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李氏家族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作者:思澄


  李氏家族的發展歷史在川系中比較獨特,原家族族長長老李士奇和李士緣是跟隨劉伯承元帥川中徵戰的大將,川系部分人馬近似於其家族軍隊,與中央系之間的關係若即若離相當曖昧,川中一帶實力勢力都是最強大的一族。李氏控制的川軍5、6兩師均為劉伯承元帥舊部,參加過抗日戰爭,抗戰後國內混戰等多次戰事,據說也曾秘密的支持桂系參加對越戰爭。
  李氏家族的三弟李士己是個商人,一直在四川老家瀘州發展家族祖上傳下的川菜館,在後來的一次偶然機遇中救了一個從德國來中國採訪的戰地記者,沒想到的是,那記者竟然是德國最大的兵工廠克虜伯公司的繼承人,克虜伯·阿魯西·萊得曼。在萊德曼的幫助下,李士己開辦了中國第一家汽車製造廠,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李氏家族菜館發展到全世界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李氏的川菜館,另外工廠也發展到相當規模,賴李氏之力,川中算是中國除東北新奉系轄區、中央系滬寧轄區以及華北系傳聞中的「新領土」之外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
  一:李氏直系家族人名及關係
  1代人名
  李士奇,字士載。性別男,年齡 86 (族長,曾為劉伯承麾下大將,一心想統一整個川系,然後歸附中央政府管理。子女為兩男一女,)
  李士緣,字保平。性別男,年齡 81 (族中長老,曾為劉伯承麾下大將,子女為兩男)
  李士己,字旭東。性別男,年齡 78 (族中長老,李氏集團前董事長,子女為一男三女)
  2代人男性名
  李成佐,字玉祥。性別男,年齡 62 (川軍5師師長。父李士奇,子女為一男兩女)
  李成佑,字孟閏。性別男,年齡 61 (川軍6師師長。父李士奇,子女為一男)
  李成忠,字秋民。性別男,年齡 57 (李氏集團現董事長。父李士己,子女為一男一女)
  李成柱,字初先。性別男,年齡 56 (李氏集團經理,四川公商聯合會主席。父李士緣,子女為一男一女)
  李成棟,字孝平。性別男,年齡 54 (信奉新聞自由,放棄家族企業的股份分紅孤身赴上海辦報。一時眼拙請了主角作記者,結果主角的超白痴新聞報導固然使得報紙大賣利潤滾滾而來甚至幾乎打垮了《中央日報》,但李成棟也被氣到昏倒只得回川中養病,由於昏倒的太快以至於臨行前未能將主角踢出報社。後其子李仁剛赴上海接任報社主編和董事長職務,與主角臭味相投並接受主角建議聘請了臺灣籍人陳水字欠扁的擔任中國足球隊專職評論員開創了中國足球『大意淫時代』。主角與川中李氏家族革命友誼的開端。父李士緣,子女為一男)
  2代人女性名
  李成鳳,字鳳茗。性別女,年齡 63 (李氏集團總設計師,父李士奇)
  李成芸,字寒清。性別女,年齡 55 (李氏集團總會計師,金融專家,父李士己)
  李成霜,字心箋。性別女,年齡 52 (大學教授,父李士己)
  李成芩,字沁玲。性別女,年齡 50 (著名作家,父李士己)
  3代人男性名
  李仁逵,字宏兵。性別男,年齡 34 (川軍5師炮兵團長,同代人中的大哥,父李成佐,婚有一子)
  李仁敬,字敬一。性別男,年齡 33 (川軍6師炮兵團長,同代人中的二哥,父李成佑,未婚,有未婚妻)
  李仁剛,字恨天。性別男,年齡 27 (擬議中的家族領導繼承人,同代人中的老五,父李成棟,未婚,但有2個未婚妻。赴上海接替父親擔任報社主編之後與主角相遇,共同開創中國足球『大意淫時代』,後向主角推薦了與陳水陳欠扁並稱為「威力超越100顆原子彈的兩顆王八彈」的東北人李紅李有志。新中華擴張時代中擔任宣傳部長,名言是被稱為新存在主義的「軍人們能使什麼存在,記者們就能使什麼合理。」。)
  李仁傑,字天易。性別男,年齡 25 (同代人中的老六,父李成柱,未婚,有女朋友無數,李家出名的花心大少)
  李仁貴,字天辰。性別男,年齡 24 (同代人中的老七,父李成忠,未婚)
  3代人女性名
  李仁欣,字亞情。性別女,年齡 31 (川軍6師軍醫,同代人中的三姐,父李成佐,也婚,有一男)
  李仁玉,字玉心。性別女,年齡 28 (中學教師,父李成佐,同代人中的四姐,也婚,有一女)
  李仁慧,字天秀。性別女,年齡 23 (家族食品業大總管,同代人中的八妹,父李成忠,未婚)
  李仁清,字輕雨。性別女,年齡 21 (大學生,同代人中的小九妹,老祖宗的最心疼的人,父李成柱,未婚)
  4代人男性名
  李後飛,字飛龍。性別男,年齡 8 (小學3年級生,父李仁逵)

相關焦點

  • 湖北鄂州映山村李氏家族尋四川宗親 兩條重要線索鎖定2個村子
    隨著時代變遷,他們的後人與湖北鄂州映山村的李姓親人逐漸失去了聯繫如今,映山村即將搬遷,李氏家族將重修族譜,映山村村民李志生受全村人委託,希望找到數百年前遷居四川的兩位祖輩後人。李志生等人慾尋親一事經成都商報獨家報導後,【報導連結:湖北鄂州映山村即將搬遷 李氏家族尋遷居四川宗親】上百人致電詢問,有不少人自稱是來自湖北,但地點、輩分與李志生家人對不上。9月3日,有讀者提供兩條重要線索,稱漢源縣料林鄉的李雲壽家人和漢源縣九襄鎮大莊村3組李家大院疑似湖北鄂州燕磯鎮映山村李氏兄弟後人。得知兩條線索後,李志生表示一旦條件成熟,將動身前來四川認親。
  • 李氏家族尋遷居四川宗親追蹤 兩條重要線索 鎖定兩個村子
    映山村即將搬遷,李氏家族將重修族譜,李志生受全村人委託,希望找到數百年前遷居四川的兩位祖輩後人。此事經成都商報報導後,上百人致電詢問,不少都是從湖北遷居四川的李氏後人。但經李志生證實,他們並非李允欣、李允其的後人。  9月3日,有讀者提供了兩條重要線索。成都一位李女士致電成都商報稱,漢源縣九襄鎮大莊村3組李家大院疑似湖北鄂州燕磯鎮映山村李氏兄弟後人。
  • 湖北鄂州映山村即將搬遷 李氏家族尋遷居四川宗親
    李氏族譜記載李允其 雍正己酉年遷居四川李允欣 乾隆丁巳年遷居四川建昌(今西昌)隨著時代變遷,他們的後人與湖北鄂州映山村的李姓親人逐漸失去了聯繫……如今,映山村即將搬遷,李氏家族將重修族譜,希望找到數百年前遷居四川的兩位祖輩後人。「映山村搬到四川的李姓鄉親,我們一直沒忘記你們,你們在哪兒?
  • 四川李氏字輩譜——李氏文化
    四川李氏:坤文國正,大維子思。   四川李氏:德兆希守宗,文光培邵樹。   四川李氏:開、春、正、太、祥、明。        四川李氏:其家枝選文,永登廣朝守,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思寬。   四川李氏:其文忠福井,百萬興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國定安邦。
  • 湖北李氏家族尋遷居四川宗親:兩地宗親終於再見面
    時代變遷,兩邊親人早已失去聯繫……如今,映山村即將搬遷,李氏家族將重修族譜,映山村村民李志生受全村人委託,希望找到兩百年前遷居四川的兩位祖輩後人。  9月1日,成都商報獨家報導了《清代遷四川 今朝在何方 族譜將重修 待親還故鄉》,一時間,數百李姓讀者致電詢問。 幾經打探,從雅安漢源,到遂寧蓬溪,成都商報記者歷時半月,終於幫助兩邊的宗親聯繫上了。一段漫長的離別,終於得以重逢。
  • 湖南新寧四川武勝《盆溪李氏族譜》——李氏文化
    在清朝康熙年代,朝廷頒旨,湖、廣百姓填四川。自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起,至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歷經二十年,標公位下,有四十一位登春、芳字輩祖,填川至重慶府江北、合州、銅梁、富順、定遠等地。從此標公的後裔分居兩地,至今315年。居祖地者,何時能見遠去的族親,徙川者何年能回故裡。
  • 李氏家族的傳承之路
    西部大開發,陝西某市坐擁地利優勢、以礦崛起,成就一批富豪,李氏家族就是其中代表。李氏家族的靈魂是剛過古稀之年的李老先生,他一生辛勞,投資有道,積累了十幾億財富,是當地納稅大戶,為人樂善好施,頗受鄉鄰敬重。難能可貴的是,李老先生和老太太貧賤不移、富貴不棄,恩愛五十餘載,膝下有二子一女,均已成家立業。一大家族,四代同堂,枝繁葉茂,堪稱楷模,令人欽羨!
  • 中華李氏家譜字輩【四川】
    李氏字輩匯總【江西】中華李氏家譜字輩【四川】中華李氏家譜字輩【廣東、貴州】最新!!湖南李氏字輩來了,請擴散收藏四川川東:安邦定乾坤。四川古藺蜀黔李氏:玉文草,昌映人,全國祚,尚功行,振中聲,炳鴻仁四川南充李氏:先、著、文、朝、玉、永、懷、聯、仕、德、克、明、宗、知、培、元
  • 馳騁香港政壇的李氏家族
    在香港,有一個地位比李嘉誠家族更為顯赫的李氏家族,它與何東家族、許愛周家族、羅文錦家族齊名,並稱為香港的「四大世家」。在香港近百年的歷史中,李氏家族影響力綿延不斷,相繼湧現出眾多的社會精英,更創造了香港眾多的「第一」。 李氏家族起源於廣東鶴山。李國章的曾祖父李石朋從當學徒開始,憑著奮鬥精神,白手起家,從經營船運到經營大米,從地產到金融,他在20世紀初成為香港富甲一方的華商。1919年,李石朋的大兒子李冠春和三兒子李子方聯手創辦了東亞銀行。
  • 濰坊高密呂氏家族、李氏家族捐贈家譜
    9日記者獲悉,濰坊市檔案館舉辦家譜和文史資料捐贈儀式,來自高密的呂氏家族代表、李氏家族代表,濰坊市檔案館、高密市檔案館的相關科室的工作人員共10餘人參加了接收捐贈儀式。張志霄館長代表濰坊市檔案館接收了來自高密的李氏家族代表李玉儉、李儲恩捐贈的《高密李氏家譜》一套,《李儲恩書法集》、李儲坤的《心靈的飛躍》、李玉儉編著的《愚石筆譚》;來自高密的呂氏家族代表呂熙富、呂熙祥捐贈的高密呂氏續譜委員會編寫的《高密呂氏族譜》兩套,張志霄館長向捐贈者代表頒發了捐贈證書,與捐贈者合影留念。
  • 英才輩出的寧津李氏家族
    在寧津縣城北鬲津河兩岸,有30個村莊的李姓是一家,明清時期該家族考取功名者200餘人、官封五品以上的有20餘人——    在寧津縣城北鬲津河兩岸,有30個村莊的李姓是一家。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家族於明永樂年間由即墨遷居於此,來時惟伯、仲、叔兄弟3人,以勤儉耕讀世其業。
  • 我國古代家族頗多,隴西李氏卻能名列前茅,是為什麼
    在歷史的發展中,慢慢形成了一種家族文化,這種文化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很長久的過程。在古時候,每個家庭生的娃都比較多,一代一代積累傳承下去,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每個家族在無形中都會形成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習俗,以及定製家族的規章制度。
  • 李氏家族捐贈 填補館藏空白
    這一切,與李汝寬家族有關。 世界著名考古學家李汝寬,1902年出生於山東招遠,15歲時隻身一人到北京闖蕩,曾在前門大街的掛貨鋪當學徒。但因他好鑽研古舊地毯、青花瓷器和漆器文物,十多年下來,不僅成了行家,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古玩鋪子。為避戰禍,李汝寬和李經澤父子兩人於1949年移居中國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末舉家定居日本。
  • 姓李的我們,你知道李氏家族的歷史嗎?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沉湎女色,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
  • 林鄭月娥拋出的信號和李氏家族的回應
    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就打破困局提出四項行動以後,李氏家族中,李澤楷迅即打出廣告,即是其一。然而,對於如何解決香港當下的燃眉之急,以及未來如何一步步化解深層次矛盾,以李氏家族為首的香港商界,又豈是在報章打些廣告就可以交差的?
  • 【天下李氏】這是李氏簡歷!快發給身邊的李家人看看!
    2、自我介紹 李氏族人倡導仁義愛民、尊師重孝、親友和睦,家族文化經歷住了淘沙長河的流轉考驗,時至今日仍木秀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李氏祖訓微言大義
  • 北侖小港李氏家族後代家鄉尋根
    昨天,92歲高齡的李祖平老先生帶領「小港李氏」後人代表一行9人,來到北侖李家祖居地小港尋根問祖,並參加「小港李家與寧波幫研討會」及《江南望族小港李家百年風採——往事知多少》一書的首發式。  「小港李氏」後人還帶來40萬元,準備用這筆錢為寧波大學改造一個專業的音樂廳,開辦音樂系,並特意邀請音樂廳設計方面的專家李薇薇女士來幫助設計。目前改造方案已經確定——將把寧波大學邵逸夫圖書館中的報告廳改建為音樂廳。  「小港李氏」家族湧現了大批人才,培養出了大批音樂家、科學家、教育家和IT界的精英。圖為他們在瞻仰蛟山公園的「乾坤亭」。
  • 大秦帝國不得不提的名將世家李氏家族
    導讀:大秦帝國不得不提的名將世家李氏家族秦帝國的名將世家中,應當提及的還有以李信為代表的隴西李氏家族。李信,字有成。他的家族是一個活躍而不安定的家族。到他的高祖李汪時,任秦將軍,這一家族開始在秦國紮下根來。曾祖李曇為秦御史大夫,祖父李崇為秦隴西郡守,成為隴西世代為將的一個有名的家族。
  • 歷經5代人耗時200年 李氏家族雕就龍鳳巨硯[圖]
    從清朝末年,河北的李氏家族經歷了近200年嘔心瀝血,完成了這方硯臺的雕刻。   幾經輾轉,現在這方巨硯藏身在遼寧省阜新的一個農家院落內。近日,記者走近了硯臺,了解到了「天下第一硯」背後的傳奇故事。同時,現在硯臺的主人獨家委託本報在全國範圍內尋找能為硯臺開筆的人。
  • 合肥某地搬遷了李鴻章家族墓 墓主可能是李氏家族夭摺子弟
    原標題:李鴻章家族三座墓葬集體搬遷 每個水泥棺均十幾噸重,     墓主可能都是李氏家族夭摺子弟,其一為李鴻章侄孫近日,肥東縣店埠鎮城南公園一角,多了一塊小小的石碑, 但是石碑上的字卻提到了一個曾在晚清叱吒風雲的名字,這塊石碑寫道:「李鴻章家族三座水泥棺