶舉重迎來過一段黃金期。馮敏通保存著一疊榮譽證書和老報紙,記載著當年重慶舉重的輝煌:省級比賽大包大攬,全國紀錄一次次刷新;文化程度不高的老馮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成論文,引起國家隊教練、體育院校專家學者關注。
「過去一段時間可能在一個低谷,但其實也是一個播種階段,接下來要收穫了。」徐革說。
採訪中,記者路過重慶市運動技術學院低空間訓練館門口看見,牆上醒目位置貼著舉重隊兩張喜報:2018年舉重世錦賽,男子81公斤級,重慶選手李大銀打破3項世界青年紀錄和挺舉成年紀錄。2018年全國舉重冠軍賽,男子61公斤級,重慶選手秦福林總成績第一;男子81公斤級,還是李大銀,3項成績第一;女子71公斤級,重慶選手蘇小瓊抓舉第一,總成績第二……
收穫的季節,確實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